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区分五彩、斗彩、珐琅彩和粉彩?
一、怎样区分五彩、斗彩、珐琅彩和粉彩?
题主所说的五彩、斗彩、珐琅彩和粉彩都属于彩瓷范畴。
彩瓷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这么多的彩容易搞混,不如先从了解他们的历史和工艺开始,因为要分辨特征,必须从工艺开始区分。
- 从最有名彩瓷开始:斗彩
斗彩鸡缸杯 2.8个亿的拍卖价格,让大家一下子 注意到了这种彩。
斗彩其实是一种装饰手法,她的工艺,是先用青花勾线,上釉以后烧成,再在釉上,线的范围内填彩,之后进行二次烧制。
第一次青花烧成后的状态。
填彩后,第二次烧制,完成的状态。
如果在烧制过程中,第二步没有完成,就会变成漏彩,是一种类似淡描的装饰手法。
斗彩运用的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结合的手法,之前很少为人所知。斗彩的名称确定的也很晚,沈从文在讲陶瓷的文章里面用的是“豆”,古代还经常用“逗”。
- 历史最悠久的彩——五彩
明代嘉靖时期作品
康熙时期作品
五彩的发展历程非常长,从唐代到明清时期一直比较盛行,到了康熙时期达到巅峰。
五彩不是指五种彩,而是指很多很多彩。唐三彩也是五彩的一类。古时候技术有限,颜色数量较少。
五彩特点:颜色强烈,大红大绿,几乎没有过渡。后来也被称为“硬彩”。这跟当时的技术限制有关,没有办法去非常充分得调整单一色彩的色阶。
后来的粉彩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在艺术史的角度上来说,并不是某一种方式有特别的优势,真正的优势是在现有的条件下对某种方式的把控。五彩后来也出现多种配色方案,呈现出不同的审美风格。其中有一种叫“苏三彩”。
- 最名贵的彩——珐琅彩
珐琅彩是历史上最为名贵的彩瓷品种,在清代康熙时期,西方有画珐琅的传统,传入国内,康熙十分喜欢,并将其运用到瓷器上。
珐琅彩又被称为瓷胎画珐琅,相应的还有铜胎画珐琅(景泰蓝)。
瓷胎画珐琅是在宫廷里试验成功的一个品种,先在景德镇烧成白瓷,再由宫廷造办处制作完成。,因此数量稀少,极为名贵。特别在雍正时期,都是由宫廷画师完成,水准之高,不是一般匠人能完成的。
这是最早的,康熙时期的珐琅彩作品。
可以看出完全不露出白胎,这是因为,当时的珐琅彩技术还不够成熟,因此彩没有办法很好得在釉面上附着,不上釉的白瓷,表面比较粗糙,因此珐琅彩更容易附着在上面。这是早期珐琅彩的风格。
珐琅彩的颜料来自进口,非常鲜艳明亮,到了雍正乾隆时期,在彩绘上达到新的高度。
珐琅彩在历史上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直接导致了粉彩的产生。
因为到了雍正时期,珐琅彩的材料不再纯粹依赖于进口,更多是在景德镇进行试验,由此诞生了粉彩。
- 最著名的彩——粉彩
这件是粉彩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作品,十年前在拍卖史上以超高价格成交,如今藏于上海博物馆。
典型的粉彩风格,花朵显体积感与厚度,颜色有明显过渡,由白色到粉红色。这是粉彩最突出的特点。
粉彩的工艺:在轮廓线内先打上一层玻璃白,和釉的颜色又不大一样。涂完白色再涂粉红色,再在粉红色较淡的地方用水去洗。
这种工艺使得粉彩在色彩表现力上大大前进一步。
粉彩在历史上还有一个重要意义:
在元代之后,出现了青花瓷,青花瓷一出现,便抢去了历史上所有陶瓷的风头,贯穿影响和改变了全世界。
而粉彩瓷的出现,又一下子抢去青花瓷的风头。
不过,粉彩瓷在画的时候和烧成之后会产生变化,因此在技术上有一定难度。
- 最新的彩:新彩
新彩是工业文明的成果,又一次拓宽了可能性,对色彩的运用更为简单。现代画家更容易用新彩进行创作。
- 对西方影响最大的彩:广彩
广彩是一种完全因外销而产生的新品种,清代,多数瓷器在广州口岸出口,于是商人们便先在景德镇采购白胎,再在广州完成彩绘的部分。这样更容易把控和生产。
广彩是一种满足西方需要的装饰,画面华丽繁复,很有异域风情。所运用的手法还是粉彩。与之相似的还有晚清民国时期出现的浅绛彩。
- 浅绛彩
浅绛彩是一种画法上的创新,所运用到的材料还是在粉彩和五彩的材料之内。
画浅绛彩的很多都是文人墨客,他们将中国画的青绿山水都在陶瓷上表现出来了。
以上介绍了斗彩,五彩,珐琅彩,粉彩,新彩,浅绛彩,广彩。景德镇陶瓷工艺体系之庞大,就算是以上所有彩绘瓷,也只是整个陶瓷体系里面的一支。
最近对景德镇很感兴趣,才知道还有一个词叫“景漂”。讲的是喜欢传统瓷器艺术的现代文人,甘愿流连于景德镇。推荐一本讲瓷器的书:《制瓷笔记》,作者的讲座和课程我都听了不少。
对于彩瓷的学习和了解,大部分人是出于兴趣,但我想最重要的方面不在于,只是去甄别工艺特征和艺术差别,而是了解彩绘的历史和美学特点,才能从瓷器艺术上感受到美和愉悦……^_^
二、斗彩就是?
是指釉下青花和釉上色彩相结合的彩瓷工艺
三、斗彩等级?
斗彩又称逗彩,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创烧于明朝宣德年间,明成化时期的斗彩最受推崇,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
斗彩是预先在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明人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
中文名
斗彩
别称
逗彩
性质
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
起源时间
明朝宣德年间
类别
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
特点
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色彩
历史
明朝
据历史文献记载,斗彩始于明宣德,但实物罕见。成化时期的斗彩最受推崇,明清文献中也称之为成“窑彩”或 "青花间装五色"。传世成化斗彩瓷器图案绘画简练,内容主要是花鸟、人物。它的做法是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绘图案的轮廓线,罩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按图案的不同部位,根据所需填入不同的彩色,一般是3至5种,最后入彩炉低温烧成。按照专家陈万里先生的意见,成化斗彩又可以分为点彩、覆彩、染彩、填彩等几种。成化斗彩除个别的大碗外,多数造型小巧别致,有盅式杯、鸡缸杯、小把杯等。还有一种绘有海马或团花的盖罐,底有一青花“天”字,俗称天字罐。
清朝
斗彩桃蝠纹葫芦扁瓶 清乾隆
斗彩夔凤纹八吉祥纹盘 清雍正
清朝斗彩瓷器的产量要大于明朝成化时期。康熙、雍正、乾隆官窑也有不少精品堪与成化斗彩媲美,而且出现了较大的器型。总的来看,清朝盛世的斗彩瓷器大多数绘画精工,改变了成彩 "叶无反侧"、"四季单衣" 的弱点,图案性更强,但也失去了成彩清秀飘逸的风采。康、雍、乾官窑都有一些仿成化斗彩产品,特别是雍正时期己能有把握地仿烧出成化斗彩,但这些仿品大都署本朝年款或不落款,只有少数寄托成化款。对这些器物要从胎、釉、彩绘等儿个方面仔细辨别。另外雍正时期还烧成了粉彩斗彩,使斗彩瓷器更加华贵。乾隆以后,斗彩仍在生产,图案内容多为花草,且多团花,延续了清朝盛世时期的风格,但笔法日渐草率。
清代,朗士宁等人将西洋画技法带到中国,自康熙朝始,内务府及养心殿造办处将其大量融入陶瓷工艺,以油画技法为基础的珐琅彩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发晶釉面,则以西洋硬笔画技法为基础,精到细腻的笔法,糅合彩瓷工艺特有的渲染效果,辅以粉彩的写意,呈现出疏密有致、刚柔相济之状。而珐琅所独有的色彩凝练更起到了画龙点睛之效。
三种不同风格的工艺,反差强烈却又浑然一体、风格迥异却能相互提携,争奇斗艳中构成一幅情趣盎然的生动画面,故名:逗彩。
命名
世人谈及成化瓷,必对成化斗彩交口称赞。成化斗彩是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色结合相成的新工艺、新品位,而 使成化官窑瓷器被后人列为诸窑之首(见清人程哲《蓉槎蠡说》)。而作为“成窑上品”的斗彩更是声誉极重。
考证
然而“斗彩”一名并不是明朝人的称谓。从现存明清文献典籍看,最早应用“斗彩”这个名称的,是大约成书于十八世纪的《南窑笔记》。由于此书作者不详,有学者认为成书于雍正年间,也有学者认为当在乾隆之后。不过从清宫档案上看,雍正年间称成化斗彩仍沿用“成窑五彩”之名。在明朝的一些书籍中,如《野获编》、《博物要览》、《敝帚轩剩语》、《清秘藏》、《长物志》等,只以“五彩”或“青花间装五色”称之。而明朝人所说的“五彩”和现代研究者所认定的“五彩”并不完全一致。既如此,我们怎么理解清人“斗彩”一词的涵义及怎样科学地为成化彩瓷定名呢?
通常看法
对“斗彩”一词,通常的理解是以釉下青花为轮廓,釉上填以彩色,烧成后遂有釉下彩与釉上彩斗妍斗美之态势,故称“斗彩”。但也有其它理解。有人认为“斗彩”应为“豆彩”,因为绿色如豆青。有人认为“斗彩”应为“逗彩”因为釉下与釉上彩似在相互逗趣。有人认为“斗”是江西土话,是“凑合”的意思,应写作“兜”。《南窑笔记》的作者有自己的理解与表述。他说道:“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日斗彩。填(彩)者,青料双钩花鸟、人物之类于坯胎,成后复入彩炉,填入五色,名曰填彩。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画填出者是也。”他的分类逻辑实际是依据两大要素。一是从色料构成角度,以有否青料(即青花)将五彩与斗彩、填彩区分开。二是从技术方法角度,以是否“双钩”法将斗彩与填彩区分开。平心而论,有这样程度的分类方法在当时难能可贵,缺点是说得不全。成化斗彩除了他所说的填彩,“斗”(即凑其全体)彩,还有点彩、覆彩、染彩和青花加彩(后文将有述说)。而且,成化斗彩瓷器大多是一件器物上兼用几种施彩方法,单一的施彩器极为罕见。
四、康熙斗彩特征?
清代康熙朝生产的斗彩瓷器。康熙斗彩瓷器在彩绘技法上仍承袭成化斗彩的风格,纹样采用平涂勾勒,填绘的色彩微微越过釉下青花的边线向外渗透。
在色彩的运用和具体施彩的工艺上有了本朝的鲜明特征。这时或将斗彩作为器物的边饰或局部纹饰,或与青花、五彩分绘在一件器物上。
五、斗彩的特点?
另有晕染法,雍正乾隆时盛行,受水墨画启发创制,有青花泼绘山水之类。“釉里红”也由康熙时复兴,雍正有精品。“斗彩”、色彩丰富艳丽、绘技工细超过前代。典型有康熙“斗彩加金花鸟鱼缸”、雍正“斗彩八吉祥大盘”、乾隆“斗彩江山万代瓶”、乾隆“斗彩
六、珐琅彩,粉彩,古彩,斗彩都有什么特点,它们又有什么区别呢?
珐琅彩:珐琅彩是历史上最为名贵的彩瓷品种,最初来自传教士带来中国的铜胎画珐琅,所以也称为“瓷胎画珐琅”,相应的还有铜胎画珐琅(景泰蓝)。在装饰手法上,除了雍正朝之外大都繁缛富丽,通常会在表面进行描金装饰。珐琅,又称“ 佛郎 ”“ 法蓝 “”,其实又称 景泰蓝 ,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一词源于中国隋唐时古西域地名拂菻。当时东罗马帝国和西亚地中海沿岸诸地制造的搪瓷嵌釉工艺品称拂菻嵌或 佛郎嵌 、佛朗机,简化为拂菻。出现景泰蓝后转音为发蓝,后又为珐琅。1918~1956年,珐琅与搪瓷同义合用。1956年中国制订搪瓷制品标准,珐琅改定为珐琅,作为 艺术搪瓷 的同义词。
粉彩:粉彩瓷又叫“软彩”,是珐琅彩之外,清宫廷又一创烧的彩瓷。在烧好的胎釉上施含砷物的粉底,涂上颜料后用笔洗开,由于砷的乳蚀作用颜色产生粉化效果。
斗彩:斗彩又称逗彩,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创烧于明朝宣德年间,明成化时期的斗彩最受推崇,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斗彩是预先在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明人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斗彩的区别于其他彩瓷的特点为:釉下青花描出纹饰的轮廓线,再用色彩填充,形成一种青花与颜色反差的视觉冲击,在彩色的外围就好像穿了一件青花的衣服一般,简单明快色泽绚丽,观之使人赏心悦目
古彩(五彩):五彩为明清时期景德镇窑的新品种,由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五彩所指是分布在瓷器釉面上多种颜色的彩——而五彩瓷并不一定指瓷器釉面上只有五种颜色,多于或少于五种彩的陶瓷,在习惯上也同样称之为五彩瓷。五彩瓷在明清两代得到了发明和发展,其配方经过不断的创新,并进行了多次重大的改革之后,才出现以红、黄、绿、蓝、黑、紫等为主的彩瓷。
七、斗彩是釉上彩还是釉下彩?
斗彩是彩瓷工艺的一种,也叫逗彩。而广义的斗彩是指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彩瓷工艺。
明宣德开始,出现了釉下青花和釉上红彩结合的工艺,但真正意义上的斗彩,则创始于明成化朝,以青花料在瓷坯上双勾出花鸟、禽兽、人物的轮廓线,施透明釉烧成后,再在釉上填入彩料,称为填彩。此外,尚有点彩、N彩和染彩等。斗彩器色彩丰富、鲜亮,釉下青花与釉上彩料斗奇争艳,各显风姿,相映成趣。明成化斗彩最为名贵,历来被人们视为珍品。其中天字罐“鸡缸杯”、“婴戏杯”等工艺制作精良,胎骨洁白细腻,尤其著名。
八、斗彩历史和价值?
斗彩又称逗彩,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斗彩工艺虽然在明初出现,而明代的文献却没有介绍,直到清代雍正年间成书的《南窑笔记》才予以介绍,但这并不贬低斗彩瓷器作为彩瓷产品发展重要阶段的作用。明成化时期的斗彩最受推崇,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
成化斗彩瓷器图案绘画简练,内容主要是花鸟、人物。它的做法是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绘图案的轮廓线,罩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按图案的不同部位,根据所需填人不同的彩色,一般是3至5种,最后入彩炉低温烧成。成化斗彩又可以分为点彩、覆彩、染彩、填彩等几种。成化斗彩除个别的大碗外,多数造型小巧别致,有盅式杯、鸡缸杯、小把杯等。还有一种绘有海马或团花的盖罐,底有一青花“万”字。
清朝斗彩瓷器的产量要大于明朝成化时期。康熙、雍正、乾隆官窑也有不少精品堪与成化斗彩媲美,而且出现了较大的器型。总的来看,清朝盛世的斗彩瓷器大多数绘画精工,改变了成彩 "叶无反侧"、"四季单衣" 的弱点,图案性更强,但也失去了成彩清秀飘逸的风采。特别是雍正时期己能有把握地仿烧出成化斗彩,但这些仿品大都署本朝年款或不落款,只有少数寄托成化款。对这些器物要从胎、釉、彩绘等儿个方面仔细辨别。另外雍正时期还烧成了粉彩斗彩,使斗彩瓷器更加华贵。乾隆以后,斗彩仍在生产,图案内容多为花草,且多团花,延续了清朝盛世时期的风格,但笔法日渐草率。
对“斗彩”一词,通常的理解是以釉下青花为轮廓,釉上填以彩色,烧成后遂有釉下彩与釉上彩斗妍斗美之态势,故称“斗彩”。但也有其它理解。有人认为“斗彩”应为“豆彩”,因为绿色如豆青。有人认为“斗彩”应为“逗彩”因为釉下与釉上彩似在相互逗趣。据清中期《南窑笔记》中写到:“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关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
现在瓷器市场上属于明清时期的瓷器居多,在明清瓷器中斗彩瓷是比较出名的,尤其是成化斗彩必交口称赞。成化斗彩无论在当时还是现今都是珍贵的瓷器,一是宫廷御用珍赏品,二是制品少而精粹,用“精工细作”概括成化斗彩的品质完全恰当。
九、斗彩是什么年代?
斗彩又称逗彩,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创烧于明朝宣德年间,明成化时期的斗彩最受推崇,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
十、为什么叫斗彩?
斗彩是一种硬彩,何为硬彩,《饮流斋说瓷》中解释道:“硬彩者彩色甚浓,釉付其上,微微凸起。”
斗彩是在坯上,先用青花描绘图案轮廓,施以透明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以各种彩料填绘,经低温烘烤,最终成型。彩绘方式分为釉上彩、釉下彩两部分,有拼逗之意,故称“斗彩”或“逗彩”。
粉彩是一种软彩,何为软彩,同样是《饮流斋说瓷》中解释道:“软彩者又名粉彩,彩色稍淡,有粉匀之也。”
粉彩瓷器,是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勾画出图案的轮廓,然后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将颜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之上,用干净笔轻轻地将颜色依深浅浓淡的不同需要洗开,使花瓣和人物衣服有浓淡明暗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