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民风 > 正文

东港归大连管吗?

2023-03-16 19:33:19  来源:网络   热度:

东港归大连管吗?

不属于大连管辖,东港隶属于辽宁省丹东市,南临黄海,东依鸭绿江,和朝鲜隔江相望,与日本一衣带水,拥有沿海、沿江、沿边地理优势,是中国海岸线上最北端的县级市。地处东北亚、环渤海和环黄海三个经济圈的交汇点,是连接中、朝、韩、俄、日五国的交通枢纽、欧亚大通道的重要节点,是东北东部地区重要的海陆门户。东港是中国最大的海蜇养殖基地和梭子蟹养殖基地、国家级的草莓产研中心和最大的优质生产基地。县域综合经济实力位居辽宁省第六位,已进入中国百强县第75位。

有两个地方叫东港,一个是丹东市管辖的东港市,以前叫东沟县,后撤县建市叫东港市(县级市),与大连市的庄河市(县级市)接壤。

另一个东港是大连市的东部港湾商务区,东部港湾商务区简称东港,在大连市中山区管辖区内,是大连市新兴建的一个多功能商务区。

台湾有哪些风俗习惯

台湾生活习俗

--------------------------------------------------------------------------------

按台湾“文化资产保护法”定义,民俗是指与居民生活有关的衣、食、住、行、敬祖、信仰、年节、娱乐及其他风俗习惯。台湾生活习俗与祖国大陆特别是南方地区基本一致,而且保留着更多的闽粤古风。台湾民间的传统节庆和大陆大同小异。最重要的节日依次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送灶、除夕等。过节形式也和大陆相仿,如春节有走亲访友的拜年习俗,元宵节吃元宵、赛花灯、猜灯谜;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重阳节登高远足;除夕阖家团圆等。其中,台湾民俗中最知名的景观为台南盐水镇的“蜂炮”、平溪十分村的“放天炮”和澎湖的“乞龟”等。

台南盐水镇在元宵节最知名的是燃放“蜂炮”,即由数万只冲天炮制作而成的鞭炮,每一个冲天炮的炮芯连结在一起,一炮点燃,万炮连响,火花四射,声光齐作,震耳欲聋,蔚为壮观。“蜂炮”已经成为台湾一个旅游景点节目。

放天灯是在纸糊的灯状球体下部点火,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将其送上夜空。因其形状像一顶孔明帽,而又称“孔明灯”。相传在台湾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早期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互报平安的讯号,现在已成为一种娱乐与祈福的活动。

澎湖元霄节的“乞龟”习俗有趣神秘。每年元宵节一到,澎湖大小庙宇的供桌上,摆放各种各样的“龟”,有糖和糯米粉捏塑的“祈求平安”的“芳片龟”;有用线面制成的含有“长寿”之意的“面线龟”;有以面粉与鸡蛋等原料制成的“鸡蛋糕龟”;有用黄金打制而成的“金龟”等。民众纷纷前来祭拜,“乞龟”,即通过祈寿获得神灵的默许后,“乞龟”人向庙方执事报账,插香,索得所乞之“龟”,以求得神灵的保佑与恩赐。

台湾的婚丧习俗,与大陆也有类似之处,在今天台湾特别是农村仍保持着许多传统的习俗。同姓不结婚在台湾依旧流行,而且“周、苏、莲”、“陈、胡、姚”、“徐、佘、涂”等各三姓,以及“萧、叶”、“许、柯”等各两姓,被认为属同一祖先,也互不通婚。婚礼仪式虽有改变,方式逐渐多样化,但仍较重视中国传统的婚礼。民间丧葬习俗较为繁琐,充满迷信,从临终、发丧、入殓、居丧到送葬、下葬等有一套传统的做法。至今,台湾民间仍流行土葬,选择墓地重风水。台湾民间还有“捡骨”之俗,即俗称“捡风水”,也称“二次葬”,即在第一次丧葬时比较简单,不正式立墓碑,待五至七年后再择吉日开墓,捡拾遗骨,重新正式安葬。在台湾西南沿海,“捡骨”属于一种专门行业。因此在台湾有所谓“九葬九迁,十葬万年”的俗语,即改葬次数愈多愈好。不过如今,台湾的喜庆婚丧较流行现代的“花车艳舞”。

台湾还有不少本地特有的节庆活动。较隆重者如正月初六祭“清水祖师”(主庙在台北万华清水岩,这一天台湾有盛大隆重的庆典仪式,以前会连续上演20天的大戏),3月23日前后是规模盛大的“妈祖祭”,7月整月的“盂兰会期”(各地轮流做普渡)。

还有一些:

台湾文化盛会

初到台湾的你,一定会为这眼前的一切感到惊艳不已,因为丰富多元的历史背景,造就了多彩多姿的台湾文化。台湾发展的过程中包括了原住民、早期中国大陆闽南、客家移民、荷兰人、西班牙人、日本人和近期的中国大陆移民,而此地人民甚为注重传统文化的保存,也逐渐发展出新的文化,同时,在台湾你可以看到原住民、本土以及中国文化,也可以欣赏到荷兰、日本所留下的历史古迹。

--------------------------------------------------------------------------------

台湾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中心,除了故宫博物院完整保存了中国历代文物之外,也可以从以下各个面向窥探:

寺庙与建筑

台湾的传统建筑,是民间艺术的总汇,装饰特别精美,举凡彩画、书法、木雕、石雕、泥塑、陶瓷、剪黏等都是构成建筑的要素,从中能深刻的洞悉富丰富内涵的台湾文化。此外,除了可以在台湾看到由早期中国大陆闽南、客家移民所承袭的中国传统建筑外(如:板桥林家花园),中国的庙宇建筑也是随处可见,其中鹿港的龙山寺、天后宫以及北港朝天宫等,都是台湾最知名且历史悠久的寺庙,具有崇高的艺术价值。

民俗文化与艺术

台湾重要的岁时节令包括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中元节……等;而松柏岭玄天上帝祭典、大甲妈祖进香、北港妈祖出巡、台北迎城隍、东港王船祭、二结王公过火及原住民祭典……等也是台湾本土重要的民俗活动。另外,台湾除了传承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之外,也发展出属於台湾本土特有的歌仔戏与布袋戏,歌仔戏是结合台湾各种地方戏曲小调、音乐为一体的表演艺术;布袋戏近来更结合声光特效,广受年轻人喜爱。

台湾的电影与表演团体,近年来也逐渐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再次展现出中国传统与台湾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丰年祭、祖灵祭、狩猎祭、图腾、蛇纹…,台湾原住民神秘的文化色彩,为台湾文化加注了不同的生命力。台湾的原住民族属於南岛语系,是南岛语族分布的最北端,在人种上属马来人。台湾原住民目前多定居於山区,分为:赛夏族、泰雅族、阿美族、布农族、卑南族、鲁凯族、排湾族、雅美族、曹族、邵族十族,有各自的语言、风俗习惯和部落结构,不过目前正面临同化与文化保存的问题。其中,台湾外岛兰屿的雅美族,由於地理上的隔绝,是最晚与汉人接触的一支,进而保存了最完整的原住民文化。

台湾自从明末清初福建、广东人民大规模移居开垦,才逐步被开发。日本殖民者虽然挖空心思实行民族同化,但遭到台湾同胞的顽强抵制。国民党迁台又有大批大陆人员来到台湾,所以台湾汉族同胞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风俗许多与大陆基本相同,一般保持着闽、粤地区的特征。

台湾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

祖国领土台湾岛, 隔海同胞相见少:

亲人相互盼统一, 团聚期望尽量早;

台胞多为闽粤根,习俗基本随父老;

开朗大方重谦虚, 诚恳忠厚待人好;

热情和蔼讲文明, 注重礼节和礼貌。

(一)衣食住行

1、衣饰。以往乡村男女多穿汉服。中年以上的妇女喜着长衫,或短衣短裤;老年人喜着青黑色衣衫或香云纱;日本统治时期西装革履开始流传到乡村,几十年来已相当普及。城市妇女有的穿旗袍等民族服装。目前,青年人多穿西装或港衫西裤。乡村男女则常戴斗笠或裹毛巾,以蔽风日。

2、饮食。台湾居民一日三餐以大米为主食。节日喜庆时,多用鸡鸭等丰盛酒菜宴请客人。台湾居民都嗜酒,祭祀神明,宴请客人,必备良酒。春夏之交,秋冬之际,多以中药炖煮动物性食品以提神补身。菜肴多用味精、砂糖等调味。酒楼饭店经营川粤、京、津、苏、浙、湘、闽等地风味饭菜。高山族同胞目前生活水平还较低,有些仍以芋头、甘薯为主食。

3、居住。台湾的房屋造型,大体可分为中、西、日式三种。中式为平房,多是闽南式样,有一条龙、辘轳把、三合院、四合院等。以浊水溪为界,农村村落,北部为散居型,南部为聚居型,大多建在山凹近水处,以避风沙。西式多是楼房,从前都是砖造,近年来大多改为钢筋水泥。日式则在平房内铺以“榻榻米”。市镇房屋多属西式,随着近年来工商业的发展,新式公寓住宅迅速增加,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但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住房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仍有许多人居住在简陋斗室。

4、行走。目前,台湾最普及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摩托车。近些年来汽车、飞机、轮船、火车的数量增加,比较方便,私人汽车大量增多。出租汽车普遍于市镇。有不少的客车备有冷气。但大部分农村地区仍交通不便,河流多的地方尚需帆船、舢板,山区无路可走,只能沿山路登攀跋涉。

(二)婚丧喜庆

1、婚嫁。从前,台湾的婚礼规矩较多,同姓不婚,婚嫁有大娶(明媒正娶)和小娶(招婿或半招嫁)之别。一般需经议婚、订婚、完聘、迎亲四个阶段。结婚年龄,一般男不超过30岁,女不超过25岁。目前已由媒人介绍改为自由恋爱,花轿改为汽车,到法院公证结婚。但是台湾婚礼的铺张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使许多青年人背上沉重的包袱。在农村,有部分人乐于集体结婚。高山族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多是幼年时由父母做主,所以婚后常有离婚现象。

2、丧葬。葬礼同大陆相近,父母死后,当夜要由儿女守灵,全家举哀,供饭一碗,焚纸钱,并为死者赶制寿衣,同时走亲告友,购进棺木,然后祭祀。祭罢,子女扶尸就殓,仃柩室内,早饭供奉“孝饭”并轮流啼哭,然后择日出殡,出葬队列如长龙,亲朋送至近郊,孝男叩谢辞行。然后用货车运棺木至墓地埋葬。目前,火葬已相当普遍。台湾一些地方设有殡仪馆、火葬场及公墓,有的佛教寺、塔也奉存骨灰。

3、生育。妇女生了孩子,必须告诉亲友,名为“报喜”。满月时,则以红蛋分赠亲友、邻居,以示吉利。孕妇分娩至满月,称“做月子”,一月以内多以麻油猪肝为副食。外祖父母在满月、四月、周岁时,必须送衣服礼物给婴儿。台湾重男轻女比较严重。生男不论弥月、周岁、16岁,都举行隆重的仪式,而生女则大为简化甚至不举行仪式。近30年来,台湾当局推行“家庭节育计划”,提出的口号是“两个孩子恰恰好”、“女孩男孩一样好”。

4、寿庆。台胞喜欢过生日。男女成人后,每逢诞辰,都由家人准备素面、香烛等举行简单庆祝仪式。一般从50岁时起开始称寿。60岁为下寿,70岁为中寿,80岁为上寿,90岁为耆寿,百岁为期颐。每逢寿期,由子孙发起庆祝,邀请亲朋,颇为隆重。

(三)礼赠禁忌

1、禁以手巾赠人。从前,台湾民间丧家在办完丧事后送毛巾给吊丧者,用意在于让吊丧者与死者断绝来往。所以,台湾有“送巾,断根”之说,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若赠人手巾,即不禁令人想起不吉利的丧事与断绝、永别之意。

2、禁以扇子赠人。扇子价廉易碎,用于夏季扇凉,一到秋深天凉,即有“秋扇见掮”,意即太绝情,用完后就被甩掉,狠心抛弃。台湾民间有俗语:“送扇,无期见”,即基于此种心理。恋爱的青年男女赠送扇子表示快冷的意思,说明心不诚,因此,千万不要以扇子当礼物赠人。

3、禁以剪刀赠人。剪刀属伤人的利器,其含有“一刀两断”、“一剪两断”的意思。赠剪刀会使人有不怀好意之感。所以,切勿以剪刀赠人。

4、禁以雨伞赠人。台语“伞”与“散”同音,若拿伞来赠人,犹表送“散”给对方之意,且台语“雨”与“给”同意。“雨伞”与“给散”同音,难免会引起对方误解。

5、禁以镜子送人。因为镜子容易打碎,“破镜难圆”。还有好象嫌人丑陋,让人家照镜子好好看看自己的意思。

6、禁以钟送人。因为“钟”与“终”同音。送钟会使人想到“送终”,易引起友人的反感。

7、禁以甜果送人。甜果即年糕,是台湾民间过年祭拜神明祖宗时的必备之物,但在丧家守孝时严禁蒸食。因此,如以甜果赠人,会使受赠者联想家里发生了丧事。自然要忌讳。

8、禁以粽子赠人。台湾民间丧家习惯上既不蒸甜果,也不赠粽子。如以粽子送人,会被误解为把对方当丧家,故此也在忌讳之列。

9、禁以鸭子赠人作“月肉”。“月肉”是指分娩一个月以内的妇女吃的肉。她们吃的“月肉”通常是是麻油鸭、猪腰仔、猪肝等“热性”食物。鸭子属“冷性”,她们不宜吃用。并且台湾有“死鸭硬嘴闭”、“七月半鸭仔,不知死期”等俗语,若以鸭子作为贺喜礼物,会使人联想到不祥的兆头。

台湾商务习俗

台湾人是很注重文明的,人们都很讲究社交礼貌。无论见面、会友,还是交际、拜访,在举止言行方面,他们特别注意尊重他人。台湾的高山族同胞,素以敬老互助成风而闻名于世。他们待人热情、感情真挚诚恳。在道德观念方面,他们最厌恶虚伪和狡诈的作风。办起事来持别喜欢一言为定。台湾人目前仍保持着闽、粤一带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一般老年人依然对青黑色的香纹衫感兴趣,妇女大都喜欢佩带金银首饰。但由于社会的变革,受欧美风气影响越来越大。青年人在穿着方面也开始向新潮流追赶。台湾的高山族人,不论男女大都喜欢穿着手织的窄幅麻布裁制的无油胴衣,长到膝头的叫鲁靠斯,短到肚脐的叫拉当。高山族人一般还都喜欢赤足,爱佩带几种多彩多姿的头饰、耳饰、手镯、脚环、颈链等。他们偏爱红色。民间一般都以红色为吉祥的象征。投亲访友他们总习惯把礼物用红纸包起来送人。他们很喜欢6数,有六六顺之说。又因6与禄同音、又是有钱财、有福气的吉祥表示。因此,人们都愿借6数为吉祥。

礼节礼仪

台湾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都以握手为礼。在亲朋好友间的相见时,也惯以拥抱为礼,或吻面颊的亲吻礼。台湾的高山族雅美人在迎客时,一般惯施吻鼻礼(即用自己的鼻子轻轻地擦吻来宾的鼻尖),以示最崇高的敬意。台湾信奉佛教的人社交礼节为双手合十礼。

一般礼仪

按照美国人的标准来看,要台湾商人作出一项决定往往要花费很长时间,所以谈生意时要有耐心。

在某些住家内不穿鞋子,改穿拖鞋。要客从主便。

称谓与问候

与熟人或亲密朋友见面时,习惯上握一下手。初次见面时只须点头打招呼。微微弯腰鞠躬是表示敬意,但不要做得过分。

饮食风俗有:

吃复明糕,传说当年清军进攻闽南,在势单力薄的情况下,郑成功放弃金、厦两岛,退守台湾,而当时由郑成功军中流传下来的。古早节庆传统美食,各式特色糕点、台湾苦仔嗲(苦仔嗲是一种香而不腻的米豆面煎炸食品)、棺材板(因其形状酷似棺材,所以得此怪名)、台湾薏面等。

台湾风俗习惯很多,下面列举四种:

婚嫁。从前,台湾的婚礼规矩较多,同姓不婚,婚嫁有大娶(明媒正娶)和小娶(招婿或半招嫁)之别。一般需经议婚、订婚、完聘、迎亲四个阶段。结婚年龄,一般男不超过30岁,女不超过25岁。目前已由媒人介绍改为自由恋爱,花轿改为汽车,到法院公证结婚。但是台湾婚礼的铺张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使许多青年人背上沉重的包袱。在农村,有部分人乐于集体结婚。高山族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多是幼年时由父母做主,所以婚后常有离婚现象。

丧葬。葬礼同大陆相近,父母死后,当夜要由儿女守灵,全家举哀,供饭一碗,焚纸钱,并为死者赶制寿衣,同时走亲告友,购进棺木,然后祭祀。祭罢,子女扶尸就殓,仃柩室内,早饭供奉“孝饭”并轮流啼哭,然后择日出殡,出葬队列如长龙,亲朋送至近郊,孝男叩谢辞行。然后用货车运棺木至墓地埋葬。目前,火葬已相当普遍。台湾一些地方设有殡仪馆、火葬场及公墓,有的佛教寺、塔也奉存骨灰。

生育。妇女生了孩子,必须告诉亲友,名为“报喜”。满月时,则以红蛋分赠亲友、邻居,以示吉利。孕妇分娩至满月,称“做月子”,一月以内多以麻油猪肝为副食。外祖父母在满月、四月、周岁时,必须送衣服礼物给婴儿。台湾重男轻女比较严重。生男不论弥月、周岁、16岁,都举行隆重的仪式,而生女则大为简化甚至不举行仪式。近30年来,台湾当局推行“家庭节育计划”,提出的口号是“两个孩子恰恰好”、“女孩男孩一样好”。

寿庆。台胞喜欢过生日。男女成人后,每逢诞辰,都由家人准备素面、香烛等举行简单庆祝仪式。一般从50岁时起开始称寿。60岁为下寿,70岁为中寿,80岁为上寿,90岁为耆寿,百岁为期颐。每逢寿期,由子孙发起庆祝,邀请亲朋,颇为隆重。

台湾同胞绝大部分为汉族。故全省通行闽南话。平埔族又分为蛤仔难、凯达格兰、道卡斯、拍则海、巴拔埔拉、巴布萨、洪雅、西拉雅等八族。

台湾的少数民族同胞因受历代统治阶级的歧视和压迫,其经济、文化的发展,长期受到阻滞。迄今有些地区的高山族同胞仍过着半耕半猎的生活。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杵舞”,音节铿锵,优美动人。另外还有部分居民信奉回教、天理教、轩辕教、大同教、理教等。

民俗文化与艺术

台湾重要的岁时节令包括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中元节……等;而松柏岭玄天上帝祭典、大甲妈祖进香、北港妈祖出巡、台北迎城隍、东港王船祭、二结王公过火及原住民祭典……等也是台湾本土重要的民俗活动。

台湾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

祖国领土台湾岛, 隔海同胞相见少:

亲人相互盼统一, 团聚期望尽量早;

台胞多为闽粤根,习俗基本随父老;

开朗大方重谦虚, 诚恳忠厚待人好;

热情和蔼讲文明, 注重礼节和礼貌。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