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墓志铭 > 正文

明朝时政府的开原是现在的开原?

2024-08-01 00:08:11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明朝时政府的开原是现在的开原?

明洪武二十一年开原路治所又移到咸平府(今辽宁开原老城),并改元为原,“开原”名称由此而来。所以是的

二、明朝书法家?

1,董其昌(1579-1636),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出生在“二沈”的家乡,自幼就受到书法艺术的熏陶。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他的书法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代表作品有《岩居图》《秋兴八景图》《昼锦堂图》等。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等,刻有《戏鸿堂帖》。

2,祝允明(1461-1527),字希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因长像奇特,而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人称为“祝京兆”,明代著名书法家。他的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熳。

得意之作是《太湖诗卷》,《箜篌引》和《赤壁赋》。

3,唐寅(1470-1524),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唐寅书法为画名所掩,主要学赵孟頫,此幅更见受李北海影响,俊逸挺秀,妩媚多姿,行笔圆熟而洒脱,唯笔力稍弱,钩挑牵丝绵软,结构亦略趋松散。

代表作有《六如居士集》,《行书七律诗轴》。

4,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早年受其父知友吴宽的影响写苏体,后受他岳父李应祯的影响,学宋元的笔法较多。小楷师法晋唐,力趋健劲。

代表作有《草书七绝》,《奉天殿早朝诗》,《大行书七绝诗轴》,《行书七律诗轴》等。

5,王宠(1494-1533),字履仁、履吉,号雅宜山人,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他的楷书初学虞世南、智永,行书师法王献之,到了晚年形成了自己风格,以拙取巧,婉丽遒逸,他是继文征明之后的著名书家。所写诗格调亦清隽可喜,山水画与唐寅齐名,当时称为“三绝”。他的诗文在当时声誉很高,而尤以书名噪一时,书善小楷,行草尤为精妙。为明代中叶著名的书法家。

著有《雅宜山人集》,传世书迹有《诗册》、《杂诗卷》、《千字文》、《古诗十九首》、《李白古风诗卷》等。

三、唐代墓志铭的书法特征?

唐代墓志艺术内涵丰富,书体多样,志文多用楷书。由于北朝后期发生文字复古现象,因此唐墓志中出现了许多隶书。

唐太宗倡导行书入碑,于是唐墓志中又有不少行书,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墓志书法。

它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极具重要的书法史学价值与书法审美价值。

四、元诠墓志铭书法特点

《元诠墓誌》碑全称《魏故使节骠骑将军冀州刺史尙书左僕射安乐王墓誌铭》。北魏延昌元年(512)八月刻,正书。碑高宽79.3×76.5cm。一九一七年河南洛阳城北伯乐凹村出土。曾归常熟曾炳章、番禺陈渔春,又归番禹陈渔春。现藏上海博物馆。赵万里辑入《汉魏南北朝墓誌集释》。有翻刻本

1960年王壮弘先生从陈氏处购得此三石及一隋志(未查到资料),现存上海博物馆。此志二十二行,行二十三字,除空白十三字,共计四百九十三字;其中《志》三百四十一字,罗振玉《六朝墓志菁英》有收录。元诊,《魏书》有传,作元诠,传一百零五字。《墓志》若不计铭文,比本传多二百三十六字,可补史之阅,纠史之误。

《元诠墓誌》的章法可喩爲军阵布陈,它行列整齐,整体感强,气象严穆精整,虽无长枪大戟参差豪纵,却如弓箭在弦,一触即发,充满了内在的劲力。在这样的整体气象中,《元诠墓誌》结字端匀劲挺,冰淸玉洁,凛然难犯。用笔精劲,法度谨然,方笔的特徵鲜明,方起方收方折,皆斩截秀拔,又有别于《始平公》式的郁勃劲重。

《墓志》全文如下:

魏使持节骠骑将军冀州刺史尚书左仆射安乐王墓志铭

王讳诠,字休贤,高宗文成皇帝之孙,大司马公安乐王之子。少袭王爵,加征西大将军,寻拜光爵,又以本官领太子中庶子。及皇居徙御,诏王以光爵领员外散骑常侍,赉铜虎符。驰传往代,申劳留台公卿,奉迎七庙。顷之,敕兼侍中,寻除持节督凉州诸军事冠军将军凉州刺史,寻又进号平西将军。正始之中,南寇侵境,诏王使持节都督南讨诸军事平南将军,攻围钟离。以振旅之功,除使持节都督定州诸军事平北将军定州刺史。岁属灾馑,王乃开公□,舍秩粟数百万斛,以饩饥民。元愉滔天,王忠诚首告,表请亲征。敕王都督定瀛二州诸军事,余如故。氛雾克清,除侍中。又以安社稷之勋,除尚书

左仆射,增封三百户。春秋卅有六,永平五年太岁壬辰三月”廿八日戊午遘疾薨于第。诏赐东园秘器,朝服一具,绢布七百匹,礼也。追赠使持节骠骑将军冀州刺史仆射,王如故,谥曰武康。粤八月廿六日甲申窆于河阴县西芒山。精纬昺灵,兰殖帝庭,是惟盛德,有馥其馨。玄猷岳峻,雅量川渟,堂堂武略,焕焕文经。缨绂两禁,珩组二蕃,金锵玉响,秋镜春暄。重加惠弁,再抚寅轩,彝伦式序,海水澄源。允膺纳箓,且既宾门。报施徒闻,仁寿谁觌,一梦两楹,长沦七尺。痛缠枢扆,哀震衢陌,遄哉夕菟,迅矣晨乌。龟筮袭吉,毁躐戒途,哀笳北转,楚挽西徂。羡扃既掩,兰釭已灭,泉夜冥冥,松飔屑屑。天地长久,陵谷或●,惟功与德,不朽传斯

《元诠墓誌》的章法可喩爲军阵布陈,它行列整齐,整体感强,气象严穆精整,虽无长枪大戟参差豪纵,却如弓箭在弦,一触即发,充满了内在的劲力。在这样的整体气象中,《元诠墓誌》结字端匀劲挺,冰淸玉洁,凛然难犯。用笔精劲,法度谨然,方笔的特徵鲜明,方起方收方折,皆斩截秀拔,又有别于《始平公》式的郁勃劲重。但《元诠墓誌》不论用笔、结构、章法都谨整有余,生动不足,有布算之虞,在很大程度上减损了自然之美和魏墓誌书法应有艺术内涵的丰富性。

五、高府君墓志铭的书法出处?

唐代孙翌行书石刻欣赏《高福墓志铭》,全称: 大唐故中大夫守内侍上柱国渤海高府君墓志铭并序

镌于唐开元十二年(724年)正月二十一日。季良撰,孙翌行书,27行,行27字。志长74、宽75厘米。清乾隆年间出土于陕西长安。北京图书馆藏较早整幅原石拓本,系梁启超旧藏。

六、明朝什么书法家最出名?

明朝的书法家董其昌是比较著名的,字体挺拔,书法流畅,一直影响到现在。

七、以墓志铭书法碑刻装饰家居好吗?

虽然不怎么信风水什么,但不建议用墓志铭书法碑刻装饰家居,毕竟影响心情。

如果很喜欢那种风格,可以找书法家写嘛,内容可以选择题主喜欢的。

其实写书法的一般很少这样做的,一定要追求这样的雅趣?

可以用汉画像砖拓片 在让书家题跋,挂在家里和辦公室 作装饰。

青铜器拓片也可以,当然要题主喜欢才好。

八、明朝有哪些书法大师?他们有什么作品?

明代初期,长江以南的文化中心逐渐由浙江杭州转移到江苏苏州,这一时期有大量文人雅士聚集于此,形成“吴门派”。其中 “吴门书派”作为一个地方流派,其艺术成就之高、历史之久、人员之众、规模之大和影响之广在中国书法史中实属罕见。

吴门书派的兴起离不开时任礼部尚书的吴宽,其工诗文,精书法,书学苏轼,是吴门书派中少有的身居高位、仕途平坦的人。吴宽时常提携后辈、爱才惜才,令吴门得以聚集人才,形成一个影响广大的艺术流派。

▲《吴宽致欧信札》

吴宽这通书札,被定名为《唐寅乞情帖》。整通信札字距绵密,字迹紧凑,点划微腴而提按自然,墨色由浓而淡,不仅可以看出吴宽书风意态宽和,颇有法度,还能看出他书写时的急切心情。

《吴宽致欧信札》充分反映出吴宽爱惜人才的高尚品德。书札的内容涉及了明代著名的弘治科场弊案。弘治十二年,唐寅带着解元之名参加会试,在考试前与主考官之一的程敏政有所往来。会试后,程敏政被人弹劾收受唐寅及其同伴徐经的贿赂,案件牵连广大,满城风雨,但最后查无实据,不了了之。唐寅被拘问后,发落到浙江充当吏役。吴宽是唐寅的同乡,当时在京为官,得知后写信给浙江的同僚,请求他照顾即将到来的唐寅。信中吴宽言辞恳切,一再为唐寅申辩冤屈,流露出对其无限的同情与惋惜。

吴宽之后,真正将“吴门书派”推向盛世的关键人物有三位,分别是祝允明、文徵明和王宠,史称“吴门三家”,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曾言:“天下书法归吾吴,而祝京兆允明为最,文待诏徵明、王贡士宠次之。”

祝允明的书法堪为吴门书派成就达到顶峰时的标志,其书师承范围广泛,加之本人才情风流,性格倜傥不羁,故而他的书法往往随心所欲,任意挥洒,能融百家之长,浑然天成,书写出许多不同的面目。

▲《祝允明刘姬词及致朱凯札》

这件展品其实是两件作品装裱在了一起。其一是祝允明代一刘姓女子写怀失约情郎的小词,行文之中透露着淡淡的哀愁,“解衣斜对影,欲寝恨床空。凄断银缸浑欲灭,数声窗外孤鸿。”道出了女子孤寂的心理状态。另一件是仿照齐梁时期的宫体诗而写的诗歌,向友人朱凯求教。“美女在东邻,容与寡情亲。倚风还自笑,对月更含颦。罗袂暖犹薄,蛾眉娇未匀。安得花上日,长照洞房春。”体现出祝允明风流不羁、随心所欲的个性。

《祝允明刘姬词及致朱凯札》是一件祝允明小楷的精谒之作,由两部分组成。两者都是小楷,但却通过两种不同的体貌表现出来,《刘姬词》学钟繇,书法古朴典雅,字体大小相同,整体布局严谨、缜密,《致朱凯札》则学王献之的玉版十三行,其点画秀劲遒丽,笔致流畅空灵,意态生动活泼,神完气足,奕奕动人。

祝允明去世后,文徵明成为吴门书派的领袖人物,不仅诗、书、画兼擅,而且德高望重,独领吴门书画文坛30余年。

▲《文徵明致妻札》

此件展品是文徵明写给妻子的一封家书,内容虽然极其家常,但可看出他的行文依旧规矩整肃、一笔不苟,体现了文徵明写字作画态度谨严, 少有潦草敷衍,同时也彰显出其行草书法的深厚功力。

《文徵明致妻札》则表现出了这位当时的大人物,在私下里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不知 出殡事如何,曾砌郭不曾?前银不彀用,今再二两去。凡百省事些,再不要与三房四房计,我当初两次出殡,不曾要大哥出一钱,汝所见的。千万劝二官不要与计较,切记,切记。徵明付三姐。”短短几句,不仅询问了妻子家中的各项事宜,并且还叮嘱妻子,叫她在银钱上不要与大房计较,体现出文徵明精细又不失内敛儒雅的文人形象。

王宠是祝允明和文徵明的后辈,在历史上给人留下才气高、翩翩浊世佳公子的形象。但下面这封《王宠致王守札》向世人揭示了他的另一面,让人了解到:他的书法艺术是在忧烦日常生活之外,为自己营造精神上的桃花源。

▲《王宠致王守札》(上图只为其中一封) 《王宠致王守札》是王宠留存于世的书札精品,因是家书,不仅言辞直白,书法也轻松随意。从这封家书中,可见王宠的生活其实非常坎坷,人也不是那么绝俗,甚至需要亲自种田。他在信中向哥哥诉苦:家里多方举债,为此一直处于忧虑不安之中。

王宠的书法受蔡羽的影响,学习晋人,崇尚韵味。这封信札虽然随意,但字形体势舒朗,用笔爽利,字与字之间少有连笔,清爽淡宕,格调萧散,充分表现出王宠的书法风格。


前两位大家,

在这篇江南四大才子都有谁?谁的书法更胜一筹?已介绍过,

这里将详细介绍王宠:

王宠,号雅宜山人,人称“王雅宜”,吴县人。王宠出身低微,自幼丧母,从小就生活在父亲开的酒肆之中。酒肆喧嚣,充斥着猜拳吆喝的声音,这让从小就喜欢古玩书画的王宠十分烦恼,对城市生活产生了厌恶,越发向往自由自在游山玩水的生活。王宠对诗文书画全都精通,可惜一生的仕途都不佳,从十七岁到三十八岁一共参加了八次应试,都没有及第,最后仅以邑诸生被贡入南京国子监成为一名太学生。王宠在自己的诗中流露出对功名的向往,但连续的不得志让他再抱有希望,选择隐居,过起了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将自己的不如意全都寄情于山水和诗文书画之间。

在书法方面,王宠各种书体都会,最擅长的是小楷和行草,尤其是他的小楷,以简洁空灵著称,这与他的人生经历和心境有很大的关系。王宠的书法老师是蔡羽,后来师从文徵明,楷书学于虞世南、智永,行书学于王献之。书法学习最初都是以临摹开始的,稍有所得后,王宠的行草一反明初放荡不羁的风格,放慢运笔的速度,注重点画得失,逐渐形成一种沉静、典雅的风格,在明朝书坛上留下了耐人寻味的一笔。他的书法能带给人震撼,不是视觉上的刺激,而是能让人暂时抛下眼前烦扰,引入一个宁静平淡的世界。

▲王宠小楷《竹林七贤》

可惜天妒英才,王宠39岁就病逝了,命运没能给他更多时间去完善他的创作。在书法史上,王宠也许算不上特别出名,但是他的空灵、舒朗、丝毫没有尘俗之气的书法与他在恬淡自适的生活中孕育出的纯净品格,值得后人推崇与喜爱。

祝、文、王以下,追随者很多,仅文徵明家族中就出现了多位书画家。其中以文彭最为突出,他继承家学,不但能画善书,而且是 “吴门印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奉为“印家之祖”,在中国篆刻史上居于极为重要的地位。

▲《文彭致钱榖札一》

▲《文彭致钱榖札二 》

作为文徵明的长子,文彭能画,工书,善于治印,精通鉴赏,堪称全才。这一通写给好友钱榖的信札,前面略说了朋友间的近况琐事,其后都是与钱榖讨论新近见闻的书画、印章、古玩,因为钱榖喜欢收藏书籍,也告知他一些稀有的图书讯息。

祝允明、文徵明、王宠等书家的呼啸而出,表明吴门书派已真正崛起于明书坛。明中期吴门书派的崛起,不仅以其众多的书艺名家在数量上被全国注目,而且以其高超的书艺影响全国,其中以祝、文、王三人的最有声望。求变化,求创新,求自得形神,更鲜明地表现在祝、文、王三大家的书法中。

学习任何一门艺术,都要有创新,否则永远只是停留在原地。我们学习书法,临摹各种书法大家的碑帖作品,目的是为了从中吸取营养形成自己的风格。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书法爱好者,不仅要能书写,还要能创新,在书法创作中写出自身风格和面貌,才能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九、明朝一般用的书法是什么字体?

明朝一般用的书法字体是行楷。

明朝书法介绍:

明代像宋代一样也是帖学大盛的一代。法帖传刻十分活跃。由于士大夫清玩风气和帖学的盛行,影响书法创作,所以,整个明代书体以行楷居多,未能上溯秦汉北朝,篆、隶、八分及魏体作品几乎绝迹,而楷书皆以纤巧秀丽为美。

至永乐、正统年间,杨士奇、杨荣和杨溥先后入直翰林院和文渊阁,写了大量的制诰碑版,以姿媚匀整为工,号称“博大昌明之体”,即“台阁体”。士子为干禄也竞相摹习,横平竖直十分拘谨,缺乏生气,使书法失去了艺术情趣和个人风格

十、六位明朝皇帝御笔手迹,哪位书法最好?

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明朝第十六位皇帝。

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