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照镜古诗?
一、美人照镜古诗?
叹美人照镜
唐代·陈述
插花枝共动,含笑靥俱生。
衫分两处色,钏响一边声。
就中还妒影,恐夺可怜名。
五律·美人照镜
作者:香红尘
秋波入明镜,花面炫芳时。
绾髻高云出,扫眉新月之。
瓠犀藏亦笑,螓首露偏宜。
待字闺中久,蓦思连理枝。
愁闺照镜诗
南北朝·萧纲
别来憔悴久,他人怪容色。
只有匣中镜,还持自相识。
《佳人照镜》
唐·张文恭
倦采蘼芜叶,贪怜照胆明。
两边俱拭泪,一处有啼声。
二、美人琵琶古诗?
1、唐·白居易《琵琶行》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2、宋·苏轼《诉衷情·琵琶女》
小莲初上琵琶弦,弹破碧云天。
分明绣阁幽恨,都向曲中传。
三、虞美人古诗?
虞美人
[五代]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满纸血泪”的《虞美人》,词劈头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就是绝望情绪的呐喊。“春花”和“秋月”原本是自然界非常美好、赏心悦目的景色,对于正常人来说,艳丽的春花和高洁的秋月,是一定能给人带来愉悦情绪的美景。更何况,李煜本人就是一个文艺气质十足的词人,在亡国之前,他还是江南之主,无论是物质条件,还是精神条件,都足够让他从容享受年复一年春花秋月的美好,并且他的这种物质享受还能通过他天才般的艺术修养,转化成最动人的文字。
可是,在《虞美人》中,春花不再浪漫,秋月不再清新,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的质问,尤其是“何时了”这三个字好像有千钧之力。“何时了”只有三个字,可是我们如果试图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话,可以有不同的版本。正常的版本可以是这样的:春天的花儿秋天的月啊,年复一年,周而复始,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呢?
四、长城美人古诗?
01.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唐·王昌龄)
02. 清晨控龙马,弄影出花林。躞蹀依春涧,联翩度碧浔。 苔流染丝络,水洁写雕簪。一御瑶池驾,讵忆长城阴。 【咏饮马应诏】(唐·杨师道)
03. 骝马照金鞍,转战入皋兰。塞门风稍急,长城水正寒。 雪暗鸣珂重,山长喷玉难。不辞横绝漠,流血几时干。 【紫骝马】(唐·卢照邻)
04.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
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雨雪曲】(唐·卢照邻)
05.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送人之军】(唐·贺知章)
06.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塞下曲】(唐·王昌龄)
07.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唐·王昌龄)
08. 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
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塞下曲】(唐·常建)
09. 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朝驱东道尘恒灭, 暮到河源日未阑。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君能一饮长城窟,为报天山行路难。 【骢马】(唐·万楚)
10. 送君卮酒不成欢,幼女辞家事伯鸾。
五、张岱墓志铭原文?
简介作者简介作品原文注释译文
自为墓志铭
明代张岱散文
墓志铭一般是古代人死后,有亲戚、朋友、同窗等别人根据此人情况所写,多为叙事赞扬之词,而自为墓志铭是在生前由自己撰写墓志铭,以便死后使用,多为讥讽之言。最为代表的是明代徐渭和张岱所作。
基本信息
中文名自为墓志铭作者张岱作品体裁散文
目录
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89?),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宗子、石公,号陶庵,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侨寓杭州。清兵南下,入山隐居著书。文笔清新,时杂诙谐,作品多写山水景物、日常琐事,不少作品表现其明亡后的怀旧感伤情绪。所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又有《石匮书》,现存《石匮书后集》,记载明朝末年崇祯年间(1628—1644)及南明王朝的史事。
作品原文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袴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
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常自评之,有七不可解:向以韦布而上拟公侯,今以世家而下同乞丐,如此则贵贱紊矣,不可解一;产不及中人,而欲齐驱金谷,世颇多捷径,而独株守于陵,如此则贫富舛矣,不可解二;以书生而践戎马之场,以将军而翻文章之府,如此则文武错矣,不可解三;上陪玉皇大帝不谄,下陪悲田院乞儿而不骄,如此则尊卑溷矣,不可解四;弱则唾面而肯自干,强则单骑而能赴敌,如此则宽猛背矣,不可解五;夺利争名,甘居人后,观场游戏,肯让人先,如此则缓急谬矣,不可解六;博弈摴蒲则不知胜负,啜茶尝水则能辨渑淄,如此则智慧杂矣,不可解七。有此七不可解,自且不解,安望人解?
故称之以富贵人可,称之以贫贱人亦可;称之以智慧人可,称之以愚蠢人亦可;称之以强项人可,称之以柔弱人亦可;称之以卞急人可,称之以懒散人亦可。学书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学仙、学佛、学农、学圃俱不成。任世人呼之为败子,为废物,为顽民,为钝秀才,为瞌睡汉,为死老魅也已矣!
初字宗子,人称石公,即字石公。好著书,其所成者,有《石匮书》、《张氏家谱》、《义列传》、《琅嬛文集》、《明易》、《大易用》、《史阙》、《四书遇》、《梦忆》、《说铃》、《昌谷解》、《快园道古》、《傒囊十集》、《西湖梦寻》、《一卷冰雪文》行世。
生于万历丁酉八月二十五日卯时。鲁国相大涤翁之树子也,母曰陶宜人。幼多痰疾,养于外大母马太夫人者十年。外太祖云谷公宦两广,藏生牛黄丸,盈数簏,自余囡地以至十有六岁,食尽之而厥疾始瘳。
六岁时,大父雨若翁携余至武林,遇眉公先生,跨一角鹿,为钱塘游客,对大父曰:“闻文孙善属对,吾面试之。”指屏上《李白骑鲸图》曰:“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余应曰:“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眉公大笑,起跃曰:“那得灵隽若此!吾小友也。”欲进余以千秋之业,岂料余之一事无成也哉!
甲申以后,悠悠忽忽,既不能觅死,又不能聊生,白发婆娑,犹视息人世。恐一旦溘先朝露,与草木同腐。因思古人如王无功、陶靖节、徐文长,皆自作墓铭,余亦效颦为之。甫构思,觉人与文俱不佳,辍笔者再,虽然,第言吾之癖错,则亦可传也已。曾营生圹于项王里之鸡头山,友人李研斋题其圹曰:“呜呼有明著述鸿儒陶庵张长公之圹。”伯鸾高士,冢近要离。余故有取于项里也。明年,年跻七十,死与葬,其日月尚不可知也,故不书。
铭曰:“穷石崇,斗金谷,盲卞和,献荆玉,老廉颇,战涿鹿,赝龙门,开史局,馋东坡,饿孤竹,五羖大夫,焉肯自鬻?空学陶潜,枉希梅福,必也寻三外野人,方晓我之衷曲
六、虞美人花 古诗
虞美人花与古诗
虞美人花,又称为玉蝶花,是一种美丽而独特的花朵。它常常出现在古代诗词中,成为了文人墨客们倾诉爱情和思念之情的象征。
虞美人花的特点
虞美人花的花朵呈鲜艳的红色,形状如同蝴蝶般美丽。它的花瓣薄而柔软,触摸起来非常舒服。虞美人花的香气也非常芳香,吸引了很多蜜蜂和蝴蝶前来采集花粉。虞美人花一般生长在阴凉湿润的地方,如山谷、溪边和深林中。
虞美人花虽然美丽,却有一定的毒性。它的根茎和叶子含有一种叫做毛地黄苷的有毒物质。因此,在食用虞美人花时需谨慎,以免造成中毒。
虞美人花在古诗中的应用
虞美人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经常出现在古代文人的诗词中。这些诗词通过虞美人花来表达对爱情、思乡、别离等情感的深切思念和无尽寄托。
在古代诗词中,虞美人花常常与爱情和美人相联系。比如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就有这样的句子:“虞美人,迟迟花晚,玉簟秋。”这句诗将虞美人花与美丽的夜晚、秋天的凉爽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美人的思念之情。
除了与爱情相关,虞美人花也常常被用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离别的哀伤。比如南宋词人杨万里的《虞美人·悲秋》中写道:“六幅故园图,一庭秋草色。泪眼千行悲。”这首词以虞美人花为背景,抒发了词人对故乡的无尽思念和离别之苦。
虞美人与现代文化
虞美人花不仅在古代文人的诗词中有所体现,在现代文化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常常被用于园艺装饰、插花以及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中。
虞美人花的美丽和神秘感吸引着许多园艺爱好者。人们在庭院或花坛中种植虞美人花,赏析它的花朵和枝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同时,虞美人花也经常被用于插花艺术。其鲜艳的颜色和独特的形状使得虞美人花成为了插花作品中的亮点。
虞美人花也是许多文化创意产品的灵感来源之一。比如,它被用于设计首饰、服饰和家居用品等,赋予这些产品以浓郁的文化气息。
结语
虞美人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通过古代诗词将其与爱情、思乡、别离等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花朵的美丽和神秘感吸引着许多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虞美人花都是一种令人着迷的存在。它散发着诗意的香气,象征着爱情的美好与悲伤,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感受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我们读到关于虞美人花的古诗时,不禁被其中表达的情感所打动。虞美人花以其独特的魅力持久地绽放着,向我们展示了古代文人的情怀和对美的追求。
七、虞美人花古诗
虞美人花 - 古诗欣赏
虞美人,一种美丽绚烂的花卉,也是中国古代文人经常描写的对象之一。在众多的古诗中,也有许多描绘虞美人花的佳作。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几首脍炙人口的虞美人花古诗。
1. 九曲洲
陶渊明,东晋时期的杰出文学家,他的诗作给后人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九曲洲》中,他以清新、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虞美人花的美丽。
曲洲西南,鸟道通幽。葩萝架中轻满舟,水际桐花千里秋。
这首诗将九曲洲的景色与虞美人花巧妙地结合起来,展现出了一幅迷人的画面。虞美人花如葩萝一般点缀在架子花中,轻巧地满布在船上,与周围的桐花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秋天的画卷。
2. 虞美人
王之涣,唐代的著名诗人,他的作品《登鹳雀楼》中也有一首描写虞美人花的杰作。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虞美人花被王之涣用来比喻眼前的美景,他通过“更上一层楼”表达了人们在追求美好事物时永不满足的向上精神。虞美人花在这首诗中成为了不断追求进步的象征。
3. 乌衣巷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他的作品《乌衣巷》中也留下了一首以虞美人花为题材的佳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在这首简短而优美的古诗中,刘禹锡以婉约的笔触描绘了乌衣巷口夕阳下虞美人花的景象。以野草花比喻自己的平凡,突出了虞美人花的高贵典雅,在平凡中散发迷人的光芒。
4. 送元二使安西
王之涣以虞美人花来赋予他的诗作更深层次的抒情。在《送元二使安西》中,他以精美的词藻描写了虞美人花的美丽,并用之来表达离别之情。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之涣用“渭城朝雨浥轻尘”来形容渭城清晨的景象,而在这样的背景下,虞美人花的美丽由“青青柳色新”表现出来。这种描写方式既顺应了自然的变化,也抒发了与别人的离愁别绪。
5.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也融入了虞美人花的形象。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在这首诗中,李益以“沙似雪”和“月如霜”的描述将虞美人花与夜晚的景色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凄美的意境。这种景象使人联想到了虞美人花的芬芳以及月夜中的清寂。
结语
虞美人花是中国古代文学和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从古到今,无数文人墨客用才情描绘了虞美人花的美丽和与之相关的意境。通过这些美丽的诗句,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虞美人花及其所带给我们的美好情感。
希望以上几首古诗能够让大家对虞美人花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享受诗词之美的同时,也对中国古代文化有更多的认识和欣赏。
八、如何评价张岱的《自为墓志铭 》?
修改版发在公众号:
壮怀激烈与苦心孤诣:文艺青年张岱的另一副面孔即便是这篇不长的文字,似乎也只有第一段流传最为广泛,即 @李子寒泉所说的“撑起知乎诗词回答半壁江山”:
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
于是有人艳羡,甚至说“生在明清只嫁张岱”,有人批判,连“性侵幼童”“始乱终弃”都出来了——虽然立场截然相反,却都对张岱存有一种刻板印象。
“少为纨绔子弟”的张岱,以中晚年的小品文为后世所称道,很多人对他的认识也无非是“前半生阅尽繁华,后半生写尽沧桑”,甚至很多人据此猜测他是《红楼梦》的作者。用栾保群的话来说就是,“以为张岱在国变之前真的就是一个纨绔,即使不是薛蟠,也近似于贾琏吧。”
但是年轻时候的张岱并不是什么飞鹰走狗,声色犬马的浪荡子,也不是风花雪月、醉生梦死的小文人,他是一个爱好庞杂、涉猎广泛,心怀远志而不失情趣的学者——没错,说的就是明亡之前的张岱。
十七岁整理《徐文长逸稿》,被亦师亦友的王思任称为“箕裘博雅”;十八岁组织“读史社”,二十二岁时开始编纂《古今义烈传》,历时十年书成,又遍发《征修明史檄》,“共期倒箧,各出搜遗”,开始撰写国史,也就是后来的《石匮书》。二十六岁时组织过“斗鸡社”,倒是很符合纨绔子弟的形象了,不过随后就因为读史发现“唐玄宗好斗鸡而亡其国”,而停了下来。
前半生的张岱,固然是鲜衣骏马,美婢娈童,但更是“学书学剑,学节义学文章,学仙学佛,学农学圃”,前者是他的成长环境和生活方式,后者才是他的志趣所钟,包括“梨园鼓吹”,他又何止是“爱好”?
当然,无需过度拔高张岱的成就,无论是史学还是戏曲,他的才华与作品称得上一时之秀,却总归不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代宗师——他是有自知之明的,所以才会叹息“学俱不成”。陈平原指出了这一自我评价背后的沉痛:
同是“自嘲”,有人轻松,有人沉痛,相去何止千里。读林语堂的《八十自叙》, 第一章“一捆矛盾”中,也有些略带自嘲的话······可明眼人都清楚,这些“俏皮话”,没有丝毫自责的意思,更多的是表示自家口味“不俗”。张岱不一样,当他说到“学书不成, 学剑不成”时,我相信,不是志得意满,而是老泪纵横。
很多读者从《陶庵梦忆》(甚至只是这篇《自为墓志铭》的开头)认识到张岱早年生活“情趣”的一面,而无法理解这种沉痛,只能从中读出对繁华生活的“追忆”“怀念”甚至“渴望”,以及繁华落尽之后的失落与幻灭。
实际上之所以有此沉痛,是因为张岱仍然是一个有抱负的人:
张岱的《自为墓志铭》, 不完全是反语或讽刺,自嘲之中, 也有真实的成份在。那就是“述志”。在描述自己的无所作为、无能为力的同时, 反衬了原先的人生理想与自我设计。
述什么志呢?张岱回忆起幼年时的一件趣事,他的机智赢来了长辈对他的期许:
欲进余以千秋之业,岂料余之一事无成也哉?
什么叫“千秋之业”?对文人来说,无非就是立德、立功、立言。
整篇《自为墓志铭》,表面上都在骂自己,说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拿自己开玩笑。可这“玩笑”中,隐含了张岱的自我定位。别人为什么没有这么多感叹,很可能不是因为人家成功,而是人家少年时本就没有学这学那的远大抱负。年轻人不大能体会到这一点。将来有一天,你会突然间发现,你想做的很多事情,其实是做不成的。这个时候, 早先的抱负越大,失落感也就越明显。这种感觉,有时不以个人的实际成绩高低为转移。很多人,你可能觉得他做得不错,挺成功的,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郁闷。这种郁闷,很大程度缘于过高的自我期待。······一个人越有才气,越心高气傲,晚年的悲凉感就越深。
当然,对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张岱而言,其“悔”就不免更为痛切,并且又多了一份不能身殉的煎熬。他在《陶庵梦忆》序文中自称“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就像栾保群所说的:
如果说有些“悔”,那也许只是后悔没有充分利用以往的大好时光来做现在正在须付出十倍的努力才能完成的事,他要在举炊为艰,安身无地,图书荡尽的穷窘境地中完成《石匮书》的写作;而如果这一切早就完成,他便有可能在国变之时“引决”,选择以身殉国的壮烈了。
而其“志”也多了一份政治立场的坚持,虽不曾“以书生而践戎马之场”,但也一直参加抗清活动。原文更是以此结尾:
穷石崇,斗金谷。盲卞和,献荆玉。老廉颇,战涿鹿。赝龙门,开史局。馋东坡,饿孤竹。五羖大夫,焉能自鬻。空学陶潜,枉希梅福。必也寻三外野人,方晓我之衷曲。
“三外野人”即是南宋遗民郑思肖,说起来张岱与他也算是颇有缘分了。
对张岱推崇备至的黄裳曾称《自为墓志铭》是“一个地主阶级大少爷的‘忏悔录’”,实际上张岱并不曾对年少时的“爱繁华”表达过什么忏悔。明亡以来或许条件所限,但其一往深情并不曾动摇。而一家之言的志向,也并非经历大变才如梦方醒的。他始终是一个有抱负、有志趣、有才华、有深情的人。
参考资料:
栾保群注《嫏嬛文集》前言
陈平原《“都市诗人”张岱的为人与为文》
九、虞美人拼音古诗?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拼音版注音:
chūn huā qiū yuè hé shí ? wǎng shì zhī duō shǎo 。
春花秋月何时?往事知多少。
xiǎo lóu zuó yè yòu dōng fēng , gù guó bù kān huí shǒu yuè míng zhōng 。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diāo lán yù qì yīng yóu zài , zhǐ shì zhū yán gǎi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wèn jūn néng yǒu jǐ duō chóu ? qià sì yī jiāng chūn shuǐ xiàng dōng liú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十、长城美人弹琴古诗?
1、眼儿媚·弹琴美人[清代] 熊琏
落花流水总关情。明月满空庭。轻笼翠袖,频舒玉指,弹彻春冰。声声谱出伤心调,花外友人听。胡笳一拍,阳关三叠,无限凄清。
2、梅花引·美人弹琴图[清代] 赵庆熹
画屏前,玉垆边,一缕香生心字烟。落花天,落花天,深院绿阴,谁来惊昼眠。五铢衣薄当风冷,断红双脸明霞影。七条弦,七条弦,今夜月明,听他弹水仙。
3、听萧君姬人弹琴[唐代] 卢仝
弹琴人似膝上琴,听琴人似匣中弦。二物各一处, 音韵何由传。无风质气两相感,万般悲意方缠绵。初时天山之外飞白雪,渐渐万丈涧底生流泉。风梅花落轻扬扬,十指干净声涓涓。昭君可惜嫁单于, 沙场不远只眼前。蔡琰薄命没胡虏,乌枭啾唧啼胡天。关山险隔一万里,颜色错漠生风烟。形魄散逐五音尽, 双蛾结草空婵娟。中腹苦恨杳不极,新心愁绝难复传。金尊湛湛夜沉沉,馀音叠发清联绵。主人醉盈有得色, 座客向隅增内然。孔子怪责颜回瑟,野夫何事萧君筵。拂衣屡命请中废,月照书窗归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