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民风 > 正文

东莞文化的十大特点?

2023-03-27 13:41:47  来源:网络   热度:

东莞文化的十大特点?

东莞的历史文化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公元前3000年。它被看作是华南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广东南部文化的发源地并留下了大量可辨别的历史自然遗产。东莞悠久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形成了今天被大家广为歌颂的东莞粤曲、东莞粤剧、客家山歌、东莞木鱼歌、麒麟舞等等。本文为大家介绍了东莞的方言、结婚习俗、饮茶习惯、节日风俗等

探讨东莞风俗习惯 高悬赏

俗称“过年”的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就是平时大家俗称的“过年”“过新年”。它是一年中和家团聚亲友互访的最快乐的日子。 为什么每年要家家庆祝“过年”呢?民间传说,“年”在很久很久的远古时候是一种怪兽,每到冬天快过春天将来时,它便四处吃人。古代人为了保卫自己,就聚集在一起,燃起篝火,把竹子投到火堆中,使竹子爆裂发出“啪啪”的巨响,把“年”吓跑。这样一夜平安度过,第二天早晨起来大家相互祝贺问好,共庆幸福生活。一年接着一年,便形成一个欢乐的节日,叫做“过年”。所以,现在我们过年时还要放爆竹,串门拜年。 春节实际上是我国沿用了3000多年的农历新年。数千年的传统习惯,使人们重视农历新年远胜过公历新年,农村尤其如此。 下面是春节前后的活动(3个)――谢灶:腊月二十三晚,送灶君老爷上天,叫“谢灶”、“送灶”或“祭灶”,祭灶的贡品有:一碗米、两砖片糖,一封利是,一碗清水,一礼烧猪肉,一些蔗桔,纸钱等.并写好一张“灶君疏”,大意是向灶君请罪,请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拜时烧香烧纸,放鞭炮;拜完食品放在米缸里,叫做“责瓮”。直至年三晚,才把灶君接回来。 开门炮:年三十晚守岁至深夜,迎候良辰吉时,到了交子时之际,便打开大门,说“开门大吉”。此时各家各户,点燃鞭炮,持续几个时辰。两三点后才逐渐安静下来。四点多钟,鞭炮又一次响起来,到天亮方止。 卖发财大蚬:开门,烧炮之后就是接财神,家家门外,烧香礼拜,此时便有一些小孩,叫化子等,拿着一张红纸,上面写有“财神”两字,嘴里喊着“财神到”挨家挨户去叫卖。人们为了买一个好兆头,也乐意买下它,给小贩一个“利是”,让他高兴而去。 清明节“名源”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到那天万物清明洁净,气请爽朗,所以叫清明。 端午节 其实,早在屈原之前,就有划龙船的习俗了。民俗学家认为,端午节划龙船是古代人送瘟神、驱恶鬼一类的宗教迷信活动。只是屈原的崇高品德和伟大的诗篇受到后人的敬仰,于是楚国人关于划龙船,抛粽子以救屈原的传说,很快传遍大江南北,全国各地的人们在端午节时都纪念屈原。 下面是关于元宵节闹元宵的传说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看了上面闹元宵的传说,下面就读读元宵节赏灯的传说吧。 元宵节赏灯 春节刚过,人们玩兴仍挺高,加上田里的农活也不多,所以就在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尽情欢乐。 按照传统习俗,元宵节不是赏月而是玩灯。家家户户在门前挂红灯,孩子们提着花灯戏耍,街头、公园、广场搭起灯棚,人们扶老携幼去赏灯。因此,人们又把元宵节叫做灯节。 元宵节为什么要挂花灯?民间流传着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鹅飞到人间,被猎人不小心射伤,玉皇大帝大怒,下令在正月十五那天派天兵火烧人间。这一消息,被一位善良的仙女知道,她立即把灾讯透露给人间。人们凑在一块儿商量,终于想出一个办法对付玉皇大帝。他们在正月十五前后三天,家家户户门前挂上红灯,燃放火花、火炮。天兵正准备下凡放火,打开天门一看,咦,人间处处都是火光,便以为已经烧起来,省得跑一趟,向玉帝交差了事。因为元宵节挂彩灯,放火炮,避免了天灾,于是人们年年元宵挂花灯、放烟火鞭炮,庆祝斗争胜利,感谢那善良的仙女。 大家看到,同是元宵节,有两个不同的传说。可见不同地区的事是不尽相同的。 接着让我们看看东莞一些特别的风俗吧。 东莞同行一条街 谚语有云:“同行如敌国”、“同行三分化”。同行本应各自回避,相隔越远越好。但东莞风俗却盛行同行一条街。如大朗镇中一条街都是卖木,附城区豪区都造正丹纸。东莞城区更加突出,有卖麻街、猪仔街、芹菜塘、抄纸地、文房街、芽菜、蔡衣街、竹排街、皮鞋街和菜油道都是同行一条街,并以行业为名。建国前,东莞城区的妓院也只没在一条内。建国后批发店均在中兴路,改革开放后,城区维新路成为个体一条街,博夏有个体生果批发一条街。 同行一条街多是文明竞争 ,极少 公开诋毁,因而能相安无事地共 。这种风俗,不少地方都有 ,建国前广州 文德路旧书店一条街,香港的男人街, 人街就很有 名。 同行一条街,能强烈吸引所需的顾客,特别是从农村来的顾客,。它的起因,往往是某间商店生意好,惹起人家眼红,便在其附近竞争,逐渐增多 。如果这间商店认为自己招牌好,字 号好,价钱平,移它处亦会垮台 ,因顾客不愿到远处独此一家去买。为购买方便,顾客宁可往同行一条街去购买。 在同一条 街上,顾客还可以“货比 三家”。 东莞人送丧用“过洋乐” 东莞人送丧,用的是“过洋乐”。乐队一般是5或6人,2或3人吹管笛(俗称鼓手),1人打(香光),1人击小单鼓(俗称),1人敲文锣。乐队所穿的长袍,外红里白。送葬时,白翻外,一式是白长袍;回来时,红翻外,一式变成穿成红长袍,这叫做“白袍去,红袍归”,取其凶去吉来之意。乐队吹打的“过洋乐”,极其悲戚,不但死者的亲朋戚友听了号啕痛哭,就是过路人听了 ,也为之黯然泪下。 “过洋乐”原是日本人送葬时乐队所吹打的音乐。为什么东莞人送丧会用“过洋乐”呢?原来南宋时东莞有个理学家叫李田,他是篁村白马乡人,精通周敦颐,程颐的理学。德佑二年(1276)元兵入侵广东,李田积极支持其熊飞起兵勤王,因众悬,熊飞在州牺牲。李田只身东渡日本,以中国的理学书教授日本人。许多日本人被李田感化,尊称他为夫子。他18岁时逝世,日本人以鼓吹一部,送去返里。从此东莞人送丧,皆用日本过洋乐,并沿用至今。 东莞建房俗 平地基:先祭祀土地公,四方酒酒、米,饼、苹果祭后送泥水工人吃。四角燃插三支线香,以逐地下鬼怪。 建房屋的方位:一般是座北向南。 奠基:需写好“兴工大吉”红纸,压在工地,烧一排鞭炮后,由主持施工的师傅放好奠基石后,收下红包即停工。师傅吃完酒席即放工。地基下不用麻石,麻石即花岗岩,质地坚硬,本是作地基的最好材料。但城区、 水乡一带,绝不用麻石作地基,以防家庭,从此太坚硬而不“发”。 上梁:“上梁不正下梁歪”东莞风俗十分重视上梁。上梁当天,须从酒肉宴请全体泥水工人。主持上梁的须是工人中最大的师傅。需给上主梁的师傅大红包。最后一块地板阶砖,泥水师傅绝不砌上,其一是怕得罪土地公,让土地公有“气”可舒。其二是防今后不育儿、不发财。 新娘跨火烟 旧时饶平一带人家办婚事要行“新娘跨火烟”仪式。新娘出嫁那一天,新娘子经过一番精心打扮以后,穿上了裙子,由媒婆带往夫家,大家由一个同妇女迎接新娘子(有的还要几个姑娘参加迎接)。新娘子到夫家之前,夫家准备了一捆稻草放于门槛。当新娘走到门前时,由迎接的那个妇女把稻草点燃烧出浓烟来,再由她陪着新娘,口念“新娘跨火烟,千子万孙”,念毕,新娘扬起裙子举步跨过门槛走进夫家,进入洞房,这就是“跨火烟”。 看完上面的例子,再看看下面这个关于结婚的风俗,想想有些风俗古今的变化有多大。 听听来自中堂的一位老人讲起:在解放前的几年,中国社会仍然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当时的婚姻差不多都是盲婚,要结婚的男女都不互相认识,对方长什么样子,喜欢什么等一切都不清楚。有的在母亲的肚子里就已经被指定结婚的对象。到了解放后就实行自由文明结婚,大多的青年男女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对象,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当时的结婚形式与现在的也有很大的区别,现在就介绍一下吧!比如说一对男女的父母已经说好了要结为亲家,他们挑好了结婚的好日子,是1月15,那么在11、12号男家就把“茶担”送到女方家,里面有梅花饼、鲜肉、鸭蛋、礼银等。负责把担子挑到女家的要是一个好命的男丁,怎样才是好命呢?就是男的父母健在,且起码有两兄弟,在去的过程中要一个媒人婆陪伴。14号男方家就备开厨,亲属们都聚集男方家帮忙,鱼在当时算是主要的原料了,他们把好的那一层鱼肉和一些肉、一些调味料搅拌着做肉丸,剩下的肉做鱼丸,而最好的鱼头骨就用来煲粥做宵夜。晚上男方把床安好,天亮时拜祖宗,15这一天宴请亲戚朋友,男的在文太祖屋里用餐,而女的就在饲堂里用餐。15号傍晚男家的人要去接新娘,去之前在村前的空地放重炮,然后去女家把嫁妆搬回男家,吃完晚饭再去接新娘,在新娘家也要放重炮,那么就把新娘接回来了。回到男家同样的也放重炮。这样一段婚姻就成事了。 看完是否觉得有些风俗确实变了很多?这也对,时代在进步,世事多少都会有所改变。 好了,介绍到这里,下面看看某些镇独有的风俗吧。 东坑――卖身节 据历史记载,东坑二月初二卖身节的由来源于明末清初。在东坑有“卢家地,谢家田”之说,相传东坑塘唇村有一姓卢的大户,赶在清明之前开耕,农历二月初二贴出雇请长工启事。这天,无田地的青壮年头戴斗笠,身披布巾,以示“卖身”,等待财主雇请。据说此习俗已沿袭数百年,堪称为中国最古老的“劳动市场”,也即当今“人才市场”的意思。随着时代的变迁,二月初二“卖身节”又演变成“遇仙节”、“翻身节”和“欢乐节”、“射水节”。

东莞风俗很多,下面是我找的资料,我都看了很准的舞狮(龙、麒麟、凤)

东莞民间以动物造型的舞蹈丰富多采,有龙舞、凤舞、狮子舞、麒麟舞……特别是狮子舞,技术精湛,演技非凡,扬威四海。东莞市的长安镇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龙狮之乡”。舞麒麟则以清溪镇、樟木头镇较为出色。每年元宵节,市政府均组织大型群狮贺元宵活动,数百台醒狮、金龙、彩凤、麒麟参加,万人空巷。荔枝节东莞荔枝有“岭南第一品”、“果王”之美称,每年六月至七月荔枝成熟之际,全市各镇都相继举办“荔枝节”,节日期间有大型文体活动,商贸活动等。最引人的是游人和客人亲身到荔枝园采尝鲜荔枝,别有一番风趣。其中大朗镇、寮步镇、大岭山镇、常平镇等主要产区最有特色。三 禾 宴东莞的水乡片,以种植水稻为主,每年夏秋之交,禾花飘香,稻谷金黄,以禾花、稻谷为食物生存的禾虫、禾花鲤鱼、禾雀到了这个季节,都长得肥胖鲜嫩。人们将禾虫、禾花鲤鱼、禾雀捉来,烹饪,摆上宴席,招待客人,俗称三禾宴,其风味别具一格。其中以道窖(Daojiao)镇的“三禾宴”最为著名。

客家山歌

东莞清溪、樟木头等镇的客家人唱山歌早就有名,每逢节日,经常举行各类山歌表演或比赛,热闹非凡。腊月十六开始大扫除

“旧时东莞,一般从农历腊月十六开始,就可以打扫卫生准备过年了。”张铁文告诉记者,腊月十六这天要吃未玛(未牙),未玛是指拜神用的祭祀品,如牛肉羊肉等,吃未玛之后,大户人家就给长工放假,这样大家才有时间打扫家里的卫生东莞人的鸭蛋民俗

小孩出生前后鸭蛋的动用:小孩未生前,用鸭蛋十二枚请男巫先生解六甲以便催生。小孩产生后,用一碗菜祀神,这碗菜是有鸭蛋的,名叫落地段。如果初生孩子,亲的宗族要分送落地段的。生第二位时可以不送了。

产后的妇人,是要戒口的,咸鸭蛋是最好的食品了。亲友多有送咸鸭蛋,及猪肉等物与产妇。

古时煮菜送亲属,菜中有鸭蛋,与落地段同。小孩剃头,要送红鸭蛋给亲友。满月还神要送红鸭蛋该亲友,送外婆的要一百或几十个!

结婚时鸭蛋的功用:定婚或聘礼有时用鸭蛋一百或二百枚。大概有十个或二十个是画人物或花卉在上面的。最高兴不过的是小孩,得到了这一个花鸭蛋了!此外女家送男家的礼物,抬祖段,自然少不了米及鸭蛋。

生日用的鸭蛋:贺人生日,鸭蛋也是需要的,伴着猪肚及猪肉,自然是很好的礼物了。

祭神用的鸭蛋:鲮鱼、猪肉、鸭蛋,名为三牲。是祀神及祭祖时用。公祭祖先后,丁男除分得猪肉外,可分得鸭蛋一枚。

除夕鸭蛋的功能:除夕,小孩用香一炷,熟鸭蛋一枚。香是插在鸭蛋上的,唱道:卖懒仔,卖懒儿,卖俾广西王大姨。行至门外,将香抛去,将蛋吃完,来年便不懒了。

东莞的槟榔风俗

聘礼:以染红的槟榔若干,以乳金写上双喜、百子千孙、百年好合、五世其昌等吉祥话,同茶时之类一齐送至女家,名曰过礼(即纳聘)。女家接受后,除回礼外,最少须取出一套吉祥语给男家。

结婚时:凡宾客到,无论长幼,新妇必须立奉槟榔(干槟榔剪成片)。又命大妗(即随新妇的仆人)捧槟榔一盘(盘用锡制的),往接亲戚及伴娘等。新娘奉槟榔时,如见老人家,则说:食了槟榔日老日福,福子荫孙。见了青年男子,则说:食了槟榔勤书执笔,步步高升。见了女子,则说:食了槟榔聪明伶俐,绣花绣朵。见了小孩则说:食了槟榔长命百岁。谒祖时,新妇陪拜后,必跪奉槟榔。

翌晨,新妇盛水及槟榔各一盘,备手巾每人一条,递给亲戚,名曰捧水。

担槟榔:婚后数日,女亲戚家,每家须备槟榔一担给男家及他的亲戚,名曰担槟榔。

酬槟榔:待新妇满月后,第一次归家时,男家备槟榔一担送女亲戚家酬谢,名曰酬槟榔。

拜七仙:七月初六晚,以槟榔(裹以萎叶)七口(一包曰一口),和花果之属,祀七仙,名曰乞巧。

祀鬼神:迷信的人们,倘家里有人染了病,即往盲人和女巫处问祸福。那盲人或女巫往往说:病人因时运不好,偶然撞着了鬼神,开罪了它,须在某处以槟榔果酒奉之,病人方可痊愈。还有每年一度的美食节.一般10.1开始7天结束、亲人送红包:一般都是给年长人送,别的地方都是给小孩子

虽然在这住了几年,但我知道的很少。就知道有卖身节-七夕节-龙舟节(全国都有的就不用说了吧!)希望能帮到你1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