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民风 > 正文

西宁有什么风俗习惯?

2023-06-11 09:35:37  来源:网络   热度:

一、西宁有什么风俗习惯?

西宁多回族。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在回族聚居地方,多建有清真寺。每年举行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三大节日。歌舞音乐主要有汉族的社火、土族的安昭、回族的宴席舞、撒拉族的婚礼舞、藏族的锅庄舞以及藏传佛教寺院在祭祀、典礼、法会时演奏的寺庙音乐。西宁是一座有着两千一百多年历史的高原古城,古称西平亭,曾是汉后将军赵充国屯田的地方、南凉的都城、唐蕃古道的咽喉、丝绸南路的要道、青藏高原通向中原的门户、河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古就是一颗璀璨的“高原明珠”,北山烟雨——西宁古八景中遗留最完善的一景。扩展资料:西宁旅游地:

1、西宁八景,即古湟中八景,旧时西宁府称为湟中,八景即今西宁及其周围的八个景观。他们是:石峡清风、金娥晓日、文峰耸翠、凤台留云、龙池月夜、湟流春涨、五峰飞瀑和北山烟雨。

2、石峡清风位于西宁东15千米处。石峡,俗称小峡,在历史上是以险关危隘著称的。世治时,它是连通东西交通的要道;世乱时,它又是隔断两地的重门。

3、金蛾晓日,位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娘娘山,又名金蛾山。娘娘山上有一制高点,早晨在山上观日出,太阳从万山中喷薄而出,景象壮观,据说可与泰山观日出媲美。娘娘山以其幽深秀丽、气象万千而闻名遐迩。

二、青海藏族婚俗?

如下:

青海藏族婚礼,在充满吉祥、充满祝福的氛围中,用圣洁的哈达、醇香的美酒、虔诚的煨桑、真挚的祝愿,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对幸福人生的憧憬,展示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地域文化特色。

青海藏族婚礼是严格按约定俗成的程序举行的。婚礼的第一步要请僧人诵经祈祷,择定结婚吉日和送亲迎新的良辰。双方家里都要准备丰盛的饮食,各自组织送亲和迎亲的队伍,迎亲人数不限,可多可少,但只能去单数不能去双数,空额是专为新娘留的,以示欢迎新娘从此成为新郎家的正式成员。

姑娘出嫁那天早晨,其父母不能送出门,只在家里与女儿告别。女儿在走出家门前接受父母所赐予的第一条哈达和第一声祝福。既将离开父母的女儿情不自禁地要大哭一场,双方挥泪而别。

新娘走出家门被扶上马,送亲和迎亲的人纷纷将哈达献给新娘,祝福其一幸福平安、吉祥如意,场面庄重、气氛吉祥,既有喜悦之微笑,也有悲伤之眼泪。

在送亲队伍中,新娘的舅舅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象征新娘对方的最高权威。另外还有一位品行高尚、颇有威望而能言善辨、幽默风趣的“尼宝”(婚使)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当新娘一行来到离新郎家一箭之遥时,恭候已久的新郎家的人捧着哈达和美酒举行“琼洁”即敬酒献哈达的仪式。此刻,新娘方的婚使便出面,以特定的琼洁“词曲诘问美酒的来历、敬酒的诚意、饮酒的意义等,敬酒者对这一连串的“酒问”也用说唱形式一一作答后新娘才接受敬献的哈达和美酒。

接着,由舅舅赠送“格赠”即九种陪嫁礼品,就是以骏马为主的九牲畜、以锦缎为主的九绸缎、以虎皮为主的九兽皮、以羊肉为主的九食品等,各种礼品俱全者最佳,一般都是象征性地送上几种即可。

在新郎家门口,新娘下马时双脚要踩在用青稞摆成的“ ”字的白毡上,随即在手捧“才玛”(酥油糌粑供品)、“达大”(彩箭)和酒壶、酒碗的男女青年的引领下,由伴郎伴娘陪同,绕煨桑台转三圈后进家入席。

席间新郎新娘互赠信物、接受长辈的祝福和哈达,并向长辈敬献哈达。随后,大家一边吃喜,一边听婚使说唱“保西”(婚礼词),以吉祥的祝福和不无夸张的言词赞美新娘的家乡、新娘的双亲、新娘的贤慧勤劳和财富人缘等。新郎方也踊跃参与,互相尽情赞美祝福,有说有唱,诙谐幽默、妙趣横生、气氛热闹。

婚宴结束后,举行“保丁”(婚示仪式),展示新娘的嫁妆。婚礼最后以歌舞庆贺祝吉,在“扎西德勒”的祝福声中圆满结束。

三、各拉丹冬民风民俗

各拉丹冬位于青海省杂多县唐古拉山乡境内,位于东经91.0°,北纬33.5°,海拔6621米,是唐古拉山脉最高峰,藏语意为“高高尖尖的山峰”。为长江的源头。

各拉丹冬也是探险旅游、登山、猎奇、科学考察的理想之地。各拉丹冬冰山群属于山岳冰川,高达六七十米的冰塔林,银盔白甲,高耸入云,一座挨一座,有的像撑天玉柱,有的如摩天水晶楼,有的似宝剑寒气凌凌直刺云天,有的锋如奇塔异峰千姿百态,冰塔林中,有高高耸起的冰柱,有玲珑剔透的冰笋,有形如彩虹的冰桥,有神秘莫测的冰洞,还有银雕玉琢的冰斗、冰舌、冰湖、冰沟……神工鬼斧,冰清玉洁,简直是一座奇美无比的艺术长廊。夏秋季节,山上银装素裹,山下野花烂漫。各拉丹冬冰峰附近海拔六公里以上蕴藏的冰山水晶石,被称为“江源瑰宝”。

藏区的民风民俗

1、礼仪

藏族非常讲究礼仪,日常生活中见到长者、平辈都有不同的鞠躬致礼方式。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要脱帽,弯腰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于地面。

见到平辈,头稍稍低下即可,帽子可以拿在胸前,这时的鞠躬只表示一种礼貌。在有些地区,合掌与鞠躬同时并用。合掌要过头,表示尊敬。这种致礼方式多用于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

2、婚礼

藏族各地的婚俗不尽相同,但基本步骤大致相仿。如一对青年男女彼此有意后,他们得先求喇嘛活佛看看自己未来的婚姻是否吉祥,家庭能否幸福。

如是"吉"的话,那么男方或女方就请自己的亲戚或媒人持哈达及礼品到对方家求婚,如对方同意这门亲事则收下哈达和礼品,并当即奉上一条哈达赠来人,还之以礼。随后,双方协商订婚仪式的日期。

3、丧葬

西藏人死后有六种葬法,最隆重的是塔葬,只有达赖喇嘛或班禅圆寂后,在布达拉宫里把他的遗体修放在一座塔里,装饰这座塔数藏族区域依然保留有树葬的习俗,将逝去的亲人包裹成胎儿在母体中的形态悬挂于树干上。

4、节日

藏族节日繁多,基本上每个月都会有节日。藏历元月,是节日最多也最隆重的月份,在这个月里,几乎天天都在过节。藏族节日是藏族文化最主要的表现。藏传佛教在中国西藏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成为藏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西藏的节日由于受其深刻影响,而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有的已演化成纯粹的宗教节日。

四、青海省姓氏特点?

         青海省是个少数民族多的省,全省人口大约为499万,城镇人口占29.45%,全省有,汉、藏、回,土、撒拉,蒙古族、满族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5.51%。青海姓氏特点主要李姓、张姓,王姓,有马姓,韩姓,其中姓马的姓氏最多。

五、青海西宁结婚的八大习俗?

1.临时灶台

在婚宴上,各路的亲戚朋友都会来观礼,到时的人会很多,只在自己的灶上做饭烧茶的话根本应付不过来,一般都会搭个临时的灶台,用来煮茶,煮肉汤,做一些简单的煮食来待客。这些在宾客来之前都会准备好。

2.敬酒

等到宾客坐定之后,家里的人就会轮番上来敬酒,而青海人敬酒必需是双手端着一个碟子,上盛4-8个小酒杯。客人喝酒时,先用手指沾头杯中酒向空中点三下,这是古代少数民族先民的习惯意思是:天地人,然后再将杯中的酒水一饮而尽。

3.礼钱

在婚礼上,所有的宾客都不是空手而来,大家都会带上给新人的礼钱,通常是以家庭为单位,把自己家人要给的礼钱放在红包里然后交给账房。

4.账房

也就是婚礼上收钱的人,这个人不能是娘家人也不能是婆家人,要是两家人都信赖的长辈才可以,通常账房会把所有来宾的礼钱记在一个红帐本上,写上搭礼人的名字和礼钱的金额,红纸黑字,清清楚楚。

5.炕上的席桌

在来婚宴的宾客里,落席的位置也是不同的,所有宾客里的长辈都会坐在炕上的,上面摆着席桌,每上一道菜都是先上到这里,以示对长辈的尊敬。

6.全盘

婚宴上给娘家人的头道菜叫“全盘”,也就是凉菜拼盘。里面是凉拌三丝,外面用黄瓜,胡萝卜、五花肉、午餐肉等掩盖着,上边再以鸡蛋和香菜点缀。这道菜也是又说道的:今后生活中遇到的事五花八门,但是不论如何大家以后就是一家人了,要和睦。

7.抬针线

在娘家人离开这时要做的事叫“抬针线”。一方面是拜托婆家人以后好好对待自己的女儿;另一方面是向在座各位展现新娘的嫁妆。

第一个要抬的是婚宴的主厨,要给主厨挂红,然后敬酒,目的是感谢大厨做的菜,不要怠慢了客人们。第二个抬针线的,就是媒人,虽然现在都是自由婚姻,但是还是会象征性的邀请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人来充当这个角色。

8.给公婆打扮

在亲友们给公婆敬酒的时候,一些邻居、亲友会预备好鞋油,酒盒做的帽子。在敬酒的时给他们涂个大花脸。

婆婆的帽子上写的“老牛角”,寓意为婆婆这脾气牛,吃得苦,也寓意以后的日子越过越牛。公公则是柴火棍,寓意以后的日子越烧越旺。

六、青海人是什么血统?

经相关查询,青海人大多为汉族与藏族混血后裔,青海境内的土族来自于吐谷浑。撒拉族、东乡族均为古代西戎的后裔。

拓展资料:青海是藏族的发祥地,至于现在青海的民族,除汉族藏族外,还有哈萨克族(有个自治州),还有撒拉族(在循化县)等,也有回族,目前有很多种民族。

七、青海人文文化?

生活在青海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岁月中形成了各自的风俗和风土人情。其中藏族分布最广,土族和撒拉族只分布在青海省,他们独特的风俗习惯形成了青海人文景观的一大特色。草原歌舞、藏戏、蒙古摔跤、赛马、回族歌舞、土族的安召舞、撒拉族民居、藏族服饰及其婚俗等充分体现了青海高原个民族的风情。

  生活在青海高原的各个民族除了自己独有的节日和文化活动外,由于在地域上的杂居,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相互渗透,形成了各民族共有的、代表青海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是“青海花儿”

  青海要先从“花儿”开始。面素有“花儿家乡”的美称,河惶花儿是西北花儿的精魂,最美的花儿是用三江最纯净的源头之水面的圣洁之花。盛况空面花儿会,自农历四月后相继开始。届时,河湟地区山花烂漫,山清水秀,身着各民族盛装的人们熙熙攘攘欲献绝技的歌手摩肩接踵,嘹亮的歌声此起彼伏,漫山遍野成了花儿的海洋,的确令人神往。

  青海花儿又称“少年”,一般只在山野歌唱而回避长辈及家人。演唱时称为“漫少年”。它的声调既高充嘹亮,又委婉动听;内容既有繁复的叙事,又有即兴的行情;形式既有四句为主的,也有同时辅之以两小短句而成为前后对称的六句式;既可独唱,又可合唱。其比兴优雅动听,赋词明快清新,艺术性很高。

  花儿是各族人民群众的心声。有对爱情的追求,对情人的思恋,对黑暗的诅咒,对幸福的渴望。有一首花儿云:花儿本是心里话,不唱时由不得个家(自己);刀刀拿来头割下,不死时就这个唱法。每年春暖花开之际,举办各种花儿会,劳动人民心化怒放之时。

  青海人喜欢喝茶。青海高原气候寒冷,是不产茶叶的地方。然而,茶却与青海各族人民的生活结下不解之缘。当地有“茶是头道饭菜”,“宁可三曰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青海人不喝碧青翠绿的绿茶,也不饮色红浓艳的红茶,而喜欢用铜壶、招壶或陶瓷罐罐熬煮色泽黄褐、浓醇微淫的获茶。获茶形状似砖块,俗称“砖茶”。熬茶时,往往还要在茶水里加一些盐,味道淡咸,称之“清茶”。当地有句俗话是这样说的:“茶没盐。

青海,各族群众的日常生活、婚礼、宴客、祭祀、春游等活动中酒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敬人”之说,便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高原酒文化。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