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墓志铭 > 正文

书法爱好者书写行书时用墨有何讲究?

2024-08-17 09:05:15  来源:网络   热度:

一、书法爱好者书写行书时用墨有何讲究?

书法,就是写字,由于写字主要是实用,书法(毛笔字)在现代已经越来越脱离了其实用性,增加了越来越多的欣赏性和艺术性的审美特质,所以,书法在现代实际上是一种技艺。

技艺,就是技法与艺术的组合,在中国大多称为艺术的东西都有技艺的成分。

创作书法作品,如何在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的同时,用好各种书法的用具,增加其欣赏性和艺术性?

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除了其思想内涵和传统功力的深厚外,往往还由于其技巧运用的得当。运用特技来取得通常情况下得不到的艺术效果,是书法艺术在新的历史生活氛围下一个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 前几年炒得很热的所谓“现代派书法”,在这些技巧上运用得都比较熟练,如日本前卫派和少字派书法,之所以也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也是运用了一系列的特技技法。­

  首先应该强调的是,特技的运用,应该是在不违反书法总体的创作原则为前提的,这个很重要,“现代派书法”之所以消亡,就是夸大技法的成分而违背总体的创作原则。如使用毛笔、宣纸而不是别的,也许更明确地强调的就是必须是使用毛笔一挥而就的。这是一个极为严格且严肃的前提,不容动摇。因此,书法特技主要是在用笔(其中包含沾墨、运笔)、用墨(其中包括使用浓淡墨、使用胶水和白矾水、使用颜料色彩等)、用纸(其中包括残破法、折皱法、重叠法)这三个方面。­

(一)用墨的特技­

  古代书法用墨比较单调,比较多的是枯润变化,这与古代只使用墨块磨墨和墨的质量有关。此外,从书法作品传递的媒介看,古代没有像今天的展厅,其作品大多是自娱、或赠送,没有像如今展厅洋洋大观精华汇萃的作品展。这些,都影响了书法在墨的运用上的艺术的追求。当代书法艺术领域开阔了,加之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便利条件,使墨的运用在艺术试验实践中成为可能也成为必然。­

  a)浓淡墨的运用技巧­

  书条作品中的枯润、飞白等变化,如采用浓淡墨进行处理,有着奇异的艺术效果,而作品内容的意蕴也会得到拓展。­

  浓淡墨,就是利用水和墨不同的比例、利用水与墨在宣纸上聚散速度、着色度不同,使用一个笔划中或一个字一幅作品中出现过渡自然、浓淡相间的墨意。­

  浓淡墨的运用,关键在于蘸墨,其次在控制水量,三是及时进行吸墨吸水处理。蘸墨有二法。一是蘸水,后蘸墨,具体做法是让笔在笔洗中大至洗净,撇至五成湿,然后让笔锋一侧蘸墨,马上进行书写;二是先用笔蘸墨,然后快束蘸水,即刻书写。这种用墨法极象国画中浓淡墨的运用,所不同的是国画可以复笔,而书法绝不能复笔,必须是一挥而就,再就是运笔速度比较快,不容犹疑和迟滞。写时还须用旧宣纸和废宣纸及时吸干,以免出现“墨猪”。­

  如果是书写大幅字,笔划粗大,可用小笔沾墨抹上大笔上,使水墨相间的层次更多。­

  浓淡墨的运用,不仅增加了少字书法作品中字的艺术感染力,在条幅中运用,效果也很突出。比如,我在创作大中堂条幅《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使用浓淡墨,其中“碧空尽”三字不仅让其有大片飞白和留空,而且这三个字皆用极淡的墨,在展览中深受观赏者喜爱。我的另一幅作品《虚融淡泊》亦使用了浓淡墨,让大量的水将墨推至笔划与笔划间沉积,较成功地突出了书法内容中超脱飘逸的情境。­

  b)墨底白字的效果取得­

  墨底白字在书法作品中已常被书家所喜用,因为这本身既有“拓味”又得帖的肌润。具体做法有二。一先用白矾水(按1∶8 左右的比例调成)写到生宣上,待其干透后,再用墨涂其背面,自然得到这种黑底白字的效果。二是用广告粉写到生宣上,再用墨涂前面,也可以得到相同效果。二者的区别在于:使用广告粉书写,由于干后粉末剥落,字面有残缺感,这对于追求古拙味当然有利,但在书写时由于水粉化散效果不如稀薄的矾水,所以字体显得较为干涩。总之各有千秋,书者可根据内容和艺术需要选择,另外,底面着墨时亦可调入色彩,以增加异味。­

  c)胶墨的运用­

  胶墨主要是用于淡墨创作中。有些作品,如想全部使用淡墨时,便可以使用胶墨法来取得色调比较一致的淡墨效果。上面曾说的浓淡墨法,只适合有浓淡变化的创作中,如果用于淡墨作品创作,恐有难处,因水太盛,不好控制,而且一些较细腻的笔道,淡墨不易表达。在这种情况下,可用较高级的胶水用水加以稀释,再调入适量的墨汁,这样,书写时便很少遇到使用水墨时笔划化开太快、难以控制的问题了。­

  d)宿墨的利用­

  宿墨的利用,有时可收到意外效果。墨洗中的一得阁的宿墨,墨与胶质及水三者呈分离状。撇开表而浮水后,可作大字,其水印干后有沉迹,似淡墨,呈环状。笔画中部,则可呈焦墨效果,宿墨色亚,也别有风味。­

(二)用水的特技­

  中国画素来有水墨画之称,犹为讲究水的运用,似乎还以水为先。然而,传统书法却很少重视水在书法创作中的作用,这不能不是一种遗憾。其实,在书法创作中充分发挥水的活性、柔性和稀释作用,可大大增强书法作品的艺术魅力。如上述所介绍,浓淡墨中对水的运用,就是其中一例。在创作过程中,还可以有如下的特别用途。­

  泼水法­

  生宣吸水、散墨,根据这一特性,在使用浓淡墨进行创作时,可在书写完毕后,对需要继续大面积扩散的笔划,可使用泼水法,即用清水泼下,使笔划上的墨迹,再次散化。­

  喷水法­

  作用和步骤与泼水法相同,只是为了更便于控制、或局部需要作此处理的,可使用喷水法。喷水可使用喷枪(如烫衣的喷壶、杀蚊虫的喷筒和喷罐甚至用嘴)有目标地喷洒清水。­

  使用泼水法,笔画边沿会依低纹的粗细呈现墨迹的散射状,肌理一般比较均匀细腻;使用喷水法,字迹边沿除呈扩散状外,还呈现星星点点浓淡不一的点状墨团,亦别有味道。­

  洒水法­

  同样的用清水,或使用喷松枪,或用手洒,只是为了区别时序的先后,故特别用“洒”宇。洒水法的水是在书写之前,先把水洒到生宣纸上,其未干时即在纸上书写,以求得别的散墨效果的用水法。用洒水法所得的散墨效果是不规则的,字迹比较模糊以至残破,粗磊的笔划中如有水滴先于书写前,其处便出现隐隐约约的水印。­

  笔者使用洒水法创作过一幅作品,这幅作品在多次展览上皆受到注意和观众的反复玩味,艺术效果甚佳。­

  这幅作品字心为1500px×1500px,浓墨大字字面为“聪明一世”,后面分别用淡墨篆书写着“糊涂、糊涂、湖涂,误人、误人、误人”,“莫莫莫、错错错”,此外还有大小不一,顺序不一,模糊不清各种小字,诸如“卿卿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难得糊涂”、“不如糊涂”等等。在四个大字“聪明一世”中,其中由于“一世”二字是用了洒水法处理,显得有点“糊涂”。我的整个构思是这样的:这是一张人生答卷,观众完全可以从不同的人生体验和思想层次上去理解我的这个作品。“聪明一世”,是谁都希望的,是好事,但事实上不可能,理想和现实存在矛盾。从另一个角度看,聪明一世未必是好事,也许是一种错误,人不能太精明,太算计了,君不见“反算卿卿性命”的先例、古训?由上可见,这样的内容,有点“非要这种形式不可”的味道了。­

  矾水特效­

  白矾、其化学学名为金属硫酸盐含水晶体,具有沉淀水污的功用。当然,我们也不用管这么多,只要知道它在宣纸上的奇异作用就行了。­

  我们知道,宣纸分生宣和熟宣两种。据说熟宣即是用矾水漂过的宣纸。矾水的奇效,在墨法特技一节中有所涉及,即用来取得墨底白字的效果,可见其有隔阻墨色的作用。­

  用矾水喷洒、滴淋生宣,使其成为生熟相夹的生熟宣,可得其效。

  运用喷洒矾水和喷水法及浓淡墨法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以适当的比例开矾水,即二分矾八分水,还可以再稀释些。选安徽单生宣或都安生宣,用矾水均匀地喷洒在纸在背面(最好选用手枪式塑料喷壶喷洒),干润面积比例为,待其干透,最好晾至一个对时。创作时有矾水的一面朝下,即着墨还是在宣纸的正面。书写时以浓淡墨沾墨法沾墨,但要明显增加水量,增至不过滴垂为止,急就而书,紧接着大量喷洒清水,使水墨浮于纸上,自然化开,但要注意不要用宣纸吸墨,以免影响墨色的光泽,宁糊勿墨死。­

  除了均匀的喷洒外,还可以有点滴法、画格法,联合法等多种,书家可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尽情发挥。这里我再选用几幅本人的个人书法展览作品引作例子。­

  食盐吸水法­

  反食盐洒在刚写成的字迹上,利用食盐吸取空气中水分的特性,亦可收到特别的墨色效果。我有一幅作品《熊》,就是使用了撒放食盐的手法,使整个“熊”字呈很肖似的毛质感。作法是:在墨迹未干时撒上些许食盐,如需放射状的效果,便在笔划中间撒让较密集的一堆。当然,我的那幅《熊》,除使用食盐外,还使用了滴洒矾水的技法。­

(三)用纸的特技­

  纸的处理,也是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

  纸的处理对墨色效果影响甚大。­

  一法:抓皱。写前反纸团起抓皱,稍加摊平即可作书;也可以随意在裁好的纸上抓皱几处,抓皱的纸因出现凹凸状,笔锋过去,凸处着墨,裱托后字迹自然显斑驳状。使用浓淡墨重笔书写,凸处先着水墨,凹处后着水墨,由于浸化时机不同,便会形成自然的效果,可得到特殊的笔画肌理感。­

  此外,我故意在上面用烟头烧出几道窟窿,溅上几滩宿墨,使书面显出狼藉感。整个字面俨如一个伤痕累累困兽犹斗的壮士的英姿。这幅作品在展厅中犹得在经济领域中苦斗的厂长、经理们青睐。­

  三法:叠写。一张纸叠成二层,重笔写下,使上下两纸出现一模一样的字迹。这个难度比较大。笔者曾用此法作书一幅,题为《影》,就写此一字,摊开后,互为倒影,十分有天趣。­

(四)其他杂技­

  甲,残旧法­

  书法作品有时为了求得古味,须使字心甚至裱装的绫帛等变残旧以至生霉斑。便可用以下的方法。­

  可选用旧纸甚至有水印霉变的纸,再不然使用新的宣纸亦可,先写好、钤上印章,或者先使用颜料调出淡褐色染在宣纸上待干后再书写钤印。搁置一个月后(主要是让墨迹干透),用湿布包裹,放在阴湿处约十天半月,具体可视当时气温定,使其发霉,之后,再令其干透,托好后便可用漂白粉洗刷几次,然后揭去托纸重新装裱。如要字心成裂纹状,可在托裱后用火烤煨,微焦,用手搓卷,再行装裱。所裱的绫或缎也可以用水洗刷使其失去光亮而显旧味。­

  乙,彩墨彩底法­

  现代书法有两种流向,一是字入画,使字有画意。二是画入字画,大胆地在原来只有黑白变化的书法创作中使用作画的颜料,的确也可以获得新的意境。这样,也就出现了新的技法。­

  我曾创作有一个条幅(字心1.2 米×0.4 米),单个字,占据大部分字心的是一“莲”字,用水墨加国画颜料一笔写成,沿莲字那拖长的竖笔有落款“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等字,总体效果颇佳。具体作法是用颜料调在水中洗笔作为淡墨部分的色彩,写时,蘸墨之前先加蘸较浓的颜料团,写后再行喷水。­

  为了取得油画的阍色效果,一些作品可选用质量较好较厚的夹宣或高丽宣,因要反复衬染,单宣承受不了,写字前先染重色,写完字后再依需要反复在背面加彩衬染,染时如抓皱字心,可得碎玉纹。­

  书法中的特技,是书法创新中的一种手段而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书家们的刻苦试验和探索,还会不断地丰富。然而,作为一个书家,应十分清醒地认识到,特技的作用,远远不是书法艺术的主流,创新的主攻方面总是在运笔结字等方面;另外,也并不是所有内容所有作品都使用特技,匠心太重,便成字匠,所以要非常注意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性、自然融合性,而不能太刻意。为特技而特技的书法作品,肯定不是佳品,慎用色彩,切记,切记!­

二、高尚者墓志铭原文?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三、书写格式有何规定?

书写格式要按每个字的结构来安排。字型有:左窄右宽的,左右结构的,左中右结构的,上下结构的,上中下结构的,独体字等等。总之写拼音要以四线格为标准,写汉字要以田字格为标准,这样写出来的字既正确,又美观、大方、漂亮。

四、祭文与墓志铭有何区别?

祭文是古时祭祀天地鬼神和死者时所诵读的文章。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墓志铭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墓志铭,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序文,记叙死者世系、名字、爵位及生平事迹等称为“志”;后一部分是“铭”,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赞颂。

五、王夫之墓志铭有何深意?

古人重视死后哀荣,亦重视墓志铭。所以,大多数有地位的文臣武将都喜欢找当世文豪写墓志铭。比如,苏轼就给很多人写过墓志铭。不过,历史上真正堪称千古绝笔的墓志铭,往往是逝者生前自己写给自己的,毕竟,最了解自己的人永远是自己。王夫之自题墓志铭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王夫之,字而农,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是当时最声名显赫的一代大儒。作为明朝遗臣,他一辈子都在反清抗清,只可惜,孤木难支,即便是倾尽所有,也注定无力回天。

六、书写工整和书写工正有何区别?

我觉得前者包含在后者中,书写工整强调整洁干净,给别人看的清楚看的舒服的感觉。书写工正要求更高吧,比较专业的感觉。

七、常字的行书写法?

【常】字的德彪钢笔行书写法【常】字的方正硬笔行书简体写法【常】字的经典繁行书写法【常】字的全新硬笔行书简写法【常】字的叶根友毛笔行书简体写法

八、常何主要成就?

常何,588年出生,汴州仪县人,祖籍河内温县,唐初将领。早年参加李密瓦岗军,投唐后曾经跟随秦王李世民、太子李建成和赵郡王李孝恭等作战,战后在外镇守。武德七年秦王李世民将常何调入京城,安插在玄武门值守,官至中郎将。李世民又对常何施以重贿,并引为心腹。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常何作为内应在玄武门之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贞观六年,被封为太中大夫,除延州诸军事延州刺史,进爵武水县开国伯。后历任泾州刺史、右屯卫将军、右武卫将军、平壤道行军副大总管、资州刺史、黔州刺史等。永徽四年五月十六病逝,享年六十六岁。

九、常何墓碑全文原文?

李义府《常何墓碑》楷书全文 大唐故使节都督黔思费等十六州诸军事黔州刺史赠左武卫大将军上柱国武水县开国伯常府君碑,中大夫守中书侍郎兼修国史弘文馆学广平县开国男李义府撰

原夫力牧参圣,昭涿野之功;鲍叔推贤,著营丘之业。咸能光宣帝道,弘阐霸图。表茂实于当年,畅嘉声于远册。虽复代移三古,时谢百王;振彼清猷,谁其与让。若乃夙标奇节,早擅英规。资文武之材,蕴忠贞之操。聘威略于麾旆,申智用于驱驰;气感风云,精动金石。处已有过人之量,荐士彰报国之诚。缉戎政于兰防,综藩条于竹使。超群独秀者,其在公乎!公讳字,其先居河内温县, 祖游陈留之境,因从家焉,今为汴州浚义人也,卫候分玉之地,远系斯彰;赵君藏宝之山,华宗攸启。曾澜浩浩,符沃日于西溟;峻趾峨峨,譬干霄于五镇。长罗振策,望重西京;乐阳持操,誉光北邺。映蔼金行之日,昭彰水运之期。材彦相趋,簪缨靡替;详诸史谍,可略而言。祖岑,齐殿中司马。风仪秀整,器宇冲深。叶大逊之高情,苞嗣宗之远识;晋绅钦其重价,士交慕其芳规。栖息林泉,放旷琴酒;学优运否,材充位屈。玩周象于三绝,期齐卿于五世。父绪,朝散大夫。操业英远,机情爽拔;蕴楼望之儒术,蓄边韶之经笥。青溪申其逸趣,白福畅其幽襟。既扬荀里之风,还昭孔庭之训。义方爰著,令胤克昌;绩茂天朝,荣加里巷;人钦至行,俗仰高班。                             

公所任之府,即在京邑。四海名贤,五方高士,或倦游麾托,或屡空为弊,莫不藉响暗投,希风上谒。既盈门合,实华簪履;瞻陈孟而何远,循郑庄而可继。故尚书右仆射、高唐县开国公扶风马某,道理茂孙弘,业优匡鼎。初辞河北,独赴关西。未参迹于朝伦,犹见轻于时辈。爰求得意,载寻文举。借知已之言,申 仕之望。公定交一面,虚怀再揖;厚备宾礼,遽加表荐。有简帝心,屡怡天奖。雕阴故地,控接沙场,详求刺举,允光时选。贞观六年,除延州诸军事、延州刺史。朱帷按俗,绛节扬风,威振北庭,誉驰南夏。高唐公时任御史,使不敷奏。既留则哲之卷,酡纡进贤之赏。特降使驰驿,就州慰劳,赐绢一百匹,加太中大夫、行延州刺史,进爵武水县开国伯,食邑五百户。十一年,入朝,授正议大夫、泾州诸军事、行泾州刺史。蒋王出牧原府,寄镇泾州,以公贞慎夙彰,令摄元僚之任。代积流咏,已结于萌心;攀桂多闲,实隆于藩化。中垒任切,北军望重;御侮之寄,历选为难。十二年,入为右屯卫将军。端肃有闻,徼巡无怠;文棍载穆,武账斯清。太宗申会龙闱,爰停凤辇,冲襟有豫,恩命普覃,诏许群公各以诚请。公奏曰:微臣属会昌之运,遂叨荣轩陛;臣父遇可封之日,尚沉沦穷巷。不胜私愿,乞预朝班。太宗降因心之慈,弘荣亲之典,授公父朝散大夫。公以久违温情,请还乡拜谒。特赐所御貂袍一领,尚方绫锦四十段,借上闲马六匹,至乡赐米粟什物等。恩流庭阙,荣申邑里。费千金之装,酬一餐之惠,冠马卿于西蜀,轶苏季于东周。礼毕还京,远近钦羡。俄而大夫薨逝,州以状闻。太宗曲加愍恻,临轩谓公曰:朕须知陈留故事,卿宜驰 还州,具图速上。至乡,乃知凶问。在京家口,别敕赈给。使通事舍人长孙文则就本州吊慰,赐手敕曰:草士之中,属此盛夏,少此割情,存君臣之重。于是,驾在洛阳,将还京辇。又驰驿降敕曰:朕既欲还京,戒途在促,引领东顾,深以叹满。秋序已冷,想比支任。今赐绢一百匹。公孝性淳深,哀感冥极。泪枯霜柏,手植寒松,岂直鸟集于庐,免驯于室而已。寻起复右屯卫将军。十六年,敕修 营九成宫。其年授左领军将军。十八年,奉诏领兵于丰灵等州,怀集延陀之众。军还,兼右武卫将军。十九年,授平壤道行军副大总管。降手敕曰:兵闻拙速,不在工迟;抚众以恩,临军以信;刑以威之,赏以劝之。如此则所向无前,何敌之有!公业均方邵,功追卫霍。推锋北指,则尘清玄塞;扬旗东迈,则务卷青丘。赏册已多,恩锡为最。还居领军之任,用彰效官之美。铜梁遐险,玉津形胜。斜连峤外,远极资中。九折之峰,王尊叱驭;千仞之阁,张载留铭。不有奇材,熟能迁俗。廿一年,除资州诸军事、资州刺史。优礼文宗,阐扬儒艺祀王褒之墓,访董钓之后。谨 居心,宽平字物。神牛既息,夜犬无惊。犍邑已康,柯川载伫。永徽三年,迁使持节都督黔思费等十六州诸军事、黔州刺史。地萦泸水,蜀相南征之路;境沿巫峡,楚后西登之台。控摄遐远,陬落殷炽。既承恩南昌革弊,实仰化而迁浇。梦表三禾,方燮政于台揆;山称万岁,行奉跸于云亭。而耗积炎凉,疴缠凑理。未及东王之寿,俄惊北帝之魂。以四年五月十六日薨于府馆,春秋六十有六。呜呼哀哉!微濮凝哀,巴梁结慕。舍 怀其余德,立祀播其遗风。有怆宸心,追随申缛礼,前后赠绢布二百段,还京为造灵兴,并家口并递给船乘人力等。下诏曰:饰终追远,前王所同。故具官常某,体局凝深,理识强正。勤劳著轩陛,化偃方隅。委质霸朝,策名运始。河山誓方永,舟壑之悲俄及。言念勋庸,良深震悼。宜申宠赠,式表哀荣。可赠左武卫大将军,余官封并如故。六年八月,反葬于故里。又降敕,为造灵兴,并家口并递给传乘车牛人力等,至本乡日,赐米粟各五十石。葬日借手力,州县官人为检校,旌勋德也。惟君勇略兼姿,忠义咸极。高情 党,远量深沉。马陵鱼腹之奇,暗谐神渊;增营减灶之术,洞晓灵台。瞻得一而冥符,乘半千而感会。芳筠叶性,贞松表质。鸿门著绩,凤邸标勤。故得赏列河山,望华圭璧。贵而好学,研寻弗怠。泛观图史,不为章句。 尤重《礼记》、及班固《汉书》,未尝释手,咸穷指要。时有诸蕃酋帅与公并为将军。公乃授以《孝经》,令知君父之义。事闻朝听,特见嗟称。太宗尝问以李密所长。对曰:魏公雄武绝人,有霸王之略。上曰:若如卿言,何为决胜负于一朝,穷而归我。对曰:项羽虽阔达大度不及高祖,然壮气宏材,亦为亚圣。大宗善其所对,曲加褒美。每虚襟接士,开 招贤;汲引忘疲,招迎靡倦。                                                                                        是以英豪接武,若游桃李之蹊;髦俊披肩,似入芝兰之室。流谦自牧,依仁屏累。轻财好施,广瞻宗亲。三友慕其英声,九族欣其厚惠。入司五校,誉隆阶闼;出总百城,政敷华裔。含超耿寇,弹压龚何。所冀福寿无褰,享年斯永;孰谓先惊逝水,奄怆颓山。昔指黔江,丹 蔽日;今还沙海,素 翻风。双雁栖坟,远同虞季;三兽逾境,匪殊王业。长子某官。次子某,第三子某,第四子某,第五子某等,并孝悌立身,载趋庭范,忠信诚德,克嗣家声。方展养于千金,遽缠悲于九(泉)。诉曾 而标气, 厚地而崩心。惧桑海之□□,(后缺)          

十、秦王为啥要杀常何?

答:秦王没有杀常何。

常何,汴州仪县人,祖籍河内温县。早年参加李密瓦岗军,投唐后曾经跟随秦王李世民、太子李建成和赵郡王李孝恭等作战,战后在外镇守。

武德七年秦王李世民将常何调入京城,安插在玄武门值守,官至中郎将。李世民又对常何施以重贿,并引为心腹。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常何作为内应在玄武门之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贞观六年,被封为太中大夫,除延州诸军事延州刺史,进爵武水县开国伯。后历任泾州刺史、右屯卫将军、右武卫将军、平壤道行军副大总管、资州刺史、黔州刺史等。于永徽四年五月十六病逝,享年六十六岁。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