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节和使持节的区别?
一、持节和使持节的区别?
使持节为上,持节次之,假节为下。使持节得杀二千石以下;持节杀无官位人,若军事,得与使持节同;假节唯军事得杀犯军令者。
二、使持节使的意思?
西汉旌节简称节,“以毛为之﹐上下相重﹐取象竹节”,持节者是钦差,权力极大。朝廷命将,以节为信,以指挥军队。也用于其它使命,如汲黯持节发河内仓粟以赈贫民,苏武持节出使匈奴,等等。东汉中叶以后,由于地方不宁,军事屡兴,皇帝欲增强中央的控制,遂令在地方都督诸军的将领加节。
三、使使持节士赦,使的意思?
第一个使是动词派遣的意思,第二个使是使臣,名词
四、使持节送匈奴的使是什么意思?
作名词,解释为“使者,使节”;
出自:苏武传(节选)
班固 〔两汉〕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五、于是上乃使使节持节的意思?
上乃使使持节的使第一个的意思是派,第二个的意思是使者。原文是: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意思是:于是,皇上便派遣使者拿着付杰去诏命周亚夫将军。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周亚夫军细柳》,载于《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绛侯周勃是汉朝开国功臣。吕后家族威胁到刘氏王朝时,他与丞相陈平共谋诛诸吕,立汉文帝。周亚夫是周勃之子,先为河内守,因他的兄长绛侯周胜之有罪,他被封为条侯,延续绛侯的后代封号。历经文帝、景帝两朝,曾任河内郡太守、中尉、太尉、丞相等职。以善于将兵、直言持正著称。后因得罪景帝下狱,绝食而死。这篇文章即记载他为河内守驻军细柳时的一段事迹。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明了创作这篇文章的契机:“诸吕为从,谋弱京师,而勃反经合于权;吴楚之兵,亚夫驻于昌邑,以戹齐赵,而出委以梁。作绛侯世家第二十七。”意思是说:诸吕勾结,阴谋削弱皇室,周勃在剪灭诸吕的问题上,背离常规而合于权变之道;吴楚七国起兵叛乱,周亚夫驻军于昌邑,以扼制齐赵之军,放弃了求救的梁王。作《绛侯世家》第二十七。
六、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降书的两个使的意思?
试翻译:于是上(皇上)就派出使节(外交官)手拿节杖和诏降书。 试理解:第一个“使”是做动词使用的,意思是:指使、指派、派出。第二个“使”是做名词使用的,意思是:使节、外交官员。“持”指手里拿着。“节”指节杖,是一种表示身份和职责的仪仗器具。“诏”指皇帝下发的文书。“诏降书”意即皇帝下发的招降文书。
七、于是上乃使使节持节中于是的意思?
于是上乃使使节持节中于是意思是“连词,表示承接”。出自《汉文帝劳军中》。
汉文帝(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第四子,母薄姬,出生于长安,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
前196年被封为代王。前180年太尉周勃、丞相陈平迎立代王刘恒入京,是为汉文帝。其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
八、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使的意思?
试断句: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 试翻译:于是就派出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有外交礼仪的节杖。 试理解:“使”在这里表达的意思是:出使(以外交使者的身份出使)。“遣”的意思是:派遣、派出。“武”是人的名字,苏武。“以”的意思是:凭借、用,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凭着。“中郎将”古代官职的名称。“持”的意思是:用手握着。“节”的意思是:节杖,一种表示身份和使命的礼仪仪仗。
九、指挥使和镇抚使区别?
指挥使,明朝的军事指挥职务, 为卫所一级最高军事长官,秩正三品。下辖指挥同知2人(副长官,从三品),指挥佥事4人(正四品)等属员。建明之初朱元璋设置锦衣卫,下设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南北镇抚司镇抚、千户五职,皇帝任命自己心腹出任指挥使。
1,建明之初朱元璋设置拱卫司,统领校尉、隶属都督府,为皇帝侍从军事机构,后改拱卫司为拱卫指挥使司。
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拱卫指挥使司又重新更名为亲军都尉府,别设仪鸾司归其统领。后又将仪鸾司改为锦衣卫,下设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南北镇抚司镇抚、千户五职,皇帝任命自己心腹出任指挥使。
2,锦衣卫建立前的仪鸾司只是替皇帝管理仪仗的普通侍卫机构,改为锦衣卫后,权力增添了很多。除拥有侍卫职权外,还有权巡察缉捕和审理诏狱。
锦衣卫属下的镇抚司承办由皇帝命令查办的案件。他们用刑十分残酷。廷杖为其中一种,初期杖满即停刑,后期直到打死为止。还有一种是用300斤重的立枷,很快就可将犯人压死。这种对犯人严刑逼供、非法凌虐的做法,致使民情激愤、怨声载道。
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朱元璋不得不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所押囚犯转交刑部审理;同时下令内外狱全部归三法司审理,将锦衣卫废除。后来在明成祖时期,锦衣卫又得以恢复,并由北镇司专门处理诏狱。
十、古代封官加爵那个“假节,持节,使持节,假节钺”这些代表什么?该怎么理解?
“节”是一种东西,长长的棍子,前段是动物的毛,“鉞”原本是一种兵器,形状像斧子,后来成为一种仪式用品。
“节”在古代是皇权的象征,“鉞”是军权的象征。
皇帝把“节”给大臣,好像给了尚方宝剑一样,有时候好比“如朕亲临”,是一种很高权力的象征。
“鉞”给了大臣,大臣就有了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