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墓志铭 > 正文

启功先生自撰墓志铭译文?

2023-01-10 21:05:02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启功先生自撰墓志铭译文?

启功先生写这样一个墓志铭,可谓是看透人生,颇有道家风骨。简单介绍了自己的经历,又将自己说的一文不值。最后说到,这身体本就是一幅臭皮囊,死又何惜。值得敬佩。

二、母亲墓志铭精选短文范例

主要写母亲的生卒日期,生前的事迹, 对儿女的照顾, 无私付出, 儿女对母亲的怀念、 感激,比如:

1、生于农历一九五年十月十八,卒于二五年十月初八。生有三女,备受委屈。对子女百般呵护,事无巨细,劳心劳力,勤俭节约,克己奉献。仁厚朴实,

勤劳善良,炽热心肠,乐善好施,心软志坚,清风高德。对人重情重义,终生付出,却难获慰藉,怆然辞世。

她走地是如此突然和匆忙,带着疲惫的身心,过早结束

了一生的奔波劳累和艰辛,未曾享人世之福。思来痛心不已。愿她从此超脱尘世,登临极乐。母爱恩重如山,永生难忘,怀念您!

2、上寿大德,中华太公,显考讳海,垂范志铭。旧历一九一二年七月十一日降生,值荒年战乱;新元二零零六年六月四日仙游,逢盛世安定。私塾四年即停学,

弱肩躬耕以傍吾祖;诗书终身而勤修,古贤道义并教子孙。

十六岁逢吾祖谢世,一家重担弱身承业;十七岁遇家乡旱灾,百里踉跄饿腹背粮。建国初期任副乡长,公

而忘私,两袖清风;

修身一生做耿直人,锲而不舍,襟怀坦荡。夫妻互敬互爱,炎凉相扶相依,奉高堂吃粗省细,哺子女茹苦含辛。

命运多舛而不馁,少年失怙,中年失恃,壮年丧偶;

天道酬勤而刚强,饱经沧桑,历尽困苦,安度暮年。精读西游,处世向善;知晓三国,做事严谨。一手颜柳书法,写对联乐赠亲友;才疏学浅文章,做契约喜帮乡

邻。显考享寿九十五,为古今稀少;

晚辈孝敬父祖曾,纵百年无多。铭曰:无疾而终,铸德毋忘,寒暑祀祭,时节来向。铭刻显考,绚烂耀光,百年正果,万古流

芳。铭刻显考,大道发扬,化育深恩,海阔天长。铭刻显考,佑护吾邦,小康大有,茂盛永昌。铭刻显考,神返圣方,往生富贵,福寿无疆。

3、先慈路孺人,讳秀云,陕西武功人。生于民国年月日,殁于中华人名共和国年腊月初四。

4、先祖乡中缙绅,雅望闾里,敬天乐土,奉书勤业。持掌家祖事务,教家丁卯,少适耕读。先严勤而有度,时与同龄同伴相嬉为乐。至国中遭寇,外敌叩延关外,秦中震动,始辍弃学业,专心劳累农务,守祖业于乱世,直至国改。

5、先妣周氏xx,岁逢丙寅孟冬。受诗理,习织缝。淡心如水,柔情若虹。甲午归父,苦度日无怨,勤持家有成。上奉而下养,内贤而外明。饥弗食而助灾邻,寒毋衣而予贫穷。生四女一男,乐以德教,爱以仁导,继之人兴也。适劳极而福至,噩起壬申仲秋,正寝寿终。悲夫命哉!

母亲潘有慧于1920年冬生于本村书香世家,端庄静娴,勤劳传统。幼习礼仪妇工妇德德才兼备。然值国内军阀混战,民难维生,加之七岁外公外出经商未归,与姥舅相依为命,廿岁解裹脚借嫁衣嫁与家父,而后举案齐眉互敬互爱生育儿女十人,扶育孙子女七人。冬衣夏改.夏衣冬合.糠菜充粮,教子读书为本.父中年患哮喘廿载慈母精心照顾无怨无恨.

母亲施温饱享乐于人,留饥寒苦累于己;孝顺长辈,和兄弟,睦宗族;厚儿媳女婿于儿女,济贫姑舅 怜鳏寡孤疾;单殚精竭力奉爱心,克己服礼助和谐。

德者必有好景,今儿孙博学成才者众,经商办企业,任教大学,从事专业技术及国家干部岗位者遍及省内外,嗟呼!先苦而后荣方合逻辑,岂知天道有误,慈母应享福寿康乐之年,罹患胆结石症治疗不愈而终.呜呼!天之谬矣.为昭示后人特立此铭。

三、为邓稼先写一段墓志铭!!

他在苍凉的大漠中用蘑菇云的深层吼出雄狮的愤怒,他用“两弹”的雄风将五星红旗飘扬在联合国的上空。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他,中华好男儿一邓稼先

为人民,他默默无闻;对国家,他无私奉献;用自己一生的血,造出了第一颗原子弹,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鞠躬尽瘁为“两弹”献身,身先士卒震撼浩浩乾坤。身已死,心仍在。邓稼先在我们心中永垂不朽。

一生为祖国无私奉献,鞠躬尽瘁,身先士卒。让我们记住他――“‘两弹‘元勋”邓稼先。

一生为祖国无私奉献,鞠躬尽瘁,身先士卒。让我们记住他――“‘两弹‘元勋”邓稼先。

四、高中墓志铭文言文

1. 求中学课本上一篇墓志铭的古文 五人墓碑记(1) 张溥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2),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3),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4);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5)。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6),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7),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8)。吾社之行为士先者(9),为之声义(10),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11),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12),x而仆之(13)。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14)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15),则噪而相逐(16)。中丞匿于溷藩以免(17)。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18),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袢辉谀拐咭玻19)。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20),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21),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乎!大阉之乱(22),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23),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24),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25)?且矫诏纷出(26),钩党之捕遍于天下(27),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28);大阉亦逡巡畏义(29),非常之谋难于猝发(30),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31),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32),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33),其辱人贱行(34),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35),赠谥褒美(36),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37),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38)。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39),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40),安能屈豪杰之流(41),扼腕墓道(42),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43),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44)。

贤士大夫者,浊湟蛑夤45),太史文起文公(46)、孟长姚公也(47)。

详见/view/522150

2. 文言中通字的用法 详细字义〈动〉1.同本义通,达也.――《说文》往来不穷谓之通.――《易・系辞》推而行之谓之通.坎为通.――《易・说卦》道远难通.――《国语・晋语》.注:“至也.”血脉欲其通也.――《吕氏春秋・达郁》.注:“利也.”凝绝不通声暂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通外直.――宋・ 周敦颐《爱莲说》2.通往 [lead to]指通豫南.――《列子・汤问》道不通.――《史记・陈涉世家》才通人.――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北通巫峡.――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3.传递;传达 [pass on;municate]主簿通语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通其意.――汉・ 贾谊《过秦论》信耗莫通.――唐・ 李朝威《柳毅传》4.沟通;接通 [link up]阡陌交通.――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旁推交通.――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始能少通.――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通流入海.――清・ 张廷玉《明史》5.往来友好 [friendly intercourse]数通使相窥观.――《汉书・李广苏建传》6.了解;精通 [understand;prehend;be proficient in;be well versed in]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后汉书・张衡传》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不能通其意.――唐・ 韩愈《杂说》诸母皆通文.――清・ 林觉民《与妻书》7.疏通;开通 [dredge;remove obstacles from;open]疏之欲其通.――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政通人和.――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8.流通,互相交换 [exchange]商而通之.――《史记・货殖列传》通鱼盐.9.调和 [reconcile]以通八风.――吕氏春秋・慎行论》〈形〉1.整个,全部 [whole]皆通习之.――唐・ 韩愈《师说》2.博识 [learned;erudite]博览古今者为通人.――《论衡・超奇》。

3. 初中生必背的古诗,文言文,要原文的== 好,我来解答唐・杜甫《对雪》 唐・李白《北风行》 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离情别绪 赋得古原草送别(一)、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唐贺知章《咏柳》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春雪》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二)、描写夏的古诗词 宋・赵师秀《有约》宋・陆游《初夏绝句》宋.辛弃疾《西江月》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三)、描写秋天的古诗词 汉・刘彻《秋风辞》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唐・王绩《野望》 唐・李白《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唐・杜牧《秋夕》(四)、描写冬天的古诗晋・谢道蕴《咏雪联句》唐・李白《冬日归旧山》唐・李白《北风行》 唐・柳宗元《江雪》唐・高骈《对雪》唐・白居易《夜雪》 二、古诗词中的花鸟虫鱼 1、带“花”字的诗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杜甫《春夜喜雨》 唐・李白《月下独酌》 宋・张志和《渔歌子》 唐・杜甫《登楼》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2、带鸟的诗 唐・杜甫《绝句四首》 唐・王维《观猎》 唐・白居易 宋・张志和《渔歌子》 唐・王维《鸟鸣涧》 唐・孟浩然《春晓》 唐・柳宗元《江雪》 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3、绘虫的诗 宋・乐雷发《秋日行村路》 宋・杨万里《小池》 清・黄景仁《杂感》 唐・刘方平《月夜》 清・朱景素《樵夫词》 宋・杨万里《寒食相将诸子游翟园》 明・华幼武《睡起》 唐・杜甫《曲江对酒》 唐・杜牧《秋夕》 4、绘鱼的诗元・宋禧《即事》 清・朱凤翔《村处闲吟》 汉佚名《饮马长城窟行》 三、古诗词中的山水风光 唐・李白《望天门山》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唐・白居易《忆江南》 王之涣《凉州词》 范仲淹《渔家敖》 四、古诗词中的爱国情怀 宋・陆游《示儿》― 杜甫《春望》 文天祥《过零丁洋》 王昌龄《出塞》 五、古诗词中的离情别绪 李商隐《无题》 李白《赠汪伦》 苏轼《水调歌头》 高适《别董大》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六、古诗词中的名胜古迹 王之涣《登鹳鹊楼》 王之涣《凉洲词》 李白《朝发白帝城》 描写春天的古诗和描写春天的名句(一) 《诗经・小雅・出车》 《史记・秦始皇本纪》 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晋 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晋 乐府古辞《盂珠》 南朝宋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南朝梁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唐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唐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 贺知章《咏柳》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唐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唐 李白《落日忆山中》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唐 李白《古风》 唐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唐 刘Y虚《阙题》 唐 刘Y虚《积雪为小山》 唐 刘Y虚《阙题》 唐 李华《春行即兴》 《诗经・小雅・四月》 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沈缙凇断耐碓⒅笔≈小 唐・杜甫《夏夜叹》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唐・韩愈《送刘师服》 唐・白居易《宴散》 唐・贾m《孟夏》 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唐・高骈《山亭夏日》 唐・张《夏日题老将林亭》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宋・朱淑真《即景》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元・王挥《过沙沟店》 宋・赵师秀《有约》宋・陆游《初夏绝句》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战国楚・宋玉《九辩》 汉・刘彻《秋风辞》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南朝齐・萧悫《秋思》 南朝齐・谢I《宣城郡内登望》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南朝梁・范云《别诗》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唐・王绩《野望》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唐・李颀《望秦川》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唐・李白《赠庐司户》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唐・李白《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I北楼》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唐・杜甫《秋兴八首》 唐・杜甫《秋兴八首》 唐・杜甫《秋野五首》 唐・杜甫《月》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唐・白居易《司马宅》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刘禹锡《秋词二首》 。

4.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袁随园君墓志铭(清)姚鼐君,钱塘袁氏,讳枚, 【小题1】C【小题1】C【小题1】D【小题1】治所 【小题1】①写其奖掖后进⑥为赞其吏治【小题1】“考”意为父亲(死去的)参考译文袁君是钱塘人,名枚,字子才。

他任职期间,在官场中有名望政绩。辞官之后,在江宁西城修建了一个园林居住,称随园。

当时人叫他随园先生,这是他最著名的一个字号。祖父名,父亲名滨,叔父名鸿,都因为贫困而到各地去当幕僚。

袁君年少时,读书自学,有所成就。二十一岁,从钱塘抵达广西,到巡抚衙门中探望担任幕僚的叔父。

巡抚金p大人一见面就觉得他与众不同,叫他写一篇《铜鼓赋》试试才学,袁君很快就完篇了,文词很瑰丽。恰逢博学鸿词科开考,金p就举荐了袁君。

当时共举荐了二百多人,袁君年龄最小。结果应试落榜。

乾隆三年顺天府乡试,考中了举人。第二年成为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

学习期满,改派到江南做县官,最后调任江宁知县。江宁本是大都市,不易治理。

当时尹文端任总督,最了解袁君的才能。袁君也尽自己的能力办事,没有什么避忌,因此办事没有不成功的。

不久辞官回家,后再次起用,被派往陕西。刚到陕西,因父亲去世而返回,此后一直居住在江宁。

袁君本来因文章出色入选翰林院,也有声望,但出乎意料地被排挤外放;等到做知县,显示了才能,却又始终得不到升迁。从陕西回来的时候,刚四十岁,就断绝了做官的念头,把他的全部才华都用到了文辞诗歌上。

东南地区的山水胜迹,都有他的游踪,那瑰丽奇异、幽邃旷远,全都表现在诗文之中,自我怡悦,随兴抒意。 各地的读书人来到江南,都要前往随园投赠诗文,几乎每天都有人去。

袁君的园林馆舍,有花、竹、水、石,幽深宁静,景色秀丽。至于建筑、器具,也都很精美,用来款待客人的东西很丰盛。

袁君殷勤好客,乐意和人交往,看到别人好的地方,总要把它说出来。后辈人的诗文,即使只有片言只语是美的,袁君也定能列举出这些字句,诵读给他人听。

袁君的古文、骈文,都能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通晓古人的作文之法,至于写作诗歌,更能充分发挥他的才气工力。一般人心里想说而难以表述的意思,袁君都能表述清楚,因此许多读书人仿效他的诗体。

所以《随园诗文集》,从朝廷达官到市井小民,都懂得贵重它。海外琉球国,也有人来寻取这部书。

袁君仕宦虽不显赫,然而时论认为,一百多年的,充分享受山林的乐趣,获得文章的盛名,恐怕没有及得上袁君的。 袁君刚入仕途的时候,曾任溧水县令。

他的父亲从远方来到溧水县衙所在地,怀疑儿子年轻,缺乏吏治的能力,曾隐满自己的姓名到民间察访,大家都说:“我们县年轻的袁知县,真正是个好官啊!”袁君的父亲这才高兴地进了县衙。 在担任江宁知县的时候,曾经早晨治理政务,晚上邀集读书人一起饮酒赋诗,著名的轶事更多。

江宁的贸易场所中,有人把袁君所审理的案件,编为歌曲,刊刻流播四方。袁君认为这些不值得一谈,后来决意不要别人记述他做官治事的成绩。

袁君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谢世,享年八十二岁。 夫人姓王,没有生子,抚养堂弟袁树的儿子袁通作为自己的儿子。

不久,偏房锺氏又生了儿子名叫袁迟。有两个孙子,一个叫袁初,一个叫袁禧。

原先,袁君把他的父母安葬在住地小仓山的北面,留下遗嘱将自己与父母合葬。嘉庆三年十二月乙卯这一天,袁君安葬在小仓山父母墓地的左侧。

因为袁君与桐城人姚鼐的先辈有交谊,而姚鼐又住在江宁,与袁君来往时间最长。袁君去世,于是为他写了一篇铭文:“年高德劭,学识广博。

著作丰硕,才思无穷。不事雕琢,自然而工。

文士宗法,名播海外。和蔼可亲,清虚淡泊。

生于越地,为官滨江。优淋终老,两代同墓。

是为铭文,刻此幽宫。”。

5. 文言文翻译以下柳子厚墓志铭(节选)并回答问题 元和年间,曾将他和一道被贬的人召回京城,又再次一道出京为刺史,这次子厚分在柳州.到任之初,他感慨系之地说:这难道就不值得实施政教吗 於是按照当地的风俗,制定了劝谕和禁止的政令,赢得了柳州民众的顺从和信赖.此地人借钱时习惯用子女作为人质相抵押,如不能按约期赎回,等到利息与本钱相等时,子女就要沦为债主的奴婢.子厚为借钱的人想尽办法,让他们全都能把子女赎回去.其中特别贫穷实在无力赎取的,就让债主记下人质当佣工所应得到的酬劳,等到酬劳和所借钱数相当时,便要债主归还人质.观察使把这个办法下达到其他的州,刚到一年,免除了奴婢身分而回归自己家里的就有近千人.衡山飞湘江以南考进士的人,都以子厚为老师.那些经过子厚亲自指点而撰写文词的人,从他们的文章中都可以看到很好的章法技巧. 全都,书写记下,让,将近这难道就不值得实施政教吗 那些经过子厚亲自指点而撰写文词的人,从他们的文章中都可以看到很好的章法技巧. 柳宗元为人正直,乐于助人,依法办事,品德高尚,极有才学。

(加不加分呐)。

6.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爱问知识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欧阳修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

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讳涛之女、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

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卑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

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耶?’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

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惟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

若此,予忍不铭?(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年二十以归吾 归:出嫁B。其平居语言容止 容止:形貌C。

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著:彰显D。庶几以慰其魂 庶几:希望6。

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一组是(3分)①出其哭内之诗而悲 ②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③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 ④闻其贤者也则悦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 ⑥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A。 ①②④ B。

①③⑤C。②③⑥ D。

④⑤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A。

梅圣俞在妻子去世以后,请求好友欧阳修为她写墓志铭,后来在给欧阳修的多封信中,又一再提及此事。B。

谢氏出身名门望族,但安贫乐道,治家有方,并且十分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交往,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C。

西兵进攻江淮地区,随后又相继发生旱灾、蝗灾,谢氏仰天长叹,忧心忡忡,可见她关注百姓疾苦。 D。

谢氏秉性明慧,懂得事理,时不时和梅圣俞探讨来访者才能高下,以及世事得失,都能讲得头头是道。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2)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3)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耶?答案:5、B【解析】B.容止:仪容举止(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

“止”即有“居住、止息”意,所以此词不单指“形貌”。6、B【解析】②表现其妻之贤惠,④表现其妻子之贤、明事理,⑥表现其妻把文章看的很重。

7、C【解析】“西兵未解”、“盗贼暴起于江淮”指西部边境战争威胁未能解除、江淮地区盗贼作乱,并非指“西兵进攻江淮地区”。 8、(1)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人棺,我的喷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2)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3)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解析】(1)要点:殓、介宾结构后置、主谓倒装句式、甚(2)要点:使、累其心、抑(副词。

表示语气。相当于或许、或者。)

、判断句。(3)要点:所交、一时、邪(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反问)附参考译文:庆历四年的秋天,我的朋友宛陵梅圣俞先生从吴兴来看我,拿出他悼念亡妻的诗作,并悲伤地说:“我的妻子谢氏死了。

”请我写一篇墓志铭来安葬她。我当时没有空闲写作。

过了一年,他写了七八封书信来,书信中没有不提到给谢氏写墓志铭的。并且说:“我妻子是已故太子宾客谢涛的女儿、希深的妹妹。

希深父子当时都是举世闻名的人,世家荣耀。谢氏生于一个富盛的家族,她二十岁嫁给了我,总共过了十七年就去世了。

死的时候,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可是谢氏却安适自在(不嫌弃)。

治理家庭,有她自己的办法,家里的饮食器皿,虽然不是很多,但(饭菜)一定做得精细又有味;我们的衣服不论旧的新的,都一定清洗得干干净净,并缝补得整整齐齐;所居住的房舍虽然简陋卑微,但一定把庭院洒水清扫得干净整洁;她的一言一行和日常起居,都很和悦从容。 我一世贫穷由来已久,外出时有幸能与贤士大夫共游而感到快乐,回家则能见到我妻子的淡静怡然从而忘掉烦忧。

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我经常与士大夫交谈,谢氏多从屏风后悄悄听我们谈话,过后,她对某人的才能、品德好坏以及时事的得失都能作出评价,都评说得有条有理。

我在吴兴做官,有时从外面喝醉了回来,她一定会问:‘今日和谁饮酒这么快乐呢?’听说是与贤能的人饮酒,就高兴;如果不是,就感叹道。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