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宗李显的女儿都是?
一、唐中宗李显的女儿都是?
这位知友,唐中宗李显有以下儿女:新都公主,下嫁武延晖。宜城公主,始封义安郡主。下嫁裴巽。定安公主,始封新宁郡主。下嫁王同皎。同皎得罪,神龙时,又嫁韦濯。 长宁公主,韦庶人所生,下嫁杨慎交。开元十六年,慎交死,主更嫁苏彦伯。务廉卒坐赃数十万,废终身。永寿公主,下嫁韦鐬。蚤薨,长安初追赠。永泰公主,李仙蕙,字秾辉,以郡主身份下嫁武延基。大足中,忤张易之,为武后所杀。帝追赠,以礼改葬,号墓为陵。安乐公主,李裹儿,七公主。帝迁房陵而主生,解衣以褓之,名曰裹儿。姝秀辩敏,韦后、中宗尤爱之。下嫁武崇训。被起义军一刀刺死。成安公主,字季姜。始封新平郡主。下嫁韦捷。捷以韦后从子诛,主后薨。公主逝世后,其女韦氏,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被封为东光公主。和亲外族,下嫁奚的首领李鲁苏。金城公主,李奴奴,邠王李守礼之女,唐中宗养女。
二、唐中宗梗?
唐中宗李显是最牛的皇帝,因为他自己是皇帝,他老爸是皇帝,他弟弟是皇帝,他儿子是皇帝,他侄子是皇帝,最要命的是他老妈也是皇帝!
唐中宗,生于长安,唐高宗李治第七子,唐朝第四、六任皇帝。李显在位期间,恢复唐朝旧制,免除租赋,设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馆学士,发展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往,实行和亲政策,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保证了边疆地区的稳定。
三、唐中宗之死?
唐中宗李显的死因一直存在争议,说法不一,成为千古疑案。
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被毒死的,一种是家族遗传心脑血管疾病亡故。毒死说法:韦后的两个情人杨均和马秦客害怕和皇后私通的事情败露,韦后想当皇帝,而安乐公主想当皇太女,几方势力都觉得中宗碍手碍脚。于是,大家联合搞出了一碗毒汤饼毒死了李显。
《资治通鉴》记载:"五月,丁卯,许州司兵参军偃师燕钦融复上言:'皇后淫乱,干预国政,宗族强盛;安乐公主、武延秀、宗楚客图危宗社。"这种说法有争议,
有两点存疑:1、提到唐中宗李显被韦后谋杀,是在此后半个多月的一场针对韦后的政变中,带有明显的军事动员色彩。就在中宗去世十八天后,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发动了政变。当时一个政变的将军对士兵说:"韦后毒死先帝,我们今天要杀死韦后,为先帝报仇!"显然,说韦后毒死中宗只是给政变找个充分的理由,不足以作为了解事实的依据。
2、韦后和安乐公主在死后都以礼改葬。在唐中宗死后半个多月,韦后和安乐公主也死于政变。虽然政变打出的旗号是她们两个人毒死中宗罪该万死,但是在政变结束后不久,她们俩却还是被以礼改葬了。如果她们真毒死了中宗,怎么还能认可她们的身份、以礼改葬 。
心脑血管疾病说法:李唐家族有心脑血管的遗传病史,唐高祖、唐太宗、长孙皇后、唐高宗统统患有"气疾"、"风疾",这在古代都指心脑血管类疾病。正因为如此,李唐王朝的皇帝们并不长寿,李显五十五岁死亡尚属正常。心脑血管疾病说法也不能完全是石锤,因为这仅仅是基于一种合理的推测,无法用实际证据来证明,即便是基因遗传,也不会是代代遗传同一种疾病。
四、唐中宗的侄子?
唐玄宗(本名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出生于洛阳,高宗与武则天之孙,睿宗第三子(故称李三郎),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
710年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712年登基称帝,改年开元,唐朝由此进入鼎盛时期,称为开元盛世。统治后期,贪图享乐,宠信重用奸臣,导致安史之乱发生,唐朝开始衰落。762年病逝于长安神龙殿,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清朝为避玄烨讳,多称其为唐明皇。
五、唐中宗李显之死?
在《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都明确记载在公元710年5月,一个叫燕钦融的地方小吏向唐中宗李显上了一道机密奏折。他在奏折中历数了韦后和安乐公主一些淫乱后宫,胡作非为,在朝中打压异己,祸乱朝纲的事情。他苦劝李显一定要严肃处理韦后和安乐公主,以免将来发生危害社稷的惨事。
李显看了燕钦融的奏折,非常恼怒,便将他调入京城,准备治罪。
谁知燕钦融是个不怕死的,反而揭发了更多韦后和安乐公主的丑事。
结果这事被韦后得知,害怕李显在诘问中知道她淫乱的事情,于是半道上命武士将燕钦融当众活活摔死。
李显为此很不高兴,却也没有治韦后的罪。
心中有鬼的韦后却认为李显这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心里不免惴惴,便和女儿安乐公主密谋杀死李显。
曾多次找李显讨封皇太女未遂的安乐公主,一心想学武则天做女皇帝,当然很支持韦后的主意,并极力怂恿,待李显死后,韦后把持朝政做女皇帝。
韦后于是让情夫散骑常侍马秦客配置了毒药,她将毒药拌在饼中,蒸熟,命宫女送到神龙殿。
批阅奏折的李显腹中饥饿,拿起就吃,结果没过多久腹中绞痛,痛得倒在榻上滚来滚去。
太监见状赶紧禀报韦后。
韦后却磨蹭了好半天才来到神龙殿,看到李显痛苦不堪的样子,假惺惺地问他怎么了。
李显早已药性发作,口不能言,只能大张着嘴,用手指着嘴里呜呜哇哇,不一会便死在了榻上。
韦后杀死李显的动机变成了害怕被李显查出奸情,狗急跳墙索性夺取皇权。而安乐公主则是对皇权病态的渴望,由于不能得到李显的册封,便六亲不认,杀死了李显。
那么,真实的情况真的是这样的吗?
首先,李显和韦后是一对患难夫妻,感情深厚,韦后真的下得了手吗?
李显一生做了两次皇帝,第一次做了55天,第二次做了5年半。
李显的第一次废黜和韦后有着莫大关系,他继位后为了能对抗武则天,大力提拔韦后的家人,并把岳父韦玄贞从一个小小的参军提拔成豫州刺史,接着提拔成侍中,也就是宰相。
这样的提拔当然不符合官员选拔制度,于是遭到了辅政大臣裴炎的制止。对于裴谈的制止,李显很任性地说,就算把江山给韦玄贞又如何,何况是个小小的侍中。结果一任性就结束了做皇帝的工作,被废黜成庐陵王,贬出长安。
李显被贬后,虽说仍然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一天到晚,他都被人监视,一举一动尽在武则天掌握之中,所以他惊惧之极,总担心自己有一天会像自己的两个哥哥一样死于非命。
韦后是个内心很强大的人,她不光陪伴着李显,还时刻要安慰这个胆小无能的丈夫。通过14年在房州的生活,李显已经非常依赖韦后,凡事都听从她的安排。
其次,李显对韦后及安乐公主非常袒护,韦后和安乐公主有必要杀死李显吗?
韦后成为皇后以后,大力提拔娘家人,还勾搭上了司空武三思(也是她的亲家),在朝中搞起了垂帘听政。李显一切事情都听她的安排。
尽管有官员多次向李显奏报韦后的丑事,但李显不但不深究,还处死奏报的官员,保护韦后。
这样的皇帝,韦后和安乐公主真有必要毒杀他吗?
第三,李显究竟是怎么死的,韦后和安乐公主有辩解的机会吗?
李显去世后的第18天,李隆基便说:“韦后毒死了先帝,我们今天要诛杀韦后,为先帝报仇。”于是,在他的动员下,士兵们一鼓作气,冲进了韦后的宫殿,诛杀了韦后和安乐公主。
六、唐中宗死后子女结局?
嫡长子李重润,生于683年,原名李重照,为避武则天讳,改名李重润,生母韦皇后(后贬为庶人),立为皇太孙、684年1月立为皇太子,2月武则天废唐中宗李显为庐陵王,李重润一同被废。701年,李重润因与异母妹妹李仙惠、妹夫武延基议论武则天私生活,被武则天仗杀,年19岁(另1种说法,武则天命李显自己处理,李显为保全家人性命,含悲命儿子女儿女婿自杀)。706年李显再次即位,追封为懿德太子,陪葬乾陵,号墓为陵。
二子李重福,生母后宫某氏,初封唐昌王,705年封谯王。其妻子是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兄弟的侄女,韦皇后怀疑他勾结张易之兄弟陷害李重润,故先后贬其为濮州员外刺史,徙合、均二州。710年,李重福起兵造反,事败,投漕渠自杀,年31岁。
三子李重俊,生母后宫某氏,初封义兴郡王,705年封卫王,706年立为太子。当时安乐公主想当皇太女,多方凌辱、排挤李重俊。707年7月,气愤之极的李重俊率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造反,杀安乐公主的丈夫武崇训、公爹武三思于其府地,攻击皇宫时失败,逃奔终南山为部下所杀。唐中宗将李重俊的首级献于太庙,并祭武三思、武崇训的灵柩。唐睿宗即位,追封为节愍太子,陪葬定陵。
四子也是幺子李重茂,生母后宫某氏。初为温王。710年5月韦皇后与安乐公主毒杀中宗,立李重茂为太子。3天后即位,改年号为“唐隆”,时年16岁,由韦太后临朝称制,相王李旦执掌政务。史称唐殇帝,又称唐少帝。
七、唐中宗李显后裔?
历史记录的子嗣有四子八女,儿子皆去世。女儿留下子嗣,但因为各种原因后代便不再被历史记录。
长子李重润:即“懿德太子”。生于682年,701年被武则天杖杀,年19岁。
第二子李重福:生母后宫某氏,710年,李重福起兵造反,事败,投漕渠自杀,废为庶人。
第三子李重俊:即“节愍太子”。707年7月,李重俊率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造反,史称景龙政变,攻击皇宫失败奔终南山为部下所杀。
第四子李重茂,即唐殇帝。714年,出任房州刺史,在任上逝世,时年二十岁。
八、唐中宗是怎样死的?
唐中宗李显(656年11月26日—710年7月3日),原名李哲,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唐朝第四、六任皇帝,公元683年—684年、705年—710年两度在位。
景龙四年(710年)五月,唐中宗李显病逝,终年55岁。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凤凰山)。五月中宗病逝后,韦后立中宗幼子温王重茂为帝(史称唐殇帝),改元“唐隆”,临朝称制,欲重演武后故事。同年六月,相王旦三子临淄王隆基联合其姑太平公主,交结禁军诸将葛福顺、陈玄礼等,以兵诛韦后、安乐公主并诸韦、武等。史称唐隆政变。乃废少帝,奉父相王旦复位,是为唐睿宗。自此唐朝帝位转往李旦一系,直至唐亡。
九、唐中宗与吐蕃民族关系?
唐中宗时期曾多次击败吐蕃军,吐蕃赞普求和,得中宗嫁养女金城公主为妻。
十、大唐中宗的接班人?
老四李重茂
在当时,李显所留下的子嗣就只有老二李重福和老四李重茂,前者三十一岁,后者十六岁。并且,最为主要的是,他们两个都是宫嫔所生,继在地位上并没有优劣之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按照惯例,理应由三十一岁的李重福继承皇位。然而,事实上,最终皇帝的帽子,还是落在了李重茂的头上,而这其中自然也是在韦后的授意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