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墓志铭 > 正文

元末明初人口?

2024-11-10 00:21:01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元末明初人口?

每到王朝末年,政权更迭的时候,人口都会因为战争减少。元末明初的时候,长期战乱促使人口数量大幅度下降,随着动乱的结束,到1393年,全国有6500万人,其中民户占6175万人,军户占325万人。

北五省(北平、山西,山东、河南、陕西)人口有1755万人,占全国27%,山东有546万人,山西379万人、河南282万人、陕西265万人、北平(河北)262万人

二、元末明初历史?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由于元朝实行等级严格的人种制度既蒙古族为最高一等的人种,最低等的人种是原南宋的汉族人民。

元朝后期统治黑暗,人民奋起反抗,其中主要以刘福通为领导的红巾军为反政府的主要力量。

随后,朱元璋采纳刘伯温的建议,取得最终胜利,在1368年建立明朝。

三、元末明初青元特征?

元末清初青元是指元青花瓷。

元青花以至正型器为典范,还包括延型,和一些行,纹较简陋的青花瓷。

元青花的钴蓝料,部分用云南,浙江,江西等地的国产钴料,部分用进口苏麻离青料,部分系国产和进口的混合料,根据国内外遗存元青花的分布情况,经排比研究发现,小件器物大多采用国产料烧成,大件精美器的器物则多数使用波斯地区的苏青料,波斯钴料,含锰量低,含铁量高,烧成瓷器后,蓝色浓艳幽靓,有深色结晶斑块,结晶处釉面略微下凹,显出金属浮光,这种结晶斑点,不但看时明显,而且用手摸,有凹凸不平的感觉。

四、元末明初艺术特点?

主要是以山水画为最盛,花鸟画弱之,而人物画更次之。

五、元末明初势力地图?

元末明初主要势力有:

一,朱元璋,吴王,明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原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二,陈友谅,汉

陈友谅(1320年-1363年10月3日),原名陈九四,湖北沔阳人;元朝末年群雄之一。农民起义领袖,陈汉开国皇帝。

1351年,徐寿辉起兵,建立天完政权,友谅投效其将领倪文俊麾下。1357年九月袭杀反徐寿辉的倪文俊,自称勤王,自称宣慰使,起兵攻下江西诸路,连克江西、安徽、福建等地。1359年,杀天完将领赵普胜,挟徐寿辉,迁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为汉王。次年,攻陷鸠州,杀徐寿辉,随即登基,称大汉皇帝,国号汉,改元大义,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1363年,陈友谅率六十万水军进攻朱元璋,但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也在突围时中流箭而死,年四十四岁。

三,明玉珍,大夏

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末农民战争爆发,明玉珍集乡兵千余人屯青山,结栅自固。至正十三年冬(一说为至正十二年),参加徐寿辉领导的西系天完红巾军,任元帅。至正二十年夏,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为帝,明玉珍不服,不与相通,自称陇蜀王。之后,受刘桢等人拥立称帝,国号大夏,定都重庆。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春,明玉珍病故,庙号太祖,享年38岁。子明升继位,后大夏国为朱元璋所灭。

四,徐寿辉,天完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八月,与邹普胜等在蕲州(今湖北蕲春)利用白莲教聚众起义,也以红巾军为号。十月,攻占蕲水(今浠水),他被拥立为帝,国号天完(一说大宋)。第二年,所部以“摧富益贫”等口号发动群众先后攻占今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苏、湖南等大片地区,众至百万。但因兵力分散,次年被元军打败,蕲水失陷,退入黄海梅山中。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被部将陈友谅杀死于采石(今安徽马鞍山西南)。后明玉珍追尊为应天启运献武皇帝,庙号世宗。

五,张士诚,大周

在元朝末年抗元起义领袖中,有“(陈)友谅最桀,(张)士诚最富”之说。因受不了盐警欺压,与其弟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及李伯升等十八人率盐丁起兵反元,史称“十八条扁担起义”,他为首领。袭据高邮,在高邮自称诚王,建国号大周,建元天祐。

张士诚是灭元的盖世功臣,而后期,张士诚的弟弟兵败被朱元璋俘虏,张士诚在朱元璋、已经投降元朝的方国珍和元军三方夹击之下伪降元朝,攻打江南元朝地主武装,不久再度公开反元,最后亡于朱元璋政权。之后被押解至明朝都城应天府(今南京)时,自缢而死,时年47岁。

六,方国珍

首举反元义旗,先是归顺元朝,又归附明朝,最后被朱元璋击败,被迫投降,进入南京当官。

七,彭莹玉

元末民变领袖,南派红巾军开山始祖,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人。又名彭翼、彭国玉、彭明,号称彭祖、彭和尚。一生反对元朝,最后在瑞州就义。

八,刘福通

至正十一年(1351)五月 ,与韩山童以白莲教组织起义,事泄,山童被杀。后举兵占颍州。继克朱皋、罗山、上蔡、真阳(今正阳)、确山、汝宁(今河南汝南)、光州(今潢川)、息州(今息县)等地。部众以红巾为号,称红巾军。十五年,迎山童子韩林儿至亳州(今属安徽),立为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自为平章,不久任丞相,进封太保,掌握军政大权。

当年十二月,亳州失守,迁至安丰(今安徽寿县)。次年,遣李武、崔德攻陕西,毛贵取山东。十七年夏,遣关先生、破头潘等趋晋、冀,白不信、大刀敖等趋关中,毛贵由山东北上。十八年五月,率兵克汴梁(今河南开封),以为都城。次年八月,汴梁为元军攻破,退回安丰。二十三年,张士诚部将吕珍围攻安丰,他与林儿被朱元璋救出,安置滁州(今属安徽)。二十六年,被朱元璋部将廖永忠沉溺于瓜洲(在今江苏扬州南)江中。

九,李思齐

李思齐最初与察罕帖木儿(又名李察罕)组织武装,镇压红巾军,后拥兵陕西长安,元将王保保(扩廓帖木儿)进攻数次,都不得以攻破 。明洪武二年(1369年)李思齐降明。

十,张良弼

张良弼,元末名将。明军已攻下山东,收复开封,思道次栎阳,阻潼关,抗拒明军。明太祖谓群臣曰:张思道百战之余,骤与角力,未易定也。当是时,思道与李思齐、扩廓贴木儿并雄关、陕。洪武二年,大将军徐达引兵西渡河,会凤翔,议所向,说:思道城险而兵悍,不容易攻取。于是攻打李思齐,进逼临洮。思道听说后,退守宁夏。

六、元末明初人口变化?

元末的战乱促使人口数量大幅度下降,随着动乱的结束,到1393年,全国有6500万人,其中民户占6175万人,军户占325万人。

北五省(北平、山西,山东、河南、陕西)人口有1755万人,占全国27%,山东有546万人,山西379万人、河南282万人、陕西265万人、北平(河北)262万人。这北五省是宋朝之前汉族的核心地区,一直占据汉族的绝大部分人口。

宋朝的辉煌,改变了这种局面,在宋朝时期,南方人口比例开始明显增加,并且超过北方汉族人口比例,南方也成为汉族的核心生存地区。

七、元末明初架空小说?

《重生在元末》原名《金刚慈善僧》,是部元末明初小说,

八、元末明初经典战役?

无独有偶,元朝末年,以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等为首的起义军的势力很强大。这些农民起义军之间,表面上看大家目标一致,都是反元。可实际上却恨不得一口吞掉旁边的起义军,这些农民起义军将领这么卖力,不就是为了自己当时皇帝吗,但是,皇帝只能有一个。

这些农民起义军,他们之间经常会时不时的出现互殴。而且事实上,他们都只拿出了一小部分的精力跟朝廷斗争。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和其他起义军的斗争上。后来形成了朱元璋和陈友谅两股势力,在鄱阳湖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生死大战。而这场战役才是真正的“赤壁之战”。

鄱阳湖大战

根据史料记载,陈友谅兵多将广,来势汹汹,大有要一口吃下朱元璋集团军的意思。但是,陈友谅部队中大多以北方人为主,不善于水战。于是就出来大家很熟悉的情节,为了防止部队出现晕船现象,就用铁链把战船锁在一起,这样就会在水面如履平地。朱元璋一看这情况呢,想出来的办法竟然也是一样的。趁陈友谅不防备,半夜里,就借着点风势,点着了放满燃料的小船就直接冲到了陈友谅那边。是在一个封闭的湖里,跑都跑不了。最终朱元璋大败陈友谅做了皇帝。

鄱阳湖大战

也就是说《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完全就是根据鄱阳湖之战,依葫芦画瓢写下的赤壁之战。实际上文学家罗贯中不光会写文章,他还会打仗,还亲自打过仗。他其实作为一位谋士的身份亲身参与了元末的农民起义。而且算的上是一个“诸葛亮”似的人物。史书上记载,罗贯中胸有大志,刚好赶上元末社会动荡,很多的读书人都投笔从戎,参加了起义军。投奔在张士诚账下,后又转投朱元璋。

九、元末明初历史讲解?

元朝末年,刘福通、韩山童首举义旗,揭开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大举,响应的起义军有,山东的王贵,江南的张士诚,两湖及江西的陈友谅,四川的夏朝,以及后来强大起来得朱元璋等,最后朱元璋分别消灭了各个割据势力,徐达,常遇春帅军二十五万北伐,消灭了元朝。

十、元末明初的文字?

大兴魂断文字狱

明代诗人高启就魂断文字狱。高启是江苏苏州人,在元末明初,是当时的大才子,在元朝末年他就隐居起来拒绝做官,到了明初,他因为有名,被朝廷叫去写元代的历史,封了他一个翰林院编修的职位。但他对朱元璋的暴虐看在眼里,所以后来坚决不肯做封给他的更大的官,退隐回了江苏,引起朱元璋的不满。

他的诗歌中本来就不乏揭示黑暗统治讽刺明朝新贵,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又去为一幅宫女图题诗,宫女都是以皇帝的名义招进宫的,她们往往人数众多,却并不是都能得到皇帝宠幸的。

有的甚至一生都没有机会再见到皇帝,就在冷宫中默默终老,古来的诗人就写过对宫女抱以同情的诗,有的则是借宫女的不幸遭遇来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但一同情宫女,矛头有意无意地都指向了皇帝。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