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为什么没有欧洲奴隶?
一、周朝为什么没有欧洲奴隶?
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初级的国家形式都是奴隶社会,比如中国古代的夏、商、周,欧洲的古罗马,都是如此。
奴隶在奴隶社会地位卑微,深受奴隶主的压迫,在奴隶主眼里,奴隶是奴隶主的财产,是会说话的“牲畜”,可以用来买卖,一个奴隶甚至还没有牛马价值高。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奴隶主沉重的剥削,往往会引起奴隶的反抗,比如欧洲古罗马共和国爆发的斯巴达克斯奴隶起义,声势浩大,规模达到10万人,一度席卷意大利,给古罗马共和国的奴隶主沉重的打击。
但是为什么统治近800年的周朝,却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奴隶起义?是周朝用了什么统治策略,避免了大规模奴隶起义的爆发?我们一起探究东西方的奴隶制度。
发达的古罗马奴隶文明和斯巴达克斯奴隶起义
罗马人强大起来后,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古罗马不断向四周扩张,在征服其他民族和国家的过程中,俘获大量的奴隶。
到公元前2世纪,罗马扩张为地跨欧亚非、囊括地中海的奴隶制霸权国家,领土的快速扩张,掠夺大量钱财和大量奴隶,古罗马文明也逐渐进入全盛时期,城市兴起,商业发达。
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和罗马帝国初期,奴隶占到罗马人口的15%到20%,奴隶受到严重的剥削,他们整日为奴隶主劳动,奴隶主却可以合法的杀死奴隶。奴隶中比较精壮的,被奴隶主选为角斗士,和狮子等野兽打斗、角斗士之间也相互角斗,成为奴隶主娱乐的工具,失败的角斗士要么被野兽杀死,要么被“同行”杀死。
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奴隶中有个叫斯巴达克斯的奴隶对其他奴隶说:“宁为自由战死沙场,不为贵族老爷们取乐而死于角斗场。”
角斗士在斯巴达克斯的鼓动和带领下,冲出牢笼,联合附近的奴隶,掀起了奴隶大起义。在斯巴达克斯的带领下,大量逃亡的奴隶纷纷参加起义,斯巴达克斯的起义大军迅速发展壮大,参加起义的奴隶一度达到10万多人,他们在意大利南征北战,几乎横扫整个意大利。
斯巴达克斯率领的奴隶大军规模庞大,史无前例,极大的震撼了奴隶主,他们慌忙从各地调来精锐军队镇压这次起义。
在训练有素、人数占有优势的罗马军队面前,斯巴达克斯的奴隶大军虽然不断获胜,但终究寡不敌众,在与克拉苏斯的决战中失败。
这场规模浩大的奴隶大起义,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却震撼了奴隶主,迫使他们调整对待奴隶的策略,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他的生活状况和地位。
周朝的奴隶制,实行的是“责任承包制”,减少了奴隶联合
欧洲古罗马斯巴达克斯奴隶起义声势浩大,席卷意大利,很大原因是奴隶的团结和同仇敌忾,也离不开整体庞大的奴隶数量。
而周朝开创的分封制,把广袤的国土分封给各个诸侯,由他们控制自己土地上的人口和奴隶,有点儿“承包责任制”的意思,这就避免了奴隶之间的联合,相对孤立的奴隶,没有力量发动大规模起义,即使有起义,也会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比如,公元前478年和公元前470年,卫国爆发的两次工商业奴隶起义,其规模很小,仅仅是把卫出公赶跑而已,对其他诸侯国并没有影响。
毕竟,每个诸侯国的国情都不一样,奴隶受压迫的方式和程度也都不一样,很难得到其他诸侯国奴隶的支持。
周朝的分封制,把周天子鞭长莫及的地方及时放权给地方,地方诸侯国可以根据情况做出应急措施,各诸侯国之间在周礼的框架下,也会相互帮助,面对共同的敌人,联手抵抗。
比如,在四周蛮夷壮大后,和少数民族毗邻的各诸侯国受到很大的威胁,齐桓公就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联合各诸侯国逐个打败外来入侵,在面对奴隶问题上,他们自然也会协调一致。
可以说,周朝“承包责任制”的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奴隶之间的联合,在条件上周朝不具备大规模奴隶起义的基础。
周朝的奴隶政策,远比古罗马宽松,奴隶有解脱途径
古罗马的奴隶,一旦成为奴隶,就很难再获得自由之身,他们被严重剥削,却没有发泄的突破口,也没有解脱的途径。
周朝就不同了,周朝的井田制,大量平民是劳动主力,奴隶的需求没那么旺盛,避免了大量平民沦为奴隶,同时,周朝对外战争比较少,也没有大量俘获奴隶的途径,周朝的奴隶数量并没有呈现不断上升状态。
这种情况下,各诸侯国为了自身发展,给奴隶提供了多种赎身的途径,让他们通过努力可以免除奴隶身份,恢复平民。
比如,赵简子时,为了在与范氏、中行氏的斗争中激励奴隶斗志,提出“克敌者……人臣隶圉免”的许诺;再比如,秦国《军爵律》中就有规定,奴隶斩杀敌人首级就可以免除奴隶身份,另外,秦国经常把奴隶赦免后,让他们迁居到新占领的土地上。
再比如,鲁国也有鼓励国人赎回鲁人在其他诸侯国作奴隶的人。孔子学生子贡赎人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讲的就是鲁国对奴隶的赎回政策。
《吕氏春秋·察微》说:“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指其他诸侯国),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
奴隶有了翻身的机会和途径,不到万不得已,也就不会冒死起义,这也是周朝没有奴隶大规模起义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周朝怎么没有姓氏?
原来,在周朝以前,姓氏是有严格区分的,男人称氏,女人称姓,而且只有贵族男子才有氏,而平民男子却只有名,没有氏,而姓的作用是决定你是否可以通婚,在周朝以前,姓相同而氏不同者,不能通婚,而氏同姓不同者,可以通婚。这也充分说明,在中国周朝以前相当注重婚姻质量,一直在避免探亲结婚,这样就保证了后代的健康质量。
三、为什么周朝以后没有神仙了?
商周过后,为何鲜有神话故事了呢?关于对这个问题的疑惑,其实可以从神话小说《封神演义》里找到答案。
什么是神话故事呢?它的产生有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那就是首先要有神。没有神的故事还能称得上神话故事吗?
那么,商周以后没神了吗?你别说这还真是个实际情况,的的确确是没神了。说的更准确一点是人间没神了,神去了那里呢?看过小说《封神演义》的应该都清楚,神都被封了。
昊天上帝的一张封神榜,是既封了神,也是封了神。前一个封是加封的意思,后一个封则是封印的意思。人教、阐教、截教,三教之圣人共拟封神榜单,上榜的人有忠臣义士,有不成仙而成神的,各有深浅厚薄,看的是彼此造化。
姜子牙按玉虚宫法旨,在封神台上让人神各归其位各守其职。在最后的封神我们可以看出,从日月星辰、三山五岳、生死轮回、富贵休咎、善恶是非等,那是样样俱全巨细无遗,人间一切大小诸事皆在其中。
天上诸神归位,地下列土封疆。构建成一个完整而全面的运行体系。就如同电脑一般,装入了一个完美的操作系统。
其实,在姜子牙兵进五关后,一些大神就已经接到命令提前撤退,不得久恋红尘以及干涉红尘之事。可以说商周,是人与神之间最后一次近距离的接触,在时间上又是一道分水岭。
周朝在历史上存在八百多年,这八百年是一个切断人与神的过渡期。在漫长的时间中人渐渐的开始适应没有神的世界,神这个曾经存在的实物,也开始渐渐的被人遗忘。
让原本果真存在的神话,变成了后来虚无缥缈的神话。
商周之前,人神之间是有信号可以联系。而随着后来的封神中断了传输信号。人间诸事与上天各神位遥相呼应,但各行其道两者互不干涉。神遵守着神的法则,人也依据人的规则。
这个搭建运行的系统,为了防止漏洞,也准备了补丁程序。这个程序就是没有上榜的姜子牙。姜子牙虽然没封神,但他却是万神的总领。
手执打神鞭既看守着天门,也防止神干涉人间之间。所以才有了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的说法。就是说人间事,有我姜太公就可以了,诸神干好本职工作不得越界。
神话故事没有了神这个前提条件,自然是无法形成了。而至商周之后,说的更准确一点应该是商末周初,人与神之间的交流被封神切断,二者虽仍在一个系统,但已是两条平行线各行其道。
因此,神话故事也就越来越少了。
个人觉得,迄今为止的演变过程,应该是神兽时代——神话时代——半人半神话时代——人的时代。
四、周朝为什么说是礼仪国家
周朝为什么被称为礼仪国家
中国历史上,周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被誉为礼仪之邦。那么,为什么周朝会被称为礼仪国家?本文将探讨这个问题。
周朝简介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56年,共约791年。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里,周朝兴盛了800余年,被后人称为中国的"黄金时代"。周朝的建立者是姬姓的周武王,他推翻了暴虐的商朝,建立了周朝。
礼仪之邦
周朝被称为礼仪国家,主要是因为它重视礼仪制度,将礼仪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礼仪在周朝是统治者管理国家和治理人民的重要手段,通过规范的礼仪制度,可以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之间的和谐。
礼仪制度的重要性
在周朝,礼仪被看作是一种道德准则,是一切言行举止的规范。周朝的君王、贵族和文士们都要严格遵守礼仪制度,以树立榜样,影响百姓。同时,礼仪也是一种社会规范,通过礼仪制度,可以使人们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建立起世代相传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这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周礼的形成
周朝在礼仪制度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形成了独特的"周礼"。周礼是周朝的礼仪法典,是周朝礼仪制度的总纲。它规定了各种仪式、礼仪的细节和作用,以及官员的角色和职责。周礼对于周朝的统治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周礼的特点
周礼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注重等级和尊卑之分。在周礼中,人们的等级和地位决定了他们在仪式和礼仪中的地位和职责。这种等级观念起到了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作用,也体现了周朝社会的等级制度。
另一个特点是周礼强调仪式和礼仪的规范性。周朝的仪式和礼仪非常繁琐,但每个环节都有规定,必须按照规定进行,不能改变。这种规范性保证了仪式和礼仪的统一和稳定性。
周朝礼仪的影响
周朝的礼仪制度不仅仅在当时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后世的礼仪制度和道德规范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周朝的礼仪观念和制度传承到了后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在现代,我们仍然可以在各种场合中感受到周礼的影响。
结论
周朝被称为礼仪国家,是因为它重视礼仪制度,将礼仪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通过规范的礼仪制度,周朝维护了社会秩序,建立了社会稳定和道德规范。周朝的礼仪观念和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为什么叫周朝?
周朝是周王朝简称。“周”的称呼据传是商王武乙给予的。周族擅长农耕,于是“周”字卜辞写成“田”,金文写成“上田下口”。金文的“周”表示国家政令所出。“周”原是一个发达的农业区的美称。周族崛起于周原(现宝鸡市岐山县和扶风县),在巩固国力后于武王伐纣灭商朝建立西周。
六、为何周朝以前建筑没有保留?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要,易朽易燃,也易遭拆毁,早期建筑大多就是被拆除、焚毁或者夷为平地再重建的。故而年代越早的古建筑保留下来的越少。
自秦末项羽焚毁成阳宫殿起,毁弃前朝皇家建筑成了推翻社稷、改朝换代的象征性行为。即使不予焚毁,也要拆除重建。直到清兵入关,作为通古斯游牧民族的满人对汉族皇家建筑非常敬畏,非但未拆毁,反而全盘继承沿用下来。因此,中国今天能看到的古建筑大多是明清遗存。
之前幸存下来的古建筑有3/4在山西省境内,原因是那里属于山区,远离交通干道,古建筑毁于天灾人祸的几率稍微低一些。
七、周朝为什么尚黑?
历史上公认的周朝并不尚黑,而是尚赤,这是由于周朝被认为属于“火德”的缘故。
古代阴阳家把金、木、水、火、土五行看成五德,认为历代王朝各代表一德,按照五行相克或相生的顺序,交互更替,周而复始。
据文字记载说:黄帝时是土气胜,尚黄色,故服装及服饰用黄色;夏朝是占木德而成天下,尚青色,故服饰用青色;商朝是占金德而得天下,尚白色,故服装服饰用白色;周朝是占火德而得天下,尚红色,故服饰用红色;而秦始皇时,说是因占尚水德而得天下,秦朝就确定为水德,五色里配合水德的颜色是黑色,于是大家都纷纷把衣服染黑。秦王嬴政还特意把黄河改名为“德水”,以炫耀自己的正统性。 因此秦朝尚黑色,故服饰、旗帜及用品均用黑色。
战国时代儒家提出的“周人尚赤”说,是通过夸大周人习用红色牺牲等个别事实的意义构拟的一种假说,它与西周春秋时代战旗尚白、礼服尚黑的历史实际相抵牾,故难以成立。儒家对“周人尚赤”的论证一开始就相当牵强,秦汉学者特别是董仲舒的一些补充,说明其已完全陷入不顾史实随意演绎的误区。将崇尚某种颜色列为一朝典制是从秦朝开始的,在此之前并不存在与“秦尚黑”类同的制度。
“周人尚赤”说是儒家创建的三代礼制解释体系中的一部分,它与另外两个命题“夏后氏尚黑”、“殷人尚白”相配合,构成了一个用以说明三代礼制或三代文化发展进程的完整的历史公式。近代以前,“周人尚赤”说一直被当作一种可信的历史知识广泛传用。
八、周朝为什么重礼制?
1、目的:为了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 2、含义: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 3、作用:周礼成为维护社会安定的制叔
九、周朝为什么巫文化没了?
中国最早的宗教,是巫教,或者说是巫。
甲骨文“巫”字,从字形上来讲,巫上下两横代表天地,意指能够沟通天地之人。
其实,称巫为宗教,或许并不准确,毕竟对于宗教的定义而言。
大约在五帝时期,巫教发生了改变,原始巫教分裂成了两派,北方经由颛顼进行宗教改革之后开始由原始形态向更先进的文化形态进化,而在南方的三苗地区,则在他们的首领蚩尤(蚩尤是三苗首领的称呼,和炎帝、皇帝一样并非专指某个人)带领之下坚持原始巫教。两方的矛盾日益凸显。
但在商朝末年,周文王以“凤鸣岐山”为口号,招募人才反商首次提出天命最大(此前巫文化中讲究万物有灵,万灵平等),在渭水招揽到姜子牙,后来姜子牙辅佐武王灭掉商朝,周公旦(就是解梦的那位)创立《周礼》,进一步阐述他老爹的思想,虽然未曾废掉巫文化,但是神有等级在那时被提了出来,巫文化的根基被动摇。也是在那时,开始有最早的方士出现,他们此时并没有神仙的概念,但是却已经开始追求长生,历史学家根据史书推断,大约在西周灭亡之后,方士的信仰开始有别于巫,神仙概念被提出。而更致命的还在于当时周武王采纳大臣意见,将原本巫中负责医病的巫分离出去,成为了医家。
十、为什么秦国敢灭周朝?
尊王攘夷是当时诸侯称霸的口号,周天子还是诸侯当中的共主,没有绝对强大的实力,去消灭周天子会成为众矢之的,成为众诸侯讨伐的目标。
而秦国在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派兵灭了当时的天下共主周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