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民风 > 正文

票票族的民风民俗?

2023-12-20 22:32:01  来源:网络   热度:

一、票票族的民风民俗

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服饰,且每家每户都有弓箭,哪怕现在不打猎了,有的人已经是国家干部了,但弓箭是革家必备的家居装饰。

革家女人的帽子是提顶红樱帽,就象是一顶威武的甲盔。据说这是革家祖先因战功显赫,皇帝赐与的,是革家人的骄傲,所以后裔的后代的说法也是从这而来。

二、独龙族的民风民俗?

独龙族的民风民俗:

1、独龙族喜歌乐舞,特别善于通过“唱”和“跳”的方式来表达自身的思想感情,倾诉内心的喜怒哀乐。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起房盖屋、欢庆丰收等重要场合都要载歌载舞、唱歌对调。

2、 独龙族在万物有灵的传统观念支配下,比较普遍地相信鬼魂的存在和作用。他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崇拜集中表现在对各种鬼魂的信奉与祭祀上。盛行祭鬼、巫师治病、砍鬼和占卜等一系列巫术活动。

3、无论饮酒、吃饭和吃肉,独龙族家庭内部都由主妇分食,客人来临也平均分给一份。入夜后男子在火塘边喝酒念祝词,然后将酒碗抛在火塘上的竹架上,以碗口朝天为吉兆。

4、 独龙族男女均散发,前垂齐眉,后披在肩上,左右盖耳。过去都喜欢坠系耳饰和佩挂项链,现男子已极少系戴。过去女子有纹面的习惯,独龙语称为“巴克图”。新中国成立以后,这种文面习俗已逐渐被独龙族妇女所摒弃。

5、独龙族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传统习尚,视偷盗为最可耻的行径。

6、独独龙族唯一的传统节日就是过年,独龙语叫“卡尔江哇”。一般在农历的冬腊月,即每年的12月到翌年1月间举行,没有固定的日期,具体由各村寨自己选定。节日的长短视食物的多少而定,约二三天或四五天。年前友好家族便以“口传”、“结绳”或“刻木”等形式相互邀请,客人也会在过节的前一天如约而至。节日里,人们祭祀天鬼山神、“抛碗卜卦”、共吃年饭、唱歌跳舞以至通宵达旦。

7、独龙族婚姻严格实行氏族外婚制,即同一氏族的男女无论有没有直系亲缘关系,均不能通婚,各氏族之间有比较固定的婚姻集团。

8、独龙族历来实行土葬。棺椁以便于取材而定,有用四块木板合成,也有用一株园木剜空后装尸或拿竹篾席裹尸埋入土中的。人死后第二天即抬出。按独龙人的禁忌,尸体不能直接从大门抬出,必须由住房的后壁或地板上另撬开一条缝将尸首送出。

三、仡佬族的民风民俗?

1、三月三祭山神

除关岭、晴隆等少数地区外,仡佬族普遍过三月三祭山神,祭山神都是男子参加,大都为全寨活动,只是形式、礼仪上有差异。安顺、普定、镇宁一带的仡佬族,还过“六月初六”,杀鸡备酒敬奉“秧苗土地”。

2、吃新节

吃新节,各地仡佬族均过,时间不一,内容大同小异,是仡佬族比较重视的节日。采摘新粮 ,以新粮祭献祖先,举行将动物放归大自然的“放生”活动是这一节日的中心内容 ,而且必须要在过节之后 ,人们才能开始食用新粮。

吃新节到来时,家家户户都要到田间地头摘取新庄稼,摘取新谷穗煮新米饭,备酒敬祖,以感谢祖先拓荒种地、泽惠后人的恩德,然后大家吃新,欢庆一年的丰收。

3、牛王节

各地仡佬族还在十月初一过“牛王节”,又称“敬牛王菩萨”、“祭牛王”。每到这一天,仡佬族除了杀鸡备酒敬供牛王外,同时要让牛休息,用最好的饲料喂牛。

还要用上等糯米打两个糍粑挂在牛的角上,再把牛牵到水边,如果附近没有水塘、水井,水田,那也要打盆水放在家门口,让牛“照镜子”,之后取下糍粑喂牛,给牛“做寿”。

4、做粑粑

过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用一升或几升糯米打成一个大的粑粑,放在簸箕或方木盘内,供奉祖先,三天之后才可食用。在端阳节、重阳节及其他所有节日,都要宴请宾客,均要做粑粑。民间广为流传着“端阳打粑送亲家,重阳打粑封龙口,谷熟打粑献新人”。

5、食俗

习惯日食三餐,早餐稀饭或酸汤烫饭,中餐和晚餐多为大米干饭或玉米干饭。糯米食品,是仡佬族最喜食用的食品之一。糯米一般都用来制作糯米粑,因制作方法不同,各具不同的风味。食用时,常配以蜂蜜、红糖、白糖、芝麻、苏子等。

四、达斡尔族有什么民风民俗?

达斡尔族历史悠久,是祖国北疆的开拓者和保卫者之一。

据史学家考证,达斡族早年游牧于额尔古纳河、鄂嫩河等地,属契丹人后裔。

17世纪初,南迁到黑龙江南岸及嫩江平原,他们与鄂温克族、鄂伦春等民族一起,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北疆边陲。

  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

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传统上有文化的达斡尔族人文字多用满文。

  达斡尔族的曲棍球运动享誉全国,被誉为“曲棍球之乡”。

我们报道组的成员施芳两年前就曾对此作过专门的报导,故地重游,又有一番意味。

     达斡尔族有着灿烂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博物馆内丰富的系列民俗风情展,如“大勒车”、“华达”婚宴、下鹿旗、头饰等,让我们对这一性格忠勇、勤劳俭朴、重礼仪、善创造的少数民族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五、朝鲜族有什么民风民俗?

1、朝鲜族居住以火炕为中心,平时男人盘腿而坐,而妇女坐相一般是双膝着地的跪式,所以衣着多是宽松式。朝鲜族一般喜着白衣素服,显示出喜爱清净朴素的特性,故有白衣民族之称。

2、朝鲜族居住于北方,又多从事水稻生产,直接影响其主食习惯的形成。在朝鲜族传统饮食中,稻谷类和蔬菜为基本饮食,菜肴通常以辣为特征。在日常饮食中,一般以米饭为主食,以菜汤为副食,兼备各种风味小菜。

3、朝鲜族风味小菜以腌、拌为主要形式。朝鲜族很讲究腌,各家为腌小菜都备有大小不同的坛缸,腌菜有白菜、萝卜、缨菜、黄瓜、茄子、大头菜等,其中以辣白菜最为有名。

4、朝鲜族婚礼按婚仪、纳采、纳币和迎亲等程序进行。婚仪是父母通过媒人商议好子女婚事,纳采为订婚仪式,纳币是新郎家送彩礼以示对女方家许婚的谢意。迎亲则为结婚典礼,这是整个婚礼中最为重要且最隆重的仪式。

5、朝鲜族女装分上、下装,上装则羔利(短衫)多用色彩明快、花纹漂亮的绸缎或纱类缝制,衣襟很短,只及胸部,袖口略瘦,不用纽扣,以前襟的两个彩色长带系成蝴蝶形。下装为宽松式的彩色高腰长裙,它裹在两三层内衣外,使之更加合身,穿法是先穿裙后穿短衫。

六、春节的民风民俗?

中国各地过年各有风俗!

西北人买年货!

大扫除!

亲人回家团员过年!

吃年夜饭!

守岁!

贴对联!

拜岁!

拜年!

舞龙舞狮!

拜神奠祖!

迎喜神!

扭秧歌!

走访亲戚!

亲人团聚!

三十早上吃搅团!

晚上吃饺子!夜宵啃猪蹄!

拜访亲戚!过年不能生气!给全年带来好的预兆顺心!

七、乌海的民风民俗?

答乌海的民凤民俗,民凤民俗河套地区汉族民俗民凤。

八、余杭的民风民俗?

主要有:

1包蛋饺

蛋饺一般是快过年的时候,妈妈或者奶奶、外婆亲手做的。包好的蛋饺烧熟后金黄饱满,像个金元宝。

2做鱼干

用传统工艺手工腌制晾晒的鱼干,历来是余杭水乡百姓喜爱的美食,也是过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肴和过节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

3做腊货

早在小雪时节,家家户户就开始制作腊货以备过年。有风鸡、风鸭、毛腌鸡、腊肉、酱肉等品类。风干后,通常用来制成冷盘,只需加入一些葱姜蒸熟,放凉后切块装盘,肉质鲜嫩入味。

4杀年猪

从前杀猪是一件大事,杀猪菜是年味的预演。

5灌香肠

在余杭,人们总会在腊月开始罐香肠,并将之串起后挂在屋檐。

6炸春卷

春卷寓意着对春天的美好期许。余杭人会在韭菜黄上市后,择出细嫩的部分和肉搅拌在一起,油炸之后做成春卷。一般家里会在年前炸好几盆,留到正月待客用。

7打年糕

“年糕年糕年年高,今年更比去年好”。新年里吃年糕,有 “年年高” 的好口彩,故深受余杭百姓喜爱。

8拜蚕神

从前的蚕乡,每个村坊到处都有小庙供奉“蚕花娘娘”,一进腊月,香火更旺。蚕农通常会用米粉做成的糕点来供奉神灵,祈求来年蚕事顺遂。

9送灶神

腊月廿三或腊月廿四有“送灶神”的风俗,一般是用汤圆、麦芽糖、南瓜饭等甜食祭拜,希望灶神享用了这些甜食后,在玉帝面前多说些好话。正月初四,再把灶神请回来。

10贴春联和福字、挂灯笼

春联用词特别讲究。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普通话三声、四声)结尾,下联则是平声字(普通话一声、二声)结尾。上联在左,下联居右。贴对联时间,据说最好是除夕早上6点到中午12点。

11年夜饭

余杭人的年夜饭不仅丰盛,而且一定会有一条鱼,年年有“鱼”,年年有余,图个吉利。

12走桥

水乡少山,走桥类似登高。旧时正月里,商家都要出去“走桥”,寓意一年更比一年高。有的地方流行正月初一,有的地方流行正月十五。

九、广东的民风民俗?

1、逛花市,行花街这个是广东的传统习俗哦~~春节逛花市的风俗,据说在中国唯广州独有,花市,老广州叫“花街”,粤语说“唔行花街唔算过年”,就是说不逛花市不算过年。后来这个习俗逐步推及辐射到其他县市(前天晚上我也逛了一次,明天下午还要去~~),成为广东人过春节的习俗。每年的春节前几天(往往是春节前5-6天吧,有些地方是3天)花市就开始了,街道两边都摆满了各种花,有水仙、北合、桃花、玫瑰、菊花、杜鹃、盘景、柑、桔……花市一直摆到除夕午夜。

广州的花街最旺就是年三十晚。逛花市,行花街,然后买些花、柑(与金谐音)、桔(与吉谐音)回家过春节是每年必不可少的,把万紫千红带回家中,寓意一年花开富贵,万紫千红,大吉大利。摆在家中的柑或桔都要挂上红红的利是封。

  2、年廿八(农历年二十八),洗邋遢(肮脏)春节将至,辞旧迎新,这段时间,家家户户都要把屋里屋外打扫干净,粉饰一新。春节前打扫卫生的习俗,在民间有些地方叫“掸尘”或者“采屋”,据称意在洗去一年的纤尘和污垢,祈盼新的一年有新气象。其实就是春节前要搞好个人和家庭的卫生。为了这个重要的节日,全家人一起动起来干活,把家中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打扫干净。其实现在也不仅仅局限在年廿八这天,就是过年前搞好清洁。男人还要剪发,女人要洗头。过年前的大扫除与往常不同,平时可以做表面工作,过年了,中国人的习俗是不能把旧的、脏的东西带到新的一年里,所以,平时打扫时顾不到的边边角角也要翻出来彻底清洁。

  3、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除夕夜欢聚在一起吃饭。团年饭,饱含和凝聚着浓浓的亲情,特别受中国人的注重。吃团年饭要一家人齐齐整整,团团圆圆,还特别讲究菜式。团年饭特别看重“好意头”,菜式就代表着深深的寓意。如鱼(象征“年年有余”)、蚝狮(音取“好事”、“好市”)、发菜、生菜(音取“发财”、“生财”),凤爪扒金钱(即鸡脚冬菇,意寓“招财进宝”)、慈菇(寓意以后添男丁)、芹菜(勤力)、葱蒜(代表聪、算)、猪手(粤语与就手音近,通常与发菜一起弄,寓意发财就收,但现在不能非法采摘发菜,多用生菜代替,寓意生财就手)……

  4、压岁钱新年逗利是各地皆有,不说了。“恭喜发财,利是逗来”也成了广东人新年用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句。

  5、贴春联、年画,放烟花、鞭炮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喜欢贴春联、年画,给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气息。这个也比较普遍,不多说了。不过现在广东人,贴年画的已经越来越少。现在普遍都禁止私自燃放烟花鞭炮,过年已经没有鞭炮放了,烟花往往政府组织一次烟花晚会。现在一般只有在乡村才可以燃放烟花和鞭炮。

  6、拜年亲戚朋友间的相互拜年一般都是新年后的。不过现在在过年前都有人提前拜年了。

  7、做酥角,做煎堆,包粽仔,做誓在过年前几天,就要做酥角、煎堆、誓(类似糕点)及一些各种名堂的糕点,还有包粽仔等,相对于一些地方过年要做年糕的习俗。不过近10年,酥角已经很少做了。煎堆超市、商店有得买也比较少人做了,而且煎堆多是珠三角一带特色。粽子和誓还是继续做的。城市里的就基本很少人做了,多用其他商场市场买到的代替了。

  8、食汤圆年三十晚,一家人在一起食汤圆,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现在汤圆在超市和商场都有得卖,而且品种也多,更是方便了人们。

  9、舞狮,舞龙广东过年也又舞狮和舞龙给人拜年。舞狮和舞龙,动作性强,极富观赏性。舞狮大约始于汉代后,也是我国民间喜庆节日的传统表演项目,春节、元宵最为多见。中国原不产狮子,《后汉书》载汉章帝时月氏国(西域的一个小国)贡狮子,当时名为“狻猊”。从那时起人们就把雄健、威武的狮子视为吉祥、勇敢的象征,又模仿狮子的形象和动作,逐渐形成狮舞,庆典喜日以此为乐,并期望驱魔辟邪,故有“辟邪狮子”之称。舞龙,它的前身是汉代的“鱼龙漫衍”之戏。舞龙现在流行于我国许多地区。龙的形象各有特色,一般用竹、木、纸、布等扎成,每节内能燃烛的称“龙灯”,不燃烛的称“布龙”,节数不等,多为单数,一般每条长龙由11人,或13人组成,最长的达百人之多。舞者各持棍撑起一节,由一人持绣球在前面戏龙,引诱龙去抢扑、戏耍,尽力模仿龙戏宝珠的各种姿势,忽左忽右,忽高忽低,忽摇头忽摆尾,或腾跃,或翻滚,或直立,或盘旋。在不同大小的场地表演出不同规格的动作。表演时有锣、鼓伴奏,龙随乐舞,舞狂乐沸。

十、望江的民风民俗?

; 安徽望江凉泉村盛家新屋2017春节龙灯习俗,提前一月左右排练,男女积极参与,如果是一个姓氏出龙,乐器有锣,鼓,钹,唢呐,小锸子,分流水锣调和四方锣调,流水锣跟龙串户,四方锣舞龙助场;则此家族每家每户必须出人参加,最少出龙两条,有狮子,牛,大象等神兽,龙要开光,和去寺庙上香(开光上香禁忌很多,不准拍照手机关机缺照片)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