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墓志铭 > 正文

求墓志铭例文,我要给自己写?

2023-01-12 08:46:06  来源:网络   热度:

求墓志铭例文,我要给自己写?

1、黄兴墓塔正面墓志铭:

南纪维衡,上摩玄苍。厥生巨灵,恢禹之疆。

发迹自楚,命畴大荒。行师龙变,阖开不常。

广宣汉威,莫我抗行。小叶之虏,若炊而僵。

国难未艾,神奸犹狂。元功中圮,何天之盲。

中兴肖肖,宠赂犹章。頩怒歕血,瘼此献萌。

死为鬼雄,以承炎黄。

章太炎撰

2、黄上将克强纪念塔铭:

提觉五族,力倡共和。艰难险阻,推翻帝魔。

福民利国,功德峨峨。景行仰止,长此山河。

民国六年四月 热河都统姜桂题敬制

3、黄上将克强纪念塔铭

烈烈黄公,命世之雄。风起云卷,清祚永终。

功垂八表,志贯苍穹。时艰世蹇,慨想音容。

民国六年四月察哈尔都统田中玉敬制

传奇黄君孟墓:2千年前贵族女子黑发如云,老公宠妻随葬国宝古董

一座偶然发现的春秋时期古墓,距今已有2600多年,在堆满的青铜器和玉器中,竟躺着一位满头秀发的贵族女子,梳着当年下葬的华丽发型,仿佛在等待今人的唤醒。

如果你看见这一幕,是不是要惊呼不可思议?

而这一切,真切地发生在1983年4月10日,在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宝相寺一带,当地农民为砖瓦厂取土时,一座古墓突然出现。

很快文管部门来到现场抢救性发掘,就这样,一座不见史册的春秋时期国君夫妇墓重返人间。

这就是出土文物极具传奇色彩的冷门古墓――黄君孟墓,关于它的诸多神奇,阿伦为您解读。

经过考古发掘,黄君孟夫妇墓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夫妇2人都是内椁、外椁、内棺在内的3重棺。

在墓室里,共清理出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竹木漆器、丝织品残片等200多件珍贵文物。

根据其中青铜器上黄君孟、黄子作黄夫人孟姬之类的铭文,考古学家断定了两位墓主人的身份,即黄君孟和黄君孟的夫人孟姬。

黄君孟,顾名思义曾是春秋时期诸侯国黄国的一位国君,按当时的传统,黄夫人孟姬应当来自同姓诸侯国,也是一位贵族之女。

冷却的铭文掩盖了曾经鲜活的姓名,消失于浩瀚的 历史 。

虽然黄君孟和黄夫人下葬年月不明,我们在史书上也找不到他们的任何信息,但幸运的是,史籍的角落里留下了一点黄国的记载。

黄国为周代赢姓诸侯国,位于江淮之间,大约为今天的河南潢川境内,至今潢川县西北仍残存黄国故城遗址。

此外,黄国曾被封为子爵,所以国君自称为黄君或黄子,在史书上现身于春秋五霸尚未冉冉升起的春秋早期。

在那个时代,伴随着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东迁洛阳,天下进入礼崩乐坏、瓦釜雷鸣的春秋时代。

诸侯群起争霸的烽烟中,黄国作为一介小国,自然势单力薄,于鲁僖公12年(公元前648年)被极力向北扩张的楚国所灭。

如此看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墓葬,却能出土出如此丰富的随葬品,这些已经足够让人惊喜,而黄君孟夫妇的墓葬和出土陪葬品,则让他们千年前的生活变得更加鲜活。

虽然黄君孟仅仅治理着羸弱小国,实力有限,但他倾尽所有,给了孟姬最深沉的爱情,也给了她一个梦幻般的葬礼。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两人的葬制埋藏着他们横亘千古的爱情密码。

与很多随葬姬妾的春秋古墓不同,黄君孟夫妇墓是在一个墓圹 kuàng里并排放置了两人的棺椁,完美印证了这一时期《诗经》里歌咏的爱情最高境界:同穴而葬。

这句诗的意思是:活着不能在一起,就让我们死了埋在一起,如果我说的话你不信,就让太阳来作证吧!

到了后世,这句古朴的爱情誓言还在文学上催生了生则同衾,死则同穴、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等等充满诗意的表达,见证了无数爱侣的生离死别。

此外,虽然黄君孟贵为国君,但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老婆黄夫人的随葬品甩了他几条街。

比如黄夫人棺中随葬物共169件,其中贵重的玉器为131件,占了绝大多数,而黄君孟的棺椁里随葬品仅仅70件,玉器只有54件,还不到夫人拥有的一半。

从青铜器来看,黄夫人随葬了22件精品,很多还铭刻着黄君孟为她制作的铭文:黄子作黄甫(夫)人行器,则永宝。

而黄君孟自己只有14件青铜器。

除了倾尽所有给老婆陪葬最多、最好的宝贝,更加令人动容的是,从棺椁叠压的顺序看,黄夫人先于黄君孟下葬,因此她的棺椁和随葬品应该都是黄君孟亲自督造。

在她死后的岁月里,黄君孟很显然并没有在妃嫔的温存里忘记她,而是当走到人生尽头之际,选择与她葬在了一处墓穴,依偎着沉入黑暗的永夜。

从这些我们能看到,自古成王败寇,虽然 历史 不会为小国国君黄君孟专案记录,但2600年后他们夫妇墓葬的细节,流露着逝去千年的脉脉温情。

黄君孟夫妇墓出土了众多精 美文 物,最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精品玉器和青铜器。

玉器作为周代随葬品最常见的品类之一,黄君孟夫妇的随葬玉器却与众不同。

它们不光代表着冰冷的礼仪,大多数还是夫妇俩生前拥有的私人物品,既代表了江淮一带玉器制作的极高水平,还透露了他们日常生活的种种线索。

比如说,黄夫人作为国君夫人,虽然黄国国力有限,但她心水各类精巧妆饰。玉器是她最爱的私人配饰。黄夫人棺椁里,精美的玉器有的放在头边,有的在胸口,还有很多环绕在腰间。

另外更有趣的是,这对夫妇还是2600年前的收藏家,热衷收藏玉器古董。

从雕工、用料和风格来看,墓里的一些玉器珍品并不是春秋时代的物品,而是来自于更古老的时代。

首先是这件圆雕玉人头,实际上来自新石器时代的石家河文化,距今已有5000多年。

换句话说,即使在黄君孟夫妇生活的时代,这件玉人头也是一件2000多年 历史 的古董。

只见这件玉人头戴着覆舟式的冠饰,长着梭形眼睛和一个蒜头鼻,耳朵上挂着一对耳环,还由顶到底钻了一个小孔,应该是为了方便佩戴。

让我们与一件石家河文化玉人头细作比较:

可见无论造型、雕工,还是玉人戴着的一对耳环,黄君孟玉器和它基本一模一样,另外更加巧合的是,这件上下同样钻有小孔,用途也应是一样。

事实上,这种戴耳环的玉人头在龙山-石家河文化时期最为盛行。石家河文化持续时间约为公元前3000年-前1900年,晚期从新石器时代逐步过渡到青铜时代,以雕琢精美的玉器闻名,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文化遗存的代表之一。

在石家河文化之后,戴耳环的玉人头作为玉器的一种品类,虽然依旧发展,但已不可同日而语。进入春秋时期后,风格、纹饰及雕工更是从写实转向了抽象图案。

除了收藏古董,黄君孟夫妇还热爱翻修老物件,墓中出土了多件改制后的古玉。

比如这对罕见的人首蛇(龙)身环形玉佩。

这两件造型怪异的玉佩,直径约3.8厘米,玉质青中泛灰,有隐约的褐色斑点,应为一块玉料切割制作。

侧面来看,玉佩呈现出人头蛇(龙)身的形象。在巨大的头颅下,尾巴向后蜷曲,尾尖基本碰到头顶,另外用阴线和阴起阳文的刻工,雕琢出人头的五官和头发。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两件玉器上的人脸也有差别,一件是头戴冠,另一件则是长发。这1男1女,表现的应该是早期的伏羲、女娲崇拜。

这对玉器在春秋玉器中非常罕见。

之所以特别,那是因为:首先风格太混搭,既有春秋时期流行的阴刻龙纹,又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流行的人首蛇(龙)身造型。

另外,墓里出土的其他春秋玉器都是阴线刻的纹饰,而人首蛇(龙)身环形玉佩却用浅浮雕塑造出了人脸面部和头戴的装饰。

因此,这副玉佩应是首创于新石器晚期龙山-石家河文化,当时的面部刻有棱形眼和耳环,千年后到了黄君孟夫妇的手里,他们让工匠在玉佩上加了阴刻龙纹。

出现这种风格上的差异,大概率是因为春秋时期的玉工不熟悉史前 社会 流行的人面纹饰,只能在改造时加入当时流行的花纹。

而作为这些古董的主人,黄君孟夫妇显然拥有不俗的艺术品味,除了上古时代的古玉,他们还热衷于商朝与西周时代的玉器。

比如这件虎形玉佩,长12.5厘米,宽6.2厘米,玉质微微泛青,刻画了一支低头弓背的猛虎形象,虎身一面通体刻满花纹,另一面则光滑无痕,在嘴巴和尾巴的地方各有1个圆孔,也是方便穿戴。

这件玉虎就是改雕自商朝晚期或西周早期的古玉。

首先玉虎眼睛为臣字形,具有鲜明的晚商风格,另外虎身的刻纹并不连贯,而是中断在虎身中央,可见春秋时期的玉工在拿到老物件后,很是费了一番心思琢磨雕琢的图案。

与此同时,黄君孟夫妇墓出土的大量精美青铜器,包括青铜鼎、壶、豆、盘、F yí等等。

这些青铜器灵动而精美的风格,让今天的人们弥补了对黄国艺术的认识,如今已被作为春秋时期江淮地区的青铜器标准之一,还曾入选《中国帝王文物展》,作为国宝级文物赴美日等国展出。

大多数随葬的青铜器都刻有铭文,基本是黄君孟为夫人或为自己制作的说明,读来通俗易懂。

如黄君孟自作行器、黄子作黄夫人孟姬行器之类。

其中最有特色的是这件翘尾巴的青铜器――黄夫人[yǎn形Bhé。

[形B,顾名思义,就是器型形似[的B,相对稀少。

[是先秦时期的蒸煮用具,功能约莫等于现在的蒸锅。

而B则是青铜时代用来盛酒的器皿,器型往往为圆口深腹,下有三足或四足。

当时酿酒技术不成熟,酒水往往浓淡不一,充满智慧的古人就用B来兑水,调节酒味的浓烈程度。

这件黄夫人[形B,既是一件小巧精美的调酒神器,又代表了春秋时期南方出现的新器型,别致而灵气。

通高18.5厘米,口径11厘米,腹径15厘米。整体器型上,为平顶盖,兽头形状的水口,腹部内收,中间则是圆形无孔箅bì,也就是仿造的蒸屉。

这件器具最有特色的萌设计,在于后面骄傲翘起的手,像一个翘起的尾巴。

让整件[形B看上去像一只摇尾乞求的汪星人,也许正在劝主人少喝一点。

这件B也是由黄君孟为夫人特地制作,口沿刻有16字铭文:

这句铭文用今天的话翻译,就是我黄君孟特为老婆做了这件随葬品,希望她既能享受福报,又能子孙安好。

在春秋时代,冬(令终)是一个习惯用语,令的意思是美好,因此指的是善终。

而後(令后)则是祝福女子能有命运安好的后代,相对不是特别常见。

很可能黄夫人至死未能有生育,于是哀伤的黄君孟把这句铭文刻在夫人的随葬之上,将对爱妻深深悼念化作另一个世界的祝福。

这份被黄土埋葬的深情,千年之后仍感动人心。

读到这里也许你想问,这位黄夫人孟姬,既有国君老公的宠爱,又有高贵的贵族身份,作为一枚妥妥的名媛,她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不幸中有万幸。虽然2600年岁月带走了黄夫人的容颜,但她的一头秀发却完好地保存下来,成为极为珍贵的春秋时代贵族发型实例。

用今天的眼光看,黄夫人孟姬是位走高级风路线的贵族名媛,她的发型虽然看似简洁,细节却暗藏华丽的贵族品味。

复原整理后可见,她用丝线将头发编成了8条小辫子,然后扎成偏左高髻,发髻上斜插了两个木簪固定,佩戴着102件随葬玉饰。

可见黄夫人不但富有艺术天赋,还是当时公认的美人。春秋时代,对美人的定义之一就是头发浓密,正如《诗经》曾赞叹:I发如云,不屑也。

这句诗应该说出了黄夫人的心声:假发髻我需要用吗?看这秀发浓黑,是不是像极了天上云朵!

而在春秋时期的贵族文化中,黄夫人心仪的这种偏移高髻曾广泛流行,还直接影响了战国时代的发型潮流。

比如在山东章丘女郎山的战国齐国墓,曾出土26个精美的舞乐陶俑,其中的20个女陶俑都梳着同款的偏移高髻。

乌云高挽,巧笑倩兮,千年风韵如微风袭面,拥有令人沉醉的魅力。

公元前648年夏天,因一心与齐国结盟而不愿向楚国低头,在楚兵的刀锋下,小国黄国消失于春秋 历史 的星夜。

黄国灭亡后,遗民以国为姓登上 历史 舞台,战国时期就曾出现春申君黄歇等风云人物,如今江夏黄氏遍布世界,虽然身处天涯海角,但都以黄国国君为祖先,铭记着黄国故城的祖籍。

而充满传奇色彩的黄君孟墓,虽然被一g黄土静静掩埋了2600年,但无论是独特的葬制、精美的随葬品还是黄夫人的发髻,无疑都是 历史 遗留的珍宝。

可以说,它们起到了极大的补史作用,既让今人得以饱览消失史册的黄国贵族文化,还是研究春秋时代文物与 社会 转型的重要物证。

除了黄君孟墓,黄国的其他考古发现也在渐渐增加着人们对它的认识。比如随后发现的春秋早期黄季佗父墓等等,出土了黄太子伯克盘和黄父盘等黄国遗珍。

惊涛滚滚,烽火江山,消失在 历史 烟尘里的黄国,用这些留给世人的宝藏,唤醒了一段沉睡的 历史 ,点亮了中华文化星河里一颗闪亮的星辰。

凡是过往,皆能打开序章!

近期分享连载中:

这座王陵不简单:深埋神秘古酒2300年,2件奇怪文物入选国宝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