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墓志铭 > 正文

北宋历代八王?

2024-10-25 20:18:56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北宋历代八王?

1

宋朝初年的历史中,并没有一个所谓的“八王”,或者“八贤王”,这是小说和评书中,小说家和说书人杜撰的一个人物,只不过是借用了宋太祖赵匡胤儿子赵德芳的名字罢了。历史上有赵德芳这个人,但却没有一个真实的八王爷。

2

刘兰芳的评书《杨家将》中的描写,称赵匡胤的四子赵德芳为“八贤王”,每每在杨家将们生死攸关之时,身为“八贤王”的赵德芳,便常常凭借手中那把“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的金锏,对付奸臣,保护忠良,主持正义,让听众往往一笑开颜。

3

小说《杨家将》和《呼家将》中,也有关于八王的描写,也是正义的化身,他的名字也是赵德芳。但历史上的赵德芳,并非排行老八,前面说了,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四个儿子。赵匡胤生四子,长子赵德秀,次子赵德昭,三子赵德林,四子即赵德芳,赵德秀和赵德林在赵匡胤当皇帝前就去世了,后来继位过程中,最有资格接班的,如果按照父传子的规矩,当为赵德昭和赵德芳。然而,最后继位的却是二人的叔叔,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

4

关于赵光义继位,有过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金匮之盟”。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她在临终前交待遗言,要求赵匡胤,他死后由弟弟赵光义继任,赵光义死后由弟弟赵廷美继任,赵廷美再将皇位传位给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或赵德芳。杜太后口述,让宰相赵普书写,写好后“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

5

另一促说法是赵光义篡位。说赵匡胤临终前,深夜将赵光义叫到宫里,二人对谈,远观如同争吵,赵匡胤还用柱斧扎地,说“好做,好做!”似发怒,不久,赵匡胤去世,赵光义第二天继位于灵柩前。

6

从赵匡胤临终前的一些安排来看,似乎没有传位于子的迹象,因为他没有安排儿子出任开封府尹,更没给儿子封王,如果他想传位于子,一般会安排即将继位的儿子出任开封府尹,并封一王爵,或者干脆立太子,这些都没做,所以“金匮之盟”可信,即他如果有皇位传承的安排,也会是兄终弟及。

7

但赵光义后来太狠毒了一点,给自己反而带来了皇位来路不正的名声。《宋史》说:“德昭不得其死,德芳相继夭绝。”赵光义当了皇帝,对弟弟和侄子们都十分挑剔,结果,弟弟赵廷美贬到蛮荒之地,郁郁而终;对赵德昭也是百般刁难,经常咒骂,赵德昭忧郁而死。不久,这个赵匡胤的四儿子赵德芳也莫名其妙死了。

8

所以,坊间对赵光义有了很多议论,质疑他继位的合法性,因为赵德昭、赵德芳相继不明不白地去世,似乎成了“弑兄夺位”的佐证。

当然,人们不敢公然议论,朝臣更是噤若寒蝉,久而久之,坊间便杜撰出了一个“八王”,让他作为正义之身,来伸张正义,揭露阴谋。

二、北宋八贤王?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由赵匡胤建立,建都开封,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北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自唐末以来四分五裂的局面,统治黄河中下游流域及以南一带广大地区,实现中国大部统一。但由于与宋同时代的辽、金、西夏等国的强大,使北宋政权一直处于外族的危胁之中。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掠走徽、钦二帝,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女主角

苏小妹:传说中的才女,苏轼的小妹。

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李格非的独生子女。

陈丽卿:吴铭师妹,陈系真的独生子女。

天子徽宗

赵佶:神宗天子第十一子,哲宗皇帝御弟,被封端王掌东驾,排号九大王,是个聪明俊俏人物。现为北宋第八代帝王宋徽宗。

朝臣官僚

驸王晋卿:人都唤他做小王都太尉,乃是哲宗皇帝妹夫,神宗皇帝的驸马。

李格非:礼部员外郎

高俅:原是帮闲浮浪的人,东京,开封府,汴梁,宣武军便有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业,只好刺枪使棒,最是得好脚气球。京师人口顺,不叫高二,却都叫他做高球。 绑来发迹,便将气球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改作姓高,名俅。 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亦胡乱学诗书词赋;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只在东京城里城外帮闲。 因犯事,逃往临淮州柳大郎处,后至东京金梁桥下董生药家,经推荐小苏学士府,再荐驸王晋卿处,辗转结识当今宋徽宗,任枢密院使。

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苏小妹的兄长。

王升:曾任京师督军教头。

王进: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周昂:东京八十万禁军副教头

徐宁:东京八十万禁军金枪班教头

丘岳:东京八十万禁军都教头。

英雄好汉

陈系真:洛阳人士,吴铭的师傅,北宋五大高手之一。

周侗:铁臂周侗,陕西人事,北宋五大高手之一。

祝永年:北宋五大高手之一。

张中坚:北宋五大高手之一。

民间豪杰

许贯忠:陈希真的二弟子,大名府人士,人称‘知世郎’

林冲:周侗二弟子,东京人士,人称’豹子头’

张伯奋:张伯熊的兄长,张中坚的大弟子。

张伯熊:张伯奋的弟弟,张中坚的二弟子。

梁山好汉

白衣秀才王伦(梁山首个头领)

摸着天杜迁(原梁山二寨主)

云里金刚宋万(原梁山三寨主)

旱地忽律朱贵(梁山耳目,“忽律”即鳄鱼)

青州将官

小李广花荣(清风寨知寨)

镇三山黄信(青州府都监,秦明徒弟)

霹雳火秦明(青州指挥司总管兵马统制)

少华龙虎

九纹龙史进(史家庄少庄主)

神机军师朱武(少华山大寨主)

跳涧虎陈达(少华山二寨主)

白花蛇杨春(少华山三寨主)

神笔王义

赛伯当王四

桃花虎霸

打虎将李忠(卖艺,史进第一位师傅,后为桃花山寨主)

小霸王周通(桃花山寨主)

江州好汉

混江龙李俊(扬子江梢公)

催命判官李立(揭阳岭黑店主)

船伙儿张横(梢公,李俊义弟)浪里白条张顺(渔家,张横之弟)

没遮拦穆弘(揭阳镇一霸)

小遮拦穆春(揭阳镇一霸,穆弘之弟)

出洞蛟童威(私盐贩子)翻江蜃童猛(私盐贩子,童威之弟)

神行太保戴宗(江州两院押牢节级)

黑旋风李逵(铁牛,江州小牢子)

病大虫薛永(卖艺)

通臂猿侯健(薛永徒弟,擅长裁缝)

黄门四杰

摩云金欧鹏(黄门山)

神算子蒋敬(黄门山,精通书算)

铁笛仙马麟(黄门山)

九尾龟陶宗旺(黄门山)

饮马川寨

火眼猊邓飞(饮马川寨主)

玉幡竿孟康(饮马川寨主)

铁面孔目裴宣(饮马川寨主)

豹子头林冲(八十万禁军教头)

清风山

锦毛虎燕顺(清风山大寨主)

矮脚虎王英(清风山二寨主)

白面郎君郑天寿(清风山三寨主)

孔家庄

毛头星孔明(孔家庄,白虎山)

独火星孔亮(孔家庄,白虎山,孔明之弟)

对影山

小温侯吕方(对影山寨主,方天画戟)

赛仁贵郭盛(方天戟)

芒砀山

混世魔王樊瑞(芒砀山首领)

八臂哪吒项充(芒砀山副将)

飞天大圣李兖(芒砀山副将)

江湖儿女

锦豹子杨林

入云龙公孙胜(一清道人)

神医安道全(建康府太医)

花和尚鲁智深(鲁达,提辖)

行者武松(武二郎,打虎武松)

操刀鬼曹正(屠夫,林冲徒弟)

菜园子张青(十字坡黑店)

母夜叉孙二娘(张青之妻)

金眼彪施恩(小管营)

青面兽杨志(殿司制使官,管军提辖使,杨家将之后)

笑面虎朱富(朱贵之弟)

青眼虎李云(沂水县都头,朱富师傅

托塔天王晁盖

赤发鬼刘唐

智多星吴用(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

立地太岁阮小二(阮氏三兄弟老大,石碣村)

短命二郎阮小五(阮氏三兄弟老二,石碣村)

活阎王阮小七(阮氏三兄弟老三,石碣村)[1]

三、北宋开国十王?

第一位:李继隆,北宋开国名将。曾经参与平定后蜀、南唐、北汉的战役,立下战功无数。参与第一次幽州战役时率军大破辽军,打败耶律休哥,被辽人奉为“战神”。雍熙二年,率军大破李继迁。端拱元年,率军再次打败耶律休哥入侵。淳化四年,率军再次大破李继迁,生擒党项族首领李继捧。景德二年去世,宋真宗为他辍朝五日举行国葬,亲自前往李继隆家中痛哭吊祭,披麻戴孝发丧。

第二位:高怀德(926年-982年),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北宋开国大将,赵匡胤妹夫,曾参与平定李筠、李重进之乱。二十岁从军,勇冠三军,与南唐军交战时,率几十骑兵攻破南唐军营垒,以寡敌众,擒获南唐军副将,又追南唐将,夺其槊而还。宋太祖继位后,任殿前副都点检。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七月去世,追封渤海郡王。

第三位:张令铎(911-970),棣州厌次(今山东阳信)人。后唐时从军,显德三年(956),后周世宗攻南唐,张令铎从征。显德七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宋,张令铎作用应略同于高怀德。宋太祖加封开国功臣时,略次于高怀德。杯酒释兵权后,张令铎继高怀德之后成为宋太祖亲家。

第四位:石守信(928年-984年),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开国大将。后周时参与高平之战、淮南之战,与赵匡胤结为异姓兄弟,北宋建立后,率军讨平李筠、李重进叛乱,杯酒释兵权后专事聚敛,积财巨万,富可敌国。宋太宗时期,石守信曾随征辽朝,累封卫国公。太平兴国九年(984年)去世,追封威武郡王。

第五位:王全斌(908年-976年),北宋开国将领,并州太原人。初事后唐庄宗,显德二年,从镇安节度使向训攻秦州、凤州,六年,从周世宗攻辽,克复瓦桥关,建隆元年五月,与慕容延钊率部由东路进讨潞州叛将李筠,建隆四年八月,与郭进等率军攻北汉,攻克乐平。乾德二年十一月,率军3万攻后蜀,十二月克兴州,败后蜀军7000人,乘胜连拔20余寨。后又大败蜀军精锐,攻克利州。隆庆三年正月率主力攻取剑门,歼蜀军万余,擒其统帅王昭远等。入成都后纵兵掳掠,残杀降兵及平民,激起后蜀军民反抗,被降为崇义军节度观察留后。开宝九年四月复为武宁军节度使,病逝,追赠为中书令。

第六位:郭守文。北宋名将,陈桥兵变后,为西头供奉官,后随潘美征讨南汉,开宝七年再跟随大将曹彬征讨南唐,太平兴国元年,跟随大将党进北伐北汉。后来率军大破辽军,雍熙二年率军大破党项人。雍熙三年参与收复燕云十六州,兵败被降职。端拱元年,官复原职,又率军重创辽军。

第七位:曹彬(931年-999年),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北宋开国名将,在北宋统一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乾德二年(964年)率军灭后蜀,以不滥杀著称。开宝七年(974年)率水陆军10万攻灭南唐,次年克金陵,又决策伐北汉和攻辽。雍熙三年,宋分兵三路攻契丹,他为东路军主将,因孤军冒进、兵疲粮乏被契丹军击败降右骁卫上将军。后复起为侍中、武宁军节度使,宋真宗即位复任枢密使。

第八位:张光翰(?-967),辽州榆社(今属山西)人,北宋开国将领。后周末任虎捷左厢都指挥使,属侍卫亲军司步军主力之一,因张光翰与赵匡胤关系比较疏远,后其职被韩重赟接替。乾德五年(967)正月,卒于永清军节度使任上。

第九位:潘美。北宋开国名将,后周时就参加了平定李重进叛乱,后来又参与平南唐、灭北汉、雁门之战,立下战功无数,被封为韩国公。在《杨家将》中,潘美被黑成奸臣“潘仁美”,迫害杨家将,被后人骂了一千多年。

第十位:康保裔,北宋开国将领,河南洛阳人。在周屡立战功,为东班押班,其父康再遇阵亡后,代理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攻河东广阳,获千余人。后领彰国军节度,出为并代都部署,徙知天雄军,后又为高阳关都部署。公元1000年,辽国犯河间,战死。民间以“康王”称之,并建“康王庙”纪念。

四、王氏墓志铭译文?

作品原文

亡妻王氏墓志铭

治平二年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轼铭其墓曰 :

君讳弗,眉之青神人,乡贡进士方之女。生十有六年而归于轼,有子迈。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谨肃闻 。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 ,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

从轼官于凤翔。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将死之岁,其言多可听,类有识者。其死也,盖年二十有七而已。始死,先君命轼曰:“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未期年而先君没,轼谨以遗令葬之,铭曰:

君得从先夫人于九泉,余不能。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呜呼哀哉!

译文

在治平二年(1065)五月二十八日这一天,赵郡苏轼的妻子王氏于京师开封因病辞世。六月甲午将灵枢停在京城的西门外。于次年的六月壬午在眉州城东北彭山县的安镇乡可龙里把妻子下葬了,妻子的坟墓位于父亲和母亲墓葬的西北约有八步远的地方,我现在为她做墓志铭如下:

死去的妻子叫王弗,是眉州青神县人,她父亲是乡贡进士王方。在她十六岁的时候就嫁给了我苏轼,为我生了儿子叫苏迈。未嫁之前,在家里她很孝顺父母。嫁给我之后,对我的父母也很孝顺,她的端庄、严肃在当地是很有名声的。刚嫁来的时候,她没有告诉我自己认字。她见我读书,就坐在我的旁边,我不明白她是否懂得我读的书。后来,我读过的书会有忘记的地方,她就会记得这些地方的内容。我问她一些书籍她基本上都记住了,这件事以后我才知道她聪敏且文静。

她陪同我苏轼去凤翔府做了签书判官,我经常外出办公事,每次回来她都详细询问我办事的情况。她还经常警告我:“你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办事一定要处处小心啊。”每天她告诫我的这些话我父亲也曾经告诫过我。我在外和朋友们说话的时候,她常常站在屏风后面仔细地听,等我回来她还能复述出来我们曾经说的话。还说:“某个人讨论问题很有偏见,常常走极端化。但是你的意见本来就是正确的啊,那为什么还要和这帮人讨论呢!”凡是有事情来求我办的人来和我套近乎,她总告诫我:“这种人是不能长久做朋友的,这个人这么快就和你交上朋友了,不符合常理,因此,遇上坏人也是很容易的,这种人还是别交的好。”不久,她的看法果然被证实了。仅仅二十七岁她就告别了人间。在刚刚失去她的时候,我父亲吩咐我说:“你媳妇是和你一起同甘共苦的人,你不能忘了她啊。以后有机会,千万把她埋葬在你母亲墓旁。”不到一年,我的父亲也离开了我。我苏轼遵奉父亲的遗嘱把她安葬在我们家的墓地中。我给她做铭文,内容如下:

你能在九泉之下跟随着咱们的母亲,我却没有这种机会。真是可悲啊!失去了你我就失去了永远的依靠。你虽然离开了我,但今生我能有幸娶你做妻子,你作为儿媳能够安葬在公婆身边,我也没有什么值得悲伤的了。真是可悲啊!

五、王弗墓志铭原文?

君讳弗,眉之青神人,乡贡进士方之女。生十有六年而归于轼,有子迈。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谨肃闻。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

  从轼官于凤翔。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将死之岁,其言多可听,类有识者。其死也,盖年二十有七而已。始死,先君命轼曰:“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 未期年而先君没,轼谨以遗令葬之,铭曰:君得从先夫人于九泉,余不能。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

六、北宋王诜的读音?

王诜读音是wáng shēn。

诜[shēn]汉语汉字

诜,汉字,意思是众多的样子。

康熙字典《唐韵》所臻切《集韵》《韵会》《正韵》疏臻切,𠀤音莘。《说文》致言也。《徐曰》先致其言也。《博雅》问也。《广韵》众人言也。

七、北宋岐王是谁?

宋辽岐王赵光赞赵光赞,宋太祖赵匡胤五弟,幼亡,追封夔王,改岐王。赵德芳赵德芳(959年-981年),宋太祖赵匡胤第四子,封秦康惠王。《宋史》说太祖驾崩时,宋皇后(952年-995年)急令内侍王继恩召太子秦王德芳入宫,王继恩却拿着遗诏去找晋王赵光义。后来赵光义继位,即宋太宗。因为宋太宗以弟之身分即位,世人普遍流传著“烛影斧声”疑案,认为宋太宗是谋杀太祖而篡位。

太宗继位后赵德芳被封为兴元尹。979年(太平兴国四年),赵德芳之兄赵德昭被宋太宗逼迫自杀。981年(太平兴国六年)赵德芳病死,年二十三。因为赵德芳兄弟在短时间内连续死亡,许多人怀疑德芳死因不单纯,定与宋太宗有关。赵德芳死后,谥康惠,赠中书令、岐王。后加封太师,改封楚王。其六世孙为宋孝宗,七世孙为宋光宗,八世孙为宋宁宗。赵颢赵颢,字仲明,初名仲糺。宋英宗次子,宋神宗同母弟(皆宣仁圣烈高皇后出也)。谥曰荣。初封安乐郡公,进祁国公,再进东阳郡王。神宗即位后,进封昌王。后相继改封岐王、雍王、扬王、冀王、楚王、燕王、吴王。

颢天资颖异,尤嗜学。工飞白,善射,好图书,博求善本。

神宗嘉其志尚,每得异书,亟驰使以示。

赵颢于治平四年(1067年)至元丰三年(1080年)为岐王。耶律世良耶律世良,小字斡,六院部人。辽代大将。

辽圣宗耶律隆绪开泰二年(1013年)封岐王。

八、北宋宰相叫王什么?

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宰相、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安庆市潜山)。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宋哲宗即位后,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获赠太师,谥号“文恭”。

九、北宋桓王是谁?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桓王赵策英是新帝之子,他跟剧中的顾廷烨既是君臣,也是知己。据悉,新帝在位五年就去世了,而新帝死后,将皇位传给了桓王赵策英。

桓王在北宋历史人物原型正是宋神宗赵顼。

宋神宗赵顼,原名赵仲针,宋英宗赵曙的长子,赵曙对应的正是《知否知否》中的新帝。宋神宗1067年继承了父亲的皇位,那时的他,年仅二十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

不过,真实历史上的宋神宗赵顼,在没有继承皇位之前,并不是桓王,而是颍王。赵顼还是颍王的时候,对于北宋积贫积弱的处境早已是耳濡目染,他立志要在自己当上皇帝之后改变北宋这样的现状。

十、王玄策墓志铭原文?

王玄策是中国唐代官员、文学家、建筑师,等级为宰相。他是唐肃宗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具有广泛的影响和较高的文学成就。墓志铭是记载王玄策生平及其墓葬情况的碑文,以下是王玄策墓志铭原文:

“大唐通达节序著功臣,文武兼备建房栋,六官职高第一人,五州编码第一名。三朝命罗郎中选,八议论和工部尚书。督江山时四方和,高名万古印地宏。”

大意为:王玄策是大唐玄宗时期的功臣,具有卓越的才干和杰出的功绩。他不仅在文学上有较高成就,同时还具有出色的建筑才能,并且在政治上担任过多个高级官职。他在三朝中拥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和声望,被选为了罗郎中和工部尚书,得到了八次议论的表扬。他督促政事,使国家更加和谐安定,在世间广受称誉。他的名字将被载入史册,留下了崇高的历史地位。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