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王徐达的后代?
一、中山王徐达的后代?
徐达,大明朝的开国名将,生前封为魏国公,死后追封为中山王,谥号为武宁,是大明朝的开国六王之首!徐达生前有四子四女,徐辉祖、徐膺绪、徐添福、徐增寿,徐仪华皇后、次女徐氏,徐妙锦和四女徐氏!
二、徐达墓志铭?
1 魏国公追封中山王徐达墓,位于板仓村190号。
陵园规制宏伟,神道石刻有神道碑一,石马、石虎、石羊、武将、文臣各二。徐达墓中值得一提的是神道碑,据碑前设立的景点说明牌介绍,碑通高8.95米,是明代开国功臣墓碑中最高的一块,碑文是朱元璋亲自撰写的。最有趣的是碑文每句话后都加了断句的圆圈,成为唯一一块有标点符号的古碑。只可惜由于年代久远,风雨剥蚀。
2
开平王常遇春墓,位于太平门外钟山第三峰西麓白马村陵园。
现存石马、石羊、石虎、武将各二。与众不同的是,神道上的石羊,石虎和武将翁仲相距不远地对立排列,一对石马却远离神道,遥遥相望。而且神道中只有一座望柱,另一座已不知去向。一对文臣翁仲不知是原来就未立,还是也早已无存。
其碑文为:“明故世祖开平王遇春常公之墓”,实为居住在蚌埠的第二十世孙常振超监修。
3
岐阳王李文忠陵园,位于蒋王庙街6号。
神道石刻有神道碑一、石望柱、石羊、石虎、武将、文臣各二,石马一只,是目前南京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一组明代开国功臣神道雕刻艺术品。陵园虽体量较小,但雄浑中兼有一股灵秀之气。李文忠墓有两道谜题至今难解。一是神道碑为什么不立在神道的中轴线上,却西向立在陵墓的东边?二是神道上的石马应该是一对,现在却只有头东尾西的一匹。
4
皖国公仇成墓,位于太平门白马村,在常遇春墓东北侧。
仇成墓神道上陈列着石马,石羊,石虎,武将翁仲,都是两两相对而列,惟武将翁仲却只有南侧的一座,北侧只剩下基座。仇成墓没有墓冢,神道尽头是一堵石砌矮墙。据说此墓原在山坡下面原电影机械厂内,因为建厂房,于上世纪中期迁移来此地。该墓曾出土文物有瓷瓶、银帽、金簪、铜钱等90余件。
三、徐达为什么叫中山王?
徐达在明初著名将领中,声望最高,战功最大,为诸将之首。但徐达功高不自傲,忠诚不为礼,因此最为朱元璋所敬重。朱元璋对徐达的评价是:“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明,大将军一人而已。”公元1385年,徐达病逝,年仅54岁。朱元璋亲自奔丧,追封为中山王,谥武宁,赐葬于钟山。也许这就是原因吧!
四、中山王徐达墓开放时间?
徐达墓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太平门外板仓街192号,为明代开国功臣之首、中山王徐达的墓葬,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徐达逝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二月,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赐葬钟山(即紫金山)之阴。徐达墓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7月3日与明孝陵一起成为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5月与其他明初功臣墓一并与明孝陵合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放时间:9:00—17:00
五、中华姓氏中徐姓,堂号:中山堂的由来,与徐达的中山王有无联系?
我觉得有联系,因为我姓徐,而我们老家附近的寺庙里供奉的是徐达的相。
六、王氏墓志铭译文?
作品原文
亡妻王氏墓志铭
治平二年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轼铭其墓曰 :
君讳弗,眉之青神人,乡贡进士方之女。生十有六年而归于轼,有子迈。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谨肃闻 。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 ,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
从轼官于凤翔。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将死之岁,其言多可听,类有识者。其死也,盖年二十有七而已。始死,先君命轼曰:“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未期年而先君没,轼谨以遗令葬之,铭曰:
君得从先夫人于九泉,余不能。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呜呼哀哉!
译文
在治平二年(1065)五月二十八日这一天,赵郡苏轼的妻子王氏于京师开封因病辞世。六月甲午将灵枢停在京城的西门外。于次年的六月壬午在眉州城东北彭山县的安镇乡可龙里把妻子下葬了,妻子的坟墓位于父亲和母亲墓葬的西北约有八步远的地方,我现在为她做墓志铭如下:
死去的妻子叫王弗,是眉州青神县人,她父亲是乡贡进士王方。在她十六岁的时候就嫁给了我苏轼,为我生了儿子叫苏迈。未嫁之前,在家里她很孝顺父母。嫁给我之后,对我的父母也很孝顺,她的端庄、严肃在当地是很有名声的。刚嫁来的时候,她没有告诉我自己认字。她见我读书,就坐在我的旁边,我不明白她是否懂得我读的书。后来,我读过的书会有忘记的地方,她就会记得这些地方的内容。我问她一些书籍她基本上都记住了,这件事以后我才知道她聪敏且文静。
她陪同我苏轼去凤翔府做了签书判官,我经常外出办公事,每次回来她都详细询问我办事的情况。她还经常警告我:“你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办事一定要处处小心啊。”每天她告诫我的这些话我父亲也曾经告诫过我。我在外和朋友们说话的时候,她常常站在屏风后面仔细地听,等我回来她还能复述出来我们曾经说的话。还说:“某个人讨论问题很有偏见,常常走极端化。但是你的意见本来就是正确的啊,那为什么还要和这帮人讨论呢!”凡是有事情来求我办的人来和我套近乎,她总告诫我:“这种人是不能长久做朋友的,这个人这么快就和你交上朋友了,不符合常理,因此,遇上坏人也是很容易的,这种人还是别交的好。”不久,她的看法果然被证实了。仅仅二十七岁她就告别了人间。在刚刚失去她的时候,我父亲吩咐我说:“你媳妇是和你一起同甘共苦的人,你不能忘了她啊。以后有机会,千万把她埋葬在你母亲墓旁。”不到一年,我的父亲也离开了我。我苏轼遵奉父亲的遗嘱把她安葬在我们家的墓地中。我给她做铭文,内容如下:
你能在九泉之下跟随着咱们的母亲,我却没有这种机会。真是可悲啊!失去了你我就失去了永远的依靠。你虽然离开了我,但今生我能有幸娶你做妻子,你作为儿媳能够安葬在公婆身边,我也没有什么值得悲伤的了。真是可悲啊!
七、王弗墓志铭原文?
君讳弗,眉之青神人,乡贡进士方之女。生十有六年而归于轼,有子迈。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谨肃闻。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
从轼官于凤翔。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将死之岁,其言多可听,类有识者。其死也,盖年二十有七而已。始死,先君命轼曰:“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 未期年而先君没,轼谨以遗令葬之,铭曰:君得从先夫人于九泉,余不能。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
八、徐达之后为什么要改姓王?
徐达的后代没有改姓,还是姓徐。晚清时期,全国鸦片横行。徐万良的孙子们染上鸦片后,很快将家业败光,后代散居数地。
在徐家扁居住的一支,逐渐成为显支。这里的徐氏家族墓地,完整保留了从清朝乾隆到现代的10多代族人墓地,是眉山市少有的、完整的历史遗迹。
九、王玄策墓志铭原文?
王玄策是中国唐代官员、文学家、建筑师,等级为宰相。他是唐肃宗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具有广泛的影响和较高的文学成就。墓志铭是记载王玄策生平及其墓葬情况的碑文,以下是王玄策墓志铭原文:
“大唐通达节序著功臣,文武兼备建房栋,六官职高第一人,五州编码第一名。三朝命罗郎中选,八议论和工部尚书。督江山时四方和,高名万古印地宏。”
大意为:王玄策是大唐玄宗时期的功臣,具有卓越的才干和杰出的功绩。他不仅在文学上有较高成就,同时还具有出色的建筑才能,并且在政治上担任过多个高级官职。他在三朝中拥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和声望,被选为了罗郎中和工部尚书,得到了八次议论的表扬。他督促政事,使国家更加和谐安定,在世间广受称誉。他的名字将被载入史册,留下了崇高的历史地位。
十、亡妻王氏墓志铭?
【翻译】 在1065(治平二年)五月二十八日这一天,赵郡苏轼的妻子王氏于京师开封因病辞世。六月六日将灵柩停在京城的西门外。于次年的六月壬午在眉州城东北彭山县的安镇乡可龙里把妻子下葬了,妻子的坟墓位于父亲和母亲墓葬的西北约有八步远的地方,我现在为她作墓志铭如下: 死去的妻子叫王弗,是眉州青神县人,她父亲是乡贡进士王方。在她十六岁的时候就嫁给了我苏轼,为我生了儿子叫苏迈。未嫁之前,在家里她很孝顺父母。嫁给我之后,对我的父母也很孝顺,她的端庄、严肃在当地是很有名声的。刚嫁来的时候,她没有告诉我自己认字。她见我读书,就坐在我的旁边,我不明白她是否懂得我读的书。后来,我读过的书会有忘记的地方,她就会记得这些地方的内容。我问她一些书籍她基本上都记住了,这件事以后我才知道她聪敏且文静。 她陪同我苏轼去凤翔府做了签书判官,我经常外出办公事,每次回来她都详细询问我办事的情况。 她还经常警告我:“你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办事一定要处处小心啊。”每天她告诫我的这些话我父亲也曾经告诫过我。我在外和朋友们说话的时候,她常常站在屏风后面仔细地听,等我回来她还能复述出来我们曾经说的话。还说:“某个人讨论问题很有偏见,常常走极端化。但是你的意见本来就是正确的啊,那为什么还要和这帮人讨论呢!”凡是有事情来求我办事的人来和我套近乎,她总告诫我:“这种人是不能长久做朋友的,这个人这么快就和你交上朋友了,不符合常理,因此,遇上坏人也是很容易的,这种人还是别交的好。”不久,她的看法果然被证实了。将要死的时候,她的话多可听,大家都有同感。仅仅二十七岁她就告别了人间。在刚刚失去她的时候,我的父亲吩咐我说:“你媳妇是和你一起同甘共苦的人,你不能忘了她啊。以后有机会,千万把她埋葬在你母亲墓旁。”不到一年,我的父亲也离开了我。我苏轼遵奉父亲的遗嘱把她安葬在我们家的墓地中。我给她作铭文,内容如下: 你能在九泉之下跟随着咱们的母亲,我却没有这种机会。真是可悲啊!失去了你我就失去了永远的依靠。你虽然离开了我,但今生我能有幸娶你做妻子,你作为儿媳能够安葬在公婆身边,我也没有什么值得悲伤的了。真是可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