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志铭是什么意思?
一、墓志铭是什么意思?
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更是人类历史悠久的文化表现形式。墓志铭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逝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主要是对逝者一生的评价。但也有只有志或只有铭的。可以是自己生前写的,也可以是别人写的。墓志铭,是古代文体的一种,通常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序文,记叙死者世系、名字、爵位及生平事迹等称为“志”;后一部分是“铭”,多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赞颂。
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墓志铭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墓志铭,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序文,记叙死者世系、名字、爵位及生平事迹等称为“志”;后一部分是“铭”,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赞颂。
二、古代的墓志铭值钱吗?
古代的墓志铭对于平民百姓的墓来说也是具有一定的家族历史参考价值,都应上报文物单位来鉴定,严禁随意挖掘或破坏。要是发现有史记的墓志铭更是具有历史价值,这种价值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作为国人,人人都有上报和保护好的义务。
三、中国古代墓志铭文化是如何兴起与发展的?
“铭其功烈,以示子孙”。墓志铭正式起源于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特殊的文字形式,其本质意义为哀悼性质的文体。“故人西辞,魂魄何处归”,古代中国人对于人死后的丧葬形式非常的重视,人们以在墓碑上刻下墓志铭的形式来哀悼先人或是“盖棺定论”在墓碑上纪念先人的平生事迹。“碑表立于墓上,志铭则埋于圹中”墓志铭多用来记录的是生平经历,对于考古有着极为重要的贡献与参考价值。
墓志铭早在东汉就有了,所以《幼学琼林》中记载的所谓“墓志创于傅奕”就显然不符合史实了,傅奕是唐朝人,墓志铭的发源时间明显早于唐朝。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墓志铭文化并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而是在时间的发展中、文化的碰撞中以及形式的融合下逐渐形成的。小小的一块石碑,竟然承载了悠久厚重的历史。
一.墓志铭之源起
1. 奠定于东汉
墓志铭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这是墓志铭起源的萌芽期。《庄子》中记录了有关于卫灵公墓志铭的故事,墓碑上的文字主要是强调治国之道和卫灵公没多大的关系,而且内容也非常少,但也可以看出,墓志铭的形式已经初见雏形了。
到了秦汉时期,在《博物志》中《王史威长葬铭》也写到了很长一篇的墓志铭,这和之前傅奕的墓志铭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傅奕的墓志铭仅仅是四个字,不看题目根本就不知道这是在形容谁,而这一篇记录的就较为的细致。
现存的可以考证的最早的墓志则是东汉马姜的墓志,这也是中国墓志的鼻祖。1929年《贾武仲妻马姜墓记》在洛阳郊外出土,上面详细记录了马姜的姓名、家世、平生事迹以及死亡时间,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用石头刻制内容的墓志。虽然墓志铭的起源还有其他说法,有的说是起源于西汉,有的人说是起源于南朝,但很多考古学家,都支持墓志铭起源于东汉这一说法。
2、 墓志铭以特征分类
墓志铭作为垂范后代子孙的文字形式,其性质决定其特征。一种形式是碑志,其中详细记录了死者的姓名、籍贯、家世、官职以及死亡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为后世对于此人的研究提供了详细的资料,这属于传承性。因为记录的内容“所言不虚”所以也决定了其真实性。而碑铭则是以韵文的形式对其功德进行赞颂,文字形式比较偏向艺术和内涵。以这种文艺的形式对死者的功德进行赞颂,以便后人可以更加明了的学习其精神。
碑文的书写形式和史书的写作方式也不一样,碑文是一种“礼文”,它规定了碑文的内容一定要是褒贬都有的,要做到不夸张、不虚假、不隐瞒。所以碑文的内容除了记录其生平事迹,还对其功德进行表彰,对其恶行进行披露,这对于历史考究有着极其重要的贡献意义。
二.墓志铭之形式
1、 “志”与“铭”之区别
墓志铭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墓志和墓铭。墓铭则是运用华丽的辞藻,讲究的是押韵,以韵文的形式来撰写墓主人生前的功德,就好像是作诗一般的将逝者的丰功伟绩描述出来。而墓志主要是记录了墓主人的姓名、事迹等等的详细内容对于墓主人的生平做了一个简单的概括与介绍。
墓志铭在魏晋南北朝是丧葬的主要随葬品,大多是用方形的石头或砖头制成的,叫做“碑”。墓志铭主要放在墓室的门前或甬道中,碑上的内容也从之前的几个字,发展到了几千字。墓志铭内容的多少也是根据“碑”的材质和人物决定的。
2、 铭文结构之演变
在两汉时期,墓志铭的内容开始扩充和吸收,其表现形式也在不断的充实和变化,那是的墓碑基本上都立于地上。而到了魏晋时期,由于统治者的严格管理,墓碑只得从地上转移到了地下,这一变化令墓志铭在制作以及文体上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发展到南北朝时期,墓志铭的形式和结构就相对于稳定了,记录的内容也有了明确的规范。
在南北朝时期,墓志铭的内容基本上固定,是由首题、序、志传、志铭、尾记这五部分组成。其文本也在这个朝代发挥到了极致,南朝的墓志铭在内容上很追求华丽的辞藻和繁复的描写。像是《诗经》、《礼记》等都是他们主要参考的文献。
三.墓志铭之发展
1、 墓葬表礼仪制度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迭的速度非常快,为了能够将儒学文化发扬光大,统治者就会用法律来强制性的实行大臣的终丧,也会“下书禁国人在丧婚娶”禁止大臣官员们以丧事或嫁娶为由进行聚众形式的宴会。到了东晋时期,国家有了固定的墓葬礼仪,由于之前统治者禁止在地上做如此宏大的建筑,所以在这个时期也同样传承下来了,大家多是把墓修建于地下。
2、 墓志铭成身份象征
墓志铭在隋唐时期发展到了顶峰,几乎每个官宦人家的坟墓中都可以看到墓志铭的存在,数量已经非常庞大了。同时,墓志铭的形式和内容在隋唐时期也非常完善且多种多样了,不仅墓志的形制不再统一,甚至还出现了塔铭。其中,韩愈撰写的墓志铭最多最好。
结语:
最初的墓志铭,只是作为记录墓主人生平事迹,由于其真实性,给后人对于历史研究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墓志铭起源于东汉,发展于南北朝,兴盛于隋唐,是一种对文字和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具有划时代意义。随着朝代的更迭,墓志铭的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传记形式了,它发展成了以作诗的形式记录墓主人的丰功伟绩。
不论是墓志文字还是墓碑制作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小小的一块墓碑折射出的是这个时代。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墓志铭的价值不仅仅存在于书法的言辞,更多的是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