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淮阴侯韩信?
一、如何评价淮阴侯韩信?
谢邀。
韩信的功业,蒯彻哄他造反时说得够好了:
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引兵下井陉,诛成安君,徇赵,胁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东杀龙且,西乡以报。此所谓功无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
军事上来说,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还定三秦,瓦罐渡河破魏王,背水一战诛陈余,徇赵胁燕定齐,以断河计破楚军二十万杀龙且,再垓下合围破项羽。
功无二于天下这几个字,实在是当得起。从战争过程到成果,都是教科书一般的怪物。
至于韩信的命运,与他的性格与自我定位有关,也跟历史的进程有关——脱离时代背景看一个人的性格,很容易看错。
太史公煞费苦心地在《淮阴侯列传》开头写了那几个细节。
看懂了,就明白了韩信的一生。
韩信出身布艺,贫无行,当不了吏,又不会做商人,就蹭吃蹭喝。被南昌亭长的老婆摆脸子,韩信就走了;漂母给他吃的,韩信说一定要回报。
然后就是著名的胯下之辱。
以及:
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
韩信最穷的时候,都爱佩剑。
别人对他不好,他不高兴;别人对他好,他就要报答。
萧何后来推荐刘邦时,说韩信“国士无双”。读过《史记》的,一定对国士这个词有印象。《刺客列传》里豫让有两句名言:
“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本质上,韩信一直想当个国士,对知己者效忠报答。
他跟项羽时进谏,项羽不听,韩信就走了。
萧何要举荐他,他等不及,也走了,萧何去追他回来。
刘邦对他好,他就对刘邦效忠。他对蒯彻这么说:
“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
他还有点天真,总觉得“我功劳大,汉朝总不会坑我吧?”
韩信犹豫不忍倍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
他始终抱着国士待我,国士报之的思想。
当然,韩信也不是白白效忠。他也要刘邦封他假齐王。他也要刘邦封他楚王。在他看来,这是合理的:国士待我,国士报之嘛!
可惜刘邦不这么想。
秦汉之际,是封建制转向郡县制的关键。战国时的游侠与骑士们,可能还没习惯万世一系的传统。
刘邦灭楚定天下后,不能容许异姓王的存在,所以一个一个干掉了。后来文景之治是平了吴楚七国,汉武帝推恩令,终于权力完全集中——那是后话了。
秦始皇是很直接地郡县制,不分封;刘邦是先分封,再一个个搞掉。
韩信被刘邦捉住后,吼了一句愤懑之语:“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天下定了,是该杀我啦!
这句话所以愤懑,在于当时看来很不合理;当时韩信还保持着国士待我,国士报之的思想。
他后来也的确回淮阴,重谢了漂母,放过了胯下之辱的少年。
然而时代已经改变了。从秦汉之后,君王不会再把权力分给别人了。
君王只要你完全无威胁的效忠,以及万世一系的权力。
后来李自成夺北京后,诸将大掠,还说“皇帝与汝做,金帛子女不与我耶?”这就是民间的思想,总觉得天子嘛,应该对王爷们好一点,有肉大家一起吃;韩信也保持着这种最天真的想法。
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
可惜,那个时代过去了。
所以他一辈子都在当一个国士,一个将军,却不是一个政治家呀。
最后送个以前写的段子。
金庸《碧血剑》。李自成得北京。李岩却听到了这么一段歌,预言了他之后的命运。
无官方是一身轻,伴君伴虎自古云。 归家便是三生幸,鸟尽弓藏走狗烹。 子胥功高吴王忌,文种灭吴身首分。 可惜了淮阴命,空留下武穆名。 大功谁及徐将军? 神机妙算刘伯温,算不到: 大明天子坐龙廷,文武功臣命归阴。
这里只说了伍子胥、文种、韩信、岳飞、徐达和刘伯温。
但这一段格式简直百搭。我可以套用在许多人身上。这些人中大多数的死亡,都是抱着一种“尊严应该是对等的吧”之思维,全然不知掌握权力本身,在君王那里就是种原罪。
比如:
白起功高应侯忌,商鞅变法五牛分。
廉颇老来走魏楚,空留李牧代北名。
蒙恬大功死北地,章邯惧谗降霸王。
彭越为肉酱,英布死九江。
亚夫平七国,不敌廷尉莫须有。
空盒杀荀彧,使者辱陆逊。
自毁长城檀道济,弓弦勒喉斛律光。
遣使问疾病杨素,无端逼死史万岁。
佳儿佳妇付与汝,元舅无忌头悬梁。
封常清,哥舒翰,李光弼,将军恨不死疆埸。
唉。
二、淮阴侯韩信译文?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
当初为平民,贫穷且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接连数月。
亭长的妻子嫌恶他,就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内室床上吃。
开饭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
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
一怒之下,居然离去不再回来。
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丝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出饭给韩信吃。
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
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重重地报答老人家。”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
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等到项梁率军渡过了淮河,韩信持剑追随他,在项梁部下,却没有名声。
项梁战败,又隶属项羽,项羽让他做了郎中。
他屡次向项羽献策,以求重用,但项羽没有采纳。
汉王刘邦入蜀,韩信脱离楚军归顺了汉王。
因为没有什么名声,只做了个接待宾客的小官。
后来犯法判处斩刑,同伙十三人都被杀了,轮到韩信,他抬头仰视,正好看到滕公,说:“汉王不想成就统一天下的功业吗?为什么要斩壮士!”滕公感到他的话不同凡响,见他相貌堂堂,就放了他。
和韩信交谈,很欣赏他,把这事报告汉王,汉王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
汉王并没有察觉他有什么超众的才能。
韩信多次跟萧何谈话,萧何认为他是位奇才。
到达南郑,各路将领在半路上逃跑的有几十人。
韩信揣测萧何等人已多次向汉王推荐自己,汉王不任用,也逃走了。
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报告汉王,亲自追赶他。
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大怒,如同失去了左右手。
过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恼怒又是高兴。
骂萧何道:“你逃跑,为什么?”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我是去追赶逃跑的人。”汉王说:“你追赶的人是谁?”回答说:“是韩信。”汉王又骂道:“各路将领逃跑了几十人,你没去追一个,却去追韩信,是骗人。”萧何说“:那些将领容易得到。
至于像韩信这样的杰出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个人。
大王果真要长期在汉中称王,自然用不着韩信,如果一定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没有可以和您计议大事的人了。
但看大王怎么决策了。”汉王说“:我是要向东发展啊,怎么能够内心苦闷地长期呆在这里呢?”萧何说“:大王决意向东发展,能够重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不能重用,韩信终究要逃跑的。”汉王说“:我为了您的缘由,让他做个将军。”萧何说“:即使是做将军,韩信一定不肯留下。”汉王说“:任命他做大将军。”萧何史记说“:太好了。”于是汉王就要把韩信召来任命他。
萧何说:“大王向来对人轻慢,不讲礼节,如今任命大将军就像呼喊小孩儿一样。
这就是韩信要离去的原因啊。
大王决心要任命他,要选择良辰吉日,亲自斋戒,设置高坛和广场,礼仪要完备才可以呀。”汉王答应了萧何的要求。
众将听到要拜大将都很高兴,人人都以为要做大将军了。
等到任命大将时,被任命的竟然是韩信,全军都感到惊讶。
任命韩信的仪式结束后,汉王就座。
汉王说“:丞相多次称道将军,将军用什么计策指教我呢?”韩信谦让了一番,趁势问汉王说:“如今向东争夺天下,难道敌人不是项王吗?”汉王说:“是。”韩信说“:大王自己估计在勇敢、强悍、仁厚、兵力方面与项王相比,谁强?”汉王沉默了好长时间,说:“不如项王。”韩信拜了两拜,赞成地说:“我也认为大王比不上他呀。
然而我曾经侍奉过他,请让我说说项王的人吧。
项王震怒咆哮时,吓得千百人不敢稍动,但不能放手任用有才能的将领,这只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
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言语温和,有生病的人,心疼得流泪,将自己的饮食分给他,等到有的人立下战功,该加封晋爵时,把刻好的大印放在手里玩磨得失去了棱角,舍不得给人,这就是所说的妇人的仁慈啊。
项王即使是称霸天下,使诸侯臣服,但他放弃了关中的有利地形,而建都彭城。
又违背了义帝的约定,将自己的亲信分封为王,诸侯们愤愤不平。
诸侯们看到项王把义帝迁移到江南僻远的地方,也都回去驱逐自己的国君,占据了好的地方自立为王。
项王军队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横遭摧残毁灭的,天下人大都怨恨,百姓不愿归附,只不过迫于威势,勉强服从罢了。
虽然名义上是霸主,实际上却失去了天下的民心。
所以说他的优势很容易转化为劣势。
如今大王果真能够与他反其道而行,任用天下英勇善战的人才,有什么不可以被诛灭的呢?用天下的城邑分封给有功之臣,有什么人不心服口服呢?以正义之师,顺从将士东归的心愿,有什么样的敌人不能击溃呢?况且项羽分封的三个王,原来都是秦朝的将领,率领秦地的子弟打了好几年仗,被杀死和逃跑的多得没法计算,又欺骗他们的部下向诸侯投降。
到达新安,项王狡诈地活埋了已投降的秦军二十多万人,唯独章邯、司马欣和董翳得以留存,秦地的父老兄弟把这三个人恨之入骨。
而今项羽凭恃着威势,强行封立这三个人为王,秦地的百姓没有谁爱戴他们。
而大王进入武关,秋毫无犯,废除了秦朝的苛酷法令,与秦地百姓约法三章,秦地百姓没有不想要大王在秦地做王的。
根据诸侯的成约,大王理当在关中做王。
关中的百姓都知道这件事,大王失掉了应得的爵位进入汉中,秦地百姓没有不怨恨的。
如今大王发动军队向东挺进,只要一道文书三秦封地就可平定了。”于是汉王特别高兴,自认为得到韩信太晚了。
就听从韩信的谋划,部署各路将领攻击的目标。
八月,汉王出兵经过陈仓向东挺进,平定了三秦。
汉二年(前205),兵出函谷关,收服了魏王、河南王,韩王、殷王也相继投降。
汉王又联合齐王、赵王共同攻击楚军。
四月,到彭城,汉军兵败,溃散而回。
韩信又收集溃散人马与汉王在荥阳会合,在京县、索亭之间又摧垮楚军。
因此楚军始终不能西进。
汉军在彭城败退之后,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叛汉降楚,齐国和赵国也背叛汉王跟楚国和解。
六月,魏王豹以探望老母疾病为由请假回乡,一到封国,立即切断黄河渡口临晋关的交通要道,反叛汉王,与楚军订约讲和。
汉王派郦生游说魏豹,没有成功。
这年八月,汉王任命韩信为左丞相,攻打魏王豹。
魏王把主力部队驻扎在蒲坂,堵塞了黄河渡口临晋关。
韩信就增设疑兵,故意排列开战船,假装要在临晋渡河,而隐蔽的部队却从夏阳用木制的盆瓮浮水渡河,偷袭安邑。
魏王豹惊慌失措,带领军队迎击韩信,韩信就俘虏了魏豹,平定了魏地,改制为河东郡。
汉王派张耳和韩信一起,领兵向东进发,向北攻击赵国和代国。
这年闰九月打垮了代国军队。
在阏与生擒了夏说。
韩信攻克魏国,摧毁代国后,汉王就立刻派人调走韩信的精锐部队,开往荥阳去抵御楚军。
韩信和张耳率领几十万人马,想要突破井陉口,攻击赵国。
赵王、成安君陈馀听说汉军将要来袭击赵国,在井陉口聚集兵力,号称二十万大军。
广武君李左车向成安君献计说“:听说汉将韩信渡过西河,俘虏了魏豹,生擒夏说,新近血洗阏与,如今又以张耳辅助,计议要夺取赵国。
这是乘胜利的锐气离开本国远征,其锋芒不可阻挡。
可是,我听说千里运送粮饷,士兵们就会面带饥色,临时砍柴割草烧火做饭,军队就不能经常吃饱。
眼下井陉这条道路,两辆战车不能并行,骑兵不能排列成行,行进的军队数百里,运粮食的队伍势必远远地落到后边,希望您临时拨给我骑兵三万人,从隐蔽小路拦截他们的粮草。
您就深挖战壕,高筑营垒,坚守军营,不与交战。
他们向前不得战斗,向后无法退却,我出奇兵截断他们的后路,使他们在荒野什么东西也抢掠不到,用不了十天,两人的人头就可送到将军帐下。
希望您仔细考虑我的计策。
否则,一定会被他两人俘虏。”成安君是个信奉儒家学说的刻板书生,经常宣称正义的军队不用欺骗诡计,说:“我听说兵书上讲,兵力十倍于敌人,就可以包围它,超过敌人一倍就可以交战。
现在韩信的军队号称数万,实际上不过数千。
竟然跋涉千里来袭击我们,已经极其疲惫。
如今像这样回避不出击,强大的后续部队到来,又怎么对付呢?诸侯们会认为我胆小,就会轻易地来攻打我们。”不采纳广武君的计谋。
韩信派人暗中打探,了解到没有采纳广武君的计谋,韩信大喜,才敢领兵进入井陉狭道。
离井陉口还有三十里,停下来宿营。
半夜传令出发,挑选了两千名轻装骑兵,每人拿一面红旗,从隐蔽小道上山,在山上隐蔽着观察赵国的军队。
韩信告诫说“:交战时,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你们火速冲进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又让副将传达开饭的命令。
说“:今天打垮了赵军正式会餐。”将领们都不相信,假意回答“好”。
韩信对手下军官说“:赵军已先占据了有利地形筑造了营垒,他们看不到我们大将旗帜、仪仗,就不肯攻击我军的先头部队,怕我们到了险要的地方退回去。”韩信就派出万人为先头部队,出了井陉口,背靠河水摆开战斗队列。
赵军远远望见,大笑不止。
史记天刚蒙蒙亮,wwW.Slkj.oRg韩信设置起大将的旗帜和仪仗,大吹大擂地开出井陉口。
赵军打开营垒攻击汉军,激战了很长时间。
这时,韩信、张耳假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地。
河边阵地的部队打开营门放他们进去。
然后再和赵军激战。
赵军果然倾巢出动,争夺汉军的旗鼓,追逐韩信、张耳。
韩信、张耳已进入河边阵地。
全军殊死奋战,赵军无法把他们打败。
韩信预先派出去的两千轻骑兵,等到赵军倾巢出动去追逐战利品的时候,就火速冲进赵军空虚的营垒,把赵军的旗帜全部拔掉,竖立起汉军的两千面红旗。
这时,赵军已不能取胜,又不能俘获韩信等人,想要退回营垒,营垒插满了汉军的红旗,大为震惊,以为汉军已经全部俘获了赵王的将领,于是军队大乱,纷纷落荒潜逃,赵将即使诛杀逃兵,也不能禁止了。
于是汉兵前后夹击,彻底摧垮了赵军,俘虏了大批人马,在氵氐水岸边杀死了成安君陈馀生擒了赵王歇。
韩信传令全军,不要杀害广武君,有能活捉他的赏给千金。
于是就有人押着广武君送到军营,韩信亲自给他解开绳索,请他面向东坐,自己面向西坐着,像对待老师一样对待他。
众将献上首级和俘虏,向韩信祝贺,趁机对韩信说:“兵法上说‘行军布阵应该右边和背后靠山,前边和左边临水。’这次将军反而令我们背水列阵,说‘打垮了赵军正式会餐’,我等并不信服,然而竟真取得了胜利,这是什么战术啊?”韩信答说“:这也是兵法上的,只是诸位没有留心罢了。
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况且我平素没有得到机会训练诸位将士,这就是所说的‘赶着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在这种形势下不把将士们置之死地,使人人为保全自己而非战不可,如果给他们留有生路,就都跑了,怎么还用他们取胜呢?”将领们都佩服地说“:好。
将军的谋略不是我们所能赶得上的呀。”于是韩信问广武君说“:我要向北攻打燕国,向东讨伐齐国,怎么办才能成功呢?”广武君推辞地说:“我听说‘打了败仗的将领没有资格谈论勇敢,亡了国的大夫没有资格谋划国家的生存。’而今我是兵败国亡的俘虏,有什么资格计议大事呢?”韩信说:“我听说,百里奚在虞国而虞国灭亡了,在秦国而秦国却能称霸,这并不是因为他在虞国愚蠢,而到了秦国就聪明了,而在于国君任用不任用他,采纳不采纳他的意见。
果真让成安君采纳了你的计谋,像我韩信也早被生擒了。
因为没采纳你的计谋,所以我才能够侍奉您啊。”韩信坚决请教说“:我倾心听从你的计谋,希望你不要推辞。”广武君说:“我听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所以俗话说‘狂人的话,圣人也可以选择。’只恐怕我的计谋不足以采用,但我愿献愚诚,忠心效力。
成安君本来有百战百胜的计谋,然而一旦失掉它,军队在高城之下战败,自己在氵氐水之上亡身。
而今将军横渡西河,俘虏魏王,在阏与生擒夏说,一举攻克井陉,不到一早晨的时间就打垮了赵军二十万,诛杀了成安君。
名声传扬四海,声威震动天下,农民们预感到兵灾临头,没有不放下农具,停止耕作,穿好的,吃好的,打发日子,专心倾听战争的消息,等待死亡的来临。
像这些,都是将军在策略上的长处。
然而,眼下百姓劳苦,士卒疲惫,很难用以作战。
如果将军要发动疲惫的军队,停留在燕国坚固的城池之下,要战恐怕时间过长,力量不足不能攻克;实情暴露,威势就会减弱,旷日持久,粮食耗尽,而弱小的燕国不肯降服,齐国一定会拒守边境,以图自强。
燕、齐两国坚持不肯降服,那么,刘项双方的胜负就不能断定。
像这样,就是将军战略上的短处。
我的见识浅薄,但我私下认为攻燕伐齐是失策啊。
所以,善于带兵打仗的人不拿自己的短处攻击敌人的长处,而是拿自己的长处去攻击敌人的短处。”韩信说“:虽然如此,那么应该怎么办呢?”广武君回答说:“如今为将军打算,不如按兵不动,安定赵国的社会秩序,抚恤阵亡的将士的遗孤。
方圆百里之内,每天送来的牛肉美酒,用以犒劳将士。
摆出向北进攻燕国的姿态,然后派出说客,拿著书信,在燕国显示自己战略上的长处,燕国必不敢不听从。
燕国顺从之后,再派说客往东劝降齐国。
齐国就会闻风而降服。
即使有聪明睿智的人,也不知该怎样替齐国谋划了。
如果这样,那么,夺取天下的大事就都可以谋求了。
用兵本来就有先虚张声势,然后采取实际行动的。”派遣使者出使燕国,燕国听到消息果然立刻降服。
于是派人报告汉王,并请求封张耳为赵王,用以镇抚赵国。
汉王答应了他的请求,就封张耳为赵王。
楚国多次派出奇兵渡过黄河攻击赵国。
赵国张耳和韩信往来救援,在行军中安定赵国的城邑,调兵支援汉王。
楚军正把汉王紧紧地围困在荥阳,汉王从南面突围,到宛县、叶县一带,接纳了黥布,奔入成皋,楚军又急忙包围了成皋。
六月间,汉王逃出成皋,向东渡过黄河,只有滕公相随,去张耳军队在修武的驻地。
一到,就住进客馆里。
第二天早晨,他自称是汉王的使臣,骑马奔入赵军的营垒。
韩信、张耳还没有起床,汉王在他们的卧室里夺取了他们的印信和兵符,用军旗召集众将,更换了他们的职务。
韩信、张耳起床后,才知道汉王来了,大为震惊。
汉王夺取了他二人统率的军队,命令张耳防守赵地,任命韩信为国相,让他收集赵国还没有发往荥阳的部队,去攻打齐国。
韩信领兵向东进发,还没渡过平原津,听说汉王派郦食其已经说服齐王归顺了。
韩信打算停止进军。
范阳说客蒯通规劝韩信说:“将军是奉诏攻打齐国,汉王只不过暗中派遣一个密使游说齐国投降,难道有诏令停止进军吗?为什么不进军呢?况且郦生不过是个读书人,坐着车子,鼓动三寸之舌,就收服齐国七十余座城邑。
为将多年,反不如一个读书小子的功劳吗?”于是韩信认为他说得对,听从他的计策,就率军渡过黄河。
齐王听从郦生的规劝以后,挽留郦生开怀畅饮,撤除了防备汉军的设施。
韩信乘机突袭齐国属下的军队,很快就打到国都临淄。
齐王田广认为被郦生出卖了,就把他煮死,然后逃往高密,派出使者前往楚国求救。
韩信平定临淄之后,就向东追赶田广,一直追到高密城西。
楚国也派龙且率领兵马,号称二十万,前来救援齐国。
齐王田广和司马龙且两支部队合兵一起与韩信作战,还没有交锋,有人规劝龙且说“:汉军远离国土,拼死作战,其锋芒锐不可挡。
齐楚两军在本乡本土作战,士兵容易逃散。
不如深沟高垒,坚守史记不出。
让齐王派他亲信大臣,去安抚已经沦陷的城邑,这些城邑的官吏和百姓知道他们的国王还在,楚军又来救援,一定会反叛汉军。
汉军客居两千里之外,齐国城邑的人都纷纷起来反叛他们,那势必得不到粮食,这就可以迫使他们不战而降。”龙且说“:我一向了解韩信的为人,容易对付他。
而且救援齐国,不战而使韩信投降,我还有什么功劳?如今战胜他,齐国一半土地可以分封给我,为什么不打?”于是决定开战,与韩信隔着潍水摆开阵势。
韩信下令连夜赶做一万多口袋,装满沙土,堵住潍水上游,带领一半军队渡过河去,攻击龙且,假装战败,往回跑。
龙且果然高兴地说“:本来我就知道韩信胆小害怕。”于是渡过潍水追韩信。
韩信下令挖开堵塞潍水的沙袋,河水汹涌而来,龙且的军队一多半还没渡过河去,韩信立即回师猛烈反击,杀死了龙且。
龙且在潍水东岸尚未渡河的部队,见势四散逃跑,齐王田广也逃跑了。
韩信追赶败兵直到城阳,把楚军士兵全部俘虏了。
汉四年(前203),韩信降服且平定了整个齐国。
派人向汉王上书,说:“齐国狡诈多变,反复无常,南面的边境与楚交界,不设立一个暂时代理的王来镇抚,局势一定不能稳定。
为了有利于当前局势,希望允许我暂时代理齐王。”正当这时,楚军在荥阳紧紧地围困着汉王,韩信的使者到了,汉王打开书信一看,勃然大怒,骂道:“我在这儿被围困,日夜盼着你来帮助我,你却想自立为王!”张良、陈平暗中踩汉王的脚,凑近汉王的耳朵说:“目前汉军处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趁机册立他为王,很好的待他,让他自己镇守齐国。
不然可能发生变乱。”汉王醒悟,又故意骂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做真王罢了,何必做个暂时代理的王呢?”就派遣张良前往,册立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军队攻打楚军。
楚军失去龙且后,项王害怕了,派盱眙人武涉前往规劝齐王韩信说“:天下人对秦朝的统治痛恨已久了,大家才合力攻打它。
秦朝破灭后,按照功劳裂土分封,各自为王,以便休兵罢战。
如今汉王又兴师东进,侵犯他人的境界,掠夺他人的封地,已经攻破三秦,率领军队开出函谷关,收集各路诸侯的军队向东进击楚国,他的意图是不吞并整个天下,不肯罢休,他贪心不足到这步田地,太过分了。
况且汉王不可信任,自身落到项王的掌握之中多次了,是项王的怜悯使他活下来,然而一经脱身,就背弃盟约,再次进攻项王。
他是这样地不可亲近,不可信任。
如今您即使自认为和汉王交情深厚,替他竭尽全力作战,最终还得被他所擒。
您所以能够延续到今天,是因为项王还存在呀。
当前刘、项争夺天下的胜败,举足轻重的是您。
您向右边站那么汉王胜,您向左边站那么项王胜。
假若项王今天被消灭,下一个就该消灭您了。
您和项王有旧交情,为什么不反汉与楚联和,三分天下自立为王呢?如今,放过这个时机,必然要站到汉王一边攻打项王,一个聪明智慧的人,难道应该这样做吗?”韩信辞谢说:“我侍奉项王,官不过郎中,职位不过是个持戟的卫士,言不听,计不用,所以我背楚归汉。
汉王授予我上将军的印信,给我几万人马,脱下他身上的衣服给我穿,把好食物让给我吃,言听计从,所以我才能够到今天这个样子。
人家对我亲近、信赖,我背叛他不吉祥,即使到死也不变心。
希望替我辞谢项王的盛情。”武涉走后,齐国人蒯通知道天下胜负的关键在于韩信,想出奇计打动他,就用看相的身份规劝韩信,说:“我曾经学过看相技艺。”韩信说“:先生给人看相用什么方法?”蒯通回答说“:人的高贵卑贱在于骨骼,忧愁喜悦在于面色,成功失败在于决断。
用这三项验证人相万无一失。”韩信说:“好,先生看看我的相怎么样?”蒯通回答说“:希望随从人员暂时回避一下。”韩信说“:周围的人离开吧。”蒯通说“:看您的面相,只不过封侯,而且还有危险不安全。
看您的背相,显贵而不可言。”韩信说“:这是什么意思呢?”蒯通说“:当初,天下举兵起事的时候,英雄豪杰纷纷建立名号,一声呼喊,天下有志之士像云雾一样聚集,像鱼鳞那样杂沓,如同火焰迸飞,狂风骤起。
正当这时,关心的只是灭亡秦朝罢了。
而今,楚汉分争,使天下无辜的百姓肝胆涂地,父子的尸骨暴露在荒郊野外,数不胜数。
楚国人从彭城起事,转战四方,追逐败兵,直到荥阳,乘着胜利,像卷席子一样向前挺进,声威震动天下,然而军队被困在京、索之间,被阻于成皋之西的山岳地带不能再前进,已经三年了。
汉王统领几十万人马在巩县、洛阳一带抗拒楚军,凭借山河的险要,虽然一日数战,却无尺寸之功,以至遭受挫折失败,几乎不能自救。
在荥阳战败,在成皋受伤,于是逃到宛、叶两县之间,这就是所说的智尽勇乏了。
将士的锐气长期困顿于险要关塞而被挫伤,仓库的粮食也消耗殆尽,百姓疲劳困苦,怨声载道,人心动荡,无依无靠。
以我估计,这样的局面不是天下的圣贤就不能平息这场天下的祸乱。
当今刘、项二王的命运都悬挂在您的手里。
您协助汉王,汉王就胜利;协助楚王,楚王就胜利。
我愿意披肝沥胆,敬献愚计,只恐怕您不采纳啊。
果真能听从我的计策,不如让楚、汉双方都不受损害,同时存在下去,你和他们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形成那种局面,就没有谁敢轻举妄动。
凭借您的贤能圣德,拥有众多的人马装备,占据强大的齐国,迫使燕、赵屈从,出兵到刘、项两军的空虚地带,牵制他们的后方,顺应百姓的心愿,向西去制止刘、项分争,为军民百姓请求保全生命,那么,天下就会迅速地群起而响应,有谁敢不听从!然后,割取大国的疆土,削弱强国的威势,用以分封诸侯。
诸侯恢复之后,天下就会感恩戴德,顺服听命于齐。
稳守齐国故有的疆土,据有胶河、泗水流域,用恩德感召诸侯,恭谨谦让,那么天下的君王就会相继前来朝拜齐国。
听说‘苍天赐予的好处不接受,反而会受到惩罚;时机到了不采取行动,反而要遭祸殃。’希望您仔细地考虑这件事。”韩信说:“汉王给我的待遇很优厚,他的车子给我坐,他的衣裳给我穿,他的食物给我吃。
我听说,坐人家的车子的人,要分担人家的祸患;穿人家的衣裳的人,心里要想着人家的忧患;吃人家食物的人,要为人家的事业效死,我怎么能够图谋私利而背信弃义呢!”蒯通说“:你自认为和汉王友好,想建立流传万世的功业,我私下认为这种想法错了。
当初常山王、成安君还是平民时,结成割掉脑袋也不反悔的交情,后来因为张,陈泽的事发生争执,使得二人彼此仇恨。
常山史记王背叛项王,捧着项婴的人头逃跑,归降汉王。
汉王借给他军队向东进击,在氵氐水以南杀死了成安君,身首异处,被天下人耻笑。
这两个人的交情,可以说是天下最要好的。
然而到头来,都想把对方置于死地,这是为什么呢?祸患产生于贪得无厌而人心又难以猜测。
如今您打算用忠诚、信义与汉王结交,一定比不上张耳、陈馀结交更巩固,而你们之间的关连的事情又比张、陈泽的事件重要的多,所以我认为您断定汉王不会危害自己,也错了。
大夫文种、范蠡使濒临灭亡的越国保存下来,辅佐勾践称霸诸侯,功成名就之后,文种被迫自杀,范蠡被迫逃亡。
野兽已经打完了,猎犬被烹杀。
以交情友谊而论,您和汉王就比不上张耳与成安君了,以忠诚信义而论也就赶不上大夫文种、范蠡与越王勾践了。
从这两个事例看,足够您断定是非了,希望您深思熟虑。
况且我听说,勇敢、谋略使君主感到威胁的人,有危险;而功勋卓著冠盖天下的人得不到赏赐。
请让我说一说大王的功绩和谋略吧:您横渡西河,俘虏赵王,生擒夏说,带领军队夺取井陉,平定安抚齐国,向南摧毁楚国军队二十万,向东杀死楚将龙且,西面向汉王捷报,这可以说是功劳天下无二。
而计谋出众,世上少有。
如今您据有威胁君主的威势,持有不能封赏的功绩,归附楚国,楚国人不信任;归附汉国,汉国人震惊恐惧。
您带着这样大的功绩和声威,哪里是您可去的地方呢?身处臣子地位而有着使国君感到威胁的震动,名望高于天下所有的人,我私下为您感到危险。”韩信说“:先生暂且说到这儿吧!让我考虑考虑。”此后过了数日,蒯通又对韩信说:“能够听取别人的善意,就能预见事物发展变化的征兆,能反复思考,就能把握成功的关键。
听取意见不作出正确的判断,决策失误而能够长治久安的人,实在少有。
听取意见很少判断失误的人,就不能用花言巧语去扰乱他。
甘愿做劈柴喂马差事的人,就会失掉争取万乘之国权柄的机会;安心微薄俸禄的人,就得不到公卿宰相的高位。
所以办事坚决是聪明人果断的表现,犹豫不决是办事情的祸害。
专在细小的事情上用心思,就会失掉天下的大事;有判断是非的智慧,决定后又不敢贸然行动,这是所有事情的祸根。
所以俗话说:‘猛虎犹豫不能决断,不如黄蜂、蝎子用毒刺去螫;骏马徘徊不前,不如劣马安然慢步;勇士猛贲狐疑不定,不如凡夫俗子决心实干,以求达到目的;即使有虞舜、夏禹的智慧,闭上嘴巴不讲话,不如聋哑人打手势起作用。’这些俗语都说明付诸行动是最可宝贵的。
所有的事业都难以成功而容易失败,时机难以抓住而容易失掉。
时机啊时机,丢掉了就不会再来。
希望您仔细地考虑斟酌。”韩信犹豫不决,不忍心背叛汉王,又自认为功勋卓著,汉王终究不会夺去自己的齐国,于是谢绝了蒯通。
蒯通的规劝没有被采纳,就假装疯癫做了巫师。
汉王被围困在固陵时,采用了张良的计策,征召齐王韩信,于是韩信率领军队在垓下与汉王会师。
项羽被打败后,高祖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夺取了齐王的军权。
汉五年正月,改封齐王韩信为楚王,建都下邳。
韩信到了下邳,召见曾经分给他饭吃的漂母,赐给她黄金千斤。
轮到下乡南昌亭亭长,赐给百钱,说“:您,是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召见曾经侮辱过自己、让自己从他胯下爬过去的年轻人,任用他做了中尉,并告诉将相们说:“这是位壮士。
当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杀死他吗?杀掉他没有意义,所以我忍受一时的侮辱而成就了今天的功业。”项王部下逃亡的将领钟离昧,家住伊庐,一向与韩信友好。
项王死后,他逃出来归附韩信。
汉王怨恨钟离昧,听说他在楚国,诏令楚国逮捕钟离昧。
韩信初到楚国,巡行所属县邑,进进出出都带着武装卫队。
汉六年,有人上书告发韩信谋反。
高帝采纳陈平的计谋,假托天子外出巡视会见诸侯,南方有个云梦泽,派使臣通告各诸侯到陈县聚会,说:“我要巡视云梦泽。”其实是要袭击韩信,韩信却不知道。
高祖将要到楚国时,韩信曾想发兵反叛,又认为自己没有罪,想见高祖,又怕被擒。
有人对韩信说:“杀了钟离昧去朝见皇上,皇上一定高兴,就没有祸患了。”韩信去见钟离昧商量。
钟离昧说“:汉王所以不攻打楚国,是因为我在您的这儿,您想逮捕我取悦汉王,我今天死,你也会紧跟着死的。”于是骂韩信说“:你不是个忠厚的人!”终于刎颈而死。
韩信拿着他的人头,到了陈县朝拜高帝。
皇上命令武士捆绑了韩信,押在随行的车上。
韩信说“:果真像人们说的‘狡兔死了,出色的猎狗就遭到烹杀;高翔的飞禽光了,优良的弓箭收藏起来;敌国破灭,谋臣死亡。’现在天下已经平安,我本来应当遭烹杀!”皇上说“:有人告发你谋反。”就给韩信带上刑具。
到了洛阳,赦免了韩信的罪过,改封为淮阴侯。
韩信知道汉王畏忌自己的才能,常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
从此,韩信日夜怨恨,在家闷闷不乐,为和绛侯、灌婴处于同等地位感到羞耻。
韩信曾经拜访樊哙将军,樊哙跪拜送迎,自称臣子。
说“:大王怎么竟肯来临。”韩信出门笑着说“:我这辈子竟然与樊哙这种人为伍了。”皇上经常从容地和韩信议论将军们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
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皇上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韩信说:“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
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陈被任命为巨鹿郡守,向淮阴侯辞行。
淮阴侯拉着他的手避开左右侍从在庭院里漫步,仰望苍天叹息说:“您可以听听我的知心话吗?有些心里话想跟您谈谈。”陈说“:一切听任将军吩咐!”淮阴侯说:“您管辖的地区,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您,是陛下信任宠幸的臣子。
如果有人告发说您反叛,陛下一定不会相信;再次告发,陛下就怀疑了;三次告发,陛下必然大怒而亲自率兵前来围剿。
我为您在京城做内应,天下就可取得了。”陈一向知道韩信的雄才大略,深信不疑,说“:一定听从您的指教!”汉十年,陈果然反叛。
皇上亲自率领兵马前往,韩信托病没有随从。
暗中派人到陈处说:“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您。”韩信就和家臣商量,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
部署完史记毕,等待着陈的消息。
他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
他的弟弟上书告变,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
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和萧相国谋划,令人假说从皇上那儿来,说陈已被处死,列侯群臣都来祝贺。
萧相国欺骗韩信说“:即使有病,也要强打精神进宫祝贺吧。”韩信进宫,吕后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杀掉了。
韩信临斩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以至被妇女小子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于是诛杀了韩信三族。
高祖带平定陈的军队回到京城,见韩信已死,又高兴又怜悯他,问“:韩信临死时说过什么话?”吕后说“:韩信说悔恨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高祖说“:那人是齐国的说客。”就诏令齐国捕捉蒯通。
蒯通被带到,皇上说:“你唆使淮阴侯反叛吗?”回答说:“是。
我的确教过他,那小子不采纳我的计策,所以有自取灭亡的下场。
假如那小子采纳我的意见,陛下怎能够灭掉他呢?”皇上生气地说“:煮了他。”蒯通说“:哎呀,煮死我,冤枉啊!”皇上说:“你唆使韩信造反,有什么冤枉?”蒯通说:“秦朝法度败坏,政权瓦解的时候,山东六国大乱,各路诸侯纷纷起事,一时天下英雄豪杰像乌鸦一样聚集。
秦朝失去了他的帝位,天下英杰都来抢夺它,于是才智高超,行动敏捷的人率先得到它。
庶民的狗对着尧狂叫,尧并不是不仁德,只因为他不是狗的主人。
正当这时,我只知道有个韩信,并不知道有陛下。
况且天下磨快武器,手执利刃想干陛下所干的事业的人太多了,只是力不从心罢了。
您怎么能够把他们都煮死呢!”高祖说“:放掉他。”就赦免了蒯通的罪过。
太史公说:我到淮阴,淮阴人对我说,韩信即使是平民百姓时,他的心志就与众不同。
他的母亲死了,家中贫困无法埋葬,可他还是到处寻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让坟墓旁可以安置万户人家。
我看了他的母亲的坟墓,的确如此。
假使韩信能够谦恭退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就差不多了。
他在汉朝的功勋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召公、太公这些人相比,后世子孙就可以享祭不绝。
可是,他没能致力于这样做,而天下已经安定,反而图谋叛乱。
诛灭宗族,不也是应该的么。
三、淮阴侯韩信的父亲?
韩信的父亲在正史上没有记载。
韩信的母亲史书上只有记载韩信的母亲葬在淮阴。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
四、韩信淮阴侯是什么职位?
淮阴侯不是官职名称,是一种爵位,通常将韩信称作淮阴侯。韩信(?~前196年),泗水郡淮阴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汉初三杰”,“兵家四圣”,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神帅”。项羽死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因人诬告,贬为淮阴侯。吕后与萧何合谋,诱杀于长乐宫钟室。
淮阴侯不是官名,而是爵位。古代官、爵公侯封号是不同的东西。淮阴在江苏,汉初齐王韩信后来被贬为淮阴侯。
西周春秋爵称,可大致分为王,公,侯,伯,子,男六级:东汉以来的王,列侯二等封爵,变为王,五等封爵,列侯三大层次封爵 曹魏有乡公,亭伯等爵称。
五、淮阴侯列传韩信人物分析?
司马迁的《史记.淮阴侯列传》总体而言对韩信是先肯定后惋惜的。
肯定的是他的少有大志,能忍人所不能忍,比如“胯下之辱”,这要换作一般人,可能“士可杀不可辱”与那几个淮阴屠户拼个你死我活,但是韩信选择隐忍,一方面在秦法之下私自械斗是重罪,打赢了也脱不了干系,万一失手杀了人,肯定是死罪,另一方面,要留有用之躯不在一些不相干的人和事上纠缠,实现自己的志向才是最重要的,
但同时通过这件事也说明了韩信的性格“胸怀大志,短于人情事故”,这个人有雄心壮志,却不善于做人处事,
比如灭齐后,韩信要求刘邦封他为“假齐王”,与其说是要求不如说是“威逼”,刘邦作为老板心里肯定不舒服:你是齐王我是汉王,咱们是哥俩吗?你从一个无名小卒到今天全是我提拨你,给你机会,有点成绩你就叫板,但此时韩信关系到楚汉之争的胜败,刘邦只能顺着他的心意,但君臣之间的裂痕已经存在了。
刘邦要建立一个刘姓家天下的统一王朝,必然要对削除诸侯王的威胁,后来汉室把同姓王都灭了何况异姓王,
所谓树大招风,天下已经安定了,作为功臣知进也要懂得知退,刘邦削了韩信的齐王,他仍没有危机意识,收留败将钟离昧,虽然把钟离昧的人头献上了,仍然不能释疑,为什么?你是畏罪才献上的,如果你第一时间把钟离昧绑送到刘邦眼前,那谁也说不出什么来,云梦被擒这事,韩信还落了一个“卖友求荣”的骂名,
削楚王改封淮阴侯,已经是对韩信的爱护了,可能韩信根本没领会刘邦的心意,仍然与樊哙、灌婴这些旧部喝酒来往,后来还牵扯进陈豨的谋反,刘邦不可能再给机会了,
六、淮阴侯列传韩信为汉王献什么?
韩信从一个小小的执戟郎被萧何发现,成为一代名将,为刘邦打败项羽,起到了一个重要的作用。
七、淮阴侯列传韩信与众不同的句子?
淮阴侯韩信列传韩信少年贫苦,落魄贵族家庭出身,经常食不果腹还佩剑不失贵族气质,而经常被人取笑,被街头无赖侮辱而甘愿受胯下之辱,也体现了韩信能屈能伸的坚毅性格,少年的困苦经历韩信从小就胸怀大志将来干出一番经天纬地的事业
八、91版淮阴侯韩信片尾曲?
《十面埋伏》张宏声
《淮阴侯韩信》的片尾曲是《十面埋伏》。
歌曲:十面埋伏
歌手:张宏声
发行时间:1991年
具体歌词:
亮煌煌几页史书,
乱纷纷万马逐鹿。
雄赳赳一代名将,
野茫茫十面埋伏。
山埋伏,水埋伏,
将军战术传千古,
云埋伏,雾埋伏,
功臣末路断头颅。
疑兵疑阵在何处?
疑兵疑阵在何处?
战场埋伏!
官场埋伏!
朝廷埋伏!
宫廷埋伏!
帅才不及帝王术,
兵书不如圣诏书,
空留下十面埋伏古琴谱,
让后人评述功过何如。
九、《淮阴侯列传》韩信悲剧人生的历史启示?
在封建帝王时代,皇帝的地位是最高的,国家是帝王私有的,所以皇帝总是担心有人反叛或者推翻自己,特别是手下能力特强、人望特高的大臣或者将领,一般会加以抑制甚至扁敌,有些感觉压制不住就直接除掉!韩信作为战场上打败项羽的将领,能力非常强,偏偏曾经表露出野心,刘邦建国后当然要压制他,但刘邦能压的住,刘邦死后却没人会压的住他,所以吕后才会趁刘邦在外统兵,杀死韩信。
这就是封建时代的悲哀,作为臣子,不怕你能力差,就怕你不忠心!哪怕是潜在的威胁都会被湮灭掉!十、淮阴侯韩信的家乡到底在哪里?
韩信(约前231-前196),汉族,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人。
《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淮阴市,原江苏省地级市之一,2001年更名为淮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