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墓志铭 > 正文

清代遗民诗人?

2024-07-22 12:02:14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清代遗民诗人?

明末清初宝应有一位文人是很特立独行的,他就是陶澂(1616-1703),他活了88岁,为我们留下几千首诗。

  《宝应道光志》上有他的传,说他“幼负异才,于书无所不窥。鼎革后,弃诸生为五岳之游。海内名流,所至结缟纻交”。

  他的独特之处之一是他除了名是单字,本名介,后名澂;他的字也从双字的“季深”改为单字“季”。这在古今历史上是罕见的。

 

二、高句丽后代?

高句丽就是现在的朝鲜和韩国,后代就是朝鲜族人

三、高句丽姓氏?

有高氏

高氏高丽建国于西汉初年,后为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管辖,后逐渐强盛,叛服不定,进入隋唐时期后,因其不遵从隋唐两朝诏令,不断扩张,并阻塞朝鲜半岛其他政权入贡中原王朝的道路,结果导致隋唐两朝的征讨。

公元668年,高氏高丽终于为唐朝统一。高氏高丽的辖境最初完全由唐朝安东都护府(治所最早在今平壤)管辖

四、高句丽语言?

1 是一种已经灭绝的语言,现在无法使用和学习。2 是高句丽时期使用的语言,主要分为三个方言,但由于历史原因和政治因素,这种语言已经在唐朝时期灭亡。3 现在可以通过研究的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来了解这种语言,但无法学习和使用。

五、高句丽版图?

好太王时期,高句丽疆域:西部达辽河流域,今辽阳-铁岭一线;北部到辉发河,第二松花江流域;东部濒临日本海;南部已跨过大同江,直抵汉江北岸。北朝之末,高句丽国东至新罗,西北渡辽水至营州,南至百济,北至靺鞨。长寿王时期,高句丽南部疆域进一步扩张,基本控制了汉江流域。

六、高句丽王族?

高句(gōu)丽(lí),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政权,南北朝时期改称“高丽”,又称“高氏高丽”,与公元九世纪建立的高丽(又称王氏高丽)并无继承关系。其人民主要是濊貊、扶余人和汉人,后又吸收一部分靺鞨人、古朝鲜遗民及三韩人。

高句丽极盛时疆域,东部濒临日本海;南部控制了汉江流域;西北跨过辽水;北部到辉发河、第二松花江流域。

高句丽于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正式建国,后逐步扩张,在六世纪达到鼎盛,大业八年(612年)至大业十年(614年)大破隋朝大军,取得隋军携带的巨额物资。贞观十九年至总章元年,唐朝多次大破高句丽,唐朝在总章元年(668年)攻灭高句丽。

七、什么是北宋遗民?

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北宋遗民自此成为金国的子民。然而,这些人中也有很多忠于宋室的官员和百姓组织义军抗金并南渡投奔南宋,他们被南宋朝廷称为“归正人”,南宋《朱子类语》对“归正人”定义道:“归正人元是中原人,后陷于蕃而复归中原,盖自邪而转於正也”

八、什么是遗民诗人?

宋朝是中国精神与物质文明极度发展的时代,但却国势衰颓,可谓与内忧外患相终始,致使百姓长期处于动荡不安与忧愤交加的心绪中。公元十一至十三世纪,宋与辽、西夏、金、蒙古经过近三百年的南北分治后,终亡于蒙古铁蹄之下。此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汉人为少数民族所统治,士人在理学重视人格建构、道德修持、行志成圣的教化导引之下,呈现了空前庞大的“遗民”群体;同时也造就了遗民历史与遗民文化,写下中国历史与文化史中可歌可泣的一页。

宋末元初之际,社会的变故造就了一大批遗民诗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推文天祥、谢翱、林景熙、汪元量四人。

文天祥,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江西吉水人。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同时又是杰出的爱国诗人。文天祥诗原本取法江西,多掉书袋及应酬之作,内容比较贫乏,但是在与元军谈判被扣又脱险之后所作的《指南录》、《吟啸集》诸诗,则与以前大不相同。文天祥著名的爱国诗篇有《扬子江》、《金陵驿》、《过零丁洋》,还有最著名的爱国诗篇《正气歌》;他在狱中时,还曾将杜(杜甫)诗集句成诗。

遗民诗

代表诗人有文天祥、谢翱、林景熙、汪元量等

易代后不仕新朝的“遗民”的诗作。在文学研究上,一般特指宋元之际、明清之际这两个时期的遗民诗歌。此外,还有清代诗人卓尔堪选辑的《遗民诗》十六卷,亦作《明遗民诗》。

基本信息

中文名遗民诗外文名The Song Dynasty poetry创作时期宋代

宋代遗民诗

宋朝是中国精神与物质文明极度发展的时代,但却国势衰颓,可谓与内忧外患相终始,致使百姓长期处于动荡不安与忧愤交加的心绪中。公元十一至十三世纪,宋与辽、西夏、金、蒙古经过近三百年的南北分治后,终亡于蒙古铁蹄之下。此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汉人为少数民族所统治,士人在理学重视人格建构、道德修持、行志成圣的教化导引之下,呈现了空前庞大的“遗民”群体;同时也造就了遗民历史与遗民文化,写下中国历史与文化史中可歌可泣的一页。

宋元换代

宋末元初之际,社会的变故造就了一大批遗民诗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推文天祥、谢翱、林景熙、汪元量四人。

文天祥,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江西吉水人。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同时又是杰出的爱国诗人。文天祥诗原本取法江西,多掉书袋及应酬之作,内容比较贫乏,但是在与元军谈判被扣又脱险之后所作的《指南录》、《吟啸集》诸诗,则与以前大不相同。文天祥著名的爱国诗篇有《扬子江》、《金陵驿》、《过零丁洋》,还有最著名的爱国诗篇《正气歌》;他在狱中时,还曾将杜(杜甫)诗集句成诗。

世人曾对其诗作评语道“自《指南录》后,与初集格力相去殊远,志益愤而气益壮,诗不琢而日工,此风雅正教也。至其集杜成诗,裁割熔铸,巧合自然,尤千古擅场。”不过,文天祥的“诗不琢而日工”,并非突如其来;他学问渊博,本有江西派锤炼字句的功夫,后来因遭际相似而沉浸于杜集,忠爱之情,悲愤之气,无不与杜甫息息相通;所以能集杜句成诗,独擅千古。

他于展转兵戈之际,经历的无穷事变、种种感受,郁结于胸中,欲吐而后快。这不是为作诗而作诗,而是有感而发,所以不事雕琢,但他满腹经纶,发而为诗,自是能不期工而自工。

文天祥的诗歌创作有几下特点:直抒胸臆,不假修饰。他的诗不同于一般的文人诗,而是烈士诗,诗句都是血泪凝成,爱恨情愁自诗人的胸中喷薄而出,不假修饰而能感人肺腑、动人心魄。

文天祥的诗风格多样。如《过零丁洋》的刚健;此诗慷慨悲壮,气贯长虹,使人昂扬奋发。又如《金陵驿》的柔婉,全诗沉郁苍凉,回肠百折,叫人低回感叹。两首诗风格迥异,却都感人至深。他的《正气歌》熔经铸史,中间大段议论,在今天读来却并不觉得有高头讲章似的腐气,只觉得气厚笔健,浑浩流转,其议论发自胸臆,凛凛而有生气。另外像抒情与叙事结合,形象的比喻,以口语入诗,用典贴切等,也是其诗歌的特色。

谢翱,字皋羽,一字皋父。文天祥死后,他痛哭祭奠,作《登西台恸哭记》。《宋诗钞》评他曰“每执笔遐思,身与天地俱忘,语人曰:用志不分,鬼神将避之。”谢翱师法李贺、孟郊,其奇崛处可追步孟郊,幽险处可颉颃(xiehang均阳平音)李贺。他的诗以意胜,例《秋夜词》:“愁生山外山,恨杀树边树。隔断秋月明,不使共一处。”这样哀痛悲愤的境界,是李贺、孟郊的诗中所没有的。

林景熙,字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人。《宋诗钞》称其诗“大概凄怆故旧之作。与谢翱相表里。翱诗奇崛,熙诗幽宛。”他的诗还颇受陆游诗的影响,其中的雄深雅健之作,可追踪放翁,至于有些诗句若放到《剑南诗稿》中几可乱真。

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子。汪元量的诗,浑厚不及文天祥,崛强不及谢翱,而缠绵悱恻,则与林景熙相似。宋遗民诗人中,论叙事当推汪元量第一。他的《湖州歌》98首,《越州歌》20首,还有,《醉歌》10首,以七绝组诗的形式,把宋亡后前后耳闻目睹和北上亲身经历的种种事件生动地记录下来,每首诗写一个画面,一组形成一个立体画面,来描写亡国之痛的真切。李珏在《湖山类稿跋》中曾说“水云之诗,亦宋亡之诗史也。”评论的的确很中肯。

九、遗民泪尽胡尘里的遗民是什么情感?

遗民的情感是虽然受尽沉重压迫和痛苦折磨,但还是心系故国。

作者表达了对那些被金兵统治了六十多年的广大人民的深切同情。“泪尽”一词,千回万转,包含着故国遗民的无限酸辛,令人潸然泪下。

全诗是:“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回失地,恢复中原的强烈情感。

十、高句丽历史起源?

高句丽是古代我国北方的一个国家形态存在,在现在的通化鸭绿江流域。留有高句丽王墓遗址和好太王碑等遗迹。

高句丽与古代朝鲜的高丽、百济、新罗中的高丽不是一回事。至今,韩国的一些人把高句丽看作是他们祖先创立的一个政权存在是不正确的,韩国更不该把高句丽地区看作他们祖宗的龙兴之地。

高句丽是高句丽,高丽是高丽,不能混淆。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