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史官右史官的区别?
一、左史官右史官的区别?
二者地位不同,工作内容也不同。史官是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主要的可以分记录类和编纂类两者。右史官负责的国家所有重大事情的记录,同时记录皇帝的言行与政务得失。
左史官负责专门编纂前代王朝的历史。在朝堂地位上,右史官要高于左史官。
二、汉朝史官
长史简介
长史最早设于秦代,当时丞相和幕府皆设有长史官,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或幕僚长,下的长史亦可领军作战,称作将兵长史,(著名的班超即是将兵长史),除此之外,边地的郡亦设长史,为太守的佐官。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志一》。其后魏晋南北朝时州郡官员底下多设长史。唐代州刺史下亦设立长史官,名为刺史佐官,却无实职。但大都督府的长史则地位非常高,相当于上州刺史,甚至会充任节度使。明清时代的长史设于亲王、公主等府中,执管府中之政令。
三、刘备史官评价?
人物性格
笼络豪杰,深得人心
刘备寡言少语,喜怒不形于色,能谦恭待人,城府极深。刘备年轻时师从东汉 大儒卢植不爱读书,喜欢弄狗骑马,喜欢结交豪爽之士。因此,青年时代就有不少年轻人争相依附他,这是他性格的优点。
刘备宽仁、忠厚、慈善、好施、善于收买、笼络人心,这是他性格中远远胜于曹操的地方。曹氏父子占据北方大部,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上、军事上都占有明显的优势。但曹操行事残暴,时常就屠城,刘备行事多与曹操相反:曹操急暴,刘备宽仁;曹操狡诈,刘备忠厚;曹操篡汉,刘备扶汉,因此,刘备深得人心。刘备入蜀后,实行拉拢当地豪门士族的政策,发还他们的田地和房屋,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因而深得民心。
识人善用,君臣融洽
刘备礼贤下士,慧眼识才。在爱才、用才上,尽管刘备、曹操、孙权三人有共同的特点,但刘备比他们两人更胜一筹,在用人方面,毛主席曾对人评价:“刘备这个人会用人,能团结人,终成大事。这是他成功的关键。”
陈寿也评价刘备为:“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刘备创业之初,势单力薄,颠沛流离。虽然两次占据徐州,但都最终失败,但是他注意收买人心,不论什么情况,他都以民为先。后来,三顾茅庐得诸葛亮,有了著名的“隆中对”,形成自己的立国纲要。他一生重用诸葛亮,如鱼得水,共谋大业。他在乡党之中得到后来勇冠三军的关羽、张飞,重用行伍出身的魏延 ,成功地镇守了汉中这个战略重地……从另一方面说明刘备知人善任的本色,很会笼络人心。
坚忍不拔,终成大事
刘备性格中还有坚韧不拔、屡败屡战的优点。刘备创业之初,艰辛异常,东奔西走如丧家之犬,依靠袁绍时,受到节制,依附曹操时,曹操众谋臣想诛杀他。曹操两次都免杀,并以礼相待,后他又趁机逃脱,联吴拒曹。他也曾依赖刘表,却被刘表暗地里提防,忍辱存身,以图称霸。可见他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一个打不败、拖不垮的硬骨头。
宽以待人,心胸广阔
夷陵之战中,刘备大军溃败,部将黄权再不得已的情况下,率军投降曹魏,当时大臣们都劝刘备将黄权全家满门抄斩,刘备却说,黄权投降曹魏是不得以的举动,还说:“黄权并没有辜负我,是我辜负了黄权!”,身居高位,有如此广阔的胸襟,实为难得,所以后世人都以宽以待人评价刘备
四、史官的雅称?
称为史官。
中国历代均设置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统称史官。
“史官”在上古时候,是地位很重要的一种官,他掌管天人之间的许许多多的事,像天时、历法、预言等等,都是做史官的本职。
可是到了唐太宗李世民之后,中国史官记载的历史就很明显出现了篡改,从夏朝到唐朝近三千年的皇帝不能看史官的记载被打破了。
五、史官的意思?
史官是记录王朝重大事件的人,其事件要求真实可靠。史官相当于现在国家档案局,专门记录国家大事,保存历史档案。
而今天的记者分工很广,有娱乐新闻记者,目地是娱乐大众,事情也不一定要是真实,
还有地方新闻记者,中央新闻记者,国际新闻记者,记录老百姓的生活事件,记录中国中央政府新闻以及国际列国新闻,反正是见到什么说什么,就跟古代御史台言官一样。
六、史官的由来?
史官,“史”这个字来源于中国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中有着许多古老的祭祀仪式,这些仪式起源于部落,到了夏王朝规模逐渐变大。然而对于君主而言,重要节日的祭祀活动其实是非常繁琐的,除了主持祭祀的巫术人员外,还要有将祭品端到台上的牺牲者,还有陪同人员若干。而其中就有一个官职叫做“史”。
史官的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两项,第一项是将祭祀时巫师说的话翻译成人话,
史官的第二个任务就是在祭祀时用石板和龟壳将祭祀结果完整记录上去
七、长史官读音?
楼梦长史官的读音是hóng lóu mèng zhǎng shǐ guān。
史[shǐ]汉语汉字
史(拼音:shǐ),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是做事,引申义是史官,佐吏、历史、史籍、文辞等。
康熙字典
《唐韵》疎士切。《集韵》《韵会》爽士切。《正韵》师止切。𠀤音使。《说文》:记事者也。《玉篇》:掌书之官也。《世本》:黄帝始立史官,仓颉、沮诵居其职。《书·立政》:周公若曰:太史,司𡨥蘇公式敬尔繇狱,以长我王国。《诗·小雅》:旣立之监,或佐之史。《礼·曲礼》:史载笔,士载言。
八、史官地位如何?李世民之后史官不敢记了?
保证记录事实,是一个史官的责任和基本素养,古代史官都是家族制的,唐朝之前的君主不能看史官实录,所以史官会用提醒和谏言的方式来告诉皇帝不要太过分。如果因为谏言引起君主不满,父亲死了儿子顶上,儿子依然要如实记录,如果也被君主杀了,弟弟再顶上,依然要那么写,皇帝一般不会杀他全家,因为那样影响很不好。李世民虽然看了实录,但是没有篡改,之后的史官记录虽然可能会略作修饰,但史官写的正史依然是最有说服力的。
九、明朝史官叫什么?
明代的史官职位是翰林院负责,负责编撰国史天文、礼乐、地理以及兵制等内容,以及皇帝相关言行举止。明朝同样设置了起居注,翰林院负责此项工作,但此项制度并没有得到延续。
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史官在历史文化长河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在长期演化中逐渐成为了历史记载专门机构。长期以来,史官都对君王的言行举止有很大的约束作用,通过点评时政、惩恶扬善,让君王说话、做事都有所顾忌,史官虽说带有神职色彩,但毕竟也是血肉之人,正是有了史官精神才有了如今这么多可歌可泣的篇章,从当今社会生活来看,史官精神也恰恰是当代社会所欠缺的精神。
十、明清有史官么
每个朝代都有史官。
一、明朝的史官:
明朝的史官比任何一个朝代都要负责任,记录的事情要详细得多;满清黑明朝历史有非常强烈的政治目的。
明朝最大、最全的史料就是《明实录》,明朝260多年来,《明实录》非常详细的记载了大明朝皇帝每一天的所做所为。皇帝的任何动态都关乎到帝国的命运,《明实录》也就是一部非常详实的明朝史书,该书就算用文言文记录,也足足有几千万字。
我们现在研究明史的最基本资料是《明实录》,而不是24史之一的《明史》。《明实录》在明朝有专门的机构,官员进行精心的编纂,他们不但要记录皇帝的日常行为,同时也会将天下大事,各地事务等都记录在案。
《明实录》是由明朝皇帝主导编纂,但是皇帝又无法左右其内容,皇帝更不能单方面的下旨意对内容进行更改,整个明朝260年,唯一一个对《明实录》有更改的皇帝只有明成祖朱棣,他更改《明实录》只有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这个部分又不得不更改,这关乎到他得国不正的问题。
二、清朝的史官: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也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由于阶级与时代因素使然,清廷中央非常重视修史工作,在史官的选任上也有严格的规定,涉及到清前期,官方修史在史官选任上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皇帝任命。皇帝任命的史官主要包括两类,即记注官和撰述官。记注官主要包括其居注馆中的日讲起居注官。撰述官主要包括翰林院中的掌院学士、侍讲学士、侍读学士;国史官修国史时的监修总裁、总裁、副总裁;方略馆修各方略时的总裁、副总裁。第二,科举入职。经科举考试授予的史官为三种法定史官,即翰林院修撰、翰林院编修、翰林院检讨。第三,他官兼职。清前期因史馆修史无专官,所以他官兼职是史官选任的主要途径。他官兼职的史官主要包括两类,即记注官和撰述官。记注官主要以起居注馆中的日讲起居注官为例进行说明,撰述官主要以修实录时任用的监修总裁、总裁、副总裁、纂修为例进行说明。
清前期史官的职责主要包括记注修史与撰述修史两类。记注修史主要包括起居注的修撰。清前期起居注官所修起居注共四部,分别为“康熙朝起居注”、“雍IV正朝起居注”、“乾隆朝起居注”、“嘉庆朝起居注”。撰述修史主要包括前代史的修撰、本朝史的修撰、类书丛书的修撰、方志的修撰、玉牒的的修撰。前代史主要包括《明史》和续三通。本朝史主要包括清前期的各朝实录、圣训、方略。类书丛书的修撰,类书以《古今图书集成》为代表,丛书以《四库全书》为代表。方志以集大成之作《大清一统志》最为突出。玉牒作为皇家族谱,据统计,有清一代共修玉牒十八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