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墓志铭 > 正文

哥釉介绍?

2024-07-12 14:25:17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哥釉介绍?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明代《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 遗憾的是,宋哥窑的窑址,至今还没有被人们发现,我们只有从传世作品上去解读哥窑的历史。哥釉瓷的重要特征是釉面开片,这是发生在釉面上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原本是瓷器烧制中的缺陷,后来人们掌握了开裂的规律,有意识地让它产生开片,从而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美感。宋代哥釉瓷釉质莹润,通体釉面被粗深或者细浅的两种纹线交织切割,术语叫作“冰裂纹”,俗称“金丝铁线”。哥窑瓷土脉微紫,质薄,有油灰色、米色、粉青色三种瓷釉彩,表面满裂纹。因为土质含铁量较高,烧胚时发生氧化,瓷器胚呈紫黑铁色,瓷器没有涂釉的底部显现瓷胚本来的铁色,叫“铁足”,而釉彩较薄的口部呈紫色,叫“紫口”,俗称“紫口铁足”。一般来说,大器小开片者和小器大开片者颇为珍贵。由于哥釉瓷细致、精美,以后各代对它都有仿造。特别是到了清代,还出现了一个仿哥釉瓷的高潮。到了清朝后期,哥釉明显地不如清前期,颜色越来越深,开片越来越细碎,釉面甚至出现凹凸不平的疙瘩釉,胎质也变得疏松。

名称由来

相传宋代龙泉章氏兄弟各主窑事,哥者称哥窑,为宋代名窑之一。窑名最早见于明初宣德年间的《宣德鼎彝谱》一书,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嘉靖四十五年刊刻的《七修类稿续稿》称“哥窑与龙泉窑皆出处州龙泉县;南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弟兄各主一窑,生一所陶者为哥窑,以名故也,章生二所陶者为龙泉,以地名也。其色皆青,浓淡不一;其足皆铁色,亦浓淡不一。旧闻紫足,今少见焉,惟土脉细,釉色纯粹者最贵;哥窑则多断纹,号曰百极碎”;《处州府志》又载:“从其兄其生一,所主之窑,皆浇白断纹,号百极碎,亦冠绝当世”,曹昭《格古要论》,“旧哥窑色青,浓淡不一,亦有紫口铁足”。

清代蓝浦《景德镇陶录》卷六“镇仿古窑考中关于”哥窑的记载,哥窑,宋代所烧,本龙泉琉田窑,处州人章姓兄弟分造,兄各生一,当时别其所陶,曰哥窑。土脉细紫,质颇薄,色青浓淡不一。有紫铁足,多断纹隐裂如鱼子。釉惟米色、粉青两种,汁纯粹者贵,唐代《肆考》云:古哥窑器,质之隐纹如龟子,古官窑,质之隐纹如蟹爪;碎器纹则大小块碎。古哥器色好者类官,亦号百极碎,今但辨隐纹耳,又云汁釉究不如官窑。”

清代《南窑笔记》“哥窑”条记载:即名章窑,出杭州大观之后,章姓兄弟,处州人也,业陶,窃做于修内寺,故釉色仿佛官窑。纹片粗硬,隐以墨漆,独成一宗釉色,亦肥厚,有粉青、月白、淡牙色数种。又有深米色者为弟窑,不堪珍贵。间有溪南窑、商山窑仿佛花边,俱露本骨,亦好。今之做哥窑者,用女儿岭釉加椹子石未,间有可观,铁骨则加以粗料配其黑色。由此,哥窑铁足,釉面莹润多断纹,风格特征近类南宋官窑。哥窑器以纹片着称,其中多为黑黄相交,俗称金丝铁线。

关于金丝铁线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宋代龙泉县,有一位很出名的制瓷艺人,姓章,名村根,他便是传说中的章生一、章生二的父亲。章村根的擅长制青瓷而闻名遐迩,生一、生二兄弟俩自小随父学艺,老大章生一厚道、肯学、吃苦,深得其父真传,章生二亦有绝技在身。章村根去世后,兄弟分家,各开窑厂。老大章生一所开的窑厂即为哥窑,老二章生二所开的窑厂即为弟窑。兄弟俩都烧造青瓷,都各有成就。但老大技高一筹,烧出“紫口铁足”的青瓷,一时名满天下,其声名传至皇帝,龙颜大悦,钦定指名要章生一为其烧造青瓷。老二心眼小,心生妒意,趁其兄不注意,把粘土扔进了章生一的釉缸中,老大用掺了粘土的釉施在坯上,烧成后一开窑,他惊呆了,满窑的瓷器的表面的釉面全都开裂了,裂纹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曲有直,且形状各异,有的象鱼子,有的象柳叶,有的象蟹爪。他欲器无泪,痛定思痛之后,他重新振作精神,他泡了一杯茶,把浓浓的茶水涂在瓷器上,裂纹马上变成茶色线条,又把墨汁涂上去,裂纹立即变成黑色线条,这样,不经意中形成“金丝铁线”。

主要特征

其一,哥窑釉属无光釉,犹如“酥油”般的光泽,色调丰富多彩,有米黄、粉青、奶白诸色。

其二、“金丝铁线”的纹样,哥窑釉面有网状开片,或重叠犹如冰裂纹,或成细密小开片(“俗成百圾碎”或“龟子纹”),以“金丝铁线”为典型,即较粗琉的黑色裂纹交织着细密的红、黄色裂纹。

其三、“聚沫攒珠”般的釉中气泡,哥窑器通常釉层很厚,最厚处甚至与胎的厚度相等,釉内含有气泡,如珠隐现,犹如“聚沫攒珠”般的美韵,这是辨别真假哥窑器的一个传统的方法。

大都是紫黑色或棕黄色,器皿口部口边缘釉薄处由于隐纹露出胎色而呈黄褐色,同时在底足未挂釉处呈现铁黑色,由此,可以 概括出故有“紫口铁足”之说,这也是区别真假哥窑器的传统方法之一。

鉴定方法

首先,哥窑器必须具有众所周知的“金丝铁线”、“紫口铁足”。前者是哥窑的与众不同的裂纹,大纹为“铁线”,有的显蓝,大纹中套的小纹为“金丝”,有的不一定显金黄,大纹小纹合称为“面圾破”,它应当是密而不疏,曲而不直;后者是哥窑显露的较为特殊的胎色,但两者往往如鱼与熊掌一样不可兼得。瓷胎满釉器有“紫品”而无铁足。铁足应当是胎质本身的无釉颜色。铁足如是人为施加的一种黑色釉,其真伪值得怀疑,与《七修类稿续编》中记载的“其足皆铁色”相悖。

其次,哥窑属青瓷系列,釉色为青釉,浓淡不一,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黄等色,因窑变作用,釉色多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泽,非人为主观意志所为。胎质有瓷胎和砂胎两种,少花纹,无年款。胎色有黑灰、深灰、杏黄、浅灰等。釉面不光洁,但有一层如酥油之光,釉质较深浊不清透,釉层厚薄不匀,蘸釉立烧之器,底足之釉最厚,有的可达4毫米。其烧造方法为裹足支钉烧或圈足垫饼烧,后者可明显见到所垫圆饼烧造的痕迹。

再次,哥窑的底足也颇为特别,其圈足底边狭窄平整,非宽厚凹凸,足之内墙深长,足之外墙浅短,难以用手指提拿起来。

最后,就是哥窑最主要、最奇妙、最令人称道、又最被人忽视的特征,即所谓“攒珠聚球”。陶瓷界先辈孙瀛洲在其《元明清瓷器的鉴定》一文中早已说过,“如官、哥釉泡之密似攒珠,……这些都是不易仿作的特征,可以当作划分时代的一条线索。”显然,“攒珠”指的是哥窑器中之釉内气泡细密像颗颗小水珠一样,满布在器物的内壁和外壁或内身和外身上。但孙老说得比较笼统,实际上真正哥窑的釉内气泡不仅仅只是“攒珠”,还显现出一种比“攒珠”稍大一点的“聚球”。球比珠大,也就是说哥窑有大小不同的两种气泡,其排列形式不是间杂错落,而是较为整齐地排列在一起。聚球式的气泡比攒珠的气泡数量要少得多,一般呈圈形排列在器物之内壁,像一个很厚的环。“攒珠聚球”它是当之无愧的划分真假哥窑的一条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

补充介绍

哥窑釉质纯粹浓厚,不甚莹澈,釉内多有气泡,如珠隐现,故通称“聚沫攒珠”。釉色宝光内蕴,润泽如酥。纹片多种多样,以纹道而称之有鳝鱼纹、黑蓝纹、浅黄纹、鱼子纹;以纹形而称之有纲形纹、梅花纹、细碎纹、大小格纹、冰裂纹等,总名为百极碎。哥窑器物传世的以各式瓶、炉、洗、盘、碗、罐为常见。但哥窑窑址仍未确认,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悬案之一。

二、清代七星哥釉盘怎么鉴定?

清中·哥釉七星盘,敞口,弧腹,圈足,盘通体施仿哥釉,釉质肥厚滋润,周身纹片纵横,深者呈褐色,谓之“铁线”,浅色者则为金黄色,谓之“金丝”。

大小纹片相间,深浅二色交织,再现了宋代哥窑之品格与魅力。

盘底有七个酱色的支钉,这七个痕迹完全追求宋代龙泉哥窑的特征,与烧造技术无关,故意呈现七个支钉的效果。 

三、明清哥釉的施釉方法?

是陶瓷器表面的一种玻璃质层。釉层的作用是使陶瓷表面光洁美丽,吸水性小,易于洗涤和保持洁净。由于釉的化学性质稳定,釉面硬度大,又使瓷器具有经久耐用和耐酸、碱、盐侵蚀的能力。此外,颜色釉还能起到装饰作用,使瓷器美观。

我国古代陶瓷釉的种类很多,按照不同的标准,有着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釉的成分,可以分为石灰釉、长石釉等;按照烧成温度,可以分为高温釉和低温釉;按照烧成后的外表特征,可以分为透明釉、乳浊釉、颜色釉、有光釉、无光釉、结晶釉、玻璃釉、开片釉、窑变釉等。此外,施釉方法也有多种,如浸釉、蘸釉、浇釉、喷釉、荡釉、滚釉、刷釉等。

四、明代哥釉特点?

明代早期哥釉釉质特别肥厚,开的开片比较大,呈乳白色。这种在明代早期烧造成熟的哥釉还是不多见的,因为到宣德的时候,哥釉是完全不一样的呈色。也就是说并不是说宣德的时候才开始哥釉的烧造,明初的时候就开始用的。

五、七星哥釉盘是什么时期的?

七星哥釉盘是清朝时期的

清代咸丰时期哥釉七星铭文盘,直径26cm。祭奠故人永为珍藏,爱之护之。 铭文为“母乃东巷延陵太文子,生韵南公幼媳,攀云之四妻,生于乾隆戌申(1788年))四月十三卯,殁于咸丰十月初八卯时,享年六十七(1855年咸丰五年乙卯),永立孝盘,夫攀云,孝男大亮大寿大霓”。 盘底七星点支痕。釉色凝润,老化裂纹斑点自然,一眼老盘。 对研究我国清代中东部地区特别是江浙一带风物地志、民俗、民风有重要的实物参考意义,亦可作为该地区家族姓氏族谱演变研究的实物例证。 非常具有收藏意义

六、哥釉青花釉里红的特点?

哥釉青花釉里红是中国传统陶瓷工艺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的特点是:

1. 哥釉:哥釉是哥窑瓷器的一种釉料,其特点是釉面光滑,釉色呈现出灰青、灰黄、灰黑等颜色,具有良好的质感和光泽。

2. 青花:青花是釉里红瓷器的一种装饰手法,其特点是在瓷器表面绘制青花瓷图案,再用釉料覆盖图案,使得图案更加清晰、鲜艳。

3. 釉里红:釉里红是釉里红瓷器的一种釉料,其特点是在瓷器表面绘制釉里红图案,再用釉料覆盖图案,使得图案更加清晰、鲜艳。

哥釉青花釉里红瓷器具有精美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中国传统陶瓷工艺品的瑰宝之一。

七、哥釉断代判断点?

您好,哥釉断代判断点是指对哥釉瓷器进行年代判断时需要考察的几个关键因素。这些判断点包括:器型、釉色、纹饰、胎质和胎体等。

1. 器型:哥釉瓷器的器型包括碗、盘、壶、瓶等。不同年代的哥釉瓷器在器型上会有一定的变化,因此通过比较不同器型的特点可以初步判断年代。

2. 釉色:哥釉瓷器的釉色主要有青釉、黄釉、紫斑釉等。不同年代的哥釉瓷器在釉色上会有一定的差异,通过比较釉色的颜色和质地可以初步判断年代。

3. 纹饰:哥釉瓷器的纹饰主要有莲花、葵花、草莓花等。不同年代的哥釉瓷器在纹饰上会有一定的变化,通过比较纹饰的形式和风格可以初步判断年代。

4. 胎质:哥釉瓷器的胎质主要有白胎和黑胎两种。不同年代的哥釉瓷器在胎质上会有一定的不同,通过比较胎质的颜色和质地可以初步判断年代。

5. 胎体:哥釉瓷器的胎体有瓷体和陶体两种。不同年代的哥釉瓷器在胎体上会有一定的差异,通过比较胎体的质地和结构可以初步判断年代。

综合考虑以上几个判断点,可以对哥釉瓷器的年代进行初步判断。但由于哥釉瓷器的制作工艺和风格多样,判断年代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结合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综合分析。

八、康熙哥釉的特点?

康熙期间,景德镇陶瓷业格外重视,进一步推行“官烧”与“官搭民烧”政策,开始派督窑官统管官窑窑务。康熙在位61年中,瓷业发展迅猛,品种丰富,青花瓷器进一步得到发展。工匠们很好地掌握了浙料与珠明料的炼制技术,青花蓝色显色像翠毛一样娇艳,像宝石一样明快,用分水法和晕染法可将蓝色分出浓淡深浅等许多色阶,使得画面富有立体感。

  五彩瓷工艺是康熙瓷的另一大成就。常用彩料有红、黄、紫、绿、蓝、黑等。

早期五彩用彩浓烈,形象硕大,画面繁满,受清初“四王”和明代沈周画风影响,人物画摹陈老莲风。彩瓷有青花五彩、哥釉五彩、斗彩等。后发明了珐琅彩、粉彩、抹红三彩、墨地三彩等,把彩瓷工艺提到了极高水平。

九、南宋哥釉的特征?

哥釉瓷的重要特征是釉面开片,这是发生在釉面上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

开裂原本是瓷器烧制中的缺陷,后来人们掌握了开裂的规律,有意识地让它产生开片,从而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宋代哥釉瓷釉质莹润,通体釉面被粗深或者细浅的两种纹线交织切割,术语叫作“冰裂纹”,俗称“金丝铁线”。哥窑瓷土脉微紫,质薄,有油灰色、米色、粉青色三种瓷釉彩,表面满裂纹。

十、绿哥釉的特征?

器物釉层有比较大的片纹,釉色呈现出有一些会有鸭蛋清的色感特征。器物上面经高温的热制之后,再低温烧一层低温绿釉,釉色还是显得非常的清脆,而且呈现出阳绿的色感特征。器物造型做得比较饱满。

底部露胎,绿釉,釉色双耳尊造型,底部修胎,器物开片等,各方面显示。它的胎质还是显得比较坚实,胎釉的交接线,有自然火石红溢出。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