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薛超是谁?
一、唐朝的薛超是谁?
薛元超(623年-685年),名振(《墓志》作震),字元超,以字行,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人,唐朝宰相,隋内史侍郎薛道衡之孙,文学馆学士薛收之子。
薛元超出身于河东薛氏西祖第三房,幼年时袭封汾阴县男,后以门荫入仕,历任太子舍人、给事中、中书舍人、黄门侍郎、饶州刺史、东台侍郎、简州刺史、正谏大夫等职,进爵县侯。高宗仪凤元年(676年)拜相,初授中书侍郎、同三品,升任中书令。他任相七年,多次辅佐中宗监国,最终以金紫光禄大夫之职致仕。光宅元年十二月(685年1月)病逝,追赠秦州刺史,谥号文懿,陪葬乾陵。
薛元超家学渊源,精擅文辞,预修《晋书》时“笔削之美,为当时最”。他在高宗朝有“朝右文宗”之美誉,大力引荐王勃、杨炯、崔融等文士,支持他们变革龙朔文风,引领初唐文学的发展。
二、《侯夫人荣宠之路》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侯夫人荣宠之路》百度网盘txt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pwd=761c 提取码:761c
《侯夫人荣宠之路》
简介:
小户之女薛镜宁嫁入侯府,世人都说小侯爷陆谨沉迟早休妻。却没想到,薛镜宁以一纸合离书,率先休了夫。于是,众人都等着看得罪了小侯爷的薛镜宁会有怎样的下场。
然而,他们等来的却是薛镜宁以二婚之姿再嫁陆谨沉,从此被陆谨沉捧在手心,宠到天上。
*嫁给他之后,她才知道他心有白月光。一纸和离书,她成了他的心头朱砂痣。
世人都道小侯爷终于如愿以偿,却没人看到,他将转身欲走的女人压在门后,猩红着眼,乞讨一般地求她:“软软,我后悔了,再嫁我一次好不好?”*百年后,二人合葬。墓志铭曰:天福元年,薛氏再嫁陆郎,此后青丝白发,再未分离!
三、明朝末年名人徐霞客资料以及家庭背景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40年考察撰成的260多万字(遗失达200多万字,只剩下60多万字),被称为“千古奇人”。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
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年),徐霞客出生在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一个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读书人。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也不愿同权势交往,喜欢到处游览欣赏山水景观。
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徐霞客十五岁时,应过一回童子试,但没有考取。父亲见儿子无意功名,也不再勉强,就鼓励他博览群书,做一个有学问的人。
徐霞客读书非常认真,凡是读过的内容,别人问起都能记得。但家里的藏书渐渐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他到处搜集没有见到过的书籍,只要看到好书,即使没带钱,也要脱掉身上的衣服去换书。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徐霞客十九岁,父亲去世。徐霞客生来有奇癖,很想外出探询名山大川的奥秘,而且想绘天下名山胜水为通志,但因为有年迈的母亲,不忍成行。
徐母心胸豁达,通情达理,与父亲的“志行纯洁 ”比起来,母亲的“勤勉达观”对徐霞客的影响更直接,“弘祖之奇,孺人成之 ”,积极鼓励徐霞客放心远游。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二十二岁的徐霞客终于正式出游。临行前,他头戴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肩挑简单的行李,离开了家乡。从此,直到五十四岁逝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的。
扩展资料:
徐霞客对许多河流的水道源进行了探索,象广西的左右江,湘江支流萧、彬二水,云南南北二盘江以及长江等等,其中以长江最为深入。长江的发源地在哪儿,很长时间都是个谜。战国时期的一部地理书《禹贡》,书中有“岷江导江”的说法,后来的书都沿用这一说。
徐霞客对此产生了怀疑。他带着这个疑问“北历三秦,南极五岭,西出石门金沙”,查出金沙江发源于昆仑山南麓,比岷江长一千多里,于是断定金沙江才是长江源头。
在他以后很长时间内也没有人找到,直到1978年,国家派出考察队才确认长江的正源是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冬的沱沱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徐霞客 (历史人物介绍)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汉族,明朝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中国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的作者。被称为“千古奇人”。其一生志在四方,不避风雨虎狼,与长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足迹遍历北京、河北、山东、河南、江苏、浙江、福建、山西、江西、湖南、广西、云南、贵州等16省,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
《徐霞客游记》中对各地名胜古迹、风土人情,都有记载。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
2014年11月25日,中国徐霞客游线标志地认证活动在京启动,主办方将在2015年5月19日公布第一批认证入选名单。
家世背景编辑
据《梧塍徐氏宗谱》所载,徐霞客世系从北宋末年开封府尹徐锢开始。在金兵南侵之际,梧塍里徐氏一世祖徐锢携带大批中原文献随宋王室南迁杭州,其子孙散居荆溪(今宜兴)、云间(今松江)、琴川(今常熟)等地。四世祖徐守诚在南宋宁宗庆元年间以吴县县尉迁居苏州。五世祖千十一于元初迁居偏僻的江阴梧塍里,子孙俱誓不仕元,潜伏数十年。千十一是江阴梧塍徐氏始祖。九世祖徐麒(字本中)在明初白衣应招,奉命出使西蜀,招抚羌人,功成身退,以一品朝服荣归故里,藏雄迹于江村,寓大雅于诗酒(胡广《心远先生喻蜀图序》),朝士高之,赋诗送别,为国初盛事,及其殁也,当世名公,若魏文靖、王文端、胡忠安、叶文庄背,皆哀挽铭诔,语无虚美,大书深刻,传播海内(董其昌《明故徐豫庵隐君暨配王孺人合葬墓志铭》)。徐麒在家乡一方面大规模垦荒开田,一方面广收文集,使徐家成为辟田若干顷,藏书数万卷的江南望族。徐麒以景南、景州作为两个儿子的字,以示不忘南州高士之祖风。景南、景州又分别以梅雪、竹雪为号,以明志向。兄弟俩筑梧塍十景以过隐居生活,恪守庭训,务农重谷,读书好礼,敦行孝悌;资累钜万,而修身慎行,德量过人,取与辞受,必以其义(《民谱》卷53《旧传辑略》)。徐景南筑梅雪轩,轩中有经传子史和茶灶笔床,轩外栽数株梅树,观书之余,临窗觅句想林逋,洗鼎烹茶效陶谷(楼宏题诗),与宾友觞咏为乐。在灾荒和边患之际,徐景南兄弟出谷赈灾,出鞍马助边,为世人称道并被朝廷旌为义民,赐给冠服,并旌其父之墓。徐景南有心报效皇恩,将儿子徐颐送进京师,谋取职务。此后徐家连续五代积极人世,博取功名。
徐霞客
十一世徐颐凭借丰厚的家产和精湛的书法,以楷法人中书科,后来被提拔为中书舍人。因病告归之后,亲自督促子孙学业,李东阳《明故中书舍人徐君墓志铭》说他教子甚严,不侈服,不重肉,馆于后圃,左右图籍,不令与阑市相接,而日躬课核,至夜分乃罢。徐颐还不惜重金为子孙聘请名师,华亭状元钱鹤滩罢官家居时,徐氏以五百金延请至家塾;吴中才子文徵明祖父也曾为徐家塾师,文徵明《内翰徐公像赞》云:内翰江阴徐公殁三十年矣,璧生晚,未及瞻承。然先大父寺丞,曾馆予公;先君温州守,辱交尤厚;此外,翰林检讨张亨父闲居时亦曾为徐颐长子徐元献师。李东阳曾为徐颐撰六十寿序,后来又为他撰墓志铭。此墓志后来散失,徐霞客和从兄仲昭百计搜求,才以三亩田购得。徐经遗像上有文徵明、祝允明、顾鼎臣等人题赞。
徐霞客太祖徐元献,字尚贤,号梓庭,天资颖异,10岁能诗赋,长大后习举业,并博览古经史传、秦汉文词。明宪宗成化十六年(1480)参加乡试,得到主考官罗明仲、李宾之的赏识,取为第三名,并刻写传播其经文。第二年参;部考试,落第而归,不久病逝,年仅29岁,几个月之后其父徐颐亦去世。徐元献是梧塍徐氏第一个才华出众的科场追逐者,有《达意稿》若干卷行世,是徐家第一部抒怀言志的著作。
徐霞客高祖徐经,字直夫,自号西坞。《民谱》卷53《旧传辑略・春元西坞公传》云:少孤力学,淡于世昧,酷嗜学问,虽大厦千间,金珠委地,未尝一着意焉。唯四方贤士大夫至。则坐论竞日,而忘疲焉。徐经为了继承父祖之志金榜题名,将一切家计都交给母亲和妻子,自己藏身于万卷楼苦读。钱鹤滩《万卷楼记》云:兹楼也,储川岳之精,泻鬼神之秘,究古今之奥,焕斗牛之缠,知不可以金谷、.平泉视也。徐经于弘治乙卯(1495)中乡试举人,与吴门唐寅等人以才名相为引重,再加上他富而不施,遭人嫉忌。弘治己未(49,9)徐经与唐寅同船赴京会试,到京城后, 六如(唐寅)文誉籍甚,公卿造请者阗堙于巷,徐有优童数人,.从六如日驰于都市中,都人瞩目者已众矣,(《唐伯虎全集・轶事》卷二k三场会师之后,竞满城飞语,传言.江阴富人徐经贿金预得试题。后经朝廷查处,鬻卷之说纯属乌有,但为了平息舆论=,两人仍被削除仕籍,发回县衙作小吏使用。唐寅归家后耻不就吏,夫妻反目,颓唐消极,筑桃花庵自娱。徐经归梧塍里,闭门谢客读书。明孝宗死后,徐经盼望朝廷赦令,于丙寅(1506)北上京师探听消息:卧病京邸,于正德丁卯(1507)客死异乡,重演其父赍志以殁的悲剧。有《贲感集》传世,评者论其诗类陆龟蒙(《春元西坞公传》),不下崔灏(元寿《<贲感集>后序》)。
徐经家财宏富,在江阴的梧塍、南砀歧沙山等处有地近四万亩。三子治、_洽、沾,惟次子洽继承父志攻举子业徐洽字悦中,号云歧,自立门户后居南呖歧,为徐霞客曾祖,也是南呖歧徐氏始祖。徐洽颖敏有文,:由博士子弟补国子监生,每试辄最,可是七次参加会试都榜上无名。最倒霉的一次是嘉靖辛卯(531)会试,本来已经被录取,却因为参考的监生人数太多超过规定的比例而落榜。后来捐资进入鸿胪序班,官至鸿胪主簿。《民谱》卷53《旧传辑略・鸿胪佐云歧公传》说:其诗文宏雅古博,多自得趣,有《云歧小稿》传世。
徐洽有五子,长子衍芳,字原润,又字汝声,号柴石,为徐霞客祖父。徐衍芳博综典故,.出入风雅,以古文词为通人所赏识(《民谱》卷53《旧传辑略・光禄佐柴石公传》)。其父科场失意,寄厚望于衍芳,特筑书屋令他诵读其中。兄弟分家时,徐衍芳虽为长子,却主动放弃祖屋而出居湖庄书屋,研精静虑以求科智,结果却像父亲一样累试数奇。有《柴石小草》传世。徐衍芳有六子,第三子徐有勉就是徐霞客的父亲。综观徐霞客的家世渊源,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有隐士高风,二是以诗书传家,二者相辅相成。隐士高风。对徐氏家族来说,不恋慕功名富贵隐而不仕的高士之风可谓源远流长,远祖徐稚一直是他们韵骄傲和榜样。在千十一、徐麒、徐景南、徐影州兄弟身上,可以直接看到南州高士之风的延续。尽管从徐颐开始,+这个高士之家连续几代角逐科场追求功笤,但高士之风仍不绝如缕。十一世祖徐颐捐资得官之后不久即以病告归,自称违养图仕,非志也 (李东阳《明故中书舍人徐君墓志铭》);太祖元献以泊然寒士自处, 与世之骄侈者远甚(《民谱》卷53《旧传辑略・经元梓庭公传》);高祖徐经淡于世味酷嗜学问;、曾祖徐洽辞官归田,优游林泉,不染尘世事;祖父徐衍芳出入风雅,淡泊世味,以诗酒写性灵。隐逸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群体生活的・大景观,以至于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历史可以交替划分为、仕文化和隐文化两种时期。不过像徐氏这样高士之风累世传续的现象并不多见,因此,不仅徐氏族裔引以为荣自觉模范,世人也津津乐道,极力推崇。在《晴山堂帖》"中,人们一再称扬徐稚的隐士高风。王达善题诗说:高士令名垂无穷;解缙题诗说:南州信义世皆知;、苏平题诗说:、南州高士神仙人,绕轩栽得江南春。黄呖《梅雪轩记》说,尝慕乃祖南州孺子之名,所以字之以景南者,有以期之也;张洪《梅雪轩序》说,徐景南系南州高士之后,故其名然,作求世德,其在兹乎;李东阳《明故中书舍人徐君墓志铭》:说;徐颐虽敛处林壑,而世家誉望,著于东南久矣。君旧谱相传出汉南州高士之裔。诗书传家。与隐士高风比较,徐氏家族的书香传统更为引人注目。一世祖徐铟随宋室南渡时带来大量中原文献,为徐家藏书奠定了基础;八世祖徐均平与倪瓒为故交,其子徐麒10岁时已有餐霞御风之异态,倪瓒为他取字为本中,还为他绘《书屋图》并题诗,杨维桢、高启等名流皆有题咏。徐麒奉诏使蜀时,文坛泰斗宋濂以诗送之,《送徐生》之序称:生,江上故族也。学古储今,以诗文从余,可见徐麒是宋濂的弟子。徐麒藏书达数万卷,与良朋酬酢觞咏其问,宇内播扬,咸仰之为山斗(陈敬宗《明故徐微君墓志铭》);徐景南亦酷好读书,有梅雪轩故事;徐颐亲自课子并广延名师;徐元献弱冠成举子,古文歌诗皆有名;徐经藏身于万卷楼苦读。徐元献、徐经、徐洽、徐衍芳,连续四代有文集传世,先后媲美,论者叹为盛事,汤焕《(徐氏家集)序》说:往予署学江阴,见徐氏列冠裳者先后数十人;居庠校者,彬彬多才子弟,意必有贤父兄,而家法先猷,当有所自,昔人有言:植本固而发源深也。徐氏自开封尹以中原文献南来,迨乎皇朝,益敦诗礼之教,又再世而贤科出焉,其培植也远矣。
徐氏不仅五世以来,文豪于国,诗震于时 (范梅《<柴石遗稿>序》),如前所说,我们在《晴山堂帖》中,可以看到一大批如雷如霆之伟人的手笔,晴山堂石刻因此而与唐碑宋碣并重, 三百年来,拓本流传,人争宝贵(张之纯跋)。徐氏真正可以说是出入有鸿儒的世家望族。徐霞客与其从兄徐仲昭千方百计搜寻先世遗墨题赠,绍继的不止是祖业,应该还包括祖宗的德行风范。何乔远《张侯名宦汇纪序》说:徐弘祖一布衣也,愍然若其远祖达人。徐霞客出生在这样一个故族世家,深受祖德家范的浸染,其放绝世务奇情郁然的个性、其目空万卷词意高妙的才情都可谓渊源有自。
有如此之父
徐霞客的父亲徐有勉(1545-1604),字思安,号豫庵。据徐氏家谱记载,徐霞客曾祖徐洽分家时曾得田12597亩,是江阴有名富户,至祖父徐衍芳,家道已经中落。其父徐有勉能修本中之事,以高隐好义称,18岁丧父,兄弟以射覆法分家产,徐有勉一再得正室,却坚决辞让给伯兄而自处东僻之旷土陋室。夫妇俩艰难创业,使家道中兴,为园自隐,耽于园亭水木之乐。徐有勉常常带着三五家童,或乘扁舟,或坐轿舆,往来苏杭之间,观赏湖光山色,品评甘泉新茗,悠然自得,旁若无人。
也许是有鉴于父祖辈的科场遭遇,徐有勉拒绝人仕。有人劝捐资买官,他掉头就走,不予答理。他曾对朋友说:次子弘祖眉宇之间有烟霞之气,读书好客,看来可以继承我的志趣,我并不愿意他富贵。可见他不仅自己绝意宦途,也不希望儿子追求功名利禄。
董其昌《明故徐豫庵隐君暨配王孺人合葬墓志铭》云:盖公性喜萧散,而益厌冠盖徵逐之交。也就是说,徐有勉不仅不愿做官,而且讨厌与达官贵人打交道。当时梁溪(今无锡)有两个声名显赫的官僚秦中丞、侯司谏曾慕名多次前来拜访。徐有勉只要听说他们来了,就躲进丛竹之中,然后扁舟入太湖,飘然遁矣。他匿而不见,也不往报谢,并且对人说:吾宁为薄,不能为通;与其为通,不如使二公有不报之客(陈继儒《王孺人传》)。
徐有勉一介布衣,又自负亢直傲视权贵,因此屡遭豪强欺负,以至于使他气厥病舌。有一次,遇盗而逃到无锡躲避,骑马回家时坠人河流,从此瘸了一只脚,要依靠拐杖走路,他还自我解嘲说:吾与葛跛有缘,且可汰一童扶掖。晚年再次被盗所困,不久即病逝,享年60。王思任《徐氏三可传》说,有如此之父而可称者。父亲去世时,徐霞客18岁。父亲的人品性格以及不幸遭遇在心中应该会留下深亥6的烙印.
其母异人也
何乔远《张侯名宦汇记序》后附胡雨人《跋》云:至先生之父有勉豫庵,其志行纯洁,与王夫人之勤勉达观,尤为无双佳偶,而霞客先生之空前高行,由是胎焉。事实上,与父亲的志行纯洁比起来,母亲的勤勉达观对徐霞客的影响也许更高大、更直接。陈继儒《豫庵徐公配王孺人传》说:弘祖之奇,孺人成之。的确如此,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徐母,就没有徐霞客的旅行和游记。
在徐霞客的先祖中,徐元献、徐经父子均英年早逝,他们的妻子薛氏、杨氏两世以寡妇起家,有声史册。与她们相比,徐霞客的母亲王孺人不仅具有同样的才德,而且具有对古代男子来说都难能可贵的眼光、胸襟和卓识。
徐母心胸豁达,通情达理。徐父心中有嫡庶的界限,临终嘱咐说,分家产时庶出的季子不能与其他两个儿子等同,她却不以为命,将田地房屋鼎分为三。
徐霞客的父亲不事稼穑,徐家得以复兴,主要得力于徐母。徐父去世时,徐母60岁,徐霞客18岁。徐母将家产处置停当之后,一直与徐霞客住在一起。徐霞客常年外出,徐母在家支撑门户;将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代夫以父其子,代妇以子其孙,代子以克其家(李维桢语)。
她初嫁人徐家时,为太翁云歧公泡茶,放了两颗桂圆,太翁不吃,并且不高兴地说,农家怎么能享用如此贵重的东西。她感到很惭愧,一直谨慎地收藏着这两颗果核,用来教育子孙。在饥荒之年,徐母要儿子仿照先祖徐麒、徐景南的故事赈济灾民。徐霞客要为她修建新居,她却让儿子捐资整修祖宗墓碑和明初常州府同知张宗琏的庙宇。徐母一生酷爱种豆和织布。她每年都要在篱笆周围广植秋藤,抽条引蔓,使绿阴满堂;每当晨光初升,即带着婢女在藤蔓下纺织,并让小孙子在旁边吟诵诗文。机声与书声相互答响,徐母怡然自得。徐霞客也总是帮着用绳子牵引绿藤,让母亲更加高兴。徐母种的豆果夹累累,成筐成筐地送给亲友;徐母织的布轻柔如蝉翼,被称为徐家布,在市场上能卖到丝绢一样的价格。她还用织布的道理来教育孙子:民生于勤,勤则不匮。今里媪之织者无数,而吾家特以精好闻。学犹是也。(董其昌《明故徐豫庵隐君暨配王孺人合葬墓志铭》)
徐霞客曾动情地谈及自己的母亲:吾翁豫庵公捐宾客者二十年,独母王孺人久支门户,课夕以继日,缩入以待出,凡馇酡、酒醴、涂茨、朴斫以及鸡埘、牛宫之类,诸童婢皆凛凛受成于母。母无他好,好习田妇织。又好植篱豆,壅溉疏剪,绞绳插架,务令高蔓旁施。绿阴障日,辄移纬车坐其下。每当蕃实累累,"则采实盈筐,分饷诸亲族,余即以啖卯孙。(陈继儒《寿江阴徐太君王孺人八十叙》)卯孙即徐霞客长子徐屺,其母许氏早亡,徐母哺而教之。受母亲数十年辛勤节俭的影响,徐霞客一生作万里五岳之游,生活极其清苦。
如果说.以上所述徐母的贤达明理、乐善好施、勤俭谦让等尚属传统妇道妇德,那么,在对待霞客远游这件事上,徐母的识力至今仍显得卓异高标,令人景仰。
徐霞客生来有奇癖,想探询名山大川的奥秘,而且想绘天下名山胜水为通志,但因为有年迈的母亲,不忍成行。徐母知道儿子有绝特之才而未能伸展,有五岳之志而未能实现,于是对儿子说: 志在四方,男子事也。即《语》称"游必有方",不过稽远近,计岁月,往返如期,岂令儿以藩中雉、辕下驹坐困为?(陈函辉《徐霞客墓志铭》)为了使儿子不要像圈在篱笆里的小鸡、套在车辕上的小马一样羁留家园无所作为,她亲手为儿子制作远游冠,鼓励儿子到广阔的天地之间去增广见识,舒展胸怀,并要求儿子:第游名胜,归袖图一一示我。(王思任《徐氏三可传》)
徐霞客从此与母亲约定,在春草初萌时出游,在秋叶染霜时归来,20年间,足迹几遍天下而无不如期而返。徐霞客每次归来,都以琪花瑶草碧藕雪桃之类作为礼物送给母亲,并为母亲讲天地之广大、流水之奇险,以及土风之异、灵怪窟宅之渺,听的人都吓得张口结舌,直冒冷汗,徐母却反而感到非常愉快,煮蒲烹茶,为儿子庆贺。
徐母手种篱豆,秋实累累,经常在绿阴之中课教孙子与婢女,称之为碧云龛;又将豆藤收扎成束,与木头树根一起煨烟,称之为长命缕。她听完儿子的故事之后,有时开玩笑说:子汗漫九州良苦,吾故日居此碧云庵中,看长命缕垂垂而下,知望白云返而。乃又得所未闻若此,其可无憾而须眉矣。(张大复《秋圃晨机图记》)
徐霞客是当地出名的孝子。虽然母亲全力支持他出游,可是他心中一直牢记着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母亲春秋日高,他心中的歉疚也就越深。一天旅游在外,忽然仰天长叹说:孝子不登高,不临深。聂政云:"老母在,政身未敢许人也。"而我许身于穹崖断壑之间,何益?于是匆匆归家,解开行装,惟有冷云怪石及游记、书籍。徐母笑着说:儿无恙,吾织布以易糈,摘豆以佐酒,卯孙从旁覆诵句读以挑汝欢,吾母子尚复何求哉?(陈继儒《寿江阴徐太君王孺人八十叙》)JiangYinShi.Net
每当徐霞客在出游和奉母之间感到为难时,徐母总是安慰他说:吾幸健,善饭,足恃耳。男子生而射四方,远游得异书,见异人,正复不恶。无以我为念。(董其昌《明故徐豫庵隐君暨配王孺人合葬墓志铭》)在母亲80岁时,徐霞客想停止出游奉养母亲,徐母再次说:向固与若言,吾尚善饭。今以身先之。(陈函辉《徐霞客墓志铭》)于是让儿子陪她游荆溪、句曲,为了打消儿子的顾虑,她一路走在儿子的前面。儿子罢游是怕伤母亲的心,母亲偕游是怕伤儿子的心。徐霞客在母亲全力支持鼓励之下再次出门,游至华下青柯坪,忽感一15动,急忙赶回家,母亲果然病了。从此,徐霞客衣不解带,侍奉母亲汤药。在母亲病危时,徐霞客向上天祈祷,愿意以身代母。母亲去世后,徐霞客像小孩子一样伤心悲泣。
在徐母八十寿诞时,陈眉公作《寿江阴徐太君王孺人八十叙》,张苓石作《秋圃晨机图》,张大复《秋圃晨机图记》,李维桢作《秋圃晨机图引》,夏树芳作《秋圃晨机图赋》,高攀龙、文震孟等名家题咏,几遍海内,它们连同董其昌的《明故徐豫庵公隐君暨配王孺人合葬墓志铭》、陈继儒的《豫庵徐公配王孺人传》、王思任的《徐氏三可传》、陈仁锡的《王孺人墓志铭》等,都刻石置于晴山堂中。这些诗文及碑传墓志对徐母的懿德卓识、对徐氏母子的奇情异趣素风远韵反复吟咏,无不赞叹称羡。董其昌说: 仲予(霞客)足迹,几所谓州有九,游其八者,孺人成之也;陈继儒说:弘祖之奇,孺人成之,又说:是母生是儿,其亦可以冁然而引一觞否;陈仁锡说:自古奉其亲者多矣。奉山水自徐仲子始;奉富贵而不受,古贤母有闻矣,奉奇山水而受,自徐仲子之母始;山水品人物多矣,以是两高其母子,自余志王孺人始;张大复说:吾窃有窥于振之,而知其母异人也,母既绝成名之训,而又不显称道德,自遂其不屑之高,徒令振之屐遍五岳,无负七尺男子,而母处碧云长命之间,俪然自远。其《易》所谓知几其神者乎?君子俭德,不可荣以禄,殆欲与吾友徐振之矣,人生不幸失怙,子母相命,亦所时有,胡有振之其遇焉如此哉;李维桢说: 是母是子,其相与以有成者,岂在世俗之间哉;夏树芳赋云:拂长剑以归来,母含笑乎机下,是母是子,泄泄油油;高攀龙诗云:吾闻东海有贤母,不艺春园艺秋圃,自首晨兴课女工,勤俭为箴自千古。风前有子进霞觞,更挟文孙共斑舞;文震孟诗云:机杼一生修世业,家庭五岳贮明霞;沈应奎诗云:徐君有骨无人识,数行险峻穷神域,归来万里一庭秋,机中母发如积雪。左持豆实右提孙,梨根究取千山色。膝下天边呼与吸,一吸一呼诸境灭。秋篱有豆豆有阴,母子朝朝复夕夕。朝斯夕斯乐何穷,脱除世法隳群聪;杨汝成诗云:徐君骨相烟霞侣,域内名山游八九,.仙洞常寻五色芝,归来为母流霞酒;张育葵诗云:繁唯王母,兑成厥美,境会俪然,是母是子;姜逢元诗云:内训家规兢可传,松筠节挺况当年,生来有子多仙骨,百岁灵萱乐更偏;米万钟诗云:豆花栅下鸣机杼,萱草堂中授简编:";张瑞图诗云:所愿志四方,岂必长绕膝。五岳始归来,萱花犹永日。伟哉高堂人,徽音信可述;张燮诗云: 千山石髓归遗母,半壁岚光贮属儿;郑之玄诗云:足迹名山似尚禽,桑篷母教大江阴。豆花秋老垂垂实,机杼朝鸣轧轧深。篱落家风耕与织,瓦盆生事醉兼吟;文安之诗云:织成朝霞不肯服,为儿裁作五岳衣|;方拱乾诗云:机杼理一生,慈母则以事。蓬矢效四方,男儿敬其志。盖自母命之,千里期辄至,名山与伟人。瑰奇无不备;朱大受诗云有子仙游觅瑶草。拾得归来供母食。犹然保啬却繁华,绕砌芝兰绵世德;范允临诗云:铲冰崖历尽到北堂携得油囊;杯酒彩服承欢豆棚下,豆实累累握成帚。袖中出献五岳图,阿母持觞开笑口。等等,不一而足。 豆花棚下鸣机杼,萱草堂中授简编,是对徐母朴素而又富有诗意的生活的生动写照;伟哉高堂人,是对徐母平凡而又瑰丽的一生的最好评价。她不屑于功名之教,不拘于圣人之训,而有山水烟霞之好,有碧云、长命之趣,不仅成就了儿子徐霞客的奇志伟业,而且使自己 无憾而须眉甚至愧煞古今众多须眉。千古之下,我们不。禁肃然敬叹:此母异人也![2]
请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