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苏文化写作文
1. 以《三苏文化》写一篇读书心得 “三苏文化”的继承发展既离不开硬件设施的打造,更离不开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的提高和有效制度机制的建立。
在城市硬件建设中,“三苏文化”更多地体现在古树木、古民宅、古城墙和韵味悠长的亭台楼榭中。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了市 *** 扩建和修建三苏祠、东坡碑林、东坡布衣雕像、八百进士堂和远景楼的大动作。
如果没有广泛的群众性文化和专业基础,曲终人则散。所以,还必须建立一支过硬的群众性文化队伍,郏县的 “三苏文化”品位才能越浓越醇!一个“文化三苏”的出现将是郏县发展之福! 当然,从文化的三个层面来理解,“三苏文化”可这样来确定它的载体和支点:一是实用文化。
包括雕版书籍、宣纸、苏词歌赋、饮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二是艺术文化。包括苏体字画、建筑艺术等。
三是思想文化、哲学理念,它的载体是人。总之,应从通俗文化和精英文化两个方面人手尽可能让“三苏文化”更为鲜活具体,为大众所理解、接受。
2. 以三苏文化为题写一篇读书心得 三苏祠位于四川省西南眉山市中心城区纱e行南街,分别距成都、乐山80公里,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明代洪武元年改宅为祠,祭祀三苏,明末毁于兵燹,清康熙四年(1665)在原址模拟重建。
现成为占地104亩的古典园林。三苏祠庭院一直是文人墨客和广大民众拜祭圣贤的聚集场所,经数百年的营造,周围红墙环抱,绿水萦绕,荷池相通,古木扶疏,小桥频架,堂馆亭榭掩映在翠竹浓荫之中,错落有致,形成“三分水,二分竹”的岛居特色。
楼台亭榭,古朴典雅;匾额对联,词意隽永。祠内有苏洵、苏轼、苏辙和程夫人、任采莲、苏八娘、王弗、王闰之、王朝云、史夫人及苏家六公子等十余人的塑像,还供奉有眉山始祖苏味道画像和列代先祖牌位;有木假山堂、古井、洗砚池、荔枝树等苏家遗迹;有三苏祠沿革展、碑廊苏轼手迹刻石80多通,宋、明、清、民国碑约30通。
除此而外,馆内还收藏有上万件有关三苏的文献资料和文物,是蜀中最负盛名的人文景观。清代宰相张鹏翮撰大门联赞三苏:“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最为大雅。
3. 寻找三苏文化作文1000字 三苏祠秋的黄昏,飘飘洒洒的细雨如期而至。
伴着细雨,撑着伞,随着如织的人流,我信步进入了阔别已久的三苏祠。朱墙,棕房,黑瓦,绿景致(参天古树、翠竹掩映、荷叶连连、绿水萦绕),在细雨的润泽下格外的显眼;古朴典雅的楼台亭榭,词意隽永的匾额对联依然那么熟悉而又亲切。
我眼前展开的景向仿佛新的一般。大门后的前厅正殿前那三棵需要三五人才可合抱的银杏树,虽历经千年风霜雨雪的洗礼却依就傲然屹立。
是已近秋,仿佛不知初秋已至,高大的树冠,还不知疲惫地披着绿衣,向过往的人们尽情展示绿意。老人们常说:“大门右侧最古老的那棵是父亲苏洵,最高的是哥哥苏轼,旁边的弟弟苏辙。”
他们盘虬卧龙般的树根紧紧地扎根在眉州故土,可我倒觉得这些树根像苏家三父子的长胡须飘逸于胸前。往常我一定会沿着前厅、正殿、启贤堂、来凤轩、披风榭这路线逐一问候。
或许想讨个清静,或是好奇,我避开喧闹的人群,独自踏上前厅门左侧的幽径,准备环游一下宅祠。小道两旁,满眼翠竹,竹林后是朱红色的围墙,翠绿遮敝,围墙努力用红光填满林间空隙。
竹林间,一条清凉的小溪环道流淌,不见其发端与终极。雨点撒落水中,叮咚-叮咚,绽开的水波在我心中荡漾着、荡漾着……,这儿的一切都是绿的,竹的清香是淡绿的;秋的风是淡绿的;水也是淡绿的。
眼前的绿仿佛因竹而生,不禁吟唱起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宁人瘦,无竹令人俗。”或许这就是竹的妙处。
恍然间这才明白怪不得三苏故居有“三分水,二分竹”的美誉。寻着小溪,逆上来到“洗砚池”。
初见池水幽绿着,与竹的绿相互呼应着。万千竹子似无数毛笔欲将立插池中,饱蘸浓墨重彩;细看池水黢黑,果如墨汁之色。
传说有二,一则把池水说成墨汁,再则说成是洗砚所成。千百年来人们传颂着苏家洗墨勤学苦练的美德,原因如此。
天道酬勤,苏家的天地文章,扬名天下,洗砚池由此得名。小径旁的小溪水流进了路边的荷塘。
转过眼去,路边高纤的竹林,换成了高擎的荷叶。塘水如镜,雨化成一粒粒珍珠跳入荷叶,又顺着荷叶滚入荷塘,打碎了镜子,漾出几道斜斜的波痕。
偶有几声鸟鸣,却又很快消逝在竹林中。黄昏中是三苏祠多么静谧啊!荷塘好像一个熟睡的婴儿,脸上写满了恬静与安详。
叮-咚-雨珠儿从伞尖蹦下,蹦入荷塘的声音也可也听见。书房“来凤轩”就在荷塘包围中。
静以致远,苏家兄弟选择在此发愤苦读,双双高中,取得功名。凤本是鸟中最高贵、出类拔萃的代表。
凤展其翼,百鸟皆收其翼。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唐宋八家中苏家有三者。
大有栽了“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后人,将书房改名“来凤轩”。
书房对面便是木假山堂,据说,苏洵偶得木假三峰,购置于家中,并撰写《木假山记》。木假山,远看是一个笔架正放于门前,近看突兀好似山峰,让人猜不透。
忽而想到了苏轼在《题西林壁》中那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古诗来。
这或许是主人们对其最好的注解。“来凤轩”前堂是启贤堂。
传说中的“苏老泉”就在堂边。启贤堂里面供奉苏家祖宗们的牌位、祖训和四书五经之类的遗旧。
苏宅古井,绿苔丛生,泉水清冽可口;黄荆树盘曲出枝,枯木逢春;井边石墩上端放着木盆。这一切似乎徐徐地告诫着我们后世子孙关于“饮水思源”,“黄荆条下出状元”,“金盆洗手”这些做人做事的道理……看过来凤轩、木假山堂、转向“披风榭”此处有东坡石像。
微雨中,只见溪畔石上,苏东坡斜倚散坐,头带学士帽,胸前蓬蓬然长髯自然飘逸,神情悠远而略带沉思。四个鎏金大字“浩然正气”高高地悬挂在披风榭门前。
忽然一阵雄浑且豪放歌曲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传入耳中。亭子中几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吸引了我的注意。
老人们诵读着,用二胡伴着乐,诵读声抑扬顿挫,给本来就极富有文化气息的“三苏故里”增添了几分韵味,千古文章就这样传颂着。正殿(又名飨殿)在启贤殿的前面。
殿内供奉着三苏父子的塑像,正中悬挂有“养气”一匾。正殿前廊两侧,置放有铁铸大钟一口,大鼓一架;正殿两侧各有一方墙门道,西为“文渊”,东为“学薮”。
殿前人头攒动,香火袅袅。雨中的缕缕青烟寄托着人们对三苏父子无限的尊崇、爱戴和敬仰,也寄托着人们希望自己或者家人能得到先哲的护佑,能像先人一样获取金榜题名,功成名就。
缓缓步出大殿,走出大门,雨停了,夕阳用最后一丝余力收回了自己金灿灿的光辉,暮色渐渐开始四合,将原先披在三苏祠里各个角落里的金纱盖隐去了。只有大门旁那棵千年大榕树依然笑容可掬和蔼慈祥地目送着邻人们的远去。
回望熟悉且亲切的三苏祠,感觉自己好像又登门拜访老邻居一次,和他们攀谈,做了一次长长的交心之旅。
4. 写眉山习俗的作文550 我的家乡在眉山,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城市。
眉山有许多好玩的地方。比如市中心的三苏广场,那里耸立着三苏父子的雕像,人们时常到这儿来瞻仰他们,感受文化的气息。雕像旁边是一个大大的水池,各种各样的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非常可爱。每到周末,水池中的喷泉就会喷出一道道水柱,漂亮极了!
沿着东坡湖一路走来,你会见到一个美丽的公园,那就是眉山有名的东坡湖公园。公园里风景优美,绿树成荫,是人们消暑纳凉的好地方。公园里还有许多小朋友喜欢的游乐设施,我最喜欢玩的是太空飞船和碰碰车,它们惊险而 *** ,是锻炼意志的好方法……
这就是我的家乡,我最最喜爱的家乡――眉山!
5. 写文章仿效宋朝“三苏”中的三苏是那些人 宋朝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
宋仁宗嘉靖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
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宋人王□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
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
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地位。
苏辙 (1039~1112) 北宋散文家。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 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 川)人。
仁宗嘉□二年(1057)与苏轼一起中进士。不久 因母丧,返里服孝。
嘉□六年,又与苏轼同中制举科。当 时因“奏乞养亲”,未任官职,此后曾任大名府推官。
熙 宁三年(1070)上书神宗,力陈法不可变,又致书王安石,激烈指责新法。熙宁五年(1072),出任河南推官。
元丰二年(1079),其兄苏轼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捕入狱。他上书请求以自己的官职为兄赎罪,不准,牵连被贬,监筠州盐酒税。
元丰八年,旧党当政,他被召回,任秘书省校书郎、右司谏,进为起居郎,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哲宗元□四年(1089)权吏部尚书,出使契丹。
还朝后任御史中丞。元□六年拜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执掌朝政。
元□八年,哲宗亲政,新法派重新得势。绍圣元年(1094),他上书反对时政,被贬官,出知汝州、袁州,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后又贬循州等地。
崇宁三年(1104),苏辙在颍川定居,过田园隐逸生活,筑室曰“遗老斋”,自号“颍滨遗老”,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为事。死后追复端明殿学士,谥文定。
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 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 谈天下大事,如《新论》(上)说“当今天下之事,治 而不至于安,乱而不至于危,纪纲粗立而不举,无急变 而有缓病”,分析当时政局,颇能一针见血。
《上皇帝 书》说“今世之患,莫急于无财”,亦切中肯綮。史论同 父兄一样,针对时弊,古为今用。
《六国论》评论齐、楚、燕、赵四国不能支援前方的韩、魏,团结抗秦,暗喻北宋王朝前方受敌而后方安乐腐败的现实。《三国论》将刘备与刘邦相比,评论刘备“智短而勇不足”,又“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也有以古鉴今的寓意。
苏辙在古文写作上也有自己的主张。在《上枢密韩 太尉书》中说:“文者,气之所形。
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认为“养气”既在于内心的修养,但更重要的是依靠广阔的生活阅历。
因此赞扬司马迁“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他的文章风格汪洋澹泊,也有秀杰深醇之气。
例如《黄州快哉亭记》,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于汪洋澹泊之中贯注着不气,鲜明地体现了作者散文的这种风格。 苏辙的赋也写得相当出色。
例如《墨竹赋》赞美画 家文同的墨竹,把竹子的情态写得细致逼真,富于诗意。 苏辙写诗力图追步苏轼,今存诗作为数也不少,但 较之苏轼,不论思想和才力都要显得逊色。
早年诗大都 写生活琐事,咏物写景,与苏轼唱和之作尤多。风格淳 朴无华,文采少逊。
晚年退居颍川后,对农民生活了解 较多,写出了如《秋稼》等反映现实生活较为深刻的诗。抒写个人生活感受之作,艺术成就也超过早期,如《南斋竹》:“幽居一室少尘缘,妻子相看意自闲。
行到南窗修竹下,□然如见旧溪山。”意境闲澹,情趣悠远。
苏辙于诗也自有主张。他的《诗病五事》以思想内容为衡量标准,对李白、白居易、韩愈、孟郊等都有讥评。
如说李白“华而不实”,说“唐人工于为诗而陋于闻道”,这看法在宋代有一定代表性。 苏辙著有《栾城集》,包括《后集》、《三集》,共 84卷,有《四部丛刊》影明活字本。
宋仁宗嘉靖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
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宋人王□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
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
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地位。
苏辙 (1039~1112) 北宋散文家。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 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 川)人。
仁宗嘉□二年(1057)与苏轼一起中进士。不久 因母丧,返里服孝。
6. 一篇弘扬传统文化的作文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文800字
中国,最贴切的形容词便是:文明古国、千年大国、礼仪之邦。可不管是哪个形容词,都凸显出中国是一个文明的特性。是的,因为有文明,中国才会有千年的底蕴。因为有文明,中国才会成为举世闻名的礼仪之大国。中国是一个千年的大国,其中不知道涌现出了多少影响世界的文明。四大发明:造纸术,因为有造纸术,中国的文化才得以传承。活字印刷,因为有活字印刷,中国的文化得以传向世界。指南针被广泛用于航海和指向。炸药更是矿物开采的必备品。四大发明是影响世界的文明,是中华文明最杰出的著作之一。除了四大发明,在科技方面,中国更是有许多其他的著作:赵州桥凸显出我国古代先人的智慧,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更是我们华夏文明的结晶,古代中国王权所在的故宫及其文化也是我国的宝贵遗产。
中国,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度,中间经历了数十个朝代,从夏商的青铜文化到现代56个民族多样的文化,哪一个不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中国文明从唐朝开始兴盛,唐代的诗词是最著名的。其中出现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著名诗人,李白的诗飘逸向往自由,诗圣杜甫的诗悠闲恬静,唐诗是中国诗歌的一颗明珠。宋代诗词更以词曲闻名中外,出现了李清照、“三苏”等大词人。明清小说将白话文推向高峰,《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并称四大名著,流传后世。
虽然我们华夏文明曾经是影响世界的文明,可是我们不得不沉痛的看到,我们的传统文明正慢慢被丢弃和窃取,从基本礼仪到科技发明,为什么我们还要向韩国学习拜孔仪式,为什么韩国人说孔子是他们的祖先?为什么日本人说我们的武术是从日本学的?我们不珍惜自己的文化,别人就将之窃为己有,我们纪念屈原端午节居然是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人们,觉醒吧,不好好保护自己的文明,我们就丢弃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一个强大的国家一定有自己灿烂的文明,我们应该以史为鉴,珍视传统文化,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同传承我们的五千年文明!
7. 以“品读欧阳修”的800字作文 《品读欧阳修》 假如给我一个选择,让我生活在古代的话,我会选择宋代,更是北宋那个有你的时代――欧阳修。
真想跨越千年的时光与你对饮,尽管我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但你不会介意,因为你有宽广的胸怀。 品读你,品出你让人折服的大度。
你位居副宰相,位高权重。按常理,你一定妒贤嫉能,阻止有才之人越居你上。
但你不,你勇于提拔推荐有才之人,你提拔推荐王安石,他成为宰相,居官你上,他成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最伟大的改革家;你奖进“三苏”,让他们的芳名远播,成为唐宋八大家,不得不佩服你的大度。 品读你,品出你让人钦佩的阔达。
你政治上不得意时,被贬为滁州太守。按常理,你一定是抑郁不得志,难以排遣心中的郁结,而你却不计较得失,修“醉翁亭”,作《醉翁亭记》怡然自得。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好一般阔达。你曾号“六一居士”。
人问,何为“六一居士”,你说:“家有藏书一万卷,有三世金文著释一千卷,一棋盘,一琴,桌上常备一壶酒。”人问此“五一”也,你却爽朗一声说:“一老翁置于其间,岂非‘六一’也。”
品读你,品出你让人感动的勤奋。你从小在沙滩练字,苦读史书,年纪轻轻便考中进士,仕途顺利,但从未放弃勤奋的信念。
深夜苦读,手不释卷,即使是意志受挫时,也在书海中寻找快乐。有人曾问,君藏书万卷,不知读过几本。
欧阳修曰:“你在我所藏之书随便挑一本问我,若有我没读过的,我无言面对我的六一居士。”那人专门挑一本积了许多灰尘的书问他,他便对答如流,毫无差错。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勤奋的学习,怎么会有对答如流,毫无差错呢? 品读你,品出你谦虚谨慎的做人态度。在那个群星云集的时代,你却功名成就之后不浮夸自傲,常人恐怕做不到的。
你和另一史学家修订史书,名字列于他人之下,不居功,难能可贵,难怪宋“六家”以你为首,当之无愧。三苏、王安石、曾巩都是你推荐出名的,你曾极力推荐苏轼,说此人日后文名显于我欧阳修,智之大者,欧阳文忠也。
品读你,品出的是黑色天幕上最闪亮的星,星光闪烁;品读你,品出的是花架上最美丽淡雅的海棠,清香宜人;品读你,品出的是歌唱舞台上的交响曲,催人奋进。站在宋朝时代的陡峰,不是帝王,而是你欧阳文忠公。
你是让人望尘莫及的大家,品你千年有滋味。 《品读欧阳修》 欧阳修颇似白居易,性情、才华、仕途,可比之处甚多。
他是易感的男人,能深入风景与情事,此二者,使他写出了不少好作品,却也因敏感而易受伤。他一生情事多,虽然有些情事称艳事更恰当。
其中有两桩见不得人的私情,可能是别有用心者扣到他头上的脏帽子,朝野哗然,几至下狱。头一桩使他气愤了好几年,后一桩,则使他积郁成疾,提前走到了坟墓边。
欧阳修的小词非常出色,我们先来欣赏一首《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一个政务繁忙的国家政要,却能写出这样的诗句,伤春情状格外感染人。为什么?盖因当时,为美政与写好诗尚能并行不悖;既能政绩斐然,又能诗意盎然。
章台路为 *** 聚集处。宋代官员,携妓成风。
欧阳修显然是歌楼舞榭的积极分子,却有某种原因的。 另外,北宋文坛称领袖者,唯欧阳修而已。
他推行由韩愈首倡的古文运动,朝着运思用事两个方向,带动一批文化精英,把语言从佶屈聱牙、浮华奢靡中解放出来,影响后世,居功甚伟。 他个人的修养非常全面,是《唐书》和《新五代史》的作者,是金石专家,是古琴演奏家,是高明的棋手,是“文人书法”的开创者,是心胸开阔的君子、礼贤下士的高官、发现良马的伯乐……更能醉心于日常生活,哪儿有快乐,他就往哪儿奔。
文化的全能和生活的全能,二者兼具,令人几乎不可想象,遑论与之比肩。而欧阳修的学生苏东坡,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 欧阳修长得难看。
这让人有些遗憾。他长得像嵇康、孔明或苏东坡该有多好:面如冠玉,龙章凤质,每一个毛孔都散发着逼人的英气。
欧阳修瘦小,苍白,眼睛高度近视,“面白过耳,唇不包齿”。由于敏感于自己的容貌而显出几分神经质。
我估计,这种敏感,直到暮年还残留在他身上。如果他平庸,他就多半是难打折扣的丑鬼。
如果他邪恶,则一定是妖魔。 可是欧阳修如此优秀,丑不丑就无所谓了。
今人有个词:丑乖。 长达半个世纪的人世修炼,使这张面孔朝着有趣、庄严、和蔼发展。
一个国家级的领导人,面部肌肉却异常活跃,换句话叫表情丰富。毋宁说,这张著名的丑脸是朝着英俊的方向,虽然进展缓慢。
郁达夫曾赞美鲁迅是中国第一美男子,附和的人至今不绝。我记得有一年纪念先生诞辰,不少年轻的女性网民一腔火热深情、恨不得嫁给先生。
她们懂得先生的内心,因而爱上先生的容貌。这是个体对个体的倾慕、礼赞,与人山人海光棒乱舞的“追星族”有天壤之别。
欧阳修的面孔,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欧阳修从他的客观意义上的丑脸出发,一辈子生活在漂亮女人们中间,这里边定有奥妙。
千年之下,令人浮想联翩,一品。
8. 标题是,看眉山,家乡美,怎么写作文 看眉山,家乡美 眉山是一座景色优美、丰富多彩的大城市。
我的家乡眉山位于西南的成都平原西南部,东接资阳和内江市,西连雅安市,南临乐山市,北靠四川省的省会城市――成都市。处于即将形成的大成都都市圈内,成昆铁路、成乐高速公路、岷江水道和国道213线、省道103线南北纵横纵贯全境,省道106线横跨东西,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把我的家乡与祖国甚至世界各地连为一体。
三苏父子就出生在眉山这片可爱的土地上。 眉山在南宋时期就是诗书名城,与浙江、杭州、福建建阳一同成为当时全国三大出版中心。
从开创于唐代开元间,后来闻名天下的“孙氏书楼”,到宋代三苏“室藏万卷书”,可见眉山人常有藏书和读书之风。宋朝仁宗皇帝曾惊叹:“天下好学之士皆出眉山”。
以三苏父子为代表的历代眉山文人,创作了许多千古传诵的诗文名篇,因此,南宋诗人陆游曾称眉山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为“千载诗书城”! 眉山市境内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自然风景美丽,名胜古迹遍布全市。中部的三苏祠以极高的文化价值驰名中外,东部的黑龙滩有“四川千岛湖”的美称,南部的中岩号称“西林泉最佳处”,西部有瓦屋山国家森林自然风光迷人,北部的彭祖同山曲径通幽。
独特的山川地理面貌,造就了眉山市星罗棋布的风景名胜。 眉山目前已经迈入了小康社会,未来将更加美好。
9. 一篇弘扬传统文化的作文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文800字中国,最贴切的形容词便是:文明古国、千年大国、礼仪之邦。
可不管是哪个形容词,都凸显出中国是一个文明的特性。是的,因为有文明,中国才会有千年的底蕴。
因为有文明,中国才会成为举世闻名的礼仪之大国。中国是一个千年的大国,其中不知道涌现出了多少影响世界的文明。
四大发明:造纸术,因为有造纸术,中国的文化才得以传承。活字印刷,因为有活字印刷,中国的文化得以传向世界。
指南针被广泛用于航海和指向。炸药更是矿物开采的必备品。
四大发明是影响世界的文明,是中华文明最杰出的著作之一。除了四大发明,在科技方面,中国更是有许多其他的著作:赵州桥凸显出我国古代先人的智慧,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更是我们华夏文明的结晶,古代中国王权所在的故宫及其文化也是我国的宝贵遗产。
中国,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度,中间经历了数十个朝代,从夏商的青铜文化到现代56个民族多样的文化,哪一个不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中国文明从唐朝开始兴盛,唐代的诗词是最著名的。其中出现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著名诗人,李白的诗飘逸向往自由,诗圣杜甫的诗悠闲恬静,唐诗是中国诗歌的一颗明珠。
宋代诗词更以词曲闻名中外,出现了李清照、“三苏”等大词人。明清小说将白话文推向高峰,《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并称四大名著,流传后世。
虽然我们华夏文明曾经是影响世界的文明,可是我们不得不沉痛的看到,我们的传统文明正慢慢被丢弃和窃取,从基本礼仪到科技发明,为什么我们还要向韩国学习拜孔仪式,为什么韩国人说孔子是他们的祖先?为什么日本人说我们的武术是从日本学的?我们不珍惜自己的文化,别人就将之窃为己有,我们纪念屈原端午节居然是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人们,觉醒吧,不好好保护自己的文明,我们就丢弃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一个强大的国家一定有自己灿烂的文明,我们应该以史为鉴,珍视传统文化,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同传承我们的五千年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