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进士是几品官明代进士?
一、古代进士是几品官明代进士?
古代进士不是官,没有品级。进士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但本身尚没有成为官员。一般需要经过吏部筛选后,授予具体的官职,这个官职才有品级。具体到明代,一甲第一名为状元,授修撰(从六品);第二、三名分别为榜眼、探花,授编修(正七品)。二、三甲可选为庶吉士,或授给事中、主事、中书舍人、行人、太常博士、国子博士等官,或授地方府推官、府同知、县令、县丞等官。所以,一般进士进入官场后,都是从正七品开始起步,至于以后发展到哪一步,就看个人努力了。最优秀者将进入内阁,成为一二品的朝廷大员,一般的,奋斗一生止步在四五品地方大员上。
二、明代山西籍进士名录?
庞清,明洪武十八年进士。
冯显宗,明宣德五年进士。
窦明,明正德六年进士。
李黼(fǔ),明正德九年进士。
窦一桂,明嘉靖五年进士。
程启南(?—1650),字开之。明万历二十九年进士。
魏云中,字定远,号震彝。明万历二十九年进士。
陈所行,字力如。明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授永年知县。
魏光绪,字孟韬。号元白。明万历四十一年进士。
李尧德,明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官都御史。
魏令望,字于野。明崇祯十三年进士。
魏名大,明崇祯十三年进士。
赵天麒,字平符。明崇祯十六年进士。
郑节,明正德十六年进士。《明清进士题名碑录》记载,正德十六年进士,郑节户籍为河南汝阳,乡贯为山西沁州。但《山西通志·选举志》中无此人。
张鹏(1502—1545),字鸣南,号漳源。明嘉靖五年进士。
张九功(1528—1565),张鹏子。字惟叙,号继源。明嘉靖三十二年进士。
张进思,字忠甫。明嘉靖十八年进士。
杨可大,字业甫。明嘉靖四十四年进士。
刘梦周(1558—?),字东化,号心江。明万历十四年进士。
霍守典(1579—1634),字和衷,号显用。明万历三十八年进士。
郭弥芳,明崇祯十五年特赐进士。《明清进士题名碑录》记载,崇祯十五年进士。
王锡,明洪武四年进士。
王蕡(fén),明洪武三十年进士。
王绍,明正统十年进士。
李尚智,字子愚。明嘉靖二十三年进士。
申仲,明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升四川道御史。《明清进士题名碑录》谓其户籍为直隶任丘,乡贯为山西屯留。
姚唐,明嘉靖二十六年进士。
路王道(1528—?),字天德、汝遵,号坦斋。明嘉靖三十二年进士。
暴孟奇,字玉溪,号纯甫。明嘉靖四十四年进士。
宋诺,明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明清进士题名碑录》谓其为直隶故城人;《屯留县志》谓其为屯留人;雍正、光绪《山西通志》依县志记载为屯留人。
陈简,明万历五年进士。
暴谦贞,字襟漳。明万历四十一年进士。
杨天锡,明天启二年进士。《明清进士题名碑录》记载,明天启二年进士,杨天锡户籍为直隶故城,乡贯为山西屯留。但《山西通志·选举志》中无此人。
申佳胤,明崇祯四年进士。《明清进士题名碑录》谓其户籍为直隶永年,乡贯为山西屯留。
贾敏,明洪武四年进士。
李素,明洪武四年进士。
郭炳,明洪武十八年进士。《明清进士题名碑录》无此人,《山西通志》载。
张肃,明洪武十八年进士。
姜辅,明洪武十八年进士。
杨奇,字秀失,号松坡。明成化十七年进士。
郭希愈,明正德十二年进士。
张铎,字邦敷,号西林。明嘉靖五年进士。
杨滋,明嘉靖十一年进士。
郭士髦(1526—?),字君卿,号小峰。明嘉靖三十二年进士。
杨四重,字凝之。明崇祯元年进士。
张鹤,明洪武四年进士。
屈铨,明景泰五年进士。
申盘,(1461—1501),字靖之。明成化二十年进士。
杨秦,明正德十二年进士。《明清进士题名碑录》记载,正德十二年进士,杨秦户籍为兴州中屯卫,乡贯为山西潞城。但《山西通志·选举志》中无此人。
屈谏,明嘉靖二十六年进士。
连元,明崇祯七年进士。
赵博,明成化十四年进士,历官刑部郎中、陕西凤祥知府。
李世芳,字伯传,号梧冈。明嘉靖十四年进士。
王光祖,明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明清进士题名碑录》谓其户籍为直隶魏县,乡贯为山西黎城。
李师孔,明嘉靖四十一年进士,官行人司行人。《明清进士题名碑录》谓其为直隶开州人;《黎城县志》谓其为黎城人;雍正、光绪《山西通志》依县志记载为黎城人。
李浚,字大川。明永乐十年进士。
刘凤仪(1457—1507),字天瑞,号北村。明弘治三年进士。
刘龙(1477—1553),刘凤仪子。字舜卿,号紫岩。明弘治十二年进士。
刘夔(1487—1543),刘凤仪次子。字舜弼,号黄岩。明正德六年进士。
郭秉聪,字子愚。明嘉靖五年进士。
郝良臣,字廷荩。明嘉靖二十年进士。
贾天爵,字子修。明嘉靖二十六年进士。
姚九功,字惟叙。明嘉靖二十六年进士。
王基洪,明万历二十九年进士。
王云龙,号霖宇。明万历二十九年进士。
阮勤(1423—1499),字必成。明景泰五年进士。
刘永宁(1516—?),字以德,号静泉。明嘉靖三十五年进士。
朱卿,字汝弼、凤岩,号忠斋。明嘉靖三十五年进士。
鲍希颜(1537—?),字闻道,号复轩。明隆庆二年进士。
王之相,号鹿谷。明崇祯十六年进士。
晋罡,字希斗。明洪武四年进士。
程顒(yóng),《明清进士提名碑录》作程禺,明洪武十八年进士。
刘昭,字克明,号约礼居士。明宣德五年进士。
宋宾,字彦卿。明天顺元年进士。
栗铭,字警之。明弘治十二年进士。
王廷相,字子衡。明弘治十五年进士。
吴琦,明正德十二年进士。
季镐,明嘉靖二年进士。
李新芳,字符德,号漳野。明嘉靖二年进士。
栗应麟,字任甫。明嘉靖八年进士。
李延馨,明嘉靖八年进士。
李延康,字充吉。明嘉靖十一年进士。
赵希夔,字一卿。明嘉靖十四年进士。
鲍龙,字时化。明嘉靖十七年进士。
陈吉,字守正。明嘉靖二十年进士。
栗永禄,字士学。明嘉靖二十三进士。
任环(1514—1554),字应乾,号复庵。明嘉靖二十三年进士。
李廷桂,字子馨。明嘉靖二十三年进士。
张邦彦,字德崇。明嘉靖二十三进士。
李敏德,明嘉靖二十六年进士。
李如桂,李廷康侄。字希宝。明嘉靖二十六年进士。
崔大德(1523—?),字子谦,号临溪。明嘉靖三十二年进士。
崔宗尧,字汝钦,号辛桥。明嘉靖三十二年进士。
鲍承荫,字子传,号继田。明嘉靖三十五年进士。
郜光先(1533—1586),字子孝,号文川。明嘉靖三十八年进士。
侯峨,明嘉靖三十八年进士。
宋守约(1529—?),字崇要。明嘉靖四十一进士。
仇炅(1521—?),字文纲。明嘉靖四十一年进士。
赵于敏,明隆庆五年进士。
程宗伊,明万历五年进士。
高环(1552—?),字循卿,号冀泉。明万历十四年进士。
周一梧,字唐珪。明万历二十年进士。
吉人,字国桢。明万历三十二年进士。
程正己,字道先,号澄源。明万历三十五年进士。
张克俭,字禹型,号镜龛。明崇祯四年进士。
三、明代漳州府有多少进士?
漳州计有15榜,合计418名。分别为南宋淳熙二年9名、淳熙五年11名、宝庆二年9名,明代嘉靖四十四年9名、隆庆四年16名、万历二年9名、万历八年15名、万历十一年11名、万历二十年9名、万历二十三年9名、万历四十一年9名、万历四十四年9名、天启二年9名、崇祯元年9名、崇祯十三年13名。
四、明代的进士是什么官职?
古代进士不是官,没有品级。
进士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但本身尚没有成为官员。一般需要经过吏部筛选后,授予具体的官职,这个官职才有品级。
具体到明代,一甲第一名为状元,授修撰(从六品);第二、三名分别为榜眼、探花,授编修(正七品)。二、三甲可选为庶吉士,或授给事中、主事、中书舍人、行人、太常博士、国子博士等官,或授地方府推官、府同知、县令、县丞等官。
所以,一般进士进入官场后,都是从正七品开始起步,至于以后发展到哪一步,就看个人努力了。最优秀者将进入内阁,成为一二品的朝廷大员,一般的,奋斗一生止步在四五品地方大员上。
五、中进士最多的家族?
名村“走马塘村”,一个经历过千年科举制度的古村落,被誉为“中国进士第一村”。
一个崇尚“学而优则仕”的家族,如今,虽已败落,但其中,仍旧保留着许多古建筑与文物史迹。据记载:自北宋至明清千年以来,这里的陈氏一家总共出了76位进士,161名地方官,因此,被称为“中国进士第一村”。
六、明代墓志铭是否有收藏价值?
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墓志铭属于国家文物,对研究历史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考证一个人的生平以及后人对他的评价,但就是书法的艺术性而言,相对于北魏时期的墓志而言,其艺术性就要差一些了,如果是真的喜欢,就不要考虑其升值的问题。拿来收藏就是了。
七、明代各时期进士人员名单?
明朝276年期间共出了90个状元 ◆吴伯宗江西金溪人,名佑,字伯宗,以字行世。生年不详,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辛亥科状元。 ◆朱善丰城(今江西丰城)人,字备万,号一斋
八、明代官员的墓志铭值多少钱?
墓志铭基本上没有明确的价格的直接摆明了告诉别人是盗墓盗来的而且,基本上也没什么人拿这个当做收藏如果要买的话,还都是些特殊癖好的人墓志铭,主导价值的最重要因素,无疑就是墓葬中主人的身份价值跟墓主身份成正比,最好的能在历史上有记载的人,才能有价值
九、“一门八进士”说的是哪个家族?
这是说的曹家的事情,有关的历史资料如下: 明清两代,歙县雄村曹氏家族先后有八人考中进士,有十人考中举人,朝野交誉,传为美谈。
雄村有一座四柱四楼“世济其美”石牌坊,上面便刻着八位进士的名字。这八位进士是:曹祥,字应麟,明成化间(1465-1487年)进士,任四川参政,官至副都御史。曹深字文渊,明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因同榜百余人上疏揭刘瑾逆迹,受罚跪午门五日。后授南兵部主事,引体弱病卒。曹楼,字世登,明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督学四川。迁江西右参政。蜀人祀为名宦。曹学诗,字以南,号震亭,清乾隆十三年(1748)进士,授府城知县,调崇阳,皆有政声。以艰归乡,遂不出仕。曹文埴(1735-1798年),乾隆二十五年进士二甲第一名(传胪)。曹坦、曹诚、曹振镛也均为乾隆年间进士。徽州至今仍流传着“一门八进士,两朝十举人”的佳话。十、明代最有权势的锦衣卫首领陆炳,为何能得到善终并保全家族?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十二月,京师大雪,在一片萧瑟之下,嘉靖帝得到了一个悲伤的消息:太保、少傅、太子太傅、左都督、掌锦衣卫事陆炳暴卒,时年五十一。
得知这个和自己一起长大、又一起从安陆进京的幼时伙伴去世,嘉靖帝难得地大发伤感,亲笔写下诏书,称赞其“折冲御侮,施勤无私”、“炳,从我于难者,功当与开靖等”。追赠其忠诚伯,赐谥“武惠”,荫其子陆绎为锦衣卫指挥佥事。
为什么陆炳生前官位显赫,死后哀荣备至,还荫及子孙家族?这要从他的身世说起。
明弘治七年(1494年)九月,当朝皇弟、宪宗第四子兴王朱佑杬年满十八岁,已经到了就藩的年限。于是孝宗皇帝择吉日,将兴王封藩于湖广安陆州(今湖北钟祥)。并挑选京师锦衣卫军士,作为兴王仪仗护卫,随同他一起前往安陆。其中有一个叫做陆松的锦衣卫总旗,被选为兴王仪卫司典仗,一同来到安陆。
明正德二年(1507年)九月,兴王次子朱厚熜出生在安陆,在给这个小王子挑选保姆时,王府典仗陆松的妻子范氏入选,自此担任抚育朱厚熜的职责。因此,陆家与兴王府关系更加紧密。
明正德五年(1510年),范氏的儿子陆炳出生,因为父母的这层关系,陆炳在四五岁的时候就跟随范氏出入兴王府。稍微再大一点后,经过陆松和范氏的请求,兴王及王妃蒋氏同意让陆炳随侍在兴世子朱厚熜身边,作为亲随,伺候日常。
幼年朱厚熜对于这个比自己小三岁的奶弟弟(陆炳母范氏为朱厚熜保姆、乳母)十分喜爱,出入同乘,起居同卧,如同亲兄弟一样。
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兴王朱佑杬薨逝于安陆。时年十三岁(其实还不到十二周岁)的兴世子朱厚熜在兴王妃蒋氏和王府诸属官的协助下,以不符合实际年龄的成熟手腕,开始独立执掌这个偌大的王府。
而陆松、陆炳父子,在兴世子成为安陆这座王府的实际主人后,地位也随之拔高,在兴王府内职权不断增长。陆氏父子对于现有的地位际遇满意至极,觉得人生巅峰也不过如此了。
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一生嘻哈、行事不羁的明武宗正德帝去世,没有子嗣,也没有同胞兄弟,大明皇统断绝。在内阁首辅杨廷和为首的文臣们主持下,以“兄终弟及”、“伦序当立”为依据,在报孝宗皇后、武宗生母张太后并获得批准后,朝廷派出使者,迎宪宗之孙中,伦序最前的兴世子朱厚熜进京,继承大统!这就是后来的明世宗嘉靖帝。
于是,陆氏父子跟随中了头奖的兴世子,一路跋涉来到京师。在朱厚熜成为大明新一代皇帝后(这其中的过程曲折复杂、动魄惊心,因为不涉及本题内容,所以就不再复述了),陆松被授为锦衣卫副千户,从一个地方藩王的亲随,成为大明天下最有权势衙门中的实权人物,简直是一步登天。
此后陆松以“从龙之功”,逐步升迁,直至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协理锦衣卫事。这样的际遇,是他三十多年前随扈兴王自京师前往安陆就藩时,怎么也想不到的。
而陆炳,因为和嘉靖帝非同一般的幼年时关系,自然也水涨船高、理所当然地进入皇帝亲军---锦衣卫,继续他作为嘉靖帝亲信的生涯。这个时候的陆炳,不过十余岁而已。
在锦衣卫中,少年陆炳因为嘉靖帝的关照,迅速融入其中。当时的锦衣卫指挥使王佐特别器重他,亲自教他办案、审讯、公文往来等具体职责,并嘱咐他说:“你将来必定是要执掌锦衣卫的,卫内职责,不可不熟悉。”所以日后陆炳执掌锦衣卫后,还时常怀念这个老师,实心感激他。
嘉靖十一年(1532年),陆炳考中当年的武科科举,成为武进士。嘉靖帝借机授其锦衣卫副千户,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他,作为自己稳固皇权的得力助手。
嘉靖十三年(1534年),鞑靼入寇边墙,陆炳以锦衣卫副千户身份,至边墙督军出战,并阵斩一人,明世宗获报嘉奖其功。不久,其父陆松去世,陆炳承袭父职,为锦衣卫指挥佥事、署理指挥使,掌南镇抚司。正式进入锦衣卫顶层核心。
嘉靖十八年(1539年),嘉靖帝即位后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返回安陆旧藩地,考察父亲与母亲的合葬陵墓。途经卫辉时,行宫遭遇大火,随驾的群臣仓促慌乱中都不知道皇帝到底在哪里,只有陆炳因为日常随侍,清楚所在,于是冒着大火撞开嘉靖帝所在宫殿大门,亲自背着嘉靖帝逃出生天。经过这件事,嘉靖帝愈发信任宠爱陆炳,倚为绝对的心腹。
经过这件事以后,陆炳与嘉靖帝的关系从发小上升为生死之交,彼此达到了亲密无间的地步。嘉靖帝授予陆炳锦衣卫指挥同知,实际上执掌卫事。陆炳是嘉靖帝此后除了父母以外,唯一还存有“亲情、友情”心态、完全信任的臣子,就连他的皇后、妃嫔、皇子们,都没有这个待遇。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闰正月,陆炳正式就任锦衣卫指挥使。在他继任后,锦衣卫一扫百年来被东厂內官们压制的颓势,强势崛起,全面压倒东厂,这是历代锦衣卫指挥使都没有做到的事情。
|而面对嘉靖帝的各种诏命,陆炳毫无保留的贯彻执行,是皇室的忠实鹰犬,嘉靖帝十分满意。同时,在职责之外,陆炳也曾勾结严嵩,投机钻营,并大肆收受贿赂,因此被首辅夏言掌握了所犯不法事的证据,并准备向嘉靖帝告发。
如果嘉靖帝得知陆炳的不法事,杀掉陆炳倒不至于,但是他之后的政治生命就算是终结了。于是,陆炳低下头去向夏言叩头请求放过。夏言一时心软,在陆炳求饶下,放过了他。
但是这件事给陆炳莫大的耻辱,使其深以为恨。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陆炳与严嵩趁夏言与三边总督曾铣有书信往来,商议收复河套军事行动的机会,向嘉靖帝诬夏言勾结边帅,暗中策划,意图谋反。嘉靖帝大怒,让陆炳主持审讯,于是陆炳趁机报复,陷害夏言,致使其被下狱,最后弃市。这是明末之前,明初之后,二百年里,唯一一个被公开处死的首辅。陆炳在其中,起了非常恶劣的作用。
即使当年在抵御鞑靼入寇中,暗中耍取手段,获取嘉靖帝宠幸的平虏大将军、咸宁侯仇鸾,也因为被陆炳认为分了皇帝宠幸,所以遭到他的忌恨。在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鞑靼入寇大同时,陆炳使人暗中散布谣言,诱使仇鸾部下叛逃鞑靼。而后又半路拦截抓住他们,以此向嘉靖帝奏报仇鸾勾结鞑靼谋反。
仇鸾此时已经病重,得报后忧虑而死。嘉靖帝命令陆炳会同三法司一同审理,陆炳回奏说:“仇鸾谋反属实,罪当族诛。”于是嘉靖帝下旨,仇鸾剖棺戮尸,斩首传递九镇。仇鸾父母、妻子、儿子皆斩;妾、女儿、孙子发给功臣家为奴,财产入国库,家属流放。堂堂大将军、侯爵,得罪了陆炳,最后满门抄斩。
不过陆炳在贪污纳贿、擅权幸进、结党营私之外,倒也做过一些好事,他对于直谏嘉靖帝,导致被皇帝下诏狱、严令惩处的杨继盛,多方保全,妥善照顾,使得杨继盛多活了三年。
而另一位直谏之臣、锦衣卫经历沈炼,也是被陆炳所掩护,才多次从危险境地逃脱。即使最后皇帝一定要处死沈炼,陆炳无可奈何之下,执行了嘉靖帝的诏令,但是沈炼的家眷妻儿,都在他的保护下,安然生活,没有受到牵连。后来的抗倭名将俞大猷,也是在陆炳的保护下,才从被人诬陷打击中脱身。
尤其是当时的裕王(即日后的隆庆帝)朱载垕,因为嘉靖帝刻意的疏远和冷漠,所以日子不是很好过,并遭到过严嵩以及其子严世蕃的藐视和刁难。还是陆炳,与严嵩多有劝慰,居中维护,才使得裕王得以获得应有待遇。这也是陆炳精明之所在,团结和打击之术,陆炳使用得炉火纯青。
就连目中无人的严世蕃,也曾经说:“天下有才者,我、陆炳、杨博三人而已。”这也可以看出陆炳在当时的名气和才干之强。
站在地位权力的顶峰后,陆炳为了保持家族昌盛,还与朝中文武大臣联姻,他的五个女儿,分别嫁给了成国公朱希忠的嫡子、严世蕃的儿子、徐阶的儿子、吏部尚书吴鹏的儿子、南京礼部尚书孙陞之的儿子,可谓遍朝亲戚。
而在朝政大事中,陆炳依靠嘉靖帝的信任,和与严嵩的互相勾结,使得诸臣都不敢与之抗衡。无论各部的官员升迁、还是诸项工程的用度结算、以及大案要案的侦缉审讯,都要经过他的许可、或者审核,才能办理。都察院一半以上的御史言官,都是他的门生,所以陆炳号称“权倾天下、一言决生死”。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在嘉靖帝的宠信下,陆炳得以受命入西苑,与严嵩、朱希忠等侍奉明世宗修炼,打醮。嘉靖帝赐予他道号“守一金丹大世仙”。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身为锦衣卫指挥使的陆炳,上疏弹劾司礼监掌印李彬等侵吞皇陵材料,营造私人墓地,规格僭越,有如皇陵,李彬及其党羽等被判斩首。这个时候的锦衣卫,因陆炳的原因,已经凌驾于内宫司礼监、东厂之上。內官有得罪陆炳的,统统受到打击,甚至丢掉性命。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八月,嘉靖帝加封陆炳为太保、兼少傅。此时陆炳已经是三公兼三孤(太保兼少傅),有明以来第一人。
为了利益,陆炳可以不择手段,打击政敌,无论是首辅,还是大将军,得罪了他,最终都被陷害致死,满门抄斩。
而另一方面,为了营造退路,陆炳也曾经保护忠臣、援手良将,折节于士大夫。所以他的名声还算趋向正面,没有被脸谱化、奸佞化。
总体来说,陆炳是一个精明自私、又善于周旋于复杂政治环境中的人。他以自己的利益出发,不允许别人冒犯自己,同时在别人无害的情况下,也能毫不吝啬地帮助。如果有选择,陆炳首先还是想做个好人。
最重要的是,陆炳一生都以嘉靖帝的诏令为首要指示,忠心耿耿,毫无二意,是皇帝忠实的鹰犬和打手,为嘉靖帝办理过无数维护皇权、打击冒犯臣子的大案。这才是他身居高位、手握大权,却得以善终的原因之所在。
而他比嘉靖帝小三岁,却早去世七年,一辈子都处在皇帝的无比信任和有力的呵护中。历经三十多年的皇帝打手生涯,最后平安老死在任上,这是陆炳最大的幸运。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十二月十一,陆炳去世。差不多刚好七年后,嘉靖四十五年(1567年)十二月十四,嘉靖帝朱厚熜去世,年六十一。
陆炳死后,在嘉靖帝的照顾下,其子陆绎承袭父职,就任锦衣卫指挥佥事。此后陆绎在嘉靖末年倒也平安度日,没有大的挫折。
嘉靖帝这颗保护陆家的大树倒了以后,陆家的日子开始难过起来。在新登基的隆庆帝朱载垕看来,陆家已经是过去,没有可以继续优待的理由了。同时陆炳与老臣徐阶是亲家,在隆庆帝倚重的大臣高拱眼里,更是打击政敌徐阶的借口。
于是,在牵连陷害徐阶的目的之下,高拱指使言官弹劾陆炳之前的不法事,意图牵扯徐阶。 隆庆帝听从高拱的意见,追究陆炳生前之罪,免去他所有官阶职务,抄没家财,削去陆绎锦衣卫指挥佥事及其叔陆炜太常少卿官职,要求他们偿还陆炳所贪污的巨额赃款。陆绎因此入狱,被迫变卖家产以偿还,陆家自此丧尽家财,一贫如洗。
万历三年(1575年),隆庆帝已经去世多年,高拱也倒台很久,在徐阶的弟子张居正帮助下,陆绎上书万历帝,请求免除陆家之罪。张居正等人进一步帮助说情,向万历帝述说当年陆炳救驾有功,不应该家族沦落至此。而且大明律规定,除非谋反、叛逆、奸党等罪,不抄没家产。况且陆家已经抄家,然后又被追赃,二罪并坐不合律法。
万历帝听后很是怜悯,于是下诏免除陆炳前罪,陆绎也得以洗脱罪名,稍稍发还家产。但是陆家的富贵往事,已经有如过眼烟云,一去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