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墓志铭 > 正文

次韵翰林金侍讲大阅诗的翻译?

2024-08-27 04:46:12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次韵翰林金侍讲大阅诗的翻译?

次韵翰林金侍讲大阅诗

【明】夏原吉

永乐辛卯,将用兵于沙漠。二月,大阅于北京城东。时翰林金侍讲有诗,因次其韵。

羽书飞召四方兵,百万貔貅集帝城。

赫赫气横鱼丽阵,桓桓威称虎贲名。

銮舆晓阅霜凝盖,铁骑云屯风飏旌。

此去烽烟应尽扫,薇垣长见泰阶平。

【诗意】

一封战事发生的羽书传来,全国四方的部队都被召集起来,

一百万勇猛善战的骁勇战将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聚集在京城。

显赫盛大的气势笼罩在一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鱼鳞阵中,

阵中那一个个勇猛威武的战士完全称得上虎贲之师的称号。

皇帝亲自在拂晓来到阵前检阅,飞霜使旗帜车盖无法飞扬,

全国各地的精锐骑兵像云一样会集,各色的旗帜随风飘扬。

这一去边关的战争烽火狼烟一定会被这百万雄师一扫而尽,

那在北方天空恒久存在的紫微垣星宿一定会见证天下太平。

【注释】

1、夏原吉(1367-1430):明初重臣。字维喆,湖南省湘阴人。祖籍德兴,早年丧父,遂力学养母。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省制诰,以诚笃干济为明太祖朱元璋所重。建文帝时任户部右侍郎,后充采访使。任内政治清明,百姓皆悦服。靖难之役后,明成祖即位,委以重任,与蹇义并称于世。明成祖后,相继辅佐仁宣之治,政绩卓越。明宣宗宣德五年卒,年六十五岁,赠太师,谥忠靖。著有《万乘肇基集》《东归稿》《夏忠靖公集》等。

2、次韵: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也称步韵。世传次韵始于白居易、元稹,称“元和体”。唐元稹《酬乐天馀思不尽加为六韵之作》:“次韵千言曾报答,直词三道共经纶。”原注:“乐天曾寄予千字律诗数首,予皆次用本韵酬和,后来遂以成风耳。”一说始于南北朝。明焦竑《焦氏笔乘·次韵非始唐人》:“杨炫之《洛阳伽蓝记》载王肃入魏,舍江南故妻谢氏,而娶元魏帝女,故其妻赠之诗曰:‘本为薄上蚕,今为机上丝。得路遂腾去,颇忆缠绵时。’继室代答,亦用丝时两韵。是次韵非始元、白也。”

3、羽书:犹羽檄。古代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

(1)犹羽檄。古代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汉陆贾 《楚汉春秋》:“黥布反,羽书至,上大怒。”《后汉书·西羌传论》:“伤败踵系,羽书日闻。”李贤注:“羽书即檄书也。”《文选·虞羲〈咏霍将军北伐〉》:“羽书时断绝,刁斗昼夜惊。”张铣注:“羽书,徵兵檄也。”唐高适《燕歌行》:“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清钮琇《觚賸·圆圆》:“烽火羽书,相望于道。”陈毅《过太行山书怀》诗:“敌后三战场,驰骋羽书疾。”亦称“羽毛书”。唐杜甫《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战连唇齿国,军急羽毛书。”

(2)泛指书信。

4、貔貅(pí xiū):也作“豼貅”。古籍、传说中的两种猛兽。这里比喻勇猛的战士或骁勇的部队。

(1)古籍、传说中的两种猛兽。《逸周书·周祝》:“山之深也,虎豹貔貅何为可服?”《礼记·曲礼》:“前有挚兽,则载貔貅。”《史记·五帝本纪》:“(轩辕)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司马贞索隐:“此六者猛兽,可以教战。”清徐珂《清稗类钞·动物·貔貅》:“貔貅,形似虎,或曰似熊,毛色灰白,辽东人谓之白熊。雄者曰貔,雌者曰貅,故古人多连举之。”

(2)多连用以比喻勇猛的战士或骁勇的部队。《晋书·熊远传》:“命貔貅之士,鸣檄前驱。”唐张说《王氏神道碑》:“赳赳将军,豼貅绝群。”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羡威统百万貔貅,坐安边境。”清毕著《纪事》诗:“乘贼不及防,夜进千貔貅。”柳亚子《读史》诗之七:“绿林家世拥貔貅,乳臭儿郎据上流。”

5、帝城:京都;皇城。《汉书·陈咸传》:“即蒙子公力,得入帝城,死不恨。”唐王维《奉和圣制春望之作应制》:“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明陈束《都下秋雨夜饮王子长宅》诗:“安知非梦寐,相对帝城阴。”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少妇昨宵家书到,催君迎看帝城花。”

6、赫赫:显赫盛大的样子;显著的样子。

(1)显赫盛大的样子;显著的样子。《诗经·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国语·楚语上》:“赫赫楚国,而君临之。”韦昭注:“赫赫,显盛也。”《汉书·陈汤传》:“(汤)以言事为罪,无赫赫之恶。”唐韩愈《送杨少尹序》:“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明刘基《卖柑者言》:“赫赫乎可象也。”

(2)形容炎热炽盛。《庄子·田子方》:“至阴肃肃,至阳赫赫。”成玄英疏:“赫赫,阳气热也。”唐丘为《省试夏日可畏》诗:“赫赫温风扇,炎炎夏日徂。”清徐夔《苦热》诗:“朅来炎官执柄令,赫赫火繖高嵯峩。”

(3)光明炫耀的样子。汉扬雄《法言·五百》:“赫赫乎日之光,群目之用也。”唐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天跳地踔颠乾坤,赫赫上照穷崖垠。”宋梅尧臣《日蚀》诗:“赫赫初出咸池中,浴光洗迹生天东。”鲁迅《故事新编·补天》:“又成了火焰的柱,赫赫的压倒了昆仑山上的红光。”

(4)形容声音洪大。《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音赫赫,就似撞八荒之鼓,音闻天地。”

(2)借指朝廷。唐贾至《闲居秋怀寄阳翟陆赞府封丘高少府》诗:“信矣草创时,泰阶速贤良。”唐刘禹锡《山南西道节度使厅壁记》:“去年夏四月,今丞相徵还泰阶,遂命左仆射往践其武。”

二、侍读和侍讲的区别?

侍读和侍讲是有一点区别的。

侍读有三种释义:陪读,给皇室授课,官职名称。

侍讲有三种释义:跟老师学习,给皇室授课,官职名称。

明清时期翰林院侍读和侍讲的职责主要为:

侍读:职在刊缉经籍,为皇帝及太子讲读经史,备顾问学。

侍讲 :为皇帝或太子讲学,讲论文史以备君王顾问。

三、侍讲是什么官位?

主管文史修撰、编修与检讨。

唐开元十三年(725)置集贤院侍讲学士与侍读直学士,讨论文史,整理经籍,备皇帝顾问。宋咸平二年(999)置翰林侍读学士与侍讲学士,后又置侍读、侍讲,天章阁亦有侍讲,皆以他官中之文学之士兼充,掌读经史,释疑义,备顾问应对。宋神宗后,太子官亦有侍读、侍讲。宋后各代皆有翰林侍读学士与侍讲学士。明、清翰林院另有侍读、侍讲,合称讲读。清并于内阁置侍读学士与侍读,掌典领奏章,勘对公文,不用翰林出身人担任,与翰林官不同。

侍讲一般官居从四品。

四、侍神令讲的什么?

中国内地上映的贺岁片《侍神令》,收获了很多观众的赞扬。在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也被这部电影中的剧情和精美的画面所深深吸引。《侍神令》是由游戏《阴阳师》改编,讲述了阴阳师晴明穿行于人妖两界之间,与很多的妖怪缔结契约,共同守护平京城的故事。

五、翰林院侍讲学士是几品官?

从四品。

吴元年(公元1363年)五月,初置翰林国史院,设学士(正三品),侍讲学士(从四品),直学士(正五品),修撰,典簿(正七品),编修(正八品)。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名翰林院。洪武二年,置学士承旨,正三品,改学士为从三品,并增设待制(从五品),应奉(正七品),典籍(从八品)等官。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增设检阅(从九品)。洪武十四年,降翰林学士为正五品,并革除学士承旨、直学士、待制、应奉等

至唐玄宗时,于翰林院之外别建学士院,选有文学的朝官充任翰林学士、入直内廷,批答表疏,应和文章,随时宣召撰拟文字。德宗以后,时事多艰,翰林学士成为皇帝最亲近的顾问兼秘书官,经常值宿禁中,承命撰草任免将外、册立太子、宣布征伐或大赦等重要文告,有“内相”之称。其加知制诰衔者即等于暂代中书舍人,因之,充学士者经中书舍人,往往即能升任宰相。

六、一建张君和赵春晓谁讲的好?

一建张君和赵春晓相比较赵春晓讲的更好,强烈推荐!人称“春哥”,灵魂段子手老师,注重考试实战,快、准、狠;风趣幽默;注重情境创设,带入感强;听他的课过瘾。授课过程中总结记忆口诀,帮助考生快速通过考试。

擅长利用历年真题把握命题思路,归纳提炼高频知识点。教学经验丰富,授课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学员极易理解和记忆,特别是课件归纳的框架很脉络清楚!

七、一建管理张君和李娜哪个讲的好?

一建管理张君讲得好。一建管理张君老师授课时重点突出,合理使用各种教学形式,比如在重点讲解某一部分时,为了能够确保学员听懂,充分利用黑板推理,演算比较清晰,易于让学员接受的特点,上课幽默风趣,上课气氛活跃。老师和学员的互动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八、侍神令讲的什么内容?

《侍神令》讲述了半人半妖血统的晴明,原来在阴阳寮当中,作为一名阴阳师学习着,并且认识了对自己很好的慈沐师兄和感情颇深的百旎。

百旎与晴明立下了阴阳师的契约,立誓不会成为恶妖,但是半人半妖血统的他始终成为许多阴阳师眼里的异类,怪物,于是在慈沐慢慢被妖力所折服。

招雪女作为自己的式神后,他想要将阴阳寮守护的原属于恶妖相柳的灵石据为己有,却不料被晴明发现,就假意被雪女设计弄死,没想到阴阳寮上下却将晴明作为元凶处理 。

晴明逃到妖域,收养许多被排挤的小妖作为自己的式神,在灵石被雪女设计用鸦天狗抢走的时候,未料被镰鼬(晴明的式神)抢走,晴明再次被卷入其中,而百旎也因此前往抢夺。

最后,晴明与相柳立下契约,与之成为式神的关系,降服相柳,但是从此绝情绝爱,与百旎、自己的式神们离开,一夜白发,前往妖域。

九、侍神令陈坤讲的什么?

、这部电影是讲述什么故事?

写这个回答前,我看了这部电影,我觉得挺不错的,比那个什么《晴雅集》,看着有意思。

在网络上我查询到《侍神令》,它是由阴阳师手游改编而成的,讲述的是阴阳师晴明穿越于人妖两界,和妖怪结契约,一起经历磨难,共同守护平京城的一则故事。

这部电影简单的来说就是平京城陷入危机,大boss妖皇兴风作浪,危害平京城,然后人妖混血的阴阳师晴明带领众式神,保护平京城的热血故事。

十、跋吕侍讲岁时杂记译文?

跋吕侍讲《岁时杂记》(宋)陆游承平无事之日,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人人知之,若不必记。自丧乱来七十年,遗老凋落无在者,然后知此书之不可阙。吕公论著,实崇宁、大观间,岂前辈达识,固已知有后日耶?然年运而往,士大夫安于江左,求新亭对泣者 , 正未易得。抚卷累欷。庆元三年二月乙卯,笠泽陆某书。译文:太平无事的时候,故都汴梁的节日器物和中州的风俗习惯,人人都知道,好像不必去记录。然而自从金兵破国七十年来,遗老凋落故去没有活着的了,这样才知道这本书不可或缺。吕公(原明)的议论和著述,是在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5+4)前后9年)年间,难道是前辈有先见,本来已经知道有以后这般的时候么?然而随着岁月逝去,士大夫偏安于江南,想找一个思念故国的人,实在是不容易。抚摸着书卷无数次悲叹流泪。庆元三年二月乙卯日,笠泽(吴江一带)陆某书。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