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墓志铭 > 正文

宋史王安石变法史料?

2024-08-01 00:52:11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宋史王安石变法史料?

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王安石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结束,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

二、王安石在宋史多少传?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列传第八十六 。

三、王安石传宋史字词解释?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亲王益,任都官员外郎。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而且一次过目就终身不忘。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经意,完成后,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

王安石议论高深新奇,善于雄辩和旁征博引,自圆其说,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慷慨激昂立下了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的志向。于是向宋仁宗上万言书,认为:“当今天下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风俗一天比一天败坏,毛病在于不知法度,不效法先王的政令。效法先王的政令,在于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只要效法先王政令精神,那么我们推行的改革,就不至于惊扰天下的人的视听,也不至于使天下舆论哗然,并且本来就符合先王的政令了。依靠天下

四、宋史王安石传中的古今异义?

1、其属文动笔如飞。属,古今异义,这里是撰写的意思。

2、入为度支判官。入,古今异义,这里是进京的意思。文言文常见官员任职“出”、“入”,出,指离开中央担任地方官,入,指担任京官。

3、乞不次进用。不次,古今异义,这里是不依寻常次序。犹言超擢,破格。

五、宋史王安石列传在第几卷?

《宋史》列传第八十六 王安石传

《宋史》列传第八十六 王安石传 原文: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

六、宋史论中朱熹如何评价王安石?

据《宋史》里面记载,朱熹在当时德高望重,喜欢点评人物。有一次就谈到了王安石,朱老夫子就说了,老王这个人吧,因为文章写得好,节操也比较高,而且特别是以提升道德建设发展经济为己任。正是因为遇到了神宗皇帝,比较受赏识,才登上相位,世人呐,都盼着他有大的作为,希望能够创造三皇五帝时期那样的盛世局面(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老王却令人大失所望,着急忙慌的把为国家敛财增加军费开支作为首要任务,大肆启用凶恶残暴的官员,打击排斥忠良之辈,使天下人心惶惶,连活下去的乐趣都没有了(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说到这里,朱老夫子喝了一口茶,捋一把长须接着“黑”:就这样,“熙宁改革”开始了,一群小人把持朝政,流毒四海,等到了崇宁、宣和年间,这种祸乱达到了顶峰(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你不信?这可不说老夫一个人说的,天下人都这么说(此天下之公言也)。

当年啊,神宗准备任命宰相,就问韩琦王半山这人到底怎么样,韩琦说,王半山做一个翰林学士绝对优秀,但是把国家交给他治理则万万不可(处辅弼之地则不可),但是神宗一意孤行,任老王为相。天哪,这不光是大宋的不幸,也是老王的不幸啊!

朱老夫子对王安石的点评,可谓先扬后抑,“黑”的漂亮。

七、苏轼为王安石写的墓志铭?

苏轼平生只给七个人写过墓志铭,而真正属于他自己写的,也就是富弼、司马光、范镇等五人。另外二人,是代别人写的,严格说来不能算作他的文章。

富弼、司马光、赵抃,范镇、张方平

没有为王安石写过墓志铭,但在王安石死后,应朝廷要求,起草写作了《王安石赠太傅》这篇诰命文章,属于散文。

宋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四月,王安石去世。当时司马光主张对王安石“尚宜优加厚礼”,因此追赠太傅称号。此时苏轼任中书舍人,负责起草了这则诰命《王安石赠太傅》。作者在这篇制词中,对王安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原文如下:

王安石赠太傅

敕:朕式观古初,灼见天命。将有非常之大事,必生希世之异人。使其名高一时,学贯千载: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其言;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用能于期岁之间,靡然变天下之俗。

具官王安石,少学孔孟,晚师瞿聃。罔罗六艺之遗文,断以己意;糠秕百家之陈迹,作新斯人。属熙宁之有为,冠群贤而首用。信任之笃,古今所无。方需功业之成,遽起山林之兴。浮云何有,脱屣如遗。屡争席于渔樵,不乱群于麋鹿。进退之美,雍容可观。朕方临御之初,哀疚罔极。乃眷三朝之老,邈在大江之南。究观规摹,想见风采。岂谓告终之问,在予谅暗之中。胡不百年,为之一涕。于戏!死生用舍之际,孰能违天?赠赙哀荣之文,岂不在我!宠以师臣之位,蔚为儒者之光。庶几有知,服我休命。

八、王安石墓志铭是谁写的?

苏轼。

王安石去世,宋哲宗命苏轼为王安石撰写纪念文章,这就是《王安石赠太傅》。

这篇文章是以皇帝口吻写的悼念王安石的旨意,苏轼说王安石是“罔罗六艺之遗文,断以己意;糠秕百家之陈迹,作新斯人”,又说他“属熙宁之有为,冠群贤而首用。信任之笃,古今所无。”

对于王安石的文学和政治成就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九、宋史王安石传中王安石所上万言书的基本主张?

王安石曾上万言书,陈述变法的主张。他认为国家财力贫乏、世风日下的原因在于百姓不知法度,没有效法先王的法律制度。

王安石议论高深新奇,善于雄辩和旁征博引、自圆其说,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慷慨激昂立下了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的志向。于是向宋仁宗上万言书,认为:“当今天下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风俗一天比一天败坏,毛病在于不知法度,不效法先王的政令。效法先王的政令,在于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只要效法先王政令精神,那么我所做的政治改革,就不至于使天下百姓惊恐不安,使天下人议论纷纷了,也就符合先王的政治统治了。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创造天下的财富,征收天下的财富来供天下人消费,自古以来的太平盛世,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造成国家的祸患,祸患是由于治理天下财政不得其法。居官任职的人的才能已经不足,可是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国家的托付,疆域的保护,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依靠上天赐予的幸运,而不考虑万一出现的祸患该怎么办吗?

十、急求欧阳修,包拯,王安石的墓志铭?

问题错了。欧阳修的墓志铭是由韩琦撰写、宋敏求书写、韩维题盖的,神道碑是苏辙撰写的。

苏轼给欧阳修写的是祭文,而且写过两次,一次是他在杭州当通判,当时欧阳修刚去世,另一次则是在颍州当知州,因为欧阳修也做过颍州知州,所以苏轼怀念老前辈,便又写了一篇。除了苏轼,韩琦、王安石、曾巩、范镇、苏辙也都写过祭文。

欧阳修倒是给苏轼的父亲苏洵写过墓志铭(《老苏先生洵墓志铭》)。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