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概况?
一、自然概况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位于华北西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土默川平原。北依阴山山脉,南濒九曲黄河,是一座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的塞外名城。
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经过全市各族人民50多年的艰苦奋斗,已建设成为一座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市容整洁、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的新型城市,成为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呼和浩特是国务院确定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随着岁月的流逝,这里留下了两千多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早在50万年前就出现了被称作为"大窑文化"的人类文明的曙光。战国时期,赵国在土默川始建"云中郡",写下了呼和浩特历史的第一页。在漫长的历程中,几度兴衰,曾建立过"云中"、"盛乐"、"丰州"等城。直到公元1572年,明代蒙古族首领阿拉坦汗在这里筑城、建庙,大兴土木,建成一座初具城市规模的"库库和屯",这就是发展到今天的呼和浩特的前身。清代又在此基础上扩城屯兵开市,使呼和浩特成为当时南北商品交流的集散地。
呼和浩特现有土地总面积17224平方公里,城区面积达83平方公里。辖玉泉区、回民区、新城区、赛罕区、土默特左旗、武川县、和林县、清水河县和托克托县九个旗县区。总人口243.79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8.02万,城区人口143.41万。
呼和浩特市区平均海拔高度1050米。西部与草原钢城包头市毗邻,北、东部与乌兰察布盟接壤,南部与山西省为邻,西南部与鄂尔多斯市隔黄河相望。距首都北京520余公里,距二连浩特内陆港开放口岸490公里,距准格尔大型能源基地不足100公里。
呼和浩特地处中温内陆地带,属西北大陆性气候,四季昼夜温差较大,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全年平均气温在摄氏8度左右。
二、经济状况
呼和浩特市--包头--东胜经济区,是内蒙古自治区资源富集区和重点开发建设地区。呼和浩特利用和发挥中心地缘优势,坚持内涵与外延并举的发展方针?quot;九五"以来,实现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5亿元,增长 0.1%;第二产业增加值95.4亿元,增长26.4%;第三产业增加值 90.3亿元,增长19.8%。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902元,比上年增长18.8%;财政收入2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82元,比上年增长10.7%,农民人均纯收入256l元,比上年增长0.9%;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农村部分)95.3亿元,比上年增长3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9亿元,比上年增长 15.0%。现在,各种潜在的资源优势正在变成现实的经济优势,经济呈现出健康、快速、高效的发展势头,呼和浩特已成为国内外投资者理想的投资热点地区之一。
工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已形成了以毛纺、服装、电子、机械、电力、食品、化工、建材为支柱,门类比较齐全的轻型加工工业体系。现已初步实现了工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战略调整。2001年,全市共完成工业增加值77.3亿元。个体工商户4.9万户,私营企业发展到7189家。伊利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民族实业集团公司、金宇集团、仕奇实业集团已成为国内上市公司。组建了铁骑集团、大众集团、众环集团、正北集团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全市对外贸易已初步形成外贸企业、自营出口企业?quot;三资"企业等多元化的出口新格局。主要名优工业产品有仕奇服装、TCL王牌彩电、伊利冷冻食品、蒙牛乳制品、环球卡盘、沙漠王牌轮胎、伊诗兰雅羊绒衫、牧星牌饲料添加剂等。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呼和浩特土质肥沃、水资源丰富,现有耕 地面积828万亩,其中水浇地245.7万亩,适于大规模农业生产的要 求。通过调整和优化种植结构,已形成了商品粮生产基地以及甜菜、 向日葵、枸杞等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和蔬菜生产基地;全市逐渐走上规 模效益农业的道路。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畜牧业向着商品化发展,目 前全市已建成了奶牛生产、肉牛生产、肉鸡生产、生猪生产、绒山羊生产和绵羊生产六大基地。2001年末,全市牲畜总头数达到166.5万头(只),其中优质奶牛达14.1万头。
城市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呼和浩特是国家4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 之一。沟通北京至大西北的110国道和京兰铁路横贯全市,公路联网,铁路通达。商业、饮食、服务网点遍布全市,饭店、金融及娱乐场所功能齐全。
金融保险发展迅速。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金融贸易中心,除人民银行和各专业银行外,还新建立了各种金融性公司、投资公司、城市信用社、科技信用社、证券公司等多样化的金融机构,为呼和浩特的建设引进和筹集了大量资金。全市保险服务已成网络,险种增加,保险业务不断发展。
对内对外开放方兴未艾。为促进呼和浩特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全市开展了全方位、大跨度、高起点的外引内联。与海内外联系交往、经济往来、技术协作、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形成了外向带动发展、全面开发开放的新格局。到2001年底,呼和浩特同世界上2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合作关系,与国内各省市开展了大规模的区域经济联合,与29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与40多个城市和地区建立了经济协作关系。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全市外贸进出口不断增加。
三、发展条件
呼和浩特作为自治区对外开放的窗口,投资环境。日益得到改善,具有独特的发展条件。
l、地缘条件。呼和浩特在国家对外开放的大格局中居于重要位置。它是我国陆上、空中通往蒙古国、俄罗斯及东欧诸国的重要桥梁,是我国发展与上述地区经济贸易往来的主要依托。呼和浩特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居于重要地位。它位于国家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东接首都北京,西连祖国大西北的主要通道。同时,它以沿线城市、中心城市、资源富集地区的三大优势占据了中西部发展的有利地位。呼和浩特在全区对外开放中居于重要位置。自治区党政领导机关在这里通过各种政治、经济脉络,把全区紧紧连接在一起,成为内蒙古与首都北京联结的纽带。同时,它还是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和幅射冀、晋、陕部分地区面向全国和世界市场的重要商业流通中心。
2、科技条件。作为自治区首府的呼和浩特,集中了众多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现有各类研究院所124所,高校8所,中专34所。全市约有各类专业科技人员9万余名,许多科研成果已经达到国内或国际水平,为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广阔的领域。
3、资源优势。呼和浩特市处于自治区"南粮北牧,东林西铁,遍地宝藏"丰富资源的中心地带。而且本身地域辽阔,山川河湖兼俱,矿产资源及物产资源相当丰富。主要矿产有煤、石墨、大理石、膨润土、高岭土和铜、铁、锌、镁、黄金等上百种。农业盛产小麦、玉米、谷子、葫麻、燕麦、荞麦、小杂粮、马铃薯、甜菜、葵花籽等。传统种植药材有党参、枸杞、黄芪等。此外,呼和浩特土地资源、电力资源丰富,价格便宜。
4、开发区建设。呼和浩特于一九九二年兴建了如意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金川资源经济开发区,一九九六年,又创建了农业产业化开发基地--金河工程。2000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现行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截止2001年,开发区入驻企业数已达318家,固定资产总投资67亿元,年生产能力38亿元。此外,白塔区、沙尔沁区、出口加工区、乌素图旅游娱乐开发区以及各旗县工业园区也已开工建设。逐渐形成以原有经济基础为依托,别具特色的开发区建设布局。
5、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做为多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首府城市,呼和浩特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关系融洽,"谁也离不开?quot;的思想意识牢固。呼和浩特民风淳朴,社会综合治理卓有成效,社会秩序稳定,治安状况良好。
6、政策优势。作为少数民族首府城市和沿边开放城市、呼和浩特享有中央赋予的特殊优惠政策。2001年,市人民政府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营造更加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特别是投资软环境,积极推进政府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出台了《呼和浩特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优惠政策》,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实现了"一厅式审批"。此外,市政府还在维护市场秩序,提高办事效率,扶持"三资"企业、横联企业发展壮大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出了"政策随着项目走"?quot;一事一议"的方针,对那些填补我市空白,对地区经济发展有支撑作用的项目"特事特办"。市政府着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努力使呼和浩特市成为西部投资环境最佳的城市之一。
四、开发与建设工作思路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呼和浩特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根据呼市在西部大开发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自身的发展条件,我们提出了呼和浩特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本思路。总的构想是围绕"一个目标",发挥"七大优势",突出"五个重点",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有步骤、分阶段地加快我市的现代化进程。"一个目标"就是建设现代化首府城市?quot;七大优势"即首府区位优势、交通通信优势、主导产业优势、区域金融优势、科技人才优势、旅游资源优势和社会环境优势。"五个重点":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干线突出抓好国道110罗家营至协力气、国道209清水河至偏关、省道102呼市至凉城、省道101 呼市至哈乐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完成引黄入呼一期工程、热力二期工程、机场路改扩建工程、市政中心广场和市四区区政广场等重点工程;开工建设天然气入呼配套、引黄入呼二期、热力三期、公主府污水处理厂和"四库两河"工程;全面启动40万吨/日城市供水配水管网改造、城市雨污水管网改造和如意区白塔供水工程,为呼和浩特建设创造基础性条件。二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重点抓好大青山生态治理、黄河中上游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三北"防护林四期和种苗示范基地等精品示范工程以及和林县、托克托县、土左旗、赛罕区四个生态重点区县建设项目。三是经济结构调整。农区畜牧业重点实施"奶业兴市"和"北繁南育"工程,把呼和浩特建成中国的"乳城"。农村经济突出发展特色产品和绿色食品。工业经济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重点推进金银冶炼、机械、电器、石油、化工、建材、卷烟等传统工业的升级改造。优先发展食品、奶制品、纺织、饲料等加工业和以托电、呼电为重点的电力工业。力争把乳制品加工业培育成为我市农牧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把饲料加工业建成对我市种植业、养殖业起较大关联带动作用的重要产业,把纺织工业建成高档服装面料、高档西装的生产基地。加快发展以生物技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和光机电一体化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四是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实施科教兴市战略, 把呼和浩特的开发建设纳入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五是实行开放带动战略。全面贯彻以大开放推动大开发,促进大发展的指导方针,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紧紧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历史机遇,从观念、市场、管理等方面与国际接轨,以优势求项目,以特色引资金,以市场换技术。切实做好外引内联工作。按照优势互补、双赢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做好与国内各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引进资金、引进人才、引进技术和先进经验。努力形成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全民行动的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