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有几个族?
一、湖北省有几个族?
除乌孜别克族、德昂族外,湖北省聚集了5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达 26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40%。少数民族人口过万人的有:土家族(217.7万人)、苗族 (21.4万人)、回族(7.8万人)、侗族(7万人)、满族(1.5万人)和蒙古族(1.1万人)。壮、白、朝鲜、畲、彝、瑶、藏、维、布依等少数民族的人口过千人。湖北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2万人)、宜昌市(43.5万人)、武汉市(5.4万人)、荆州市(3.3万人)、荆门市(1.5万人)和十堰市(1.3万人)等地。
二、湖北人特点?
在下可算湖北人。虽然我17岁就成了上海人,直至在上海13年由公司调往武汉,如今正在武汉。如果说湖北人的特点,我想我既算一个湖北人,也算一个旁观者。湖北地处全国中部,九省通衢,靠近其他省份的边界,就受其邻省影响也较重。如方言,如性格。湖北虽为一地,但是湖北人若有九省之人,且多与外省通婚,难讲亲戚是否遍于四海。湖北人可与周边九省之人沟通方便,应对自如。譬如在下故乡宜昌,与重庆接壤。原是与四川接壤,所以方言更近四川话,当地人性格也更接近四川人的泼辣,洒脱。湖北人等于微缩版的一个小中国。若如此,湖北真如九头鸟。湖北之地貌也杂,有水乡,有泽国,有平原,有丘陵,有深山。既是鱼米之乡,也有荒凉之地。如此复杂的地貌使湖北虽然只是小小一省,但由于生活方式不同,也会有不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所以湖北人往往给人复杂的印象。九头鸟之称是遥远的称谓了,那时的中国言语不通,民风迥异,独湖北人若九头鸟于各地皆能游刃有余,且心思百出,仿佛没有一个固定的模板,有能征善战者,有勤于政务者,有安居一隅者,也有大胆变革者。皆因此地有山,有水,有富庶之地,也有消息闭塞之乡。与之接触者不知道所遇着何人,心多怯之。不过这都是老一代的湖北人了。新一代的湖北人好的一面继承少之又少。坏的一方面继承的倒很多。新一代的湖北人由于地处鱼米之乡,且自幼生活并非老一辈那么艰苦。而我国开放之地于其成长之时又在遥远的沿海。所以总是生存在一种自卑感中。新一代湖北人总带有强烈的自卑感。胆怯,柔弱,自卑,无力,满足于朝九晚五,仿佛慢了全世界一拍。给人的感觉失望之极。虽然硕士一抓一大把,学士可以论斤卖。但是读死书天下第一,能知行合一者少之又少。总体来说新一代的湖北女性倒强于新一代的湖北男性。阴盛阳衰之势大矣。我很讨厌现在的湖北男生,多生于84年前后,文不能,武不能。又无进取之心。总是眼高手低,就是不肯老实工作。几乎是天生的失败者。以上心得,如有兴趣可以多讨论哦
三、我国湖北省有哪些少数民族聚居?
湖北省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共有55个。也就是说56个名族,在55个少数民族湖北都有分布。湖北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56个民族俱全,全省少数民族常住总人口24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5%。过万人的少数民族有:土家族(210万)、苗族(17.8万)、回族(6.7万)、侗族(5.2万)、满族(1.3万)、壮族(1.2万)和蒙古族(1万)。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鄂西南民族自治地方和武汉市(5.4万)、荆州市(3.3万)等地。湖北是全国8个既有自治州又有自治县、还有民族乡的省份之一。扩展资料现有1个自治州即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个自治县即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12个民族乡(镇)即钟祥市九里回族乡、洪湖市老湾回族乡、仙桃市沔城回族镇、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松滋市卸甲坪土家族乡、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神农架下谷坪土家族乡、恩施市芭蕉侗族乡、宣恩县晓关侗族乡、宣恩县长潭河侗族乡、赤壁市周郎嘴回族镇、鹤峰县铁炉白族乡。还设有37个民族村(街道)。湖北少数民族呈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除土家、苗、侗族主要聚居在民族自治地方外,约有36万少数民族散居在全省各地,其中回族主要散(杂)居在武汉、襄阳等大中城市以及鄂西北和江汉平原的一些乡镇。全省民族自治地方区域面积2.9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6,均属武陵山区,是中国中西两个经济带的结合部,是湖北经济振兴崛起的战略后方。全省81万城镇少数民族人口中,常年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达31万人,高峰期超过40万人,约占全省流动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集中居住于武汉、宜昌、襄阳等大中城市。
四、湖北省的传统戏剧有哪些?
楚剧、汉剧、荆州花鼓戏、江汉平原皮影戏、黄梅戏等。
1、楚剧
楚剧,湖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楚剧旧称哦呵腔、黄孝花鼓戏、西路花鼓戏。清代道光年间鄂东流行的哦呵腔与黄陂、孝感一带的山歌、道情、竹马、高跷及民间说唱等融合,形成一个独立的地方声腔剧种,1926年改称楚剧。
主要流行于武汉、孝感、黄冈、荆州、成宁、宜昌、黄石七地市四十余县。楚剧腔调分为板腔、小调、高腔三部分,其题材广泛,通俗易懂,乡土气息浓厚。
2、汉剧
汉剧,湖北省武汉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汉剧,旧称楚调、汉调(楚腔、楚曲),俗称“二黄”。清代中叶形成于湖北境内,民国时期定名汉剧。
汉剧主要流传于湖北省,远及湘、豫、川、陕、湘、粤、皖、赣、闽、黔、晋等省的部分地区。
汉剧传统剧目有660余个,唱腔优美,对白雅致,文本大气,对演员文化素质要求较高,角色共分为十行,腔调除了西皮、二黄外,罗罗腔也用得较多。伴奏乐器有胡琴、月琴、三弦、鼓板等。
3、荆州花鼓戏
荆州花鼓戏,湖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荆州花鼓戏曾称沔阳花鼓戏,1954年定名为天沔花鼓戏,1981年改称荆州花鼓戏,形成于清道光年间,迄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
荆州花鼓戏主要流行于湖北及与湖北毗邻的河南、湖南周边,重点在仙桃(原沔阳)、潜江、天门、荆州、监利、洪湖、荆门、京山、钟祥、石首等江汉平原一带。目前荆州花鼓戏专业演出团体总数8个,含国办团体6个,改制转企团体2个 。
2006年5月20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
4、江汉平原皮影戏
江汉平原皮影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迄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是指流行在湖北中南部沔阳(今仙桃市)、天门、潜江、监利、洪湖、京山、公安等县(市)具有相同艺术特征的皮影戏,江汉平原皮影戏是江汉人自己的“土电影”,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江汉皮影尤以沔阳皮影戏最为著名,它融传统绘画、雕刻、美术于一体,集电影、电视动画于一身,具有浓郁民族气息,是中国艺术菀里的一朵奇葩。
江汉平原皮影戏是表演的形式大致都是一样的,表演是先自制一块类似电影银幕的白色布幕,然后在幕后面加以灯光照射,表演者在幕后操纵事先按剧情雕刻并安装好活动的影人,把幕上的影子展现给幕前的观众,在配以音乐锣鼓及说唱,进行故事表演。
5、黄梅戏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现流布于安徽省安庆市、湖北省黄梅县等地。
黄梅戏的表演载歌载舞,质朴细致,真实活泼,韵味丰厚富于生活气息,以崇尚情感体验著称,具有清新自然、优美流畅的艺术风格。
五、湖北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湖北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回族、侗族、满族、壮族和蒙古族等53个。湖北省共有少数民族人口246.8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31%,全省过版万人的少权数民族有土家族210万人、苗族17.7万人、回族6.7万人、侗族5.2万人、满族1.3万人,壮族1.2万人、蒙古族1万人。
六、湖北有哪些少数民族?
湖北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回族、侗族、满族、壮族和蒙古族等53个。湖北省共有少数民族人口246.8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31%,全省过版万人的少权数民族有土家族210万人、苗族17.7万人、回族6.7万人、侗族5.2万人、满族1.3万人,壮族1.2万人、蒙古族1万人。
湖北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自己灿烂的文化艺术,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如壮族的铜鼓、花山崖壁画早已闻名中外。各民族的民歌在全国也享有盛名。此外,包括织锦、刺绣、陶瓷、竹编和芒编在内的各色工艺品,以及丰富多采的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等等,都是湖北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
七、湖北省的传统戏剧有什么?
楚剧、汉剧、荆州花鼓戏、江汉平原皮影戏、黄梅戏等。
1、楚剧
楚剧,湖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楚剧旧称哦呵腔、黄孝花鼓戏、西路花鼓戏。清代道光年间鄂东流行的哦呵腔与黄陂、孝感一带的山歌、道情、竹马、高跷及民间说唱等融合,形成一个独立的地方声腔剧种,1926年改称楚剧。
主要流行于武汉、孝感、黄冈、荆州、成宁、宜昌、黄石七地市四十余县。楚剧腔调分为板腔、小调、高腔三部分,其题材广泛,通俗易懂,乡土气息浓厚。
2、汉剧
汉剧,湖北省武汉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汉剧,旧称楚调、汉调(楚腔、楚曲),俗称“二黄”。清代中叶形成于湖北境内,民国时期定名汉剧。
汉剧主要流传于湖北省,远及湘、豫、川、陕、湘、粤、皖、赣、闽、黔、晋等省的部分地区。
汉剧传统剧目有660余个,唱腔优美,对白雅致,文本大气,对演员文化素质要求较高,角色共分为十行,腔调除了西皮、二黄外,罗罗腔也用得较多。伴奏乐器有胡琴、月琴、三弦、鼓板等。
3、荆州花鼓戏
荆州花鼓戏,湖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荆州花鼓戏曾称沔阳花鼓戏,1954年定名为天沔花鼓戏,1981年改称荆州花鼓戏,形成于清道光年间,迄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
荆州花鼓戏主要流行于湖北及与湖北毗邻的河南、湖南周边,重点在仙桃(原沔阳)、潜江、天门、荆州、监利、洪湖、荆门、京山、钟祥、石首等江汉平原一带。目前荆州花鼓戏专业演出团体总数8个,含国办团体6个,改制转企团体2个 。
2006年5月20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
4、江汉平原皮影戏
江汉平原皮影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迄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是指流行在湖北中南部沔阳(今仙桃市)、天门、潜江、监利、洪湖、京山、公安等县(市)具有相同艺术特征的皮影戏,江汉平原皮影戏是江汉人自己的“土电影”,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江汉皮影尤以沔阳皮影戏最为著名,它融传统绘画、雕刻、美术于一体,集电影、电视动画于一身,具有浓郁民族气息,是中国艺术菀里的一朵奇葩。
江汉平原皮影戏是表演的形式大致都是一样的,表演是先自制一块类似电影银幕的白色布幕,然后在幕后面加以灯光照射,表演者在幕后操纵事先按剧情雕刻并安装好活动的影人,把幕上的影子展现给幕前的观众,在配以音乐锣鼓及说唱,进行故事表演。
5、黄梅戏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现流布于安徽省安庆市、湖北省黄梅县等地。
黄梅戏的表演载歌载舞,质朴细致,真实活泼,韵味丰厚富于生活气息,以崇尚情感体验著称,具有清新自然、优美流畅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