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墓志铭 > 正文

桓温妻子?

2024-07-03 06:37:20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桓温妻子?

是南康公主

晋成帝司马衍的长姐,下嫁大司马桓温。《妒记》记载,桓温灭掉成汉后,娶了成汉后主李势的妹妹为妾。南康公主妒火中烧,欲持刀杀李氏,但见李氏在窗前梳头,发垂委地,姿貌绝美,徐下结发,敛手向公主说:“国破家亡,无心以至。若能见杀,实犹生之年。”司马兴男见她神色闲正,辞气清婉,掷刀走上前抱着李氏说:“阿妹,我见汝亦怜,何况老奴”。

二、桓温名言?

“人如果不能流芳百世,那么也要遗臭万年!”,这句霸气的话是东晋枭雄桓温的名言。他先是为获取名望接连组织三次北伐,后来又为“受禅”铺路,不择手段地废黜晋废帝,扶立简文帝。结果最后什么名分也没捞到,到头来只留下一个恶名。

三、桓温小名?

2月17日袁乔 桓温参军。小名袁羊。灭成汉之战的谋士功臣。 赫隆 桓温长史。东晋风流的代表人物。 罗友 桓温记室。 >人物生平 枕戈泣血,手刃父仇...

桓温,东晋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西北)人。出身士族十八岁手刃杀父仇人名声大振,步入仕途。长期控制荆州地区,曾经溯大江(长江)之上剿灭盘踞在蜀地的“成汉”政权,三次出兵北伐,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晚年欲废帝自立,未果而死。

  人物简介

  桓温(公元三一二年至公元三七三年),字元子,谯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西龙亢镇)人,相貌温伟,有奇骨,面有七星,刘称他“眼如紫石棱,须作猥毛磔。”。

  幼年丧父,少年结交名流,与刘、殷浩齐名。后与庾翼相交,受庾翼推荐,娶晋明帝之女南康长公主为妻,并担任琅琊内史,历任徐州刺史、荆州刺史、江州刺史、扬州刺史、征西将军、都督天下诸军事、大司马等职。

四、晋书桓温列传?

原文:

    桓温,字元子,宣城太守彝之子也。生未期而太原温峤见之,曰:“此儿有奇骨,可试使啼。”及闻其声,曰:“真英物也!”以峤所赏,故遂名之曰温。峤笑曰:“果尔,后将易吾姓也。”彝为韩晃所害,泾令江播豫焉。温时年十五,枕戈泣血,志在复仇。至年十八,会播已终,子彪兄弟三人居丧,置刃杖中,以为温备。温诡称吊宾,得进,刃彪于庐中,并追二弟杀之,时人称焉。 

    温豪爽有风概,姿貌甚伟,面有七星。少与沛国刘惔善,惔尝称之曰:“温眼如紫石棱,须作猥毛磔,孙仲谋、晋宣王之流亚也。”选尚南康长公主,拜驸马都尉,袭爵万宁男,除.琅邪太守,累迁徐州刺史。 

    温与庾翼友善,恒相期以宁济之事。翼尝荐温于明帝曰:“桓温少有雄略愿陛下勿以常人遇之常婿畜之宜委以方召之任托其弘济艰难之勋。”翼卒,以温为都督荆梁四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领护南蛮校尉、假节。 

    母孔氏卒,上疏解职,欲送葬宛陵,诏不许。赠临贺太夫人印绶,谥.曰敬,遣侍中吊祭,谒者监护丧事,旬月之中,使者八至,轺轩相望于道。温葬毕视事,欲修复园陵,移都洛阳,表疏十余上,不许。进温征讨大都督、督司冀二州诸军事,委以专征之任。 

    温性俭,每燕惟下七奠柈茶果而已。或卧对亲僚曰:“为尔寂寂,将为文景所笑。” 

    众莫敢对。既而抚枕起曰:“既不能流芳后世,不足复遗臭万载邪!”尝行经王敦墓,望之曰:“可人,可人!”其心迹若是。 

    时年六十二,温薨。皇太后与帝临于朝堂三日,诏赐九命衮冕之服,又朝服一具,衣一袭,东园秘器,钱二百万,布二千匹,腊五百斤,以供丧事。 

(选自《晋书·桓温传》,有删改) 

译文:

    桓温字元子,是宣城太守桓彝的儿子。未满周岁时太原人温峤见了他说:“此儿骨骼不凡,请再让他哭一下。”等到听了他的哭声,又说:“真是英才降世!”桓彝因为此儿为温峤所赏识,所以给他 取名叫温。温峤笑着说:“果然如此,将来也要改作和我一姓。”桓彝被韩晁害死,泾县县令江播参与了此事。当时桓温十五岁,头枕戈矛,眼流血泪,立志报仇。到十八岁,碰上江播已死,他的儿子江彪兄弟三人居丧,把刀放进手杖,用来防备桓温。桓温谎称吊丧客人,得以进入,在守墓的庐屋里杀了江彪,然后又追杀了他的两个弟弟。时人为之称叹。 

    桓温为人豪迈爽朗,有雄风高节,姿貌奇伟,脸上有七颗星印。年少时同沛国刘惔友善,刘惔曾称赞他说:“桓温眼睛像紫石棱,须发如刺猬毛,是仅次于孙仲谋、晋宣王一类的人物。”被选为南康长公主的夫婿,拜为附马都尉,袭万宁男爵位,授琅王牙太守,屡迁至徐州刺史。 

    桓温同庾翼友善,经常在一起相约要安定天下,匡国济民。庾翼曾经对晋明帝推荐说:“桓温从小就有雄才大略,希望陛下不要把他当作平常人看待,也不要当作平常的女婿,应当像周宣王对方叔、召伯那样,委以复兴重任,让他弘扬大道、匡济时局,完成艰难事业。”庾翼死后,明帝便提拔 

桓温为都督荆梁四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领护南蛮校尉、假节。 

    母亲孔氏死了,他上疏请求解除官职,想到宛陵送葬,诏令不准。朝廷赠他母亲为临贺太夫人印绶,谥号敬,并派侍中吊祭,让谒者监护丧事,不到一月时间,使者到达八次,华丽的官车在路上前后相望。桓温葬罢母亲后开始上任,想修复园陵,移都到洛陽,奏表上了十余次,朝廷不答应。 

晋升桓温为征讨大将军,都督司、冀二州诸军事,专门负责征讨事宜。 

    桓温生性俭朴,每顿只吃七枚干茶果而已。有一次他躺着对亲信说:“这样寂寞无为,将被文帝司马昭、景帝司马师所笑。”众人都不敢对答。一会儿又抚着枕头坐起来说:“既然不能流芳后世,难道就不能遗臭万年吗?”一次经过王敦的墓边,他望着墓说:“真是能干的人!真是能干的人!” 他的心迹就是这样。 

    桓温去世,终年六十二岁。皇太后和皇帝亲临朝堂三天,下诏赐九命兖冕之服,又赐一套朝服,衣一袭,还有东园秘器,钱二百万,布二千匹,蜡五百斤,以供丧事之用。 

五、桓温有没有嫡子?

桓熙,桓温世子,桓温临死时曾与桓济和桓秘谋杀桓冲,失败后被徙至长沙。

六、桓温北征典故?

346年,东晋的大将桓温镇守荆州,管理着长江中上游的军事。这时候,在西蜀一带,存在着李势的蜀汉政权,北方存在着许多少数民族的政权。桓温认为这些势力的存在对东晋是一个威胁,再说,自己长期当军事首领,手中握有兵权,不用显得自己无能,便经常和自己的部下商量北伐的事情。

一次,江夏相袁乔对桓温说:“胡人(北方少数民族)、蜀人都是我们的敌人,并且对我们长期构成危害,胡、蜀两处比较起来,蜀国地势险要,但实力较弱,容易攻取,不像胡人那么强大。现在,蜀汉政权的头头李势残暴无道,我们选一支精兵,奇袭蜀国,李氏政权一战就可消灭!”桓温大喜,立即向皇帝上表,请求讨伐西蜀。这时候,当皇帝的是2岁的晋穆帝司马聃,朝中大事由褚太后做主,太后同意了桓温的请求。桓温便率领益州刺史周抚、南郡太守司马无忌出兵攻蜀,第二年便打到成都,李势投降,蜀国被扫平。

蜀汉灭亡以后,桓温在朝廷中的威名更大了,朝廷中的大臣很害怕,任用殷浩来与桓温对抗。桓温很不高兴,常常对别人说殷浩的坏话,桓温说:“我和殷浩少年时在一起玩骑竹马的游戏,我玩过了就扔掉竹马,他却把我的竹马捡回家,你们说,这么小气的人怎能治理国家?”

殷浩本来是个文人,被朝廷重用以后,连续几次领兵北伐,想恢复晋朝原来的山河。352年,殷浩从寿春出发,进攻后赵,在许昌战败,退守寿春。第二年,殷浩再次从寿春出发,领兵7万北伐,在山桑(今安徽蒙城北)因羌族将领姚襄叛变,被姚襄袭击而战败,领着残兵败将逃到谯城(今安徽亳州)。桓温乘机向朝廷上书,说殷浩连年吃败仗,毫无用处,应该降为老百姓。于是殷浩被免官为民。殷浩想不通,成天默默不语,用手指在空中写“咄咄怪事”四个字,不久病死。

殷浩被免官的第二年,即公元354年,桓温自己领兵北伐,共发动水陆军4万,水军从襄阳入均口(今湖北均县西),步兵向武关(今陕西丹凤东)进发,进攻前秦,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打了几个胜仗。

前秦苻健领6000来人退入长安,保守长安小城,桓温大军一直进到灞上驻下。关中的父老乡亲听说晋国的军队来了,纷纷抬着慰劳品来迎接桓温的军队,有些老人流着泪说:“想不到今天又看到了官军!”许多郡县的长官都在考虑向桓温投降。

这时候,桓温如果乘胜前进,能够一鼓作气打下长安,可他只是驻军灞上,按兵不动。这时候,北海人王猛来拜见桓温。王猛在当时是个很有学问、名气极大的人,但他不拘小节,不修仪表,求见桓温时穿着一身脏兮兮的短衣服,简直像乞丐一样。桓温见王猛虽然外貌不怎么显眼,但他有很好的气质,便虚心地接待王猛,问他:“我奉天子命令,领雄师10万北上,现在到了这里,怎么地方上的豪杰、英雄等却不来见我呢?”王猛说:“你奔袭数千里来到这里,节节胜利,面对长安小城,却不进攻,大家不知道你到底怎么想的,所以不敢轻易地来见你。”王猛一边谈论天下大事,一边在身上抓摸,时不时地摸出一只虱子放在嘴里,桓温却非常认真地听他讲话,根本不在乎这些。这就是“王猛扪虱谈天下”的故事。后来,因为军粮接济不上,桓温收兵退回襄阳。

356年,东晋委任桓温为征讨大都督,再次举行北伐。桓温从江陵出发,行过金城(今江苏句容县北部),见到自己当年任琅琊太守时种的柳树已经成林,感叹时间过得太快,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树木都长这样了,人怎么经得起岁月的消磨!)桓温这次出兵,又是接连获胜,占领了洛阳,桓温将洛阳故城整修一番,想请皇帝把首都再移到洛阳来,朝廷的君臣不愿意迁移,桓温很不高兴,留下将领镇守洛阳,自己领兵回朝。

369年,桓温从姑孰领兵5万北伐,在进军途中,也打了几个小规模的胜仗,但因决心不够坚决,加上客观条件不够成熟,最后接连败给燕国军队,特别是在襄邑(今河南睢县境内)一战,桓温军队死亡3万多人,大败而回。

桓温几次北伐,虽有胜利,但最后都放弃了战果,桓温不满朝廷,与朝廷的矛盾越来越大。

七、辛弃疾诗中桓温的典故?

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

这三句词包含的意思是:于此时,我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不会像张瀚,许汜一样贪图安逸今日怅恨忧惧的。我所忧惧的,只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宿愿不能实现。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

八、雪中悍刀行桓温?

说起“坦坦翁”桓温,雪友都会会心一笑,这个与任何人都能谈得来,坚定奉行难得糊涂的幽默老头谁能不爱,虽然他出场次数不多,但每一次都能抓人眼球,实在是令人印象深刻。其实历史上没有真正像桓温的人物,但其事迹却有迹可循。

原型:明朝“坦坦翁”刘三吾 东晋大将军桓温

九、东晋的桓温的身高?

史书没详细记录其身高,长相不凡,身高不是很高!

桓温(公元312年-公元373年),字元子,一作符子,汉族,谯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人。东晋杰出的军事家、权臣,谯国桓氏代表人物,宣城内史桓彝长子,东汉名儒桓荣之后。晋明帝司马绍之婿,曾经因溯大江(长江)之上剿灭盘踞在蜀地的“成汉”政权而声名大奋,又三次出兵北伐(伐前秦、后秦、前燕),战功累累。公元361年至公元373年独揽朝政,欲行篡位之事,逼迫朝廷加其九锡,但终因第三次北伐失败而令声望受损,受制于朝中王谢势力而未能如愿。死前欲得九锡亦因谢安等人借故拖延,直至去世时也未能实现。桓温谥号宣武。其子桓玄建立桓楚后,追尊为“楚宣武皇帝”。

桓温是晋明帝的驸马,因领兵灭亡成汉而声名大盛,又曾三次领导北伐,掌握朝政并曾操纵废立,更有意夺取帝位,但终因第三次北伐失败而令声望受损,受制于朝中王谢势力而未能如愿。死前欲得九锡亦因谢安等人借故拖延,直至去世时也未能实现。桓温谥号宣武。其子桓玄建立桓楚后,追尊为“楚宣武皇帝”。桓温出生后不久,便被温峤称许,于是以“温”为名。328年(咸和三年),父亲桓彝在苏峻之乱中被苏峻将领韩晃杀害,泾县县令江播也曾参与此事。桓温当时只有十五岁,发誓报杀父之仇。331年(咸和六年),江播去世。桓温以吊唁为名,将江播的三个儿子杀死。后来,桓温娶南康长公主,拜驸马都尉,并承袭父爵万宁男。335年(咸康元年),桓温任琅琊太守,又加辅国将军。

  从《晋书》推断,桓温应该是个相貌不凡的美男子,他的美不是秀气,而是雄伟。他刚生下来的时候,父亲的好友温峤就认为他有奇骨,啼哭声也很好听,十分赏识他,便取自己的姓氏“温”给他起名叫“桓温”。成年后,桓温更是相貌魁伟,豪爽有风采,好友刘惔称赞他“眼如紫石棱,须作猥毛磔,孙仲谋、晋宣王之流亚也”,按今天的话说就是眼睛像紫色石棱般刚毅有神,头发胡须似浓密的刺猬毛一样向外张开,像传说中孙权、司马懿的样子。

  永和二年(346),桓温乘成汉政权腐败,人心涣散之际,率军沿江直上,次年,平定蜀地,声望极高。五年,北方再度混乱,桓温多次请求乘机北伐,六年,朝廷以扬州刺史殷浩为中军将军、都督扬、豫、徐、兖、青5州诸军事,委以北伐重任,企图以此对抗桓温。九年,殷浩大败而回,免为庶人,内外大权遂集于桓温一身。永和十年二月,桓温第一次北伐前秦。四月,桓温在今陕西蓝田击败前秦派来堵截的数万大军,前秦主苻健以数千人退守长安。但桓温未乘胜进攻长安,而是坐待敌军自溃,终因军粮不继而于六月被迫撤退。

  桓温在历史上是个颇具争议性的人物。有争议,不是因为他的驸马身份,也不是他卓著的武功建树,而是他被后世指摘有篡逆之心。在路卫兵看来,其实这种说法很值得商榷,证据也不是很充分。因为这些言论都是来自皇宫内部,是东晋当朝的那些人的思想,老百姓才不管你这事呢。即便到了老百姓说三道四的地步,那也是从朝里传递出来的信息。换句话说,这是政治争斗的产物,自然有着不靠谱的一面。事实上,桓温在世时,并没有这方面的传言记载。只是当时桓温威振内外,简文帝“常惧废黜”(《资治通鉴》),害怕被桓温给废了。篡位是自己当皇上,桓温有野心,有专权之意,这个我不否认,但和篡逆还离得很远。简文帝本来就是桓温废掉司马奕后立的傀儡,即便废了他,桓温也不一定会自己当皇帝。

十、桓温后人被灭族了吗?

没有

桓温死后,将兵权交付弟弟桓冲,南郡公爵位则由幼子桓玄袭封。世子桓熙不服,遂与叔父桓秘、弟弟桓济谋杀桓冲,结果被桓冲发觉,都被流放长沙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