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临元怀墓志的正确笔法?
一、初临元怀墓志的正确笔法?
一、横画
《元怀墓志》的横画起笔时笔尖向上露锋,行进时中锋运笔,略向右上方倾斜,笔画充实饱满,有力度,收笔时有明显向下有力的顿笔(如“三”、“量”、“皇”)。
个别字的横画写成蚕头雁尾,像汉隶波状横画,形成一些有趣的变化(如“上”)。
二、竖画
《元怀墓志》的竖画起笔大多也是露锋,其笔尖向左偏出,行笔向下转为中锋用笔,坚挺有力(如“山”、“卫”)。
字中间的竖画垂脚多为悬针竖,开成熟唐楷悬针笔法之先河(如“平”、“帝”)。
三、撇、捺
《元怀墓志》的撇、捺写得舒展、飘逸、大方,伸展得有些夸张,这和《张猛龙碑》的风格相同(如“春”、“美”、“文”)。
走之的捺画起笔较重,捺笔也重,捺后拖出长长的笔锋,显示出一种力度(如“之”、“道”)。
四、点画变化多端、形态各异
《元怀墓志》的点画变化多端、形态各异,是其书法闪光处之一。并列点(“位”)、上下点(“于”)、对称点(“堂”)都写得干净利落、有棱有角,并且上下左右呼应,顾盼多姿。
还有把点写成变形点,更显出变化,如“无”、“崇”的点拉长,写成短画。
更奇特的是把有的字下部的八字点写成撇和捺,伸出长脚,生动可爱,不落俗套(如“六”、“黄”、“英”、“舆”)。
五、钩
《元怀墓志》的竖钩、横折钩、戈钩等钩画挺拔有力、斩钉截铁,可以从细微处看到这些钩画起笔另写的痕迹(如“丁”、“有”、“宣”、“或”)。
六、结构
《元怀墓志》的字体结构也很有特点,就是险中求稳。
横画竖画、大撇大捺以及点画钩画夸张的穿插点缀,整体字都给人以稳如泰山的感觉。
特别是笔画较繁多的字,笔画上下左右穿插避让、浑然一体,更是作了精心的安排,妙不可言。
笔画交错,不嫌拥挤,非常和谐,这正是书家的高明之处
二、墓志铭(拜请各位高手指教)急!急!急!
先祖母王何氏讳其珍,生于一九二七年,卒于二六年五月十五。命途多舛,幼时丧母,少时艰辛,壮年丧夫,形单影只,含辛茹苦,呕心沥血,孤身养育五子一女,至其家成业立,子孙三世同堂,当此共享天伦之时,横遭灾祸,二子不测。人生之三憾少年丧母壮年丧夫晚年丧子临其一人之身,呜呼,天何其不哀怜之至于斯也。先祖母自嫁,禀人间风霜,历世事磨难,寒来暑往数十载,抚儿育女,任劳任怨,以孱弱之身成子孙之今日,其恩如天高而日月辉映,其德如地载而山高水长。虽累牍巨制不足以表其恩德。先祖母平生,至慈至贤,邻里相安,德厚仁善,仰止公谈。今吾晚辈,知恩铭怀,立方寸之碑,记不朽之名事,为万世相传。
农历己丑年五月 不肖子孙谨(用敬字也可以,但没有谨好)立
改正一些错误,增改了一些句子。
几个文化常识,奶奶古代一律称祖母。形容女性用慈,形容恩德用天地比喻。古代称女性:夫姓+父姓,如白景琦的母亲姓文,正式称谓就是白文氏。
古代人非常讲究谦虚。即使自己写了墓志铭,相比于养育之恩德这也是远远不够的(古人认为自己在先人死后所做的任何事都是事后补偿),都要自称不肖,严重一点的可以成为不孝。当然,现在没人讲究这些了,你也可以不要这个“不肖”。最后一点千万不要说天降奇祸,要知道“天”在中国就相当于上帝,不能这么形容天的,这是十分忌讳的。
已经很好了 现在这类东西差不多 都是这样写 一个套路的
你写的不错了
称谓 要是依你的名义写 当然就是祖母大人了
要是想不以任何人名义 那就是 xx老夫人
语言可以再简练 毕竟觉得理解太过容易 没有写文言文精练的笔风。
三、墓志铭是啥?
墓志铭是中国古代一种悼念性的文体。
埋葬死者时,刻在石上,埋于坟前。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死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赞扬死者的功业成就,表示悼念和安慰。但也有只有志或只有铭的。可以是自己生前写的(偶尔),也可以是别人写的(大多)。主要是对死者一生的评价。 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为无韵散文。
例文:铭 记
拭泪执笔,拂涕铭文,勒石慰痛,记吾慈亲!
五四年秋,九月二四,庄浪柳族,吾母临世。
生不逢时,野菜为稀,五岁失恃,飘蓬无依。
及至成年,地贫灾荒,饥人背井,弱女离乡。
移徙彬县,识吾尊父,从此以沫,冷暖相濡。
寒舍不富,国运不昌,上孝公婆,食菜省粮。
饿腹操劳,缝织缀补,爱我家姊,如同己出。
七九年后,伊始包田,瘠土创业,蜚誉区县,
经纬有方,刻苦勤勉,三八红旗,屡授模范。
祸福旦夕,慈母罹恙,坚强抗病,三载疴床。
弥留之际,犹思远方,为儿不孝,累母牵肠。
回天乏术,零五永别,音容杳杳,人天相隔。
怨苍天兮,不待皓首,怨隆地兮,呜咽之秋!
五旬遗德,百年流芳,劬劳修身,贤孝名扬。
养育千恩,海阔天长。铭记于斯,喻嗣不忘!
就是人死后写在墓碑上的字,用来赞扬死者的
纪录人的一辈子。。。。。。
墓碑上的文章
四、有哪些关于名人的墓志铭?
夫天下有大勇者,志不能测,刚不能制,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朕加之而不怒,此其志甚远,所怀甚大也。所怀者何?天下有饥者,如己之饥,天下有溺者,如己之溺耳。民族危急,别亲离子而赴水火,易面事敌而求大同。风萧水寒,旌霜履血,或成或败,或囚或殁,人不知之,乃至殒后无名。
1949年,我军遵照中央有关解放台湾的决策,秘密派遣1500余名干部赴台,后蔡孝乾等人变节,在台中共地下党组织遭毁灭性破坏,1100余人被蒋政府公审处决。2013年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联络部带领下,无名英雄广场在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建成,是全国唯一纪念隐蔽战线牺牲烈士的纪念碑。
铭曰:呜呼!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来兮精魄,安兮英灵。长河为咽,青山为证;岂曰无声?河山即名!
人有所忘,史有所轻。一统可期,民族将兴,肃之嘉石,沐手勒铭。噫我子孙,代代永旌。
公元二零一三年十月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