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墓志铭 > 正文

含唐朝皇帝李世民的歌?

2024-08-01 12:55:11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含唐朝皇帝李世民的歌?

古曲:秦王入阵曲就是讲述李世民打仗的。

二、唐朝皇帝李世民活多少岁?

唐太宗,名叫李世民(598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 )在位:(627-649)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是唐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唐太宗在位23年,在位期间国泰民安,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繁荣,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后人称他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唐朝皇帝李世民的皇后是谁?

那就长孙皇后。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小字观音婢。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是模范夫妻,恩爱非常,就是在皇后死后也恩宠有加,他先在昭陵玄宫外的栈道上修建了起舍,命宫人居住其中,如侍奉活人一般侍奉皇后。这样做唐太宗是首创;然后他还为逝去的皇后建层观、望昭陵。另外,他还在长孙皇后死后,再也没有立皇后;他亲自抚养了长孙皇后所生的一双儿女晋王李治与晋阳公主,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亲自抚养皇子的皇帝,也是唯一一位亲自抚养公主的皇帝!

四、唐朝皇帝李世民兄弟几个,他排行老几?

李世民一共有兄弟21人(李建成、李玄霸、李元吉、李智云、李元景、李元昌、李元亨、李元方、李元礼、李元嘉、李元则、李元懿、李元轨、李凤、李元庆、李元裕、李元名、李灵夔、李元祥、李元晓、李元婴。),李世民排行老二。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不久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五、唐朝李世民儿子李柯当过皇帝吗?

唐朝李世民的儿子李恪没当过皇帝。

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其出身也颇有传奇色彩,其母杨妃乃是隋炀帝之女。如此说来,他与隋唐两朝皇室都有密切的血缘关系,称天潢贵胄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他一生的命运确是不幸的,因为毕竟不是嫡出,再加上其隋朝宗室身份,想在激烈的宫廷权力斗争中安身立命谈何容易。

据史料记载:从《新唐书》的“恪又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类己。既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和《旧唐书》的帝曰:“公岂以非己甥邪?且儿英果类我,若保护舅氏,未可知。”可以明显看出,李世民对于这个宝贝儿子还是赞赏有加的。在李世民的儿子中,李恪是最像唐太宗的,也最有文韬武略,且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

由于李承乾、李泰等太宗诸子为了争夺太子的名分而两败俱伤,此时李世民曾想立李恪为太子,但遭到了大臣长孙无忌的反对,最后在长孙无忌的周旋下,太子的名分最终落在了名不见经传的晋王李治身上,这对于当雄心勃勃的李恪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打击。

因此有了太宗赐恪书的以下一段对话:

“吾以君临兆庶,表正万邦。汝地居茂亲,寄惟籓屏,勉思桥梓之道,善侔间、平之德。以义制事,以礼制心,三风十愆,不可不慎。如此则克固盘石,永保维城。外为君臣之忠,内有父子之孝,宜自励志,以勖日新。汝方违膝下,凄恋何已,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故诫此一言,以为庭训。”

这段话似是劝告,更像是警告。至于当时的太宗皇帝的心理,外人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看的出,他对于自己的亲生儿子还是有一定的怜爱之心。而编剧就凭这句话而把李恪写的如此不堪让我等不能接受。

由于李恪有隋朝宗室的这一层特殊身份,其难以被朝臣们接受。想想也是,在当时那个封建礼法至上的时代,文武朝臣们当年跟随李渊父子历经生死打下来的江山,又怎能让唐朝的皇帝宝座重新回到隋炀帝一支?

至于当时的国舅长孙无忌,更是视其为眼中钉,假如不是他当时强烈反对李恪当太子,恐怕唐朝的历史都要改写。

等到李治登基,长孙无忌掌权,后来的事态发展就越来越朝着不利于李恪的形势发展,后来其凭借手中的权势,先谋立太子李忠,后又相继冤杀了吴王李恪以及流放江夏王李道宗。

史载:永徽四年二月初二,李恪在长安自尽,年约三十四岁。

至此,长孙无忌由此扫清了独揽朝政的一切障碍。至于后来武则天当权后,如法炮制,陷害国舅长孙无忌谋反,那是后话,不再细说。

唐朝的宫廷可谓是血雨腥风,只要和权力沾上点关系,很少有人能全身而退。

六、李世民墓志铭?

2013年一件李建成墓志铭的出土,让人们对李建成以及玄武门之变有了一个新的发现。出土的墓志铭上刻有“大唐故息王墓志之銘”,这就是李建成墓志铭的最好证明。墓志铭的全文仅仅55个字。上面的内容包含了死者名字、死亡时间、下葬时间和地点,对生平、功绩等只字未提。墓志铭内容全文如下:

大唐故息隱王墓志,王諱建成,武德九年六月四日薨於京师,粤以貞觀二年歲次戊子正月己酉朔十三日辛酉葬於雍州長安縣之高陽原。

七、唐朝皇帝李世民死后是他长子继位吗?

展开全部

唐朝 618--9O7

一、高祖李渊 武德元年(618)——九年(626)是大唐帝国的开创者。

二、太宗李世民 贞观元年(627)——二十三年(649)唐太宗不仅是唐朝最富盛名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帝王之一。他在位的贞观时期,成为后世艳称的一代太平盛世,太宗也因此被称为一代“明主”、“英主”。生年: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599年1月23日)卒年:贞观二十三年(649)谥号:文皇帝。庙号:太宗

三、高宗李治 永徽元年(650)——弘道元年(683)出生:贞观二年(628)六月十三日。卒年:弘道元年(683)享年:56岁。谥号:天皇大帝。庙号:高宗

四、中宗李显 嗣圣元年(684)出生:显庆元年(656)十一月五日。卒年:景龙四年(710)。享年:55岁;谥号:孝和皇帝;庙号:中宗。

五、圣神皇帝武则天 武曌(zhào) 天授元年(690)——神龙元年(705)出生:武德七年(624)正月二十三日。卒年:神龙元年(705)享年:82岁。谥号:先为则天大圣皇帝。庙号:无,袝高宗庙享后为则天大圣皇后。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皇帝。

六、中宗李显(复辟)神龙元年(705)——景龙四年(710)中宗赐卢正道敕唐中宗李显(又名李哲)是高宗的第七个儿子,也是武则天所生的第三个儿子。他一生两得立储、一次被废、两次登基,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两番登基的皇帝。

七、睿宗李旦 文明元年(684)——载初二年(690)景云元年(710)——延和元年(712)出生:龙朔二年(662)六月一日卒年:开元四年(716)。享年:55岁;谥号:大圣贞皇帝;庙号:睿宗。唐睿宗是高宗的第八个儿子,即最小的一个儿子,也是武则天所生四个儿子中最年幼的一位。睿宗于龙朔二年(662)六月一日己未出生于长安蓬莱宫含凉殿,当年十一月十八日即封殷王。后来他被封的亲王爵位还有豫王、冀王、相王等。睿宗初名旭轮,后去旭字单名轮,永隆二年(681),又一次改封豫王时改名为旦。后来,他的名字在“轮”和“旦”之间又有几次反复。有意思的是,后来的几次改名,凡是改名为轮时,就是他背运的时候;在改名旦时,就是时来运转的时候。史书中说他“谦恭孝友,好学,工草隶,尤爱文字训诂之书”,应该不是虚誉。睿宗一出生就拥有了亲王爵位,尔后又两次做皇帝,这样的经历只有他的同胞皇兄中宗皇帝可与之相比。但是,作为李唐皇室的成员,像他那样还做过皇嗣(候补性质的皇位继承人),又曾经被建议做皇太弟,而且还做过太上皇的,却没有第二位了。

八、玄宗李隆基 先天元年(712)——天宝十五载(756) 出生:垂拱元年(685)八月五日 卒年:上元三年(762)。享年:78岁。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庙号: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是睿宗的第三个儿子,垂拱元年(685)八月五日生于东都洛阳,睿宗再度登基后被册立为皇太子并承继大统,成为唐朝历史上和太宗一样享有盛誉的皇帝。由于他的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历史上往往称为“唐明皇”。

九、肃宗李亨 至德元载(756)——宝应元年(762) 姓名:李亨(初名嗣升,曾多次改名) 出生:景云二年(711)九月三日 卒年:宝应元年(762) 。享年:52岁 。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庙号:肃宗 。肃宗像唐肃宗李亨,是玄宗的第三个儿子。他是唐朝第一个在京师以外登基再进入长安的皇帝。他登基之日,正是安史叛军攻陷两京之后;而当他的生命走上终点病死长安之时,安史之乱仍未荡平。他迎还了避乱出逃的父亲玄宗,又和玄宗在13天内先后永诀人寰,为大唐帝国的盛衰荣辱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影响和耐人寻味的一幕。 总的来说,肃宗是位乱世天子,他继承了天宝盛世的成果,在致力平叛的同时尝试解决天宝以来政治、经济体制运作中的各种弊端,并为身后的帝国打下了一定基础。当然,由于他的主要精力在平叛,无法对后宫、宦官势力的膨胀进行限制,反倒给安史之乱后的重建留下了难消的隐患,这是肃宗个人的不幸,也是大唐帝国的悲哀。

十、代宗李豫 广德元年(763)——大历十四年(779) 出生:开元十四年(726)十二月十三日 卒年:大历十四年(779) 。享年:54岁 。谥号:睿文孝武皇帝 。庙号:代宗 。唐代宗李豫,初名李俶,封广平郡王,乾元元年(758)十月册为皇太子后,改名豫。 即位之初,正当安史叛军最后垂死挣扎的关键时刻,为了早日平定叛乱,结束动荡的局面,代宗对安史降将实施了姑息政策,以致形成了河北藩镇割据的局面,给继承者遗留下了难以彻底消除的祸患。经历了八年动荡的大唐帝国,元气大伤,再无法达到开元天宝时期的太平治世。

十一、德宗李适

十二、顺宗李诵 永贞元年(805)出生:上元二年(761)正月十二日 。卒年:元和元年(806) 享年:46岁。谥号: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 。庙号:顺宗。是唐朝位居储君时间最长,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顺宗在位期间,没有以皇帝身份过一个新年。即位当年的新年,他就已经是太上皇了,在位时间还不足200天。,“永贞”的年号是在他退位以后才改的。顺宗在贞元二十一年(805)八月四日退位为太上皇,尽管继位的宪宗皇帝是在八月九日才举行册礼,但顺宗八月五日下诰改贞元年号为永贞时的身份已经是太上皇。顺宗在位期间,为后世留下了一次说不尽的革新运动。历史上称为“二王八司马”事件,后来也有人称之为“永贞革新”。

十三、宪宗李纯 元和元年(806)——十五年(820)出生:大历十三年(778)二月十四日 卒年:元和十五年(820) 。享年:43岁 。谥号:圣神章武孝皇帝 。庙号:宪宗 。宪宗在位15年间,勤勉政事,君臣同心同德,从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兴气象。长期以来,唐朝皇帝得到评价较高的有三人:太宗、玄宗、宪宗。宪宗没有能够像太宗和玄宗那样开创一个辉煌盛世,却能够和他们并驾齐驱、相提并论,这也正说明了他的不同寻常。

十四、穆宗李恒 长庆元年(821)——四年(824)姓名:李恒(初名宥) 出生:贞元十一年(795)七月六日 卒年:长庆四年(824) 。享年:30岁 。谥号:睿圣文惠孝皇帝 。庙号:穆宗 。 穆宗一共有五子,其中竟然有三个做了皇帝,即敬宗、文宗、武宗,这在唐朝历史上绝无仅有。由于每个儿子即位后都把各自的生母追尊为皇太后,所以穆宗先后有三个皇后和他配享太庙,这在唐朝历史上也属罕见。穆宗于长庆四年(824)正月死时,刚刚30岁,相对于他之前的唐朝皇帝来说,可谓最短寿的一位。

十五、敬宗李湛 宝历元年(825)—— 宝历二年(826)出生:元和四年(809)六月七日 卒年:宝历二年(826) 。享年:18岁 。谥号:睿武昭愍孝皇帝 。庙号:敬宗

十六、文宗李昂 文宗有两个年号:一是太和(一作大和),用了9年(827~835);一是开成,用了5年(836~840)姓名:李昂(初名涵) 出生:元和四年(809)十月十日 卒年:开成五年(840) 。享年:33(一说32)岁 。谥号:元圣昭献孝皇帝 。庙号:文宗

十七、武宗李炎 会昌元年(821)——会昌六年(846)姓名:李炎(初名瀍) 出生:元和九年(814)六月十一日 卒年:会昌六年(846) 享年:33岁 。谥号:至道昭肃孝皇帝 ;庙号:武宗 。敬宗、文宗、武宗一共在位不到23年,但是他们创造了唐皇朝的一个奇迹,那就是兄弟三人唐代宦官俑相继为君。中国历史上的皇位继承,既有父死子继,也有兄终弟及,但是像敬宗、文宗、武宗兄弟三人连续即位为皇帝的情况极为少见,这无论如何也不是皇位继承的一种常态。这种兄弟三人均做天子的情况,既折射出穆宗以后宫廷政治的状况,也给这一时期的宫廷政治带来了新问题。

十八、宣宗李忱 大中元年(847)——十三年(859)姓名:李忱(初名怡) 出生:元和五年(810)六月二十二日 卒年:大中十三年(859) 。享年:50岁 。谥号:圣武献文孝皇帝 ;庙号:宣宗 。唐宣宗是宪宗第十三子,元和五年(810)六月二十二日生于大明宫,论辈分,他是敬、文、武宗的皇叔,论年龄却比敬宗和文宗还小一岁。他在穆宗长庆元年(821)三月,被封为光王。会昌六年(846)三月,武宗弥留之际,把37岁的光王李怡立为皇太叔,并更名李忱,成为新的皇位继承人。他是唐朝历史上惟一以皇太叔即位的皇帝,又是晚唐皇帝中顺宗以后的11帝中寿命最长的一位,他死于大中十三年(859)八月,享年50岁。另外,宣宗在晚唐的皇帝中也是得到较高声誉的一位,《资治通鉴》载:“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十九、懿宗李漼 咸通元年(860)——十四年(873)姓名:李漼(初名温) 出生:太和七年(833)十一月十四日 卒年:咸通十四(873) 。 享年:41岁 。谥号:睿文昭圣恭惠孝皇帝 ;庙号:懿宗 。 唐懿宗李漼(cuǐ),是唐朝最后一个以长子即位而且是最后一个在长安平安度过帝王生涯的皇帝。然而,懿宗在位15年,骄奢淫逸侏儒俑,不思进取,宠信宦官,迎奉佛骨,面对内忧不知其危,遭遇外患不觉其难,把宣宗在位期间重新点燃起来的一点希望之光彻底熄灭了。

二十、僖宗李儇 (初名俨) 出生:咸通三年(862)五月八日 。卒年:文德元年(888)享年:27岁 。 谥号:惠圣恭定孝皇帝 ;庙号:僖宗。 在位l5年。僖宗一共有五次改元,所以有五个年号:乾符(6年)、广明(1年)、中和(4年)、光启(3年)、文德(1年)。

二十一、昭宗李晔 (初名杰) 出生:咸通八年(867)二月二十二日 卒年:天佑元年(904) 。享年:38岁 。 谥号:圣穆景文孝皇帝 ;庙号:昭宗 。在位16年。昭宗有七次改元,故有七个年号:龙纪(1年)、大顺(2年)、景福(2年)、乾宁(4年)、光化(3年)、天复(3年)、天佑(1年)。

二十二、哀帝李祝 (初名祚) 出生:景福元年(892)九月三日 卒年:天佑五年(908) 。享年:17岁 。谥号:初谥哀皇帝,后唐时加谥加昭宣光烈孝皇帝 。 庙号:后唐时议庙号为景宗 。在位3年。未改元,沿用昭宗天佑年号

八、关于唐朝皇帝李世民对外开放的历史。?

在中国历代王朝中,唐朝素以开放著称,就连统治者的称呼也很别致。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接受四夷君长的请求,开始自称“天可汗”。也就是说,唐太宗从此有了双重身份,在唐朝臣民面前,他是“皇帝”;在四夷君长面前,他又是“天可汗”。

唐太宗

“可汗”最早出现在鲜卑语中,自郁久闾社仑建立柔然,自称丘豆伐可汗后,可汗正式成为北方游牧民族首领的称呼。柔然人败亡后,代之兴起的突厥人继承了可汗的称号,并把它传播到内亚各语言和各族群的政治体中,使“可汗”的称号流行开来。

唐太宗愿意接受“天可汗”的称号,是他对少数民族开明态度的外在表现。就如何看待少数民族问题,唐太宗曾说过“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乱。”

唐朝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王朝,正在于它对少数民族的包容态度,而这种包容态度的形成却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华夷之辨的产生

华夷之辨是指区分华夏族(后来的汉族)和夷狄(散居在汉族周边的少数民族)的一种方式。孔子曾说过“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这是他在礼仪、文化、服饰方面区分华夏和夷狄,当然,孔子强调的是文化,而不是血统。

孔子

秦汉时期,中原与匈奴关系紧张,华夷之辨开始盛行起来,特别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在许多儒生看来,匈奴人“贵壮健,贱老弱。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没有仁义的观念,也没有廉耻的观念,因此形同禽兽。

随着中原与匈奴的交流日益增多,彼此了解加深,少数接受汉化的匈奴人开始进入中原,踏入仕途。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金日磾了,金日磾本是匈奴休屠王太子,后因父亲被杀,没入汉廷。在因缘巧合之下,汉武帝启用了金日磾,金日磾曾徒手擒获刺客,救过汉武帝一命,被誉为忠孝之人。汉武帝驾崩前,把太子托孤给金日磾,金日磾因此以异族的身份成为辅政大臣。金日磾家教有方,他的子孙后代世代为官,在朝廷显赫一时。

然而,金日磾毕竟只是少数,“华夷之辨”还是当时社会的主流观念。经历汉末三国的战乱后,大量少数民族内迁,这些少数民族汉化不彻底,在生产方式与生活习俗上与中原人有着难以消解的矛盾,这就导致了西晋初年的少数民族起义不断。

为防止事态扩大,江统向朝廷上奏《徙戎论》,希望朝廷能意识到氐、羌、匈奴等族“始徙之时,户落百数,子孙孳息,今以千计,数世之后,必至殷炽”的事实,并建议朝廷“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但是朝廷无所作为,加之八王之乱爆发,这导致西晋统治瓦解,氐、羌、羯、匈奴、鲜卑等族纷纷走向独立建国的道路,造成北方战乱不休,历史由此进入了五胡十六国时期。

华夷之辨的消失

五胡争霸中原,固然带来了极大地破坏,同时也考验着他们。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他们想要在中原立足,不能光靠打打杀杀,还要想法适应中原的生活,赢得百姓的支持,方可巩固自己的政权。

五胡治理国家时,普遍使用“胡汉分治”的方式,即对汉人实行汉制,而对胡人实行大单于制,保留了传统的部落制。在国家制度的框架下,五胡的统治者于是具有了双重身份,故而他们在选择称号时兼称汉式的“王”和胡氏的“大单于”。羯人石勒建立后赵时自称“赵王、大单于”,氐人苻健建立前秦时自称“天王、大单于”,羌人姚苌建立后秦时自称“万年秦王、大单于”,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夏国时亦自称“天王、大单于”,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当五胡的统治者正式称皇帝后,他们会把“大单于”的称号授予继承人,以继续实行大单于制。

九、隋朝皇帝杨文广是不是唐朝李世民的舅舅?

李世民的舅舅是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宇文士及 宇文昭仪,唐高祖李渊的昭仪,隋朝大臣宇文述之女,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宇文士及的妹妹,生子李元嘉,李灵夔。后以太上皇太妃位病逝长安。

十、李世民嫔妃墓志铭?

唐朝所有皇帝中,李世民是最有作为的一个,他在位期间,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唐王朝也因此成了当时世界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许多国家纷纷派出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其中就包括了日本。仅从治国这一点来看,李世民无愧于一代明君,有人还把他称为千古一帝。但李世民晚年的时候,却和后来的康熙一样,没能很好地处理皇位继承人问题。

长孙皇后共为李世民生了三个儿子,分别是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李承乾由于是嫡长子,年仅8岁就被立为皇太子,之后他的表现也非常好。但李世民晚年的时候,却对魏王李泰十分宠爱,多次对他封赏,并且给了许多特权。李世民这一做法,让李承乾和李泰都产生了误解。李承乾认为这是自己太子之位不保的征兆,李泰则认为自己有机会取代哥哥,开始暗中指使心腹为自己造势。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