佘太君的家世是怎样的?
佘太君的家世是怎样的?
关于杨家将的传说,北宋仁宗时期已经在民间流传开了。皇v三年(1051),北宋文豪欧阳修就曾称赞杨业、杨延昭“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欧阳永叔集》卷二十九《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大约从这时开始,杨家将的传奇故事在人们的传说中日益丰富,同时也产生许多谜团。杨业之妻佘太君,就是一个不见于正史的传奇人物,她的姓氏、身世、事迹令学界疑惑不解。
据小说戏曲及有些地方志描述,佘太君出身将门,性情敏慧,善于骑射,作战勇敢,曾帮助杨业立过军功。杨业兵败殉国之际,潘仁美、王优畏罪而欲掩盖事实,甚至捏造出杨业逞能,孤军深入,导致兵败身亡的谎言,蒙蔽宋太宗。杨六郎从战场回来,告之母亲实情,佘太君毫无畏惧地上书告御状,力辩丈夫苦战获死之由,终使宋太宗了解实情,处分了王、潘诸奸臣。太宗下诏褒恤,有谓:“群帅败约,援兵不前,独以孤军,陷于沙漠,寡不敌众,力战殉国。”如果不是佘太君挺身敢告御状,甚至有的剧本还写佘太君大闹朝堂,得到一些正直大臣的帮助,则很可能杨老令公要屈死敌国,那些奸臣也会逍遥法外。
杨业殉国后,佘太君在家中训练子女、婢仆习武,组成杨门女将,时刻准备效力于国家。据说其武艺和战斗力要超过朝廷所统辖的正规禁军,后来,果然产生了杨排风英勇杀敌,穆桂英挂帅,十二寡妇西征等感人故事。原来深居闺阁的柔弱女子,在杨家能训练成为驰骋疆场的战将,且出现这样一个女将团队,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少见的。佘太君的将门豪迈风范从中可见一斑。
然而上述事迹乃至佘太君为杨业之妻等基本史实,都不见于宋代正史,或宋代文人的有关笔记。其相关内容最早见于元代杂剧,如《昊天塔孟良盗骨殖》杂剧的剧情中,杨六郎自道:“母亲佘太君。”《谢金吾诈拆清风府》杂剧中也有“老身佘太君的便是”等台词。到清代方志和文人笔记中,开始出现杨业娶折德乃捣āH缜 侗5轮葜尽(今山西保德县)卷八载:佘太君墓在州南四十里折窝村。《北宋纪说》日,杨业娶府州(今陕西府谷县)佘氏,称太君。其父折德康为麟州刺史,又迁火山军节度使,杨业为代州刺史,距离都不远,故两家缔姻。其他,如乾隆时毕沅的《关中金石记・折武恭公克行神道碑》、乾嘉时康基田的《晋乘搜略》、光绪时《岢岚州志》等也有类似记载。《晋乘搜略》还说:“岢岚州掘地得石,拭视为杨氏墓碣,载折太君事。”晚清李慈铭《苟学斋日记》甚至谓:“折窝村有大中祥符三年折太君碑。”不知是否真有此事。反正这些墓碣现都已不知下落,所以我们无法了解佘太君更多的事迹。
折德凇端问贰分杏写Y芗以浦(或称云州,今山西大同)大户,约五代动乱中迁居府州(陕西府谷县)。从五代后唐时起,太君祖父佘从远为府州刺史。从远抵抗辽兵有功,兼领朔州刺史、振武军节度使。后汉时,置永安军于府州,从远为节度使,又迁武胜节度使。太君父佘德康,后周时为府州防御使,屡挫北汉军的进攻,升永安军节度使。显德六年(959),周恭帝即位,德康自检校太尉加官太傅。入宋以后,仍任永安军节度使,曾率军破北汉诸城。乾德二年(964)去世,享年四十八岁。有子佘御勋、佘御卿,应为佘太君的兄弟。先后袭爵知府州。佘御卿还率军征战北汉与辽、西夏,战功累累,淳化五年(994)授永安军节度使,次年,牺牲在抵抗辽军的战场上,时年三十八岁。其子惟正、惟昌、惟忠,先后袭知府州事,乃为佘太君的侄子辈。直到北宋后期,其后代佘克行袭位,守边三十年,善抚士卒,在抗击西夏战役中功勋卓著,谥武恭公。今陕西府谷孤山堡南有折克行墓,勒有《佘武恭公克行神道碑》。可见,佘氏为世代将门之家,世守府州。
光绪刊《山西通志》卷五十六,对杨佘婚事提出质疑,说:“按德馗荩虐鼙焙罕吻轮凶洌凳鞘痹蛭焙航病4嬉员缚肌!辈环寥险婵疾煲幌拢嘿艿谇v三年(950)为后汉的府州团练使,时年三十四岁。如有女儿的话,约十六岁左右,亦可出嫁了。杨业这时二十岁出头,也在后汉刘崇部下为军官。如这时两家攀亲,可谓门当户对,没有什么可疑的。山西临县有七星庙,传说是杨业与太君喜结良缘之地,晋剧《七星庙》还用戏剧形式演绎此事。至北汉和后周对立,佘德康归后周而杨业跟北汉,岳父女婿分属两国,那是后来的事,也属不得已。
近代学者常征、余嘉锡、聂崇歧等人以大量的地方志资料进行考证,最后同意佘太君即折太君之记载,佘、折二音相近,西北有些地区“折”音如“蛇”,与“佘”差不多,所以佘、折一音之转而致误。虽然许多人赞同此说,但仍有人怀疑,因为《宋史》折德校圆患浼夼胙钜抵窃兀鲜觥渡轿魍ㄖ尽分室梢财挠械览恚皇橇郊颐诺被Ф缘氖奔湎嗟倍檀伲墙焓比乃甑恼鄣驴凳欠褚延惺暌陨系呐橇郊胰缫呀嵋觯栏概鲇趾芸旆质袅焦那榭鲆材岩宰栽财渌怠W苤捎谡呈芳窃劂谌纾饕壳宕胤街炯耙恍┪娜吮始潜A粝乱恍┍彼钨芴暮奂#淇尚哦热绾危纺雅卸稀
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是怎样的?
杨家将的故事读起来不免有些催人泪下,至今仍然被广为流传,代代传诵而不衰。这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应数那部白话小说《杨家将演义》,其描述了杨业、佘太君、杨六郎、杨宗保、穆桂英等人的非凡事迹,令人是钦佩不已。
北宋时期的欧阳修在为杨继业族氏作墓志铭时说:继业…延昭,父子皆乃名将,其智勇号无敌,至今天下之土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
杨业,又名杨继业,他是杨家将当中的代表性人物。一般的说法是杨业有七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但是史书记载的却也并不是很一致。《宋史》中的《杨业传》记载曰:业既其子延玉亦殁焉。朝廷录其子供奉官延昭为崇仪副使,次子殿直延浦、延训并为供奉官,延环、延贵、延彬并为殿直。
宋朝末年有位文人徐大焯在其《尽余录》载曰:杨业,太原人氏,世称为杨令公;(业有七子)长子延平随殉,次子延浦、三子延训官供奉;四子延环初名延朗,长子延贵并官殿直,六子延昭,从征朔州有功,并且在宋真宗时期与七子延彬又屡建战功,授予团练使。杨延昭子宗保官同州观察。
根据史书记载,杨延昭并不是第六子,实际上是长子,其儿子也并非是杨宗保,而是杨文广。杨延昭在诸兄弟中的排次及名字,历来也都是说法不一的。杨家将第三代以杨广文的名气最大,也是杨家将最后的辉煌。历史上的杨文广是杨延昭的儿子,内讨贼寇,对外防御西夏。
因为此时北宋已经与辽国议和,他主要负责防御西夏,因此并没有建立能与他祖辈父辈相提并论的功绩。在这之后,杨家彻底走向了没落,基本消失在宋朝的政治、军事舞台上了。
杨家将的众多人物当中也有一位非常出色的女中豪杰,她就是佘太君,佘太君原名佘赛花,是杨业的结发之妻。在戏曲之中,这位传奇式女子虽然已经是百岁高龄,但在国家面临辽兵的侵犯之际,尽管其夫杨业已纪亡故,杨家将已经失去主心骨,她却仍然能够挂帅而领兵出征,驱逐契丹戎狄。
但是这么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在《宋史》之中却并未作过列传,人们也对此产生了诸多的疑惑,在历史上究竟有没有佘太君这个人呢?
经过历史方面的一些相关学者考察证实,在历史上其实是确有其人。只是佘太君却并非姓佘,而其本姓乃是折。从《毕沉关中金石记》以及《续资治通鉴》等史料之中可以看出,杨业年轻之时曾在离石、临县一带的七星庙驻防,因此迎娶了府州折氏的女儿。
那么佘太君的太君称谓又是如何来的呢?
按照宋制,凡是有功臣的妻子、及其母亲都会进行赐封。宋太祖赵匡胤在建制之初就下诏:定文武群臣母妻封号:庶子、少卿、刺史……母封县太君、妻县君。而折氏的儿子杨延昭等都位居刺史之上,他的母亲极有可能受封为某县的太君,因此后来有着许多的史书都称她为佘太君。
杨门女将之中除了佘老太君以外最有名的就是穆桂英了。不过,这在正史之中却同样没有明确的记载。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也并不能说明没有穆桂英这个人。或许还是能够在杨氏的眷属当中找到她的初型的。在湖北黄梅发现的《杨氏宗谱》之中曾记有宗保妻穆氏,生文广、同信二子。可见,家谱当中还是有她和杨宗保的。欧阳修写的《杨琪墓志》中有:杨琪初娶慕容氏,又娶李氏的记载。杨文广有位堂兄叫杨琪。
两家关系也是十分得密切,杨文广也可能与慕容氏联姻,而穆桂英的姓也许是慕容氏的谐音。慕容氏是当时鲜卑族中的一个大姓,并且世代习武,与杨家通婚,嫁给世代投戎的杨家,也还是有可能的。
尽管这种说法也只是后人的凭空推断。与此相反,也同样还有一些学者对此持有否定的态度,他们都认为穆桂英其实只是个虚构的人物。根据宋人《隆平集》和一些相关的史料来看,杨延昭的儿子并非是杨宗保而是杨文广,小说中所说杨宗保兵征西夏、平定西夏等一系列的功绩事实上都是杨文广的一生作为。由于杨宗保是后人虚构出来的对于穆桂英这个人物的真实性也就自然多出了一些怀疑。
而对于杨五郎,他也是一直是后人争议不断的人物。他在元代杂剧中被唤作杨延郎,而在小说《杨家将》之中又被叫作杨延玉,明、清时期的戏剧之中又被叫为杨延德。不过大多数的观点是杨五郎在两狼山大战之后,看破红尘,到五台山出家当了一位和尚。而杨五郎削发为僧的说法却在正史之中也同样是没有任何记述的。
杨家将为抵抗辽人的侵略,横刀立马,前赴后继,驰骋疆场。杨老令公血溅李陵碑后,杨家七子继承父志,义无反顾地投身抗辽一线,差点满门牺牲。最后,杨家的所有女人,在佘太君的带领下,以柔弱的双肩继续擎起抗辽大旗,直面辽人的弯刀和铁骑,继续捍卫大宋的尊严和百姓的安康,书写了一段抵抗外辱、反抗侵略、保家卫国的壮美诗篇。
根据史书中的记载,历史上真正的杨家将,其实只有杨业祖孙三代,杨业是杨家将的第一代,功名最盛,牺牲最壮烈。杨家将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杨业的儿子杨延昭。杨家将第三代的代表人物是杨文广,杨延昭的第三个儿子,相对祖父辈,他的战绩就没有那么显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