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墓志铭 > 正文

礼部尚书别称?

2024-07-30 01:36:11  来源:网络   热度:

一、礼部尚书别称?

大宗伯。

礼部尚书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的大臣,清代为从一品。相当于现在的主管宣传,外交、教育、文化的官员。

唐朝礼部:礼部尚书一员,正三品。侍郎一员,正四品下。

宋朝礼部:元丰改制后礼部有3个下属部门祠部、主客、膳部。尚书、侍郎各一人,郎中、员外郎四司各一人。

明朝礼部:尚书一人,正二品;左、右侍郎各一人,正三品。

清朝礼部:礼部尚书,左、右侍郎,俱满、汉各一人。

二、礼部侍郎和礼部尚书的区别?

礼部侍郎与礼部尚书的区别是:礼部侍郎是礼部二把手,属于副职,礼部尚书是礼部一把手,掌控整个礼部,可以说礼部尚书是礼部侍郎的顶头上司,礼部侍郎也是礼部仅次于礼部尚书的存在,可见礼部尚书的官职和权利要比礼部侍郎更加高一个等级。

三、尚书和侍郎谁职位高。如礼部尚书和礼部侍郎?

这两个不是同一个时代的,应该是左谏议大夫官职要高。古时候左比右大,即左谏议大夫比右谏议大夫高,礼部尚书是正职,侍郎是副职

四、尚书和侍郎谁职位高?如礼部尚书和礼部侍郎?

礼部尚书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的大臣,清代为从一品。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宣传部部长兼外交、教育、文化部长。 礼部侍郎 礼部副长官,明代正三品,清代为从二品。    侍郎:官名。西汉侍郎为郎官之一,掌守宫廷门户,充当车骑随从皇帝。东汉在尚书台六曹各设尚书一人,下设侍郎,每曹六人,共三十六人。被选入台者先称守尚书郎,一年后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魏以后尚书曹数增多,一尚书辖数曹,遂以郎官掌曹。隋文帝定制,以尚书省统六部,各部尚书下有侍郎数人,分掌本部下各部门,地位相当于后来的司官。门下省之给事黄门侍郎及内史省(唐改中书省)之侍郎,则为主官之副,诸曹侍郎均改称郎。唐沿其制。明侍郎升至正三品,清侍郎升至从二品,与尚书同为各部堂官。

五、南宋礼部尚书有多少?

宋朝礼部:元丰改制后礼部有3个下属部门祠部、主客、膳部。尚书、侍郎各一人,郎中、员外郎四司各一人。元佑初,省祠部郎官一员,以主客兼膳部。绍圣改元,主客、膳部互置郎官兼领。建炎以后并同。

有许贵这个尚书。

南宋礼部尚书许贵故籍万安(今江西省万安市)

六、礼部尚书是什么官职?

礼部尚书是整个礼部的最高行政官,也就是清朝中的一品大臣,在现代看来就是所谓中央宣传部,加外交教育,文化的长官,其实尚书成为官职名称是从战国时期就有的了,但是一开始尚书这一职责是写历史文章的,特别是一些管家典籍都是尚书所管理的,等到了汉朝开始行政,帮助皇帝处理事务,直到隋唐有了完整的三省六部制后,礼部才有了确切的职责。

古代特别重视尚书这一职位,直到清朝最后都有尚书的职位,因为古代的重礼,所以尚书也被称为最重要的官员,也是朝中最厉害的人物,大部分可以做到礼部尚书这一官职的人都是非常厉害的,因为他不仅要有很高的文学修养,也要会处理正事。礼部尚书是一个朝代中最厉害的中流砥柱,是百官们的典范,向往目标,。比如皇帝登基或者是册封典礼都是礼部处理事宜,从隋唐开始每次的科举考试,也是全国上下最重要的事情,所以礼部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官职,掌管着国家所有的礼仪与祭祀。

七、庆余年礼部尚书?

答:庆余年礼部尚书是郭攸之。

《庆余年》是由孙皓执导,张若昀、李沁、陈道明、吴刚、李小冉、辛芷蕾、李纯、宋轶等主演的古装剧,该剧于2019年11月26日在腾讯视频、爱奇艺首播。

该剧改编自猫腻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个有着神秘身世的少年范闲,自海边小城初出茅庐,历经家族、江湖、庙堂的种种考验、锤炼的故事

八、苏轼做过礼部尚书吗?

苏轼没有做过礼部尚书,只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他的一生在不断贬谪中度过。嘉祐六年(1061年),应中制科考试,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四年后还朝,任判登闻鼓院。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出京任职,被授为杭州通判。熙宁七年(1074年)秋,调往密州(山东诸城)任知州。此后徐州任知州,湖州知州。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又历任常州,汝州,儋州等等地方官职。

九、礼部尚书是什么意思?

“礼部尚书”是古代中国官制中的一种职务,主要负责礼仪和文化教育方面的事务。具体来说,礼部尚书是一个官衔,位列三公之一,负责领导礼部的行政管理工作,是当时的重要高级官员之一。在古代,礼仪制度是特别重视的事情。礼部尚书是礼部的主管,对如何编纂各种礼仪、筹办祭祀仪式以及教育培训学生等事物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历史上,礼部尚书曾经有很多名人,如司马迁、李斯、蔡京等,他们的政绩也有高低之分。在现代,礼部尚书这一职位已经不存在了,但其历史地位和影响力仍然深远。

十、明代礼部尚书有哪些人?

李廷机(1541~1616年),年尔张,号九我,泉州浮桥人。少贫励学,1570年举顺天乡试解 元,万历十一年会元、榜眼,累官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清官贤相 。廷机为政以“清、慎、勤”著称。主持浙江乡试与官吏考核时,杜绝舞弊。任职南京时 ,罢免杂税,商界复苏;解决被南京主帅成山堵断的长江河道,复民生计;捕捉“恶虎” 李文政戍边, 为民除害;用财政盈余,修葺罗城、公署、考场、庙宇等公共建筑。北京任 内,革除贡使车马费;停发高丽戍饷;整顿殿试场所;扩建馆舍等。1607年,廷机屡遭权 奸攻击,杜门不出,旋辞官归里,身无长物。1616年卒,谥“文节”,入祀学宫。著有《 四书臆说》《春秋讲章》《通鉴节要》《性理删》《燕居录》《李文节文集》等。

李叔正 字克正,初名宗颐,大梓都(今宝峰乡)人。生于元代延右五年(1318年),官至 明礼部尚书。 李叔正学识渊博。据《明史》记载,凡性命道德之事,天文地理之说,以及 诸子百家,无一不专心穷究,颇有造诣,故被称为江西十才子之一。30岁出赘新建夏文惠 为婿。以孝著称乡里。明洪武初年,朝廷广招人才。李叔正年过50岁应召到京城应天(今 南京)任国子监学证。洪武四年(1371年),李调任渭南县丞。明洪武七年冬,李叔正调 任兴化知县。洪武十一年,李叔正在兴化治政三年,入朝考绩,政绩尤佳,升为礼部员外 郎。后改国子监助教,不久又拜为监察御史。洪武十四年正旦行大礼,李叔正宣读表文, 又得明太祖赏识,将他擢升为礼部尚书。是年冬季,李叔正因政事繁忙,积劳成疾,殁于 任上,享年64岁。皇帝哀悼,并赐祭葬。后四年,移葬于本县大梓都。翰林院编修苏伯蘅 为其撰写墓志铭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 明代书法家、文学家。茶陵(今湖南省茶陵县) 人。天顺八年(1464)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卒赠太师,谥文正。李东阳善 诗文,以内阁大臣地位主持诗坛,为文典雅流丽。著有《怀麓堂集》、《诗话》、《燕对 录》等。

李至刚,名铜,以字行,号敬斋,竹口人。明洪武初荐侍懿文太子,初授祠部试郎。因事 谪戍边关,不久召回,任虞部郎。再补河南参议,又调任湖广参议。及朱允?即位,召入京 ,升右通政。与杨士奇等同修《太祖实录》。不久改任礼部尚书。永乐二年(1404),兼 左春坊大学士,初开经筵,同解缙等一起进讲。解缙主修《永乐大典》,至刚亦多所裁定 。后被侍郎宋礼弹劾,降为仪制郎中。永乐九年,解缙被诬下狱,词连至刚,遂入狱。及 永乐二十二年,仁宗即位,解缙得昭雪,至刚再任通政,改守兴化,卒于官第。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