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墓志铭 > 正文

东晋王羲之代表书体大作?

2024-08-08 17:06:18  来源:网络   热度:

一、东晋王羲之代表书体大作?

《兰亭集序》《十七帖》《黄庭经》《丧乱帖》……最有名气的当属《兰亭集序》。《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兰亭宴集序》)是东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撰文集序,是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其文书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祭侄季明文稿》《寒食帖》并称三大行书书法帖

二、东晋王彬和王羲之的关系?

东晋时期的王彬是王羲之的三叔,当时的丞相王导是王彬的堂哥。

王彬与其侄王羲之都是出生东晋顶级豪门琅琊王氏,王彬在苏峻治乱后因为皇宫被毁,王彬拜将作大匠,负责改筑新宫。

王羲之则是有“书圣”之称,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虽然在书法上的造诣很高。

但是作为士族门阀出身的王羲之跟当时的门阀子弟一样,爱好清谈扯淡,食五石散嗑药自嗨。

三、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

王献之(344年-386年),东晋书法家、诗人,字子敬,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为与后世书法家王珉区分,人称王大令。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王献之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别为一体。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由于唐太宗并不十分欣赏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象其父作品那样有大量留存。传世名作《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

王献之的书法艺术,主要是继承家法,但又不墨守成规,而是另有所突破。在他的传世书法作品中,不难看出他对家学的承传及自己另辟蹊径的踪迹。

王献之学书和他的父亲一样,不局限于学一门一体,而是穷通各家。所以能在“兼众家之长,集诸体之美”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终于取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书迹有宋米芾临的《中秋帖》等。

由晋末至梁代的一个半世纪,他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其父王羲之。一直到了唐代,唐太宗竭力褒扬王羲之而贬抑王献之,一些书法评论家才开始认为王献之的书法比不上他的父亲王羲之。但是宋代书法家米芾,主要是向王献之学习。现代著名学者、书法家胡小石更认为张旭、怀素一派之"狂草",便是由王献之草书发展而成的。

四、东晋王谢家族与王羲之的关系?

谢家、王家,都是东晋的大族。

谢安,官拜 尚书仆射 。

王导,官拜 大司徒 。

谢安,筹划并指挥了历史上著名的 “淝水之战” ,赐爵 “康乐公”。他的孙子谢灵运,是大学者。

王家出了一位大书法家 -- 王羲之,官拜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王谢两家的子弟都穿着高贵的黑色衣服叫做 “乌衣” ,两家居住地叫做 “乌衣巷” 。

五、东晋王羲之的家里有几个书法家?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也是,还有王羲之的师傅卫夫人。  根据《中国书法史》,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除了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外,还有:  王导(276~339年),字茂弘,汉族,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初年的大臣,著名书法家,是王羲之的叔父。  王珣,字元琳,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导之孙,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王珣生于晋穆帝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卒于安帝隆安四年(公元400年)。《伯远帖》是乾隆的“三希”之一。  卫夫人,名铄,字茂猗,自署和南,(公元242-349年),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是晋代著名书法家。东晋是从公元316年起开始算,因此按历史分期,卫夫人一般不列入东晋时期书法家。  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六、东晋除了王羲之以外还有哪些书法家?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也是,还有王羲之的师傅卫夫人。

  根据《中国书法史》,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除了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外,还有:

王导(276~339年),字茂弘,汉族,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初年的大臣,著名书法家,是王羲之的叔父。

王珣,字元琳,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导之孙,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王珣生于晋穆帝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卒于安帝隆安四年(公元400年)。《伯远帖》是乾隆的“三希”之一。

  卫夫人,名铄,字茂猗,自署和南,(公元242-349年),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是晋代著名书法家。东晋是从公元316年起开始算,因此按历史分期,卫夫人一般不列入东晋时期书法家。

  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七、东晋书圣王羲之写的龙是什么样的?

王羲之写的“龙”字,遒美健秀,入木三分,笔势委婉含蓄,平和自然,笔势连贯流利,"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最为明显的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东晋书圣王羲之历代评论

梁武帝萧衍评其书曰:“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唐太宗李世民赞道:“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唯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壮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唐李白有诗《王右军》曰:“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山阴过羽客,爱此好鹅宾。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

萧衍云:“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

瘐翼:“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梁武帝:“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唐太宗:“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虞龢:“羲之书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存。’又云:‘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张草犹当雁行。

孙过庭:“且元常(钟繇)专工于隶书,伯英(张芝)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

八、东晋王羲之被后世书法界尊为书圣,是对是错?

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王羲之的书法圆转凝重,易翻为曲,用笔内厌,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创立了妍美流便的今体书风,被后代尊为“书圣”。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

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廙启蒙。七岁善书,十二岁从父亲枕中窃读前代《笔论》。王旷善行、隶书;王廙擅长书画,王僧虔《论书》曾评:“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廙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王羲之从小就受到王氏世家深厚的书学熏陶。王羲之早年又从卫夫人学书。卫烁,师承钟繇,妙传其法。她给王羲之传授钟繇之法、卫氏数世习书之法以及她自己酿育的书风与法门。

九、名人墓志铭的故事

名人墓志铭的故事

墓志铭是墓碑上镌刻着的文字,用来纪念逝去的亲人或重要人物。每个墓志铭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一个关于生命、爱、勇气和奋斗的故事。在这篇博文中,我们将探索几个著名的墓志铭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名人的世界,感受他们生命的意义。

1. 爱与坚强的力量

有一则关于名人墓志铭的故事非常著名,那就是伊丽莎白·斯卡波拉的墓志铭:“她对全世界的热爱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将永存。”伊丽莎白是一位终身活跃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女性,她对人类的关爱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令人敬佩。墓志铭所传递的信息是,她的爱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将永远存在于这个世界,激励着人们追求梦想,克服困难。

2. 成就的印记

每个人都渴望在生命中留下一点痕迹,有的人通过成就来展示自己的价值。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大文豪莎士比亚的墓志铭:“好友啊,你最优秀的纪念方式就是读我的著作。”这是莎士比亚对于自己的成就和作品的自豪之词。这句话的含义是,他希望人们通过阅读他的作品来记住他,并欣赏那些卓越的文学成就。

3. 生命的短暂和美好

生命是短暂而美好的,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和享受每个时刻。这一点在著名数学家阿基米德的墓志铭中得到了体现:“欧凯斯,不要打扰我的圆。”这句话反映了阿基米德对于数学的热爱和奉献,他希望人们珍惜并继续探索数学的奥秘,不要中断他的研究。

4. 对死亡的平静接受

面对死亡,有些人能够以平静和接受的态度面对。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培根在墓志铭中写道:“杰出人物足够死了两次,第一次是他们的生命结束时,第二次是人们忘记了他们。”这句话传达了培根对于死亡的看法,他相信只有那些对世界有重大贡献的人才能在人们的记忆中永远留存。

5. 永恒的记忆

墓志铭是人们对逝者的纪念,希望他们的记忆能够永存。一位受人尊敬的领导者约翰·F·肯尼迪的墓志铭是:“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这句话鼓励人们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以此来纪念肯尼迪的精神,使他的记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结语

这些著名的墓志铭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不同名人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它们不仅是对逝去的人的敬意,也是对生命的思考和回应。墓志铭所传递的信息可以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标。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无论是在生或在死,在彼此心中应该铭记。墓志铭是一种纪念的方式,通过它们,我们可以更加深入了解那些曾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他们的故事不仅仅只是故事,更是无尽的灵感和鼓舞。

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有限生命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不断努力追求梦想,创造美好的回忆。无论是墓志铭还是生前的言行,它们都将成为我们的遗产,给予我们力量和勇气。

十、东晋的服饰?

晋朝女性的服饰分为帔、裤褶。帔类似围巾,披在颈肩部,交于领前自然垂下。裤褶为北方各民族多游牧民族,善骑射,常年涉水草,故以衣裤为主,即上身着褶,下身着裤。史称“裤褶服”。其服式如汉族长袄,对襟或左衽,腰间系革带,在裤管处膝盖下紧紧系扎,方便利落。男女皆服,可作日常服用。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