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关于挫折的作文素材?
一、苏轼关于挫折的作文素材?
苏轼算起来,一生中遇到了不少挫折。从他在陕西凤翔做官的时候起,就和上司关系不太好。因为他年轻气盛,自我感觉良好,觉得别人不如他水平高。所以接下来,也吃了不少苦头。
又因为作诗牵涉到变法改革,揭露了一些不好现象,就被诬陷入狱,差点没命。
后来即使出狱了,也一直不受待见,屡次被贬,从黄州,到惠州,到儋州,一个比一个偏远,环境更恶劣。所以说他一生算起来,基本是在挫折中度过的。
二、苏轼的墓志铭?
苏轼墓志铭全文:
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明年,舟至淮、浙。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
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嘉佑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通判杭州。公干其间,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高丽入贡使者凌蔑州郡,押伴使臣皆乘势骄横,至与钤辖亢礼。公使人谓之曰:“远夷慕化而来,理必恭顺。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不悛,当奏之。”押伴者惧,为之小戢。吏民畏爱,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自密徙徐。是时河决曹村,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挺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日:“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三、苏轼母亲墓志铭?
苏轼《乳母任氏墓志铭》内容:
赵郡苏轼子瞻之乳母任氏,名采莲,眉之眉山人。父遂,母李(氏)。事先夫人三十有五年,工巧勤俭,至老不衰。乳亡姊八娘与轼,养视轼之子迈、迨、过,皆有恩劳。从轼官于杭、密、徐、湖,谪于黄。元丰三年八月壬寅,卒于黄之临皋亭,享年七十有二。十月壬午,葬于黄之东阜黄冈县之北。铭曰:
生有以养之,不必其子也。死有以葬之,不必其里也。我祭其从与享之,其魂气无不之也。(《苏轼文集》卷一五,以下简称《墓志铭》)
四、苏轼的作文素材60字左右?
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苏轼。
大江东逝去的雄伟,挽弓如满月的英武,千里共婵娟的博爱,江海寄余生的洒脱,无不让人心旷神怡。
细细想来,我最喜欢他的是他的人格。
苏轼的一生,多灾多难,尤其在仕途上前后竟被贬了三次,王安石当政时一次,司马光主朝时一次,新党余孽上台时又一次,并且他的被贬都不是他的错,这对一个封建士大夫的打击可想而知。
但是苏轼是泰然处之的,从没有亵渎自己的灵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在杭州整治西湖,在徐州指挥抗洪,为灾民救济饥荒,为百姓奔走呼号,如果那个年代也有干部考核的话,苏轼大概会经常得“优”。
有人把“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作为知识分子的楷模,可我觉得高是够高的,但总少了一份博大和执着。
高傲地拂袖而去固然是一种潇洒,为老百姓办些实事更是一种充满实干精神的伟大。
苏轼的多次被贬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爱讲真话,敢讲真话。
他不幸生在了一个充斥着党争的年代,又固执地选择了一条凭良心说话办事的路。
左派上台了不喜欢他,右派上台了也不喜欢他。
于是他注定要一生坎坷。
其实他也有茫然的时候,也有疲惫的时候。
在他漂泊的岁月里,也留下了“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常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样悲怆的诗句,一个孤独的灵魂找不到自己的归宿,一颗受伤的心在流血。
然而苏轼毕竟是苏轼,他何曾低下高贵的头颅?他自有勇气承受这一切,他顽强的灵魂超越了这些生活的磨难。
在萧瑟秋风里,美髯迎风而飘,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苏轼依然竹杖芒鞋,依然擎苍牵黄!据说就因为这些感怀之作,偏执的当权者看了之后很恼火,于是更残酷的打击来了,苏轼被迫离开了惠州,被贬到更遥远更偏僻的海南岛。
然而,天涯孤岛并不能囚禁苏轼的意志,他依旧微笑着生活。
虽然他在离开大陆之前和亲人作了生死诀别,但是,苍天有眼,三年之后,他终于又笑着踏上了大陆。
这就是苏轼,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苏轼。
他有非凡的信心和智慧,他有正直的人品和勇敢的灵魂。
他的伟大的人格魅力,可以逾越时空的界线,照亮遥远的未来,惠及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
五、苏轼写作素材
苏轼写作素材
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写作素材非常丰富,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下面列举一些苏轼常用的写作素材,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自然景物
苏轼非常善于观察自然景物,并将其融入到他的文学创作中。他经常描绘山水、云雾、风雨、日月等自然景象,通过这些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例如: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历史人物
苏轼在文学创作中经常引用历史人物,通过这些人物的形象和事迹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例如:
-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引用《俞伯牙钟子期》故事。
- “忍辱负重,成大事者。”引用勾践卧薪尝胆故事。
日常生活
苏轼的文学创作也反映了他的日常生活,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并将其融入到文学创作中。例如:
- “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
-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除了以上列举的素材,苏轼还有很多其他的写作素材,例如诗词、典故、成语等。这些素材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使他的文学创作独具特色。
总之,苏轼的写作素材非常丰富多样,涵盖了自然景物、历史人物、日常生活等多个方面。这些素材不仅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灵感和素材,也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机会。
六、有没有好的关于苏轼的作文素材?
【关于苏轼的作文素材】
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苏轼。大江东逝去的雄伟,挽弓如满月的英武,千里共婵娟的博爱,江海寄余生的洒脱,无不让人心旷神怡。
细细想来,我最喜欢他的是他的人格。苏轼的一生,多灾多难,尤其在仕途上前后竟被贬了三次,王安石当政时一次,司马光主朝时一次,新党余孽上台时又一次,并且他的被贬都不是他的错,这对一个封建士大夫的打击可想而知。但是苏轼是泰然处之的,从没有亵渎自己的灵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杭州整治西湖,在徐州指挥抗洪,为灾民救济饥荒,为百姓奔走呼号,如果那个年代也有干部考核的话,苏轼大概会经常得“优”。
有人把“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作为知识分子的楷模,可我觉得高是够高的,但总少了一份博大和执着。高傲地拂袖而去固然是一种潇洒,为老百姓办些实事更是一种充满实干精神的伟大。
苏轼的多次被贬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爱讲真话,敢讲真话。他不幸生在了一个充斥着党争的年代,又固执地选择了一条凭良心说话办事的路。左派上台了不喜欢他,右派上台了也不喜欢他。于是他注定要一生坎坷。其实他也有茫然的时候,也有疲惫的时候。在他漂泊的岁月里,也留下了“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常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样悲怆的诗句,一个孤独的灵魂找不到自己的归宿,一颗受伤的心在流血。 然而苏轼毕竟是苏轼,他何曾低下高贵的头颅?他自有勇气承受这一切,他顽强的灵魂超越了这些生活的磨难。在萧瑟秋风里,美髯迎风而飘,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苏轼依然竹杖芒鞋,依然擎苍牵黄!据说就因为这些感怀之作,偏执的当权者看了之后很恼火,于是更残酷的打击来了,苏轼被迫离开了惠州,被贬到更遥远更偏僻的海南岛。然而,天涯孤岛并不能囚禁苏轼的意志,他依旧微笑着生活。虽然他在离开大陆之前和亲人作了生死诀别,但是,苍天有眼,三年之后,他终于又笑着踏上了大陆。
这就是苏轼,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苏轼。他有非凡的信心和智慧,他有正直的人品和勇敢的灵魂。他的伟大的人格魅力,可以逾越时空的界线,照亮遥远的未来,惠及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
七、苏轼墓志铭20字?
东坡先生墓志铭
苏辙
①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明年,舟至淮、浙。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
②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嘉祐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③通判杭州。公于其间,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高丽入贡使者凌蔑州郡,押伴使臣皆乘势骄横,至与钤辖亢礼。公使人谓之曰:“远夷慕化而来,理必恭顺,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不悛,当奏之。”押伴者惧,为之小戢。吏民畏爱,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④自密徙徐。是时河决曹村,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八、苏轼墓志铭介绍,苏轼死后谥号是什么?
没有啥谥号苏轼的墓志铭是苏辙所写,原名为《东坡先生墓志铭》。后来,这篇文章被收录在《东坡乐府笺》一书中。苏轼去世之前,曾给弟弟苏辙写信,让弟弟为他写墓志铭。1101年,苏轼去世,按照哥哥的嘱托,苏辙完成了《东坡先生墓志铭》,文中写到了苏轼的人生经历。后来,这篇《东坡先生墓志铭》也成为研究苏东坡的重要材料。
九、苏轼墓志铭原文及译文?
原文:
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明年,舟至淮、浙。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
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嘉佑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通判杭州。公干其间,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高丽入贡使者凌蔑州郡,押伴使臣皆乘势骄横,至与钤辖亢礼。公使人谓之曰:“远夷慕化而来,理必恭顺。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不悛,当奏之。”押伴者惧,为之小戢。吏民畏爱,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自密徙徐。是时河决曹村,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挺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日:“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译文:
家兄苏子瞻,贬官海南岛,四年春正月,当今天子登基。施恩天下,恩泽遍及鸟兽。夏六月,家兄受命渡海北归,第二年,乘船至淮、浙。秋七月,因病在毗陵去世。吴越的百姓,在集市上相聚而哭,当地的君子在家祭奠。死讯传到各地。无论贤者还是愚人,大家都叹息流泪。几百个太学生,相继到慧林寺院施饭给僧人。呜呼!当世文豪殒没,年轻人还敬慕谁呢?家兄刚得病时,写信嘱咐我说:“如果我死了,把我葬在嵩山下,你替我写墓志铭。”我拿着信哭着说:“我哪忍心替我兄长写墓志铭!”
家兄十岁时,父亲到外地宦游。母亲亲自教授诗书,他听到古今成败的事,总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家兄也发奋努力,有用世之志。母亲高兴地说:“我有个好儿子了!”等到成人,他通晓经史。每天能写几千字的文章。嘉佑二年,欧阳修主持礼部进士考试,厌恶当时浮华不实的文风,想办法改变这种情况。梅圣俞当时参与这牛事。得到家兄写的《论刑赏》,拿给欧阳修看。欧阳修又惊又喜,认为他是奇才,打算在众多士子中把他取为第一。
任杭州通判。家兄在那里常常依法变通。方便百姓,百姓因此得以稍稍安定。高丽进贡的使者蔑视、欺凌州郡官吏,接待、陪同的使臣都仗势骄傲专横,直至同上级官吏分庭抗礼。家兄派人对他们说:“外国人向往教化来到我国,按理一定备谦恭和顺,现在(高丽使者)竟然这样强横放纵,不是你们诱导,他们也不至于到这地步。如果你们不悔改,我们就要上报朝廷,”接待、陪同的人害怕了,因此稍微收敛。官吏心服,百姓敬爱,等到家兄离任,还称他为学士。不称他的姓。
家兄从密州调到徐州。这时黄河水冲决曹村,徐州城墙将要被毁坏。富有的市民争着出城躲避水灾。家兄说:“如果富有的市民出逃,民心动摇,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大水绝不会冲毁城墙。”又把富有的市民赶回城。家兄穿草鞋,持手杖。亲自跑到武卫营,呼喊他们的卒长,对他说:“河水将毁坏城墙,情况急迫,你们虽然是禁军,也应该替我尽力抗灾。”卒长喊着说:“太守尚且不怕大水,这是我们这些百姓舍命报效的时候了。”拿着棍棒走进队伍,率领他的部下短衣光脚拿着簸箕铁锹出营,抢筑东南长堤,起于戏马台,尾部同城墙相连。长堤筑成,大水就漫到了堤下,但没有毁坏城墙,民心才安定。然而大雨日夜不止,河水暴涨,只有三板的城墙没有被淹没。家兄住在城上,过家门而不入。派官吏分墙而守,最终保住了城池,把事情报告朝廷。家兄又请求调拨来年服劳役的人增筑旧城,防备洪水第二次来袭。朝廷答应了家兄的请求。洪灾过后,皇帝下诏褒奖他,徐州百姓至今思念他。
家兄的为人,遇见好人好事就极力赞誉,遇见坏人坏事就尽力斥责,遇见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去做,而不顾危害。因此一生常常困顿,但始终不以此为遗憾。孔子认为伯夷、叔齐是古代的贤人,说:“祈求仁德就得到仁德,还怨恨什么呢?”家兄确实有这样的美德。
十、苏轼为谁写过墓志铭?
苏东坡一生写过为数不多的墓志铭。他在《祭张文定公文》说,轼于天下,未尝志墓。独铭五人,皆盛德故。苏轼主要为5个人写过墓志铭,认为他们都是有盛德的。分别是富弼、司马光、赵抃,范镇、张方平。另外,苏轼替张方平代笔,给赵庸敬、滕元发两人撰写过墓志铭,给亡妻王弗写过《亡妻王氏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