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翻译一下这个古文墓志铭。
一、谁能帮我翻译一下这个古文墓志铭。
我想这句话的读法是:岂有艾耶?兹当重修。意思是:难道有了艾草(指墓的周围)吗?这(或指墓)应当重新修理了;或说:难道长了艾草吗?草席该重新编修一下了。不过最好请提供它的年代或是文章背景,以便考究。不然可能翻译有误。
(兹:1. 这,这个,此:~日。~行(xíng)。2. 现在:~聘请某先生为本校教员。3. 年:今~。来~。4. 古同“滋”,增益;多。5. 古代称草席。)
岂有艾耶
兹当重修
第一句,是说的我做的某某事情不值得在先祖面前炫耀,
第二句,是说现在我打算重新修葺下祖先的坟墓。
两句看起来联系不上,但是第一句为第二句的伏笔,承上启下。
不知你方便给全文么~
就这一句的话 应该是“岂有艾耶?兹当重修”
大意是 怎么可以舍弃(终止,断绝)呢?这里当重新修缮。
从这句话看 我认为这可能是一块重修宗祠祖庙或家族墓地时立的碑。。。
单看一句可能理解的不正确
原文方便全发上来么?
二、介绍一下什么是“墓志铭,座右铭”
中国古代一种悼念性的文体。
埋葬死者时,刻在石上,埋于坟前。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死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赞扬死者的功业成就,表示悼念和安慰。但也有只有志或只有铭的。
墓志铭在写作上的要求是叙事概要,语言温和,文字简约。墓志铭一般是铭主死后由别人撰写,偶有铭主本人生前撰写的。
墓志铭为在坟墓中或坟墓上,以死者生平事迹所写的一份简介,尤其对于伟大或值得纪念的人其墓经常有墓志铭,在中国和西方都有这种习俗的存在,但是近代中国已不流行写墓志铭。
一般而言,墓志铭使用韵文写作,中西方皆然,但也有例外,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即为无韵散文。
座右铭是铭的一种。铭,(就其名词的属性而言),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两种解释:
(1)在器物、碑碣上面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
(2)警惕自己的文字。
第一层含义的铭,如唐代大文豪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宋代文学大师苏轼的《三槐堂铭》以及王安石的《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军墓志铭》……等等,都属于此类范畴,这些精典的铭文,不仅以其独特的文学形式,为中国古代的散文增添了魅力,更以其朴实的语言、深沉的情感,感动无数后人。
而第二层含义的铭,既:“警惕自己的文字”的铭――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座右铭”,其体裁或文或联,其文字有长有短,大都是起着励志修身、鞭策警省的作用。据《南史》记载,南朝时宋的名将吴阶,“善读史,有往事可师者,录置座右。积久,墙皆格言也。”这可能是见诸于正史的有关座右铭的较早出处。
然而,作为铭的一钟,最早的座右铭并非文字,而是一种物品,既“物铭”:相传,在春秋时,齐人为死去的齐桓公修了一座庙。里面摆放一个装酒的器皿,叫欹器。一次,孔子与学生拜庙时,对学生说:“欹器空着的时候就倾斜,把酒或水倒进去,到一半的时候,就直立起来;欹器装满,还会倾斜。所以,过去齐桓公总是把欹器放在他座位右边,用来警示自己不可骄傲自满。”――从孔子的话中可以看出,最早的座右铭,就是这种叫 “欹器”的酒器。
历史的长河流到了今天,“座右铭”由最初的欹器、之后的金属镂刻……到今天的文字,其间演变的诸多“式样”颇多耐人寻味、其蕴涵的警示意义仍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三、隋唐五代行书风格与隋唐五代的行书名家及其代表作
隋代上承两晋南北朝沿革,下开唐代规范化的新局。隋有碑版遗世,多为真书,分四种风格,一为平正淳和,如丁道护的《启法寺碑》等;一为峻严方饬,如《董美人墓志铭》等。一为深厚圆劲,如《信行禅师砖塔铭》等,一为秀朗细挺,如《龙藏寺碑》等。
唐初,国力强盛,气象宏大。书法从六朝遗法中蝉蜕而出。楷书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欧阳通、钟绍京,在李世民倡导下,掀起崇王热潮,继承传统,力创楷书新规范。初唐以欧、虞、褚、薛四家为书法主流,总特点是结构严谨整饬。故后代论书有“唐重间架”之说,一时尊为“翰墨之冠”。延至盛唐歌舞升平,儒道结合。李邕变右军行法,独树一帜,张旭、怀素以颠狂醉态将草书表现形式推向极致,孙过庭草书则以儒雅见长,余如贺知章、李隆基亦力创真率夷旷,风骨丰丽之新境界。而颜真卿一出,“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董其昌谓唐人书取法,鲁公大备。到晚唐五代,国势转衰,沈传师、柳公权再变楷法,以瘦劲露骨自矜,进一步丰富了唐楷之法。到了五代,杨凝式兼采颜柳之长,上溯二王,侧锋取态,铺毫着力,遂于离乱之际,独饶承平之象,也为唐书之回光。五代之际,狂禅之风大炽,此亦影响到书坛,“狂禅书法”虽未在五代一显规模,然对宋代书法影响不小。
四、跪求各位仁兄 翻译 并且 剖析 一下 “魏尚书江阳王次妃石(婉)夫人墓志铭” 我感激涕零...
我试一试啊,如果翻译不好请别见笑!
夫人名叫石婉,字敬姿,是勃海南皮人(今天的河北南皮人),魏国前任使持节都督(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的官职)荆豫二州诸军事平南将军(仍然是职称)荆豫青三州刺史(还是头衔)汝阳公(封号)的第四个女儿,气质幽雅,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深不可测,才华横溢,诗词精湛,看见什么东西就能吟成诗赋.而且心地善良,信仰道教,经书道卷,无所不读.所以不管是学道之人还是俗家人,人人都敬重她.应该让孟母亲停止织布来听她的教育,孟母为了让孟子有好的学习环境,几次搬家.这样的贤妻良母见了夫人也会感到羞愧,芒卯的妻子貌美在魏国是那么出名,但了她的也会感到惭愧.如此佳人,为何如此命薄,竟就这样悄悄离我们而去了.官员们悲痛欲绝,亲人门放声痛哭.永平元年岁次戊子十一月庚辰朔廿三日壬寅(以上是年月日时辰,要请历法专家来帮忙推算)下葬在西岗.只可惜要因墓碑的大小来写祭文,写不完她的美德,于是只能这么说:如美玉含在嘴里,如桂花散发芳香,如金玉天然而生,如明珠自然发光.夫人仪表出众,气质脱俗,心灵清净如古月,声音清脆如撞击金玉,容颜象秋天的美玉,色泽象春天的花蕾,生于公侯之室,嫁于王侯之家. 行动时袅袅如轻纱,看上去就象天际漂流的云霞,曹值之赋和她比显得逊色,少姜之貌在她面前不值一提.学问贯通玄道,文章出口成章,胸中包罗万象,口中吐气如兰,书法可抵瑰宝,书画可值万金,阮姬也要谦让, 昭君也要称臣.向来洁身自好,行止有度,说话轻声细语怕动了气,走路如莲怕衣服带了风.可惜我还没来得及亲自见一面,来欣赏皎皎之姿,为什么一时之间,就与世长辞了呢?兰花被折是因为她的香气袭人, 膏油燃尽是因为她的光明如日月,从此以后厅堂再没有如玉的身影,室内也没有佳人清脆的声音.只能听到琴音不绝,只能看到留下的经书,悲痛啊,面对如此清冷的墓碑,又怎么能说得出我心中的刺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