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习俗有哪些?泼水节是什么时候进行的?
一、苗族的习俗有哪些?泼水节是什么时候进行的?
苗族没有泼水节, 泼水节是我国傣族特有的风俗节日。苗族的节日为苗年,回族的节日为开斋节,汉族的节日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二、越南苗族人口分布?
苗族的发源地和祖地本来就在南亚次大陆那一片。
苗族人是在十九世纪初期才开始从中国的云南、 广西等地移居越南的,这种部落式的迁移活动是持续地进行的。1800年和1860年的两次大迁 徒,苗人的出走却是成批成队的,他们穿过东万、原平和甘巴等地,然后分成两路向西面的 山区如老街、沙巴和同老挝交界的莱州、奠边坩等地奔去,至此,一部分苗人继续前进,而 另一部分苗人则停留在原地生活。
1860年,苗人奋力冲破敌阵寻道而下,从南面的平原地带而来。在当时的一份报告中记 载道:由于在云南省发生了骚动,“一部分苗人在此间越过了边界,并朝河口(红河)方向 奔进。一位越南官员奉命前来阻止这些苗人,但无奈被这股苗人击溃并将其赶走,这位官员 深感不能忍受这奇耻大辱,以至自戕身亡。这股苗人一直闯入河内地区的浦音宾(地名)。”
苗人虽已安居乐业,还是经常发起叛乱,这是统治当局对苗族人缺乏了解和同情所至。 苗民们最有名的一次叛乱持续了三年时间,即从1918年7月始至1921年3月,这次暴乱所产生 的重大影响还波及老挝,暴乱发生在莱州省,并蔓延到琅勃拉邦地区。一位法国殖民官员称 这次叛乱为“巫术战争”或“疯人战争”,因为叛乱者的头人都是巫师,尤其是一位自称圣 人名叫巴乍的头人。他原出生在老挝,发起这次叛乱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以奠边府为京都的 王国。在起事之前,巴乍首先爬上一棵大树,以便接受上天的圣指。苗民们都深信巴乍是能 吁妖唤鬼的巫师,神通广大。尽管如此,他还是被同伙蒙骗以至遭晴算被杀害了。
这次暴乱所带来的结果是促使政府尽可能多地分析、考虑众多的山民问题。政时同意让 苗民们在乡、镇、区中实行自治。付出如此代价而换来了和平,并使双方从此能互敬互重, 直到日本军队侵占印度支那国家时 (1941——1945年) 和当法国同越盟国家发生战争时 (1946——1954年),在少数民族中间几乎没有什么人愿意加入敌人的行列。
法国人和越盟都努力用计谋来劝说苗人站到自己这一边。他们深深感到,在山区作战, 倘若不能获得少数民族的合作要想取得胜利那是很艰难的。法国人接收了好几名苗人来参加 他们的混合的“空中敢死队”,这个敢死队是由陆军少校特兰吉埃负责训练的,在受训之后 他们将被派到高原地区进行游击战争。这些苗人在中越边界线上的帕隆城和在老街的工作获 得了特别的成功, 自从1952年4月以来,苗族的一位名叫周光娄的坚强的首领,曾率领二千 名自愿队员在这条边界线上切断并破坏了从中国来的越盟的运粮队。同样,在1950年在从高 邦、东克城往外移民的活动中和在1953年攻占老挝的查尔平原、川圹城和宋拉城的活动中, 也都显示出周光娄所具有的才干和智慧,而苗族人的另外两位首领杜比和李峰也是这次活动 的领导者之一, 以及在1954年在著名的王宝中尉的配合下,周光娄也曾率部300余人在奠边 府营救出了72名军人。
越盟方面也并未袖手旁观,就从一开始他们就向苗民们许诺说,倘若苗人愿意合作,他 们便可从越盟那儿获得比法国人所付出的代价还要多几倍的报酬。而且在西北地区的拥护法 国人的泰族居民同那些苗族人是不共戴天的仇人。因此,越盟便利用这两个部落的相互敌视 的心理而努力从中获益,以至在1954年就连奠边府也陷入苗人的层层包围之中,如果苗人不 以法国人为敌,或者说他们只要熊持中立的态度,那么越盟要战胜法国人是很难想象的。
当越盟取得了政权之后,1960年的越南宪法中规定了让苗族按照中国的样式建立自治区、 并在那个时期成立了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后减至两个,一个在西北地区,起初称作“西北 傣——苗自治区”,后改称“西北傣族自治区”。另一个在东北部,称作“越北少数民族自 治区”。头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拥有相当于三个省的面积,第二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有六个 省份, 这两个自治区的面积约相当于越南北方总面积的一半,例如:西北傣族自治区有150 万人口,其中苗族约占六万人,这个自治区下设16个县,其中有二个县是苗人县。行政管理 委员会是由25名成员组成的, 其中有5人是苗族人。以下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区自己制定管理 规划,设立自己的财政机构,并在中央政府的监视之下自己设立安全保卫机构,中央政府可 任意干预其内政。 (原载《苗族的历史》第38页至第42页,1977年7月曼谷尔典沙陀出版 社出版,泰文版
三、谁能介绍下越南傣族的概况呢?
傣族是越南少数民族当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傣族约有40万人,他们大多数聚居在越南西北地区原傣族——苗族自治区一带.另外,还有一部分居住在清化,义安省的高原地区.傣族村庄往往修建在江河沿岸的小山岗上,或在田野之间.在田地集中的地区,很多村庄的居民密居一处,房屋彼此相连,整然有序,宛如一座座小的市镇,也有一部分傣族
四、苗族和彝族有渊源吗?
有渊源那时候根本就没有彝族这个称呼,白族的称谓也是刚刚开始出现,而中原方面习惯将西南这些与苗族毗邻而居的少数民族(苗族、白族、彝族、傣族)统称为苗族,白彝二族的先祖白蛮和乌蛮都属于尚未分化的苗族。而仙一虽然由于半架空的历史背景存在许多矛盾之处,但是从后续作品推出后的年表来看仙一开始时间约在公元745年,即唐玄宗天宝初年。而苗族中白乌蛮的分化正好在隋唐时期,所以白族(白蛮)和彝族(乌蛮)还在分化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单一民族,二者都同属于苗族。而苗族、白族和彝族正式分化完成形成单一民族则要到宋代。现代苗族和白族、彝族民族源流并不相同。苗族源于东夷部落,而白彝二族很有可能源于西戎部落。
在六七千年 ,居住在我国西北河湟地区的古羌人,而古羌人很有可能是中国史书上“西戎”部落的后代。开始向四面发展,其中有一支向祖国的西南方向游弋。到3000多年前,这支向西南游弋的古羌人以民族部落为单位,在祖国的西南地区形成“六夷”、“七羌”、“九氐”,即史书中常出现的所谓“越嵩夷”、“青羌”、‘‘侮”、“昆明”、“劳浸”、“靡莫”等部族。当古羌人游弋到西南时,西南地区已有与其先后到达的两大古老族群——百濮族群和百越族群。古羌人到西南后,他们了百濮、百越长期相处、互相融合,并吸收和百濮、百越的南方文化。
而主流观点上认为这些与原著民融合后的古羌人便是白、彝二族的祖先。“彝族”这一民族称谓出现的时间其实在49年建国之后。之前被称为“夷族”。
解放前,彝族被称为“倮倮”或“夷人”等多种称呼,解放初被称为“夷族”。彝族原来自称“罗倮”,在彝语中“罗”(音)意思是虎,“倮”(音)意思是龙,以两种代表力量与神秘无畏的动物自称,意思是说彝族是勇敢和强大的民族,更多意义上反应了彝族人对自己民族的自豪感,但旧社会各民族之间缺乏交流,外人称彝族人为“倮倮族”有某些侮辱性。
解放以后,国务院开展对各个少数民族名称的确定工作,毛主席和周恩来在北京会见彝族代表研究讨论,在会议上提到以前彝族名称不统一,其中“夷族”、“倮倮族”都有侮辱性的意思,“夷族”也不好,因为夷原意是外族,大家认为新中国是由兄弟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大家应该平等互爱,更不应该有夷内之分,“夷”不利于民族团结。
毛主席提出了把“夷”字改为“彝”字,他认为鼎彝是宫殿里放东西的,房子下面有“米”又有系,有吃有穿,代表日子富裕,大家听了很满意,一致表示赞成。从此“彝族”就被正式定为彝族各支系的统一族称。
“白族”共同体身份正式形成是在唐末宋初南诏大理国建立之时。早期白、乌(彝)并未分流。主流说法是二者是古羌人南迁后与原住民融合的后代。汉晋时期的“棘人”和唐宋时期的“白蛮”被认为是白族直接先祖。“苗族”的称谓则要久远的多。苗族早期是西南各少数民族的统称,苗族以单一民族名称出现在宋代。主流观点认为对于苗族先祖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原始社会的蚩尤东夷部落,由于炎黄部落的扩张,苗族先主从黄河流域的山东地区被一路向南驱逐,商周时期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建立“三苗国”,之后的两汉、三国时代还有“南蛮”、“荆蛮”、“武陵蛮”等一系列称呼。其部落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以至于东南亚越南、缅甸、泰国等过也有数量较多的苗族
五、傣族苗族回族传统节日分别是什么?
1、傣族
傣族
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
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
2、苗族
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
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3、回族
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个节日都是宗教节日。
六、瑶族苗族傣族区别?
一、祖先不同
瑶族传说为盘瓠和帝喾之女三公主的后裔 。而苗族的祖先是蚩尤。
二、分布不同
瑶族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和江西五省(区)的130多个县里,其中以广西为最多。而苗族主要分布于中国的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海南等省区,其中以贵州为最多。
三、节日不同
瑶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小节几乎每月都有,各地过得也不尽相同。大节日有春节、清明、社节、盘王节、“祝著节”、“耍望节”等。而苗族是一个富有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