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拉姆斯的绝笔?
一、勃拉姆斯的绝笔?
著名作曲家勃拉姆斯说过:在维也纳散步时可要小心,别踩着地上的音符。 此句话高度赞美了维也纳这个音乐之都。这个城市到处都充满了音乐元素,到处都浸泡在音乐之中,是音乐家的圣地。这句话中的“音符”也许就是指作曲家的灵感与乐思,他们的作曲取自于大自然中,取自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因此散步的时候要小心,要怀着朝圣音乐的情感小心的品味这个城市。
二、金庸的绝笔小说?
金庸的封笔之作是《鹿鼎记》,1972年金庸写完《鹿鼎记》之后便封笔了,生平一共写了十五部武侠小说。
金庸可以说是武侠小说的启蒙者,因为金庸我们了解了武侠小说,也是因为金庸,让我们对江湖的生活充满了憧憬,这一切都是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赋予我们的。
金庸在《鹿鼎记》中已经把他思路中的武侠小说写到了一个极致,也就是树立起了一座前所未有的里程碑,回顾他的十五部小说中没有一部套路是重复的。
三、王维的绝笔诗?
新晴野望
王维〔唐代〕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译文
雨后初晴,放眼向田野眺望,视野开阔空旷,极目远望不见半点雾气尘埃。
外城的门楼紧靠着摆渡的码头,村庄边的绿树连接着溪流的入河口。
田埂外流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苍翠的山峰突兀出现在山脊背后。
农忙季节没有悠闲的人,农民们都是全家出动在田亩间忙碌的干活。
作者
王维(693或694或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中进士第,开元九年(721年)为太乐丞。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四、李鸿章的绝笔诗?
李鸿章的绝笔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了,请君莫作等闲看。
李鸿章,这位晚清重臣,现在中学教科书里对他的评价不高,民间戏称他是“善后专家”,他也自嘲为“裱糊匠”。因为我们记住的是诸多悲情的历史事件与他紧紧联系在一起。如何用正确的史观去看待这一历史人物?近日看凤凰卫视,又搜罗网络,对他的认识渐渐清晰起来。
也许梁启超的《李鸿章传》评价更中肯:“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故“读中国近世史者,势不得不口李鸿章;而读李鸿章传者,势不得不手中国近世史!”然而,李鸿章毕竟只是晚清“庸众中的杰士”,他“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他向西方学习,毕生追求的富国强兵的梦想,始终只停留在器物层面上。他没有也不可能去改变腐朽的封建体制,于是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只是“沙上建塔”。正如他自己所说,终其一生,他“只是一个裱糊匠,面对一个破屋只知修葺却不能改造。”所以,梁启超认为李“有才气而无学识,有阅历而无血性”,他说“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吾读日本报,有德富苏峰著论一篇,其品评李鸿章有独到之点,兹译录如下:
支那之名人物李鸿章逝,东洋之政局,自此不免有寂寞,不独为清廷起乔雕柱折之感而已。
概而言之,谓李鸿章人物之伟大,事功之崇隆,不如谓其福命之过人也。彼早岁得科第,入词馆,占清贵名誉之地位,际长发之乱,为曾国藩幕僚,任淮军统帅,赖戈登之力以平定江苏,及其平捻也,亦实承曾国藩之遗策,遂成大功,及为直隶总督,分天津教案,正当要挟狼狈之际,忽遇普法战起,法英俄美,皆奔走喘息于西欧大事,而此教案遂销沉于无声无形之间。迩来二十有五年,彼统制北洋,开府天津,综支那之大政,立世界之舞台,此实彼之全盛时代也。
虽然,彼之地位,彼之势力,非悉以侥幸而得之者。彼在支那文武百僚中,确有超卓之眼孔,敏捷之手腕,而非他人之所能及也。彼知西来之大势,识外国之文明,思利用之以自强,此种眼光,虽先辈曾国藩,恐亦让彼一步,而左宗棠、曾国荃更无论也。彼屯练淮军于天津,教以洋操;兴北洋水师,设防于旅顺、威海、大沽;开招商局,以便沿海河川之交通;置机器局,制造兵器;办开平煤矿;倡议设铁路。自军事商务工业,无一不留意。虽其议之发自彼与否暂勿论,其权全在彼与否暂勿论,其办理之有成效与否暂勿论,然要之导清国使前进以至今日之地位者谁乎?固不得不首屈一指曰:李鸿章也。
世界之人,殆知有李鸿章,不复知有北京朝廷。虽然,北京朝廷之于彼,必非深亲信者。不宁惟是,且常以猜疑憎嫉之眼待之,不过因外部之压迫,排难解纷,非彼莫能,故不得已而用之耳。况各省督抚,满廷群僚,其不释然于彼者,所在皆是。盖虽其全盛时代,而其在内之势力,固已甚微薄,而非如对外之有无限权力无限光荣也。
中日之役是彼一生命运之转潮也。彼果自初蓄意以主战乎?不能深知之。但观其当事机将决裂之际,忽与俄使喀希尼商,请其干涉弭兵,则其始之派兵于朝鲜,或欲用威胁手段,不战而屈日本,亦末可知。大抵彼自视过高,视中国过大,而料敌情颇有不审者,彼盖未知东亚局面之大势。算有遗策,不能为讳也。一言蔽之,则中日之役,实彼平生之孤注一掷也。而此一掷不中,遂至积年之劳绩声名,扫地几尽。
寻常人遇此失意,其不以忧愤死者几希。虽然,彼以七十三岁之高龄,内则受重谴于朝廷,外则任支持于残局,挺出以任议和之事,不幸为凶客所狙,犹能从容,不辱其命,更舆榇赴俄国,贺俄皇加冕,游历欧美,于前事若无一毫介意者,彼之不可及者,在于是。
彼之末路,萧条甚矣。彼之前半生,甚亲英国,其 后半生,最亲俄国,故英人目彼为鬻身于俄廷。以吾论之,彼之亲俄也,以其可畏乎?以其可信乎?吾不得而知之,要之,彼认俄国为东方最有势力之国,宁赂关外之地,托庇于其势力之下,以苟安于一时。此其大原因也。彼之中俄密约满洲条约等事,或视之与秦桧之事金,同为卖国贼臣。此其论未免过酷。盖彼之此举,乃利害得失之问题,非正邪善恶之问题也。 彼自退出总理衙门后,或任治河而远出于山东,或任商务而僻驻于两广,直至义和团事起,乃复任直隶总督,与庆王同任议和全权,事方定而溘然长逝,此实可称悲惨之末路,而不可谓耻辱之末路也。何也?彼其雄心,至死未消磨尽也。使彼而卒于中日战事以前,则彼为十九世纪之一伟人,作世界史者必大书特书而无容疑也。彼其容貌堂堂,其辞令巧善,机锋锐敏,纵擒自由,使人一见而知为伟人。虽然,彼之血管中,曾有一点英雄之血液否乎?此吾所不敢断言也。彼非如格兰斯顿有道义的高情,彼非如俾斯麦有倔强的男性,彼非如康必达有爱国的热火,彼非如西乡隆盛有推心置腹的至诚。至其经世之识量,亦未有能令我感服而不能已者。要而论之,彼非能为鼓吹他人崇拜英雄心之偶像也。
虽然,彼之大横著,有使人惊叹者。彼支那人也!彼大支那人也!!!彼无论如何之事,不惊其魂,不恼其心,彼能忍人所不能忍,无论若何失望之事,视之如浮云过空,虽其内心或不能无懊恼乎,无悔恨乎,然其痕迹,从何处求之见之?不观乎铁血宰相俾斯麦乎?一旦失意退隐,其胸中瞋恚之火,直喷出如焰。而李鸿章则于其身上之事,若曾无足以挂其虑者然,其容忍力之伟大,吾人所尊敬膜拜而不能措者也。若使彼如诸葛孔明之为人,则决无可以久生于此世界之理。何也?彼一生之历史,实支那帝国衰亡史也,如剥笋皮,一日紧一日,与彼同时代之人物,雕落殆尽。彼之一生以前光后暗而终焉。而彼之处此,曾不以扰动其心,或曰:彼殆无脑筋之人也!虽然,天下人能如彼之无脑筋者有几乎?无脑筋之绝技一至此,宁非可叹赏者耶?陆奥宗光评彼曰:谓彼有豪胆,有逸才,有决断力,宁谓彼分怜俐有奇指,妙察事机之利害得失也。此言殆可谓铁案不移。虽然,彼从不畏避责任,是彼之不可及也,此其所以数十年为清廷最要之人,濒死而犹有绝大关系,负中外之望也。或曰:彼自视如无责任,故虽如何重大之责任,皆当之而不辞。然此之一事,则亦技之所以为大也。彼可谓支那人之代表人也。彼纯然如凉血类动物,支那人之性也,彼其事大主义,支那人之性也,其容忍力之强,支那人之性也,其硬脑硬面皮,支那人之性也,其词令巧妙,支那人之性也,其狡狯有城府,支那人之性也,其自信自大,支那人之性也。彼无管仲之经世的识量,彼无孔明之治国的诚实,虽然,彼非如王安石之学究。彼其以逸待劳,机智纵横,虚心平气,百般之艰然纠纷,能从容以排解之,舍胜海舟外,殆末见有其比也。
以上之论。确能摹写李鸿章人物之真相,而无所遗,褒之不过其当,贬之不溢其短,吾可无复赞一辞矣。
五、屈原的绝笔书?
屈原的绝笔作是《怀沙》。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战国末期楚国归乡乐平里(今秭归县屈原乡屈原村)人,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
六、介子推的绝笔诗?
“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死于中野。"
介子推(?——公元前636年)晋国贤臣,又名介之推,介子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周朝晋国(今山西介休)人,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死后葬于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历代诗家文人留有大量吟咏缅怀诗篇。
七、龚自珍的绝笔诗?
这首诗为组诗《己亥杂诗》中的第二十八首,为清代诗人龚自珍所作,诗歌如下:
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
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
整体读完这首诗,有着荡气回肠的气势,尤其是结尾这句诗,和曹雪芹《临江仙·柳絮》的那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首诗是送给友人的,赞叹和朋友的相处之道,以及表达对于友谊的珍惜和对未来的乐观。
八、欧阳修的绝笔?
出自宋代欧阳修《戏答圣俞》
鹤行而啄,青玉嘴,枯松脚。
兔蹲而累,尖两耳,攒四蹄。
[诗如画,往往于人家高堂净屋曾见之,锦装玉轴挂壁垂。
乍见拭目犹惊疑,羽毛襂褷眼睛活,若动不动如风吹。
主人矜夸百金买,云此绝笔人间奇。
画师画生不画死,所得百分三二尔,岂如玩物玩其真。
凡物可爱惟精神,况此二物物之珍。]
[月光临静夜,雪色凌清晨。
二物于此时,莹无一点纤埃尘。
不惟可醒醉翁醉,能使诗老诗思添清新。
醉翁谓诗老,子勿诮我愚。
老弄兔儿怜鹤雏,与子俱老其衰乎。
奈何反舍我,欲问东家看舞姝。
须防舞姝见客笑,白发苍颜君自照。]
九、获麟绝笔的典故?
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春天,鲁哀公带着大臣们打猎,在追赶猎物时,突然惊扰起了一只神兽,这只神兽仓皇奔逃。鲁哀公和他的大臣们从没见过这样的动物,感到非常的好奇,于是在后面拼命追赶。其中孙叔氏家臣子钮商的马跑得较快,子钮商在后面对着神兽射了一箭,神兽中箭后继续向西奔跑,最终因为负伤,在今山东省嘉祥卧龙山被子钮商一班人马捕获,等鲁哀公众人赶到,大家围在一起讨论,也不能确定这个神兽到底是什么,便请来了孔圣人鉴定。孔圣人一眼认出这神兽就是“麒麟”,说:“此乃麟也。这麟乃是一种仁兽,不践生草,不履生虫,不欺生灵。这麟又是一种祥瑞,天下有道,则凤凰来仪,麒麟在郊。”
孔子看到麒麟负伤,悲痛不已,感慨万端,叹曰:“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吾心忧。”(唐尧虞舜的那个时候,麒麟和凤凰常常到这个世界上来遨游,人人都看得见。现在不是唐虞那时候,你来干什么呢?你来有什么所求呢?麒麟呀,麒麟呀,我心里为你忧愁呀。)
孔子建议鲁哀公将麒麟带回去疗伤。不料麒麟因惊吓过度,不吃不喝,很快就死了,被葬在今巨野县麒麟镇。
孔子周游列国,传布他的思想,五十余年的颠沛流离,让他看清天下的形势,使他忧伤不已,如今已是礼崩乐坏,周天子似乎被人忘记了,列国的诸侯,以前不是周王的叔伯、兄弟,就是甥舅连襟,后来被同姓大夫取代,现在差不多都被出身微贱的大夫们的陪臣所取代。各诸侯国之间相互征伐,弄得民不聊生。孔子既为时代的混乱而忧伤,也为麒麟之死感到命运的不测。他遇麟而生,又见麟死,从此便辍笔不再写《春秋》。这年孔子已七十一岁,此后不再著书。这就充分证明了至今仍在巨野流传的,孔子获麟绝笔的故事是真实的。
十、绝笔陈然的诗?
《我的“自白”书》写于1948年4月,
作者陈然。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