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初唐著名的书法家他擅长什么代表作有什么?
一、谁是初唐著名的书法家他擅长什么代表作有什么?
初唐四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这四人均为书画名家。
薛稷(649~713)字嗣通,中国唐代画家,书法家。隋朝内史侍郎薛道衡曾孙,中书令薛元超之侄。汉族,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人。曾任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后被赐死狱中。工书法,师承虞世南,与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并列初唐四大书法家。善绘画,长于人物、佛像、树石、花鸟,尤精于画鹤,能准确生动地表现出鹤的形貌神情。无作品传世。
书法造诣
薛稷行、楷书,始见称于开元中叶张怀瓘所撰之《书断》,并入能品,且立传称:“书学褚公,尤尚绮丽媚好,肤肉得师之半,可谓河南公之高足,甚为时所珍尚。”杜甫曾见其普赞寺题额三大字,笔势雄健,有《观薛少保书画壁》诗赞云:“仰看垂露姿,不崩亦不骞。郁郁三大字,蛟龙岌相缠。”董逌《广川书跋》承息唐人,视作褚氏嫡嗣,其卷七有评曰:“薛稷于书,得欧、虞、褚、陆(陆柬之)遗墨至备,故于法可据。然其师承血脉,则于褚为近。至于用笔纤瘦,结字疏通,又自别为一家。”“用笔纤瘦”,出于刻意,乃一时代作风,不特薛稷如是,他的堂兄弟薛曜则更少丰润。稷之书法出自褚氏,虽时有新奇能别成风神,然终因“超石鼠之效能,愧隋珠之掩类”,未能尽脱褚氏规模而独张一军。名列“初唐四家”,实见逊色,其所以附骥欧、虞、褚者,斯盖论书者为求得偶数矣!存世的《信行禅师碑》,越王贞撰,神龙二年(706)立在长安,是其代表作。
褚遂良
褚遂良(公元596年-658年)初唐书法家。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贞观末年,与长孙无忌受唐太宗遗命辅政,高宗时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官至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后因反对高宗李治立武则天为皇后,贬到爰州(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当刺史,一年后逝世。书法学欧阳询、智永、二王,融会汉隶,对《礼器碑》的学习最深,此碑书法精妙俊逸,有纤而厚之赞,褚氏变隶书为楷书,使书法方圆俱备、婉美华丽,世称“青琐婵娟、不胜罗绮”。他又精于鉴定二王真迹,是当时的`权威。流传书法作品有《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大字阴符经》、《千字文》、《房玄龄碑》、《枯树赋》、《太宗哀册》、《倪宽赞》、《清娱墓志》等。清梁巘《评书》说他:“褚书提笔空、运笔灵,瘦硬清挺,自是绝品。然轻浮少沉着,故昔人有浮薄后学之议。”《旧唐书》卷八十、《新唐书》卷一百五有传。
欧阳询 (唐朝著名书法家)
欧阳询(557年一641年),字信本,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南梁征南大将军欧阳頠之孙,南陈左卫将军欧阳纥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于初学者,号为“欧体”。
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 》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二、宋 苏辙 《欧阳文忠公夫人薛氏墓志铭》:“夫人高明清正而敏於事,有父母之风。" 这句诗怎么翻译
欧阳文忠公就是欧阳修, 文忠是他的谥号
“夫人高明清正而敏於事,有父母之风。 ――欧阳修的夫人薛氏清白正直并且处理事务干练;有她的父母的遗风(薛氏的父亲是户部侍郎薛奎,母亲是金城太夫人,在当时都很有名气 )
PS,这个不是诗,是薛氏的墓志铭。
薛氏是欧阳修的第三任妻子
三、欧阳修与苏轼后代及姻亲,师生情谊以永世好
苏轼的次子苏迨(1070―1126年),是王闰之于熙宁三年(1070)五月在京师所生。初名叔寄、竺僧,字仲豫,曾任宋承务郎、饶州太常博士、进士、朝汉大夫、参广东省政、朝散郎、尚书驾部员外郎。苏迨著有《正蒙序》《洛阳论议》。
苏轼《与陈季常书》云:“长子迈作吏,颇有父风;二子作诗骚,殊胜咄咄。”苏迨之妻为欧阳修的孙女,欧阳之女。
苏辙元s4年作的《欧阳文忠公夫人薛氏墓志铭》说,修有“孙女七人”,其六“许嫁承务郎苏迨”,其七“尚幼”。
苏轼继室王闰之卒于元s8年(1093),亦“殡于城西惠济院”,估计苏迨之妻(欧阳之女)亦卒于是时前后不久。
始苏文忠(苏轼)爱阳羡山水,买田欲居,仅数百亩,屋数椽也,而家于许昌。至离乱(指北宋灭亡),驾部即世,欧阳夫人始居阳羡。”据此,迨妻欧阳氏活到了南宋初年。《苏公(岘)墓志铭》中的欧阳氏,是苏辙《欧阳文忠公夫人薛氏墓志铭》中那位“尚幼” 的欧阳修孙女,她在女病逝后作了苏迨的继室,“以永世好”。
四、清正的引证解释
1.清朗平正。《淮南子・说山训》:“水定则清正,动则失平。”《陈书・文学传序》:“大则宪章典谟,裨赞王道;小则文理清正,申纾性灵。”
2.廉洁公正;清白正直。 汉王充《论衡・累害》:“清正之士,抗行伸志。”《南史・袁泌传》:“ 泌 字 文洋 ,清正有干局,容体魁岸,志行修谨。” 宋苏辙《欧阳文忠公夫人薛氏墓志铭》:“夫人高明清正而敏於事,有父母之风。”《孽海花》第二一回:“其实只为 雯青 人品还算清正些,就容不住他了。”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第八场:“这一张状纸进衙内,倘若为官是清正,只断拢来不断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