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杨修的墓志铭?
一、写杨修的墓志铭?
杨修,字德祖,司隶部弘农郡华阴人,东汉末年政治家杨彪之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杨修为人恭敬,学问渊博,极聪慧,建安年间被推选为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后改人丞相府仓曹属主簿 。史载,“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
“聪慧机智知识渊博可谓英才;
恃才放旷目中无人终尝苦果;
一张巧嘴,道破天机;
两片薄唇,召来横祸;
曹丞相,世之奸雄,狡诈得立九庙业;
杨主簿,人中俊杰,聪明却丧七尺身;
有才无德总被误,顾此失彼招分身;
俊杰当思 。“
二、杨修墓志铭原文?
原文如下:
春秋三十九,以大历十四年冬十月,卒于郫县之私第。且迫多故,权窆于是县之近郊。有才子衡,衡进士擢第,官曰左金吾卫仓曹参军,为桂阳部从事,以贞元十五年十月某日,启护于成都,以十六年春二月某日,归葬于凤翔之陈仓某乡某原,从先茔也。
府君讳鸥,安叔仪,汉太尉次子复之裔,羽林卫大将军袭观国公之曾孙,金吾卫大将军汉润夔濮等六州刺史令深之孙,朝请大夫绛州司马昭献之子。发绪洪流,丕承和粹,世嗣厥德,休有光耀。府君涵五气之英华,挺九流之上才,端睦孝慈,勇义而文。年甫弱冠,俦朋推揖,乡里举秀士。未果铨试,遭司马揖馆,崩迫归绛营邱。三年服除,承顺遗命,再射羿彀,以制科登第,补修前绩,怏怏有遗意也。解褐授陇州汧陇县尉,会大盗入国,上皇南巡,地冲贼要,云急完御。公以一尉之柄,推挽令长,驱徒走吏,摧沮横猾,用张我师。天子闻而嘉之,诏授大理评事,参佐汾阳公幕府,谟猷硕画,实询我焉。是时公年未三下,声华隐发,青萍出匣,霜铓照人。人既心畏,我复自负,繇是有《贝锦》之诗焉。遂除成都府户曹,参军事。
太夫人在堂,公养志气,奉遗体,动无违颜,唯疾之忧,故州闾称其孝也。孤寡稚弱,族居百口,𫗴褐齐一,莫间我尔,故朋友尚其义也。有从祖父,误沦罪网,家为奴隶,宗属顾视,咄嗟而已,公破鬻田产,露坐佛寺,不计旦夕,悉以赀赎,世母与太夫人重联绨姒之欢,眇焉室妹,奋出泥滓,嘉耦于吉士,故乡党服其仁也。于风流兴咏,高标敻远,妻嫂姑姊妹群从子弟,又雅为文,每良辰美景,指烟月,眄琴酒,未尝不操觚拂砚,搜拾奇丽,不出庭户,璨如琼瑶,亦一门之盛。永泰三载,蜀将乱,迫公,不从之,筑塞门户,视死不应。相国杜公鸿渐景行操履,奏授犀浦县令。函牛之鼎,用烹小鲜,一邑之理,固不待歌颂而知矣。时视僚友杜员外甫、岑郎中参、郤舍人昂,闻公风声,望公飞翔,谓青冥寥廓,举翼而至。不幸殒落,邻乎短祚,远迩承风,失声咨嗟。与善降祥,其安在哉?
夫人李氏,赵郡之望族也,祖崇,饶州司马,考撰,成都府法曹。夫人贞懿文淑,风度明茂,奉上抚下,闺门穆然。天宝十四载,春秋十七而归于我,在蜀前公二岁而殁,故至是而合祔焉。仓曹少孤露,始在龆孺,荼蓼辛螫,厚自砥砺,攻文种誉,树身须时,克荷家声,君子以为孝嗣矣。某与仓曹为山林之友二十年矣,迢递万里,见托为志,故得备采风烈,衔恤为铭,刻于墓门之石。铭曰:
宝鸡古地,郁穹崇兮。高山大泽,气所钟兮。神归卜宅,安其中兮。延休发祉,方未穷兮。[1]
三、杨绛的墓志铭?
是“我爱这个世界,但不是所有人”。这句话表达了杨绛对世界的热爱和对个人价值观的坚持。杨绛是中国著名的作家和翻译家,她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且任职于文艺机构,为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这句墓志铭表达了她对这个世界的眷恋,但也表明了她对人生的选择和态度。这句话不仅体现了杨绛的个性,也具有普遍的人生哲理,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四、杨一笑墓志铭全文?
道士杨一笑死后,葬在云梦泽西鹿鸣山中,其墓志铭:初从文,3年不中;后习武,校场发一矢,中鼓吏,逐出之;遂学医,有所成就。自撰一良方,服之卒。
五、杨修的身份?
杨修(公元175年—219年),字德祖,东汉文学家,司隶部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华阴)人,太尉杨彪之子。
杨修出身汉魏名门弘农杨氏 [1] ,为人恭敬好学,博学多才。建安年间(公元196年—220年)被推选为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后改任丞相府曹操的主簿。后杨修数次助曹植通过曹操的考验,在曹植与曹丕争夺魏太子的事件中,杨修选择了站在曹植的阵营中,然而曹植日加高傲,最终曹操选择了曹丕作为魏王的继承者。后来曹操知道了杨修参与了夺嫡事件,颇为气愤。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秋天,杨修被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的罪名处死。
六、杨修的故事?
1、曹操建造花园时,动工前工匠们请曹操审阅花园工程的设计图纸,曹操看了什么也没说只在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工匠们不解其意,忙惊动去问杨修,杨修说:“丞相嫌园门设计的太大了。”工匠们按杨修的提示修改了方案。曹操见改造后的园门,心里非常高兴,问工匠们如何知道自己心意的,工匠们说多亏了杨主簿的指点。曹操口中称赞杨修,心里却嫉恨杨修的才华。
2、曹操与杨修骑马同行,当路过曹娥碑时,他们见碑阴镌刻了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理解这八个字的意思吗?杨修正要回答,曹操说:“你先别讲出来,容我想想。”直到走过三十里路以后,曹操说:“我已明白那八个字的含意了,你说说你的理解,看我们是否所见略同。”杨修说:“黄绢,色丝也,并而为绝;幼妇,少女也,并而为妙;外孙为女儿的儿子合而为好;是受的意思,为辞。这八个字是‘绝妙好辞‘四字,是对曹娥碑碑文的赞美。”曹操惊叹道:"你才思敏捷,而我想了三十里路才明白。"
3、曹操平汉中时,连吃败仗,欲进兵,怕马超拒守,欲收兵,又恐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适逢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鸡肋,沉思不语。这时有人入账,禀请夜间口令,操随口答“鸡肋!”杨修见令传鸡肋,便让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将士们问何以得知魏王要回师,杨修说:“从今夜口令,便知魏王退兵之心已决。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魏王班师就在这几日,故早准备行装,以免临行慌乱。”曹操早恨杨修才高于已,今见修又猜透了自己的心事,便磊怒以扰乱军心定罪,杀了杨修。
4、一天,塞北给曹操送来酥饼一盒。曹操随手在盒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就放到了案头上。杨修进来看见了,就让人拿来勺子和大家吃了。曹操回来问为何这样?杨和答说:“丞相您盒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嘛,我们岂敢违背您的命令呢?”曹操和大家嬉笑一场,心里却很讨厌杨修。
5、曹操想要试试曹丕和曹植的才华。一天,命令他们各出邺城的城门;却私下里让人吩咐看守大门的士兵,不准他们放行。曹丕先到,看大门的士兵阻拦他出去,曹丕只得退走。曹植听说后,向杨修请教。杨修说:“你奉王命出城,如果有阻拦的,就把他们斩首就行。”曹植听信了他的话,等到了城门,士兵阻拦住他。曹植大声叱骂他说:“我奉王命出门,看谁敢阻挡!”随即就斩了拦他的士兵。于是曹操认为曹植有才能。后来有人告诉曹操说:“这是杨修教他这么干的。”曹操大怒,因此也不再喜欢曹植了。
七、欧阳修给父亲的墓志铭?
欧阳修为已逝的父母写了一篇碑文。
欧阳修四岁丧父,由母亲把他抚养成人。欧阳修四十七岁时,母亲离开人世,欧阳修写了一篇《先君墓表》追述母亲的言行。在欧阳修六十四岁时,正值其父逝世六十周年,欧阳修在《先君墓表》的基础上增改部分内容,写成此文。此文凭借母亲的口述,道出了父亲的仁孝与母亲的贤淑,表达了对二老的思念和追忆。
八、范仲淹给欧阳修的墓志铭?
这个题目出错了,应该是欧阳修给范仲淹写墓志铭。
皇祐五年,四十六岁的欧阳修在京师翰林院上班。他给文艺圈的朋友姚辟寄去一封信。
“你知道我的脾气,直来直去又急躁,平生从不让着别人一言半语。”欧阳修在信中说道:“此番为希文作神道碑铭,真让我大伤脑筋。我实在不愿招来毁谤。因此十五个月才写好。”
希文是大宋那位顶天立地的一代道宗范仲淹,彼时已经离世一年多了。欧阳修受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之托,为其父写了一篇神道碑铭,追述逝者的生平事迹。
九、杨修之死原文
杨修之死原文探析
杨修(公元175年-公元220年),字伯和,荆州南阳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杨修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他既是曹操的重要谋士,也是被人诟病的奸佞之臣。然而,关于他的死因一直以来都存在很多争议和猜测。
按照《三国志·魏志·杨修传》的记载,杨修凭借卓越的才华和智谋,成为了曹操的心腹之一。他多次出使东吴,为曹军取得了重大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杨修也因为其奸佞之行受到了众多人的反感和怀疑。
在杨修之死的原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段内容:
第一段:
“上大怒,谴恶言於众曰:“卿毁我江山,何罪之有?” 於是都释病,并白杨修曰:“将军谓曹公取天下者,何如名将之谓也?” 杨弗答。”
这一段是杨修和曹操之间的对话,曹操责怪杨修毁谤他的江山,但杨修没有回应。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次对话可能是导致杨修死亡的导火索。
第二段:
“於是诏赦修,而破其家,盈尽仓廪内粟,外贼内贼无不恚愤焦心。”
在曹操发现杨修有反叛之意之后,曹操并没有立即行动,而是下诏赦免了杨修。然而,他却派人破坏了杨修的家,没收了修的财物。这一做法进一步激起了杨修内心的愤怒。
第三段:
“修来发疽而死,操后悔,以为无故害之。”
杨修最终因发疽而死。曹操得知后十分懊悔,觉得自己无故害死了一个重要谋士。这也说明了曹操在杨修死后对自己的决策感到后悔。
综合以上几个片段,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和推测。首先,杨修在曹操的眼中是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曹操十分欣赏他的才华和智谋。然而,杨修因其奸佞之行引起了众人的不满,导致曹操开始对他有所怀疑。
其次,曹操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来对付杨修,包括下诏赦免杨修、破坏他的家等。这些行动的目的可能是试探和打击杨修的忠诚度,从而掌握他的真实意图。
最后,杨修因发疽而死,曹操对此感到后悔,认为自己害死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谋士。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曹操在杨修死后对自己的决策表示了内心的后悔和反思。
总的来说,杨修之死的原因是一个谜,目前我们只能通过一些古代文献的记载来进行推测和猜测。然而,无论杨修是出于忠诚还是背叛,他在历史上都留下了自己独特的一笔。
十、正史杨修的结局?
杨修是死在曹操救曹仁的征战中,曹操是在建安二十四年秋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之罪杀了杨修。
在《三国志》和《后汉书》都认为杨修是参与了夺嫡,才是其被杀诱因,或许杨修临死前才明白自己的位置,他是曹操的主薄算是心腹,曹操也很信任他,而立太子这件事,算是曹操的家事,杨修又是左右逢源,这可是犯了臣子的大忌,有挑拨曹丕和曹植兄弟关系的嫌疑,而且曹操还没死呢,杨修这家伙就开始给自己选新主公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 曹植传》、《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