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墓志铭 > 正文

杜甫陶渊明白居易文学常识

2024-08-07 06:54:08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杜甫陶渊明白居易文学常识

杜甫、陶渊明和白居易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备受推崇的三位文学家。他们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卓越的作品,在文学界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社会观察。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杜甫、陶渊明和白居易的文学常识。

杜甫

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作品既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又展现了他对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注。杜甫的诗歌通常表达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思考,展现出对农民和士兵的同情、对贫困和战争的揭示,以及对时代变革的痛苦思考。

在杜甫的作品中,常见的题材包括田园诗、怀古咏史、抒怀寄托等。他的田园诗描绘了农民的艰辛劳作和恬静的生活,反映了他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而怀古咏史则表达了杜甫对历史的关注和对社会变迁的思考。他通过描绘历史人物的悲惨命运和社会动荡的影响来呼唤社会的改善和人民的幸福。

陶渊明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被誉为“田园诗圣”。他的作品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赞美了农民的勤劳和田园生活的宁静美好。陶渊明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和农民生活的热爱,表达了对简朴生活和返璞归真的向往。

陶渊明的作品中常出现牧童、农民、山水等元素。他通过描绘田园生活中的琐事,展现了农民的辛勤劳作以及他们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陶渊明的诗歌语言质朴流畅,意象鲜明,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灵。

除了田园诗,陶渊明还写过一些离骚和哀怨的诗作,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命运的抱怨。这些作品中常渗透着对人世间的痛楚和苦难的关注。

白居易

白居易是唐代文学家中最富有表现力和影响力的一位。他的作品以其诙谐幽默、通俗易懂而著称。他擅长以生动的语言和风趣的笔触描绘人物形象和生活场景。

白居易的作品涵盖了各个方面,如田园诗、咏史、议论文等。他的田园诗表现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描绘了农民的劳作和宁静平和的生活状态。咏史方面,他通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历史人物的敬佩和对社会现状的思考。而议论文则展现了他对时事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观察。

文学常识

杜甫、陶渊明和白居易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的作品在艺术上丰富多样,在思想上也富有深度。他们的作品不仅开创了不同的文学风格和形式,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了解杜甫、陶渊明和白居易的作品,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他们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和集体记忆的载体。

在今天的中国,杜甫、陶渊明和白居易的作品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他们的作品引领着我们思考人类命运、社会现象和自然环境,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观察角度和精神寄托。

因此,在学习文学常识时,我们不能忽视杜甫、陶渊明和白居易等重要文学家和他们的作品。通过阅读他们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和价值观。

二、白居易墓志铭全文?

才大体微闲,心朴而性刚。始登明月科,欣然好古玩。精鉴书画间,慧栖经史上。辛勤有所得,艺成而志尚。食瓢不易衡,衣素不加黄。婴儿赴名香,抚猫开腕藏。花下望终南,草色行衣长。酒巵常薄斟,书卷久鲜扬。既同陈子奇,亦昵卢大夫。朝廷百司俱,骑马东出章。行已七十载,身谢三十乡。止步长安道,此情难以忘。何况二妻子,一女三男孙。曾孙及玄孙,尚见襟怀翁。曾女嫁张秀才,孙女嫁阎郎。坟门俨若厅,竹树郁若楹。旁筑尽松柏,萧条与人静。深谷有隐室,高冈多古塚。遗庙中祠祀,长风吹蕙香。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墓志铭,用来记述其一生的事迹和成就,以及在世时的家庭情况和后人对其的怀念。这篇墓志铭描写了白居易的一生追求学问和艺术的过程,以及家庭生活和对后人的影响。墓志铭中用词简练,笔力雄健,表达出白居易坚定追求的精神和为人生而奋斗的情怀。

三、白居易评价杜甫语录?

        白居易推崇杜甫,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希望能通过诗歌“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这很好,这种创作原则和创作出发点也继承了自《诗经》到杜甫的“美刺比兴”的优良传统,这是他成为伟大诗人的基础。

他的《新乐府》、《秦中吟》也很有现实意义。

上学的时候我们也学《卖炭翁》,《杜陵叟》……因为这些诗很有“现实意义”。

四、元稹杜甫墓志铭原文?

元稹为杜甫写的墓志铭题目是《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

作品原文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1]

叙曰:余读诗至杜子美,而知大小之有所总萃焉。始尧舜时,君臣以赓歌相和,是后,诗人继作,历夏、殷、周千馀年,仲尼缉合选练,取其干预教化之尤者三百[2],其馀无闻焉。骚人作而怨愤之态繁,然犹去风雅日近,尚相比拟。秦、汉已还,采诗之官既废,天下妖谣民讴、歌颂讽赋、曲度嬉戏之词,亦随时间作。逮至汉武帝赋《柏梁》,而七言之体具。苏子卿、李少卿之徒,尤工为五言。虽句读文律各异,雅郑之音亦杂,而词意简远,指事言情,自非有为而为,则文不妄作。建安之后,天下文士遭罹兵战。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遒壮抑扬怨哀悲离之作[3],尤极于古。晋世风概稍存。宋、齐之间,教失根本,士以简慢歙习舒徐相尚,文章以风容色泽放旷精清为高。盖吟写性灵,流连光景之文也,意义格力无取焉。陵迟至于梁、陈,淫艳刻饰、佻巧小碎之词剧,又宋、齐之所不取也。

唐兴,官学大振。历世之文,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而后,文变之体极焉。然而莫不好古者遗近,务华者去实;效齐、梁则不逮于魏、晋,工乐府则力屈于五言;律切则骨格不存,闲暇则纤浓莫备。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4],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使仲尼考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余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

予尝欲条析其文[5],体别相附,与来者为之准,特病懒未就。适遇子美之孙嗣业启子美之柩,襄祔事于偃师。途次于荆,雅知余爱言其大父为文,拜余为志。辞不可绝,余因系其官阀而铭其卒葬云。

系曰:昔当阳成侯姓杜氏,下十世而生依艺,令于巩。依艺生审言,审言善诗,官至膳部员外郎。审言生闲,闲生甫;闲为奉天令。甫字子美,天宝中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6],命宰相试文,文善,授右卫率府胄曹[7]。属京师乱,步谒行在,拜左拾遗。岁馀,以直言失[8],出为华州司功,寻迁京兆事[9]。旋又弃去。扁舟下荆、楚间,竟以寓卒,旅殡岳阳,享年五十九。夫人弘农杨氏女,父曰司农少卿怡,四十九年而终。嗣子曰宗武,病不克葬,殁,命其子嗣业。嗣业贫,无以给丧,收拾乞丐,焦劳昼夜,去子美殁后馀四十年,然后卒先人之志,亦足为难矣。

铭曰:维元和之癸巳,粤某月某日之佳辰,合窆我杜子美于首阳之前山。呜呼!千载而下,曰此文先生之古坟。

该文在详细论述了我国文学史上的现实主义传统之后,高度评价了杜甫的现实主义诗风的历史作用,一反盛唐以来长期冷落杜甫、忽视杜诗的社会潮流,第一个对杜甫及其现实主义传统作出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评价。由此奠定了杜甫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诗圣”地位。

五、白居易写给李白的墓志铭?

白居易28岁时,带着深深的敬仰、怜惜与困惑,写下了这首经典悼亡诗《李白墓》。

《李白墓》

唐.白居易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六、杜甫与白居易相差多长时间?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男,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两人不是同一时期的人,杜甫死于公元770年,白居易出生于公元772年。

七、杜甫白居易代表作品?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八、怎样评价李白、杜甫、白居易?

李白的人物评价有:

苏轼:“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书黄子思诗集后》)

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

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

白居易:“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黄锦祥对李白杜甫同赞道:“执唐诗牛耳者,唯李、杜二人也!”

傅若金:太白天才放逸,故其诗自为一体。子美学优才赡,故其诗兼备众体,而植纲常系风化为多,三百篇以后之诗,子美其集大成也。(《清江集》)

九、白居易如何看待杜甫?

白居易:“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 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黄锦祥对李白杜甫同赞道:“执唐诗牛耳者,唯李、杜二人也!”

傅若金:太白天才放逸,故其诗自为一体。子美学优才赡,故其诗兼备众体,而植纲常系风化为多,三百篇以后之诗,子美其集大成也。

十、如何评价李白、杜甫、白居易?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有50~60人,这个数目超过了它以前所有朝代的总和,这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未出现过的最大的一次诗歌盛宴。唐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经过对汉魏六朝诗歌传统的兼收并蓄和创新性的改造,唐诗无论是内容、风格、形式、技巧,均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成为后世不可企及的典范,堪称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唐代三大诗人是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三位诗人的合称,其中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白居易被称为“诗魔”。

公元8世纪初,唐王朝出现了所说的“开元盛世”,经济、文化发展到鼎盛。诗歌创作领域也出现大批优秀诗人,写下内容异常丰富的诗歌。其中田园山水诗和描写边塞战争的诗占相当比重,李白、杜甫也出现在这时。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著名诗篇。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出身于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祖父杜审言是著名诗人。他青年时期正值“开元盛世”,游历过南起吴、越,北至齐、赵等地。35岁到长安求官,过了10年穷困落拓的生活,最后才得到一个八品小官。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沦陷,杜甫曾陷 城中,后逃出投奔肃宗李亨,任左拾遗。49岁时,弃官携家入川,在成都郊外建草堂定居,由好友严武保荐任过一段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常被称为杜工部)。流落四川八年,57岁时出川,辗转流徙于湖北、湖南各地,59岁时在岳阳附近病死于一只小船上。 李、杜齐名,但他们的性格和诗风却很不相同。李白像狂放不羁的骏马,杜甫像忍苦载重的犍牛,各具风范,各有价值。杜甫诗风老成稳健,倾向现实主义。他的全部诗作,一方面反映了一个诚实的知识分子一生的遭际,同时也是唐帝国由盛转衰那段历史的真实写照。杜诗又被后人称为“诗史”,即本于此。 在成都杜甫草堂里挂着郭沫若写的一副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16个字是对杜诗很好的概括。杜甫的诗歌体现了古代优秀知识分子的良心。立身群众中,与百姓同忧乐,替人民呼号,为黎庶请命,在这方面他是中国知识分子永久的楷模。他一生心血都用在写诗上,其诗具有坚实的内容,纯真的热情,深沉的激愤,凝重的格调,从这方面说他又是诗人学习的榜样。他“读书破万卷”,善于学习和继承传统;“语不惊人死不休”,写诗态度严肃认真,无论古体诗和近体诗,都臻于妙境和化境。所谓“诗圣”,就是诗歌领域的圣人,中国3000多年诗歌史上得此殊荣的只有杜甫一人。

唐代中后期,王朝的鼎盛期已过,但诗歌创作仍未衰歇,先后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张籍、李贺、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杜牧、李商隐、温庭筠、杜荀鹤等等风格不一的杰出诗人。他们的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唐帝国走向衰落过程中的危机和民间苦难,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也很大。

中唐时代成就最高的诗人是白居易。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字乐天,半生为官,与好友元稹齐名,被称为“元白”。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即诗文要为时代服务,为现实服务。这种明确的理论是相当进步的。他熟悉和同情百姓疾苦,他的政治讽谕诗《新乐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都是为民请命的好作品。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强大的统一的帝国(疆域约1100多万平方千米)。并在当时的世界上是最先进、文明的国家!在唐鼎盛时期不仅物质富庶繁华,而且文化也极其繁荣,而诗歌更是发展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是中华诗歌史上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据全唐诗不完备统计,整个唐朝时期,二百八十九年中,至少产生了有名记载诗人就有两千三百多位,近五万多首诗作。这与西周至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遗留诗歌总数比较还超出两到三倍!

连鲁迅也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朝已被做完,此后倘非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再动手了”。当然,这并不是说唐朝后就没好诗了;实在是后来人写古诗,要先读唐诗是很必要的。唐诗代表了中华诗歌的最高成就,无疑是中华以及世界文坛上浓墨重彩的笔触!更是世界文化发展史上最具文采的一座巍峨耸立的高峰。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