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民风民俗
畲族,自称“山哈”,即山客的意思。畲族先民“山客”在12世纪初,已活动于粤东山区。南宋建炎、绍兴后,渐迁徙入闽。分布于龙溪县西江(西溪)、九龙江流域,时称“西畲”。“官府不治,畲田不税,久矣”。
宋、元畲族以李、陈、吴等姓为主,今无以闻。明代,龙溪县北溪流域主要是蓝、雷畲族活动区。今芗城区畲族大多是钟姓,是明洪武年间由龙溪县九都屿上(今属龙海市海澄镇)迁入的。
(一)语言
旧志载畲族言语侏离,与闽南话不同。畲族不读书,不识华文,与土人交流困难。龙溪县二十五都(今属华安县)钟、蓝姓畲族独居高山讲“山哈”语。芗城区境内的畲族地处九龙江畔交通要冲,时间一久,适应了汉族的风俗习惯,改讲闽南方言。
(二)衣着
畲族旧日椎髻跣足,不着巾帽,短衫阔袖。到民国初,仍着民族服装。男子衣色尚黑,粗布、右衽。女子穿绣衣裳,袖子镶着花边,头发扎红线,头上戴二个红球。初一、十五着汉装,行汉礼。今同周围土著。
(三)婚育
畲族世代只钟、蓝、雷三姓自相婚姻,同姓不婚,违者按族规论处。芗城今无蓝雷,允许与汉族通婚,但禁止与陈姓通婚。
相亲:畲族通婚的形式是用对山歌,但还要互换条件,茶铺钟姓通婚的村庄是漳平的雷姓、华安仙都的蓝姓。在每年的正月初,三姓中都选出可婚的男女青年同样多,到对方的村子里去。由老一辈带队,人数男女相等。男的二十岁,女的十八岁,如果不足数,也要挑出不足数来补足。然后按对歌对答,答对了,则表示满意,可以订亲,不够年龄女青年而又答中者,规定先娶到男家当妹妹,到年龄后才许成亲;在当妹妹时,谁也不能违规,违规者取消婚约。此俗已废。
作表姐
姑娘出嫁前,定要到母舅家做客,称“作表姐”。父母须有一人陪伴同去,另还需一位姑娘陪伴。所有的亲戚要宴请这位将嫁的女郎,一家请一餐,宴请日子随亲戚的多寡而长短不同。此俗已废。
婚礼:
旧时新娘出嫁,选在夜晚迎亲。茶铺畲族男女结婚时,还要穿一套贴身的白衣白裤拜天地、谒祖宗。这套白衣白裤要保存到终老,死后要穿上入殓。藉以哀悼古代畲汉战争中死难亲人。
(四)丧祭
旧时畲族迁徙不定,有“二次葬”习俗。出丧日,家属不穿麻衣,不着孝服。生人为死者洗净遗体,穿上寿衣,随即出葬。吊丧的人到灵前唱歌一拜就罢。此俗已废。
(五)祭祖
茶铺畲族是每年农历的正月十四日和二月十四日,松州畲族则只在正月十四日祭祀祖先盘瓠王。祭祖时,全族人聚集到祖祠内,蓝、雷、钟共一祖祠。大门紧闭,四下派人守护,不准异族窥视、闯入。旧时参加祭祖时要穿民族服装。祠堂上高悬着“祖图”犬首人服,平时由族内长辈妥为保管。“祖图”长三尺宽二尺余,画的是盘瓠王的传说连环图。供品,除全鸡、全鸭、猪头、年糕、发@外,还有一样十分奇特的供品,即用香蕉肉搅拌成肉泥,压成园柱体,放在石槽内,置于祭品的中央,十分郑重。祭祖开始,鸣放鞭炮,吹奏乐曲,子孙分别跪于地上,同拜“祖图”,族长宣读祭文,吟唱《高皇歌》,十分庄严隆重。祭文上写着历代祖先的名字和谥号等。祭祖这一天,全族舞龙、舞狮、摆宴席、演大戏,热闹非凡。
(六)节日
畲族十分重视认亲活动,他们认为“同族至亲”。
每年三月初三日是“请亲人”的节日,凡是蓝、雷、钟三族姓的亲人,不管千里迢迢,也得赶上这天来访祖认亲。在认亲中,双方要以族中暗语盘答一番,先以“汝”字作暗号。
甲:“汝字当作何解释?”
乙:“三点水是三男,女是一女。”
甲:“一根竹子劈几片?”
乙:“三片半。”
甲:“你们的祠头是什么?”
乙:“颖川。”
甲:“钟是什么钟?”
乙:“是金字旁,一边是重字。”
甲:……
乙:……
经过几番盘诘,暗语完全符合了,就以亲人相待,彼此之间就亲热非常。
根据《高皇歌》,“钟、蓝、雷”都是南京一路人。浙江平阳县宋桥镇鲍坪村钟姓畲族千里迢迢来茶铺、松州各畲村认祖认亲。1968年,惠安县钟厝畲村举行“祭祖”盛典,茶铺、松州等村均派代表前去参加祭祀典礼。
芗城区畲族虽长期与汉族生活在一起,已失去本民族的语言。但仍保留浓厚的民族感情和强烈的民族意识。松州村《钟氏族谱》明确记载:“闽粤钟姓皆是朝公一脉,有图书所载作证,俱要相认,若不识汀州府所传图书者,是为冒名混入,不认为一家人”。又说:“祖有遗训,山有来龙水有源,后代儿孙凭祖先,不认祖宗便雷打,千世万代永不泯”。
(七)禁忌
松州、茶铺、宏道诸村对待村狗,不打不骂,不杀不吃。狗若死了,还要在狗脖子上套上“银钱”纸,投入河中,顺水流走。
评论 | 0 0
16:40热心网友
民族服饰
畲族服饰在明清时代,闽,浙,粤,赣等地基本相同。男女无寒暑,皆衣麻周杰:《景宁县志》卷十二,《附畲民》,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通无鞋履明万历《永春县志》卷三,《风俗》。,或扎绑腿。其男子不巾帽,短衫阔袖,椎髻跣足(李拔:《汀州府志》重刊本,卷四五,《丛谈附》,同治六年(1867年)。),单袷不完,勿衣勿裳周杰:《景宁县志》卷十二,《附畲民》,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女性阔领小袖魏蓝:《畲客风俗》,清光绪三十二年(1860年)。,短衣布带,裙不蔽膝傅恒:《皇清职贡图》卷三,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素无缠足之习(余绍宋:《龙游县志》卷二,《地理考5风俗》。)。发式因地域不同,婚嫁与否而差异明显,或高髻垂缨(吕渭英:《侯官县乡土志》卷五,《人类》。),或裹髻以布李拔:《汀州府志》。或断竹为冠,裹以布,布斑斑,饰以珠,珠累累,皆五色椒珠周杰:《景宁县志》。。福建永定巫宜耀《三瑶曲》赞叹畲女丰彩:家家新样草珠轻,璎珞妆来别有情。不惯世人施粉黛,明眸皓齿任天生(转引杨澜:《临汀汇考》卷三,《风俗考5畲民附》。)。
现在畲族男女服饰基本类同于当地汉人。但人口相对集中的闽浙两地畲族服饰尚存一定的民族特色,尤以闽省畲家妇女特色显著,并因地域、婚姻状态而纷呈异彩。闽东北畲族妇女发式称为凤凰髻,16岁前少女用红绒缠辫子,盘绕头上,额前留留海,畲族称为布妮头。成年已婚妇女发式畲族称为山哈娜头,随地域不同略有差异。流行于闽侯,福州,古田,连江,罗源和宁德南路飞鸾一带发式称为凤头髻。流行于福安和宁德大部分区域的发式称为凤身髻,流行于福鼎和霞浦西路发式称为凤尾式。闽南,闽西有的畲村妇女发式也不同于当地汉人,如漳平,华安,漳浦,长泰等县畲族妇女发式为龙船髻。闽北畲族妇女以百根银簪并配以红绳,料珠,装成扇形髻。浙西南畲族妇女发饰称为笄。
畲族妇女服装又称为凤凰装,以闽东诸县最有特色,为大襟衫,但各地略有不同,福安上衣沿服斗的边上缝一条3至4厘米的红布边,边下端靠袖头之处绣半个方形的角隅花纹。畲家称,这是上古高辛王赐封时所盖的金印。福鼎女服在右边襟袖间有两条比衣襟还长的红色绣花飘带,畲家认为是高辛皇敕封的。霞浦县畲女上衣尺寸特异,即前后裾等长,大襟上有服斗,小襟上也连做一个服斗,便于翻穿,做客时穿正面,日常在家穿背面,同时衣服按绣红色花边的多寡分为一红衣、二红衣和三红衣。畲女下身穿黑色短裙,短裤或长裤。穿短裙或短裤时,脚上打绑腿,畲家称为脚绑,绑腿黑色或白色,有的黑,白、红三色相配。有的绑腿布末端有红色缨络,可垂于小腿上。畲族装饰品之一是山哈带,又称花带,字带,为畲族吉祥物。用丝线纺织而成。纹样不定,有蓝底红花,绿底白花,白底黑字等。系于腰间,称为护身带藏于身边,称为子孙带定聘时,称为定亲带;馈赠时,称为如意带。畲族妇女出嫁佩戴凤冠,各地凤冠不尽相同。
婚姻家庭
畲族恋爱婚姻比较自由,他们在劳作,出行,节日,婚礼等公开场合互相认识,并往往以歌传情,以歌作媒,表达各自的心迹。随着多次约会,相互了解,发展感情,互赠信物,私定终身,然后才告知父母,托媒说亲。有的畲区还由两个媒人,即男女双方各一人,前往说合。即使预先由父母提亲,媒人介绍,也得经男女青年双方同意方可成亲。
畲家有女有十八难,男有二十难之说,即女性18岁忌出嫁,男性20岁忌娶亲,一般畲家男女结婚都避开这个年龄(广东畲族无此忌)。虽然畲家婚恋较自由,但还崇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定亲过程仍然庄严审慎,经过问亲,搭定,报日,做表姐等程序。作表姐是闽东,浙南的风俗,即当年出嫁的姑娘,母舅姑姨都要请她去作表姐陪客唱歌,通过与村里男性歌手的盘对训练,以便在新婚对歌时不出洋相。
评论 | 0 0
其他类似问题
畲族民风民俗 16
畲族的风俗 163
畲族民俗风情是什么 86
畲族的民俗风情 30
畲族的民风民俗 1
更多关于畲族的风俗习惯的问题>>
民风民俗的相关知识
民风民俗作文400字左右 5288
民风民俗作文 2395
民风民俗的作文 1579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 1295
春节民风民俗的作文 1076
更多关于民风民俗的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0回答 5 求冰火魔厨你懂的文
0回答吴佩孚驻洛时期修建的继光楼和广寒宫,从建筑学的角度来说的话,对当...
0回答 20 冰火魔厨第几册到达华融帝国的首都
2回答你还知道那些民族富有特色的民居,请你列举一个和大家交流。这道题...
0回答冰火魔厨在大连哪有卖的
0回答如今,西北、西南地区的古民居保护形势想当严峻,很多老房子常年没...
2回答永济蒲州有没有什么民居,如果有,是什么?快啊!!!!!!!!!...
2回答泰国民居有什么特点
2回答石家庄民居的特点谁知道
1回答 5 江西的服饰,饮食,民居
0回答道外二十道街好民居房子能贷款买吗
0回答玉田大安镇姚辛壮民居工程是大产权吗
1回答一篇中国特色民居的说明文400字左右
1回答题目:家乡的民居
畲族,自称“山哈”,即山客的意思。畲族先民“山客”在12世纪初,已活动于粤东山区。南宋建炎、绍兴后,渐迁徙入闽。分布于龙溪县西江(西溪)、九龙江流域,时称“西畲”。“官府不治,畲田不税,久矣”。
宋、元畲族以李、陈、吴等姓为主,今无以闻。明代,龙溪县北溪流域主要是蓝、雷畲族活动区。今芗城区畲族大多是钟姓,是明洪武年间由龙溪县九都屿上(今属龙海市海澄镇)迁入的。
(一)语言
旧志载畲族言语侏离,与闽南话不同。畲族不读书,不识华文,与土人交流困难。龙溪县二十五都(今属华安县)钟、蓝姓畲族独居高山讲“山哈”语。芗城区境内的畲族地处九龙江畔交通要冲,时间一久,适应了汉族的风俗习惯,改讲闽南方言。
(二)衣着
畲族旧日椎髻跣足,不着巾帽,短衫阔袖。到民国初,仍着民族服装。男子衣色尚黑,粗布、右衽。女子穿绣衣裳,袖子镶着花边,头发扎红线,头上戴二个红球。初一、十五着汉装,行汉礼。今同周围土著。
(三)婚育
畲族世代只钟、蓝、雷三姓自相婚姻,同姓不婚,违者按族规论处。芗城今无蓝雷,允许与汉族通婚,但禁止与陈姓通婚。
相亲:畲族通婚的形式是用对山歌,但还要互换条件,茶铺钟姓通婚的村庄是漳平的雷姓、华安仙都的蓝姓。在每年的正月初,三姓中都选出可婚的男女青年同样多,到对方的村子里去。由老一辈带队,人数男女相等。男的二十岁,女的十八岁,如果不足数,也要挑出不足数来补足。然后按对歌对答,答对了,则表示满意,可以订亲,不够年龄女青年而又答中者,规定先娶到男家当妹妹,到年龄后才许成亲;在当妹妹时,谁也不能违规,违规者取消婚约。此俗已废。
作表姐
姑娘出嫁前,定要到母舅家做客,称“作表姐”。父母须有一人陪伴同去,另还需一位姑娘陪伴。所有的亲戚要宴请这位将嫁的女郎,一家请一餐,宴请日子随亲戚的多寡而长短不同。此俗已废。
婚礼:
旧时新娘出嫁,选在夜晚迎亲。茶铺畲族男女结婚时,还要穿一套贴身的白衣白裤拜天地、谒祖宗。这套白衣白裤要保存到终老,死后要穿上入殓。藉以哀悼古代畲汉战争中死难亲人。
(四)丧祭
旧时畲族迁徙不定,有“二次葬”习俗。出丧日,家属不穿麻衣,不着孝服。生人为死者洗净遗体,穿上寿衣,随即出葬。吊丧的人到灵前唱歌一拜就罢。此俗已废。
(五)祭祖
茶铺畲族是每年农历的正月十四日和二月十四日,松州畲族则只在正月十四日祭祀祖先盘瓠王。祭祖时,全族人聚集到祖祠内,蓝、雷、钟共一祖祠。大门紧闭,四下派人守护,不准异族窥视、闯入。旧时参加祭祖时要穿民族服装。祠堂上高悬着“祖图”犬首人服,平时由族内长辈妥为保管。“祖图”长三尺宽二尺余,画的是盘瓠王的传说连环图。供品,除全鸡、全鸭、猪头、年糕、发@外,还有一样十分奇特的供品,即用香蕉肉搅拌成肉泥,压成园柱体,放在石槽内,置于祭品的中央,十分郑重。祭祖开始,鸣放鞭炮,吹奏乐曲,子孙分别跪于地上,同拜“祖图”,族长宣读祭文,吟唱《高皇歌》,十分庄严隆重。祭文上写着历代祖先的名字和谥号等。祭祖这一天,全族舞龙、舞狮、摆宴席、演大戏,热闹非凡。
(六)节日
畲族十分重视认亲活动,他们认为“同族至亲”。
每年三月初三日是“请亲人”的节日,凡是蓝、雷、钟三族姓的亲人,不管千里迢迢,也得赶上这天来访祖认亲。在认亲中,双方要以族中暗语盘答一番,先以“汝”字作暗号。
甲:“汝字当作何解释?”
乙:“三点水是三男,女是一女。”
甲:“一根竹子劈几片?”
乙:“三片半。”
甲:“你们的祠头是什么?”
乙:“颖川。”
甲:“钟是什么钟?”
乙:“是金字旁,一边是重字。”
甲:……
乙:……
经过几番盘诘,暗语完全符合了,就以亲人相待,彼此之间就亲热非常。
根据《高皇歌》,“钟、蓝、雷”都是南京一路人。浙江平阳县宋桥镇鲍坪村钟姓畲族千里迢迢来茶铺、松州各畲村认祖认亲。1968年,惠安县钟厝畲村举行“祭祖”盛典,茶铺、松州等村均派代表前去参加祭祀典礼。
芗城区畲族虽长期与汉族生活在一起,已失去本民族的语言。但仍保留浓厚的民族感情和强烈的民族意识。松州村《钟氏族谱》明确记载:“闽粤钟姓皆是朝公一脉,有图书所载作证,俱要相认,若不识汀州府所传图书者,是为冒名混入,不认为一家人”。又说:“祖有遗训,山有来龙水有源,后代儿孙凭祖先,不认祖宗便雷打,千世万代永不泯”。
(七)禁忌
松州、茶铺、宏道诸村对待村狗,不打不骂,不杀不吃。狗若死了,还要在狗脖子上套上“银钱”纸,投入河中,顺水流走。
评论 | 0 0
16:40热心网友
民族服饰
畲族服饰在明清时代,闽,浙,粤,赣等地基本相同。男女无寒暑,皆衣麻周杰:《景宁县志》卷十二,《附畲民》,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通无鞋履明万历《永春县志》卷三,《风俗》。,或扎绑腿。其男子不巾帽,短衫阔袖,椎髻跣足(李拔:《汀州府志》重刊本,卷四五,《丛谈附》,同治六年(1867年)。),单袷不完,勿衣勿裳周杰:《景宁县志》卷十二,《附畲民》,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女性阔领小袖魏蓝:《畲客风俗》,清光绪三十二年(1860年)。,短衣布带,裙不蔽膝傅恒:《皇清职贡图》卷三,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素无缠足之习(余绍宋:《龙游县志》卷二,《地理考5风俗》。)。发式因地域不同,婚嫁与否而差异明显,或高髻垂缨(吕渭英:《侯官县乡土志》卷五,《人类》。),或裹髻以布李拔:《汀州府志》。或断竹为冠,裹以布,布斑斑,饰以珠,珠累累,皆五色椒珠周杰:《景宁县志》。。福建永定巫宜耀《三瑶曲》赞叹畲女丰彩:家家新样草珠轻,璎珞妆来别有情。不惯世人施粉黛,明眸皓齿任天生(转引杨澜:《临汀汇考》卷三,《风俗考5畲民附》。)。
现在畲族男女服饰基本类同于当地汉人。但人口相对集中的闽浙两地畲族服饰尚存一定的民族特色,尤以闽省畲家妇女特色显著,并因地域、婚姻状态而纷呈异彩。闽东北畲族妇女发式称为凤凰髻,16岁前少女用红绒缠辫子,盘绕头上,额前留留海,畲族称为布妮头。成年已婚妇女发式畲族称为山哈娜头,随地域不同略有差异。流行于闽侯,福州,古田,连江,罗源和宁德南路飞鸾一带发式称为凤头髻。流行于福安和宁德大部分区域的发式称为凤身髻,流行于福鼎和霞浦西路发式称为凤尾式。闽南,闽西有的畲村妇女发式也不同于当地汉人,如漳平,华安,漳浦,长泰等县畲族妇女发式为龙船髻。闽北畲族妇女以百根银簪并配以红绳,料珠,装成扇形髻。浙西南畲族妇女发饰称为笄。
畲族妇女服装又称为凤凰装,以闽东诸县最有特色,为大襟衫,但各地略有不同,福安上衣沿服斗的边上缝一条3至4厘米的红布边,边下端靠袖头之处绣半个方形的角隅花纹。畲家称,这是上古高辛王赐封时所盖的金印。福鼎女服在右边襟袖间有两条比衣襟还长的红色绣花飘带,畲家认为是高辛皇敕封的。霞浦县畲女上衣尺寸特异,即前后裾等长,大襟上有服斗,小襟上也连做一个服斗,便于翻穿,做客时穿正面,日常在家穿背面,同时衣服按绣红色花边的多寡分为一红衣、二红衣和三红衣。畲女下身穿黑色短裙,短裤或长裤。穿短裙或短裤时,脚上打绑腿,畲家称为脚绑,绑腿黑色或白色,有的黑,白、红三色相配。有的绑腿布末端有红色缨络,可垂于小腿上。畲族装饰品之一是山哈带,又称花带,字带,为畲族吉祥物。用丝线纺织而成。纹样不定,有蓝底红花,绿底白花,白底黑字等。系于腰间,称为护身带藏于身边,称为子孙带定聘时,称为定亲带;馈赠时,称为如意带。畲族妇女出嫁佩戴凤冠,各地凤冠不尽相同。
婚姻家庭
畲族恋爱婚姻比较自由,他们在劳作,出行,节日,婚礼等公开场合互相认识,并往往以歌传情,以歌作媒,表达各自的心迹。随着多次约会,相互了解,发展感情,互赠信物,私定终身,然后才告知父母,托媒说亲。有的畲区还由两个媒人,即男女双方各一人,前往说合。即使预先由父母提亲,媒人介绍,也得经男女青年双方同意方可成亲。
畲家有女有十八难,男有二十难之说,即女性18岁忌出嫁,男性20岁忌娶亲,一般畲家男女结婚都避开这个年龄(广东畲族无此忌)。虽然畲家婚恋较自由,但还崇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定亲过程仍然庄严审慎,经过问亲,搭定,报日,做表姐等程序。作表姐是闽东,浙南的风俗,即当年出嫁的姑娘,母舅姑姨都要请她去作表姐陪客唱歌,通过与村里男性歌手的盘对训练,以便在新婚对歌时不出洋相。
评论 | 0 0
其他类似问题
畲族民风民俗 16
畲族的风俗 163
畲族民俗风情是什么 86
畲族的民俗风情 30
畲族的民风民俗 1
更多关于畲族的风俗习惯的问题>>
民风民俗的相关知识
民风民俗作文400字左右 5288
民风民俗作文 2395
民风民俗的作文 1579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 1295
春节民风民俗的作文 1076
更多关于民风民俗的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0回答 5 求冰火魔厨你懂的文
0回答吴佩孚驻洛时期修建的继光楼和广寒宫,从建筑学的角度来说的话,对当...
0回答 20 冰火魔厨第几册到达华融帝国的首都
2回答你还知道那些民族富有特色的民居,请你列举一个和大家交流。这道题...
0回答冰火魔厨在大连哪有卖的
0回答如今,西北、西南地区的古民居保护形势想当严峻,很多老房子常年没...
2回答永济蒲州有没有什么民居,如果有,是什么?快啊!!!!!!!!!...
2回答泰国民居有什么特点
2回答石家庄民居的特点谁知道
1回答 5 江西的服饰,饮食,民居
0回答道外二十道街好民居房子能贷款买吗
0回答玉田大安镇姚辛壮民居工程是大产权吗
1回答一篇中国特色民居的说明文400字左右
1回答题目:家乡的民居
0回答警察进入民居抓毒贩是否需要抄查令
更多等待您来回答的问题>>
冷了清秋1980 一级
签到补签卡
日历
知道日报
2014.3.19往期回顾
我们为何会胖?
精彩知识在知道
知道君在微博、微信等你!
2014春节必备的14个锦囊
关于H7N9的常识与误区
爱知道,解答你的青春期困惑
帮助 | 意见反馈 | 投诉举报 | 知道协议 | 加入我们
©201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度知道开放平台
0回答警察进入民居抓毒贩是否需要抄查令
更多等待您来回答的问题>>
民族服饰
畲族服饰在明清时代,闽,浙,粤,赣等地基本相同。男女无寒暑,皆衣麻周杰:《景宁县志》卷十二,《附畲民》,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通无鞋履明万历《永春县志》卷三,《风俗》。,或扎绑腿。其男子不巾帽,短衫阔袖,椎髻跣足(李拔:《汀州府志》重刊本,卷四五,《丛谈附》,同治六年(1867年)。),单袷不完,勿衣勿裳周杰:《景宁县志》卷十二,《附畲民》,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女性阔领小袖魏蓝:《畲客风俗》,清光绪三十二年(1860年)。,短衣布带,裙不蔽膝傅恒:《皇清职贡图》卷三,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素无缠足之习(余绍宋:《龙游县志》卷二,《地理考5风俗》。)。发式因地域不同,婚嫁与否而差异明显,或高髻垂缨(吕渭英:《侯官县乡土志》卷五,《人类》。),或裹髻以布李拔:《汀州府志》。或断竹为冠,裹以布,布斑斑,饰以珠,珠累累,皆五色椒珠周杰:《景宁县志》。。福建永定巫宜耀《三瑶曲》赞叹畲女丰彩:家家新样草珠轻,璎珞妆来别有情。不惯世人施粉黛,明眸皓齿任天生(转引杨澜:《临汀汇考》卷三,《风俗考5畲民附》。)。
现在畲族男女服饰基本类同于当地汉人。但人口相对集中的闽浙两地畲族服饰尚存一定的民族特色,尤以闽省畲家妇女特色显著,并因地域、婚姻状态而纷呈异彩。闽东北畲族妇女发式称为凤凰髻,16岁前少女用红绒缠辫子,盘绕头上,额前留留海,畲族称为布妮头。成年已婚妇女发式畲族称为山哈娜头,随地域不同略有差异。流行于闽侯,福州,古田,连江,罗源和宁德南路飞鸾一带发式称为凤头髻。流行于福安和宁德大部分区域的发式称为凤身髻,流行于福鼎和霞浦西路发式称为凤尾式。闽南,闽西有的畲村妇女发式也不同于当地汉人,如漳平,华安,漳浦,长泰等县畲族妇女发式为龙船髻。闽北畲族妇女以百根银簪并配以红绳,料珠,装成扇形髻。浙西南畲族妇女发饰称为笄。
畲族妇女服装又称为凤凰装,以闽东诸县最有特色,为大襟衫,但各地略有不同,福安上衣沿服斗的边上缝一条3至4厘米的红布边,边下端靠袖头之处绣半个方形的角隅花纹。畲家称,这是上古高辛王赐封时所盖的金印。福鼎女服在右边襟袖间有两条比衣襟还长的红色绣花飘带,畲家认为是高辛皇敕封的。霞浦县畲女上衣尺寸特异,即前后裾等长,大襟上有服斗,小襟上也连做一个服斗,便于翻穿,做客时穿正面,日常在家穿背面,同时衣服按绣红色花边的多寡分为一红衣、二红衣和三红衣。畲女下身穿黑色短裙,短裤或长裤。穿短裙或短裤时,脚上打绑腿,畲家称为脚绑,绑腿黑色或白色,有的黑,白、红三色相配。有的绑腿布末端有红色缨络,可垂于小腿上。畲族装饰品之一是山哈带,又称花带,字带,为畲族吉祥物。用丝线纺织而成。纹样不定,有蓝底红花,绿底白花,白底黑字等。系于腰间,称为护身带藏于身边,称为子孙带定聘时,称为定亲带;馈赠时,称为如意带。畲族妇女出嫁佩戴凤冠,各地凤冠不尽相同。
婚姻家庭
畲族恋爱婚姻比较自由,他们在劳作,出行,节日,婚礼等公开场合互相认识,并往往以歌传情,以歌作媒,表达各自的心迹。随着多次约会,相互了解,发展感情,互赠信物,私定终身,然后才告知父母,托媒说亲。有的畲区还由两个媒人,即男女双方各一人,前往说合。即使预先由父母提亲,媒人介绍,也得经男女青年双方同意方可成亲。
畲家有女有十八难,男有二十难之说,即女性18岁忌出嫁,男性20岁忌娶亲,一般畲家男女结婚都避开这个年龄(广东畲族无此忌)。虽然畲家婚恋较自由,但还崇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定亲过程仍然庄严审慎,经过问亲,搭定,报日,做表姐等程序。作表姐是闽东,浙南的风俗,即当年出嫁的姑娘,母舅姑姨都要请她去作表姐陪客唱歌,通过与村里男性歌手的盘对训练,以便在新婚对歌时不出洋相。
畲族,自称“山哈”,即山客的意思。畲族先民“山客”在12世纪初,已活动于粤东山区。南宋建炎、绍兴后,渐迁徙入闽。分布于龙溪县西江(西溪)、九龙江流域,时称“西畲”。“官府不治,畲田不税,久矣”。
宋、元畲族以李、陈、吴等姓为主,今无以闻。明代,龙溪县北溪流域主要是蓝、雷畲族活动区。今芗城区畲族大多是钟姓,是明洪武年间由龙溪县九都屿上(今属龙海市海澄镇)迁入的。
(一)语言
旧志载畲族言语侏离,与闽南话不同。畲族不读书,不识华文,与土人交流困难。龙溪县二十五都(今属华安县)钟、蓝姓畲族独居高山讲“山哈”语。芗城区境内的畲族地处九龙江畔交通要冲,时间一久,适应了汉族的风俗习惯,改讲闽南方言。
(二)衣着
畲族旧日椎髻跣足,不着巾帽,短衫阔袖。到民国初,仍着民族服装。男子衣色尚黑,粗布、右衽。女子穿绣衣裳,袖子镶着花边,头发扎红线,头上戴二个红球。初一、十五着汉装,行汉礼。今同周围土著。
(三)婚育
畲族世代只钟、蓝、雷三姓自相婚姻,同姓不婚,违者按族规论处。芗城今无蓝雷,允许与汉族通婚,但禁止与陈姓通婚。
相亲:畲族通婚的形式是用对山歌,但还要互换条件,茶铺钟姓通婚的村庄是漳平的雷姓、华安仙都的蓝姓。在每年的正月初,三姓中都选出可婚的男女青年同样多,到对方的村子里去。由老一辈带队,人数男女相等。男的二十岁,女的十八岁,如果不足数,也要挑出不足数来补足。然后按对歌对答,答对了,则表示满意,可以订亲,不够年龄女青年而又答中者,规定先娶到男家当妹妹,到年龄后才许成亲;在当妹妹时,谁也不能违规,违规者取消婚约。此俗已废。
作表姐
姑娘出嫁前,定要到母舅家做客,称“作表姐”。父母须有一人陪伴同去,另还需一位姑娘陪伴。所有的亲戚要宴请这位将嫁的女郎,一家请一餐,宴请日子随亲戚的多寡而长短不同。此俗已废。
婚礼:
旧时新娘出嫁,选在夜晚迎亲。茶铺畲族男女结婚时,还要穿一套贴身的白衣白裤拜天地、谒祖宗。这套白衣白裤要保存到终老,死后要穿上入殓。藉以哀悼古代畲汉战争中死难亲人。
(四)丧祭
旧时畲族迁徙不定,有“二次葬”习俗。出丧日,家属不穿麻衣,不着孝服。生人为死者洗净遗体,穿上寿衣,随即出葬。吊丧的人到灵前唱歌一拜就罢。此俗已废。
(五)祭祖
茶铺畲族是每年农历的正月十四日和二月十四日,松州畲族则只在正月十四日祭祀祖先盘瓠王。祭祖时,全族人聚集到祖祠内,蓝、雷、钟共一祖祠。大门紧闭,四下派人守护,不准异族窥视、闯入。旧时参加祭祖时要穿民族服装。祠堂上高悬着“祖图”犬首人服,平时由族内长辈妥为保管。“祖图”长三尺宽二尺余,画的是盘瓠王的传说连环图。供品,除全鸡、全鸭、猪头、年糕、发@外,还有一样十分奇特的供品,即用香蕉肉搅拌成肉泥,压成园柱体,放在石槽内,置于祭品的中央,十分郑重。祭祖开始,鸣放鞭炮,吹奏乐曲,子孙分别跪于地上,同拜“祖图”,族长宣读祭文,吟唱《高皇歌》,十分庄严隆重。祭文上写着历代祖先的名字和谥号等。祭祖这一天,全族舞龙、舞狮、摆宴席、演大戏,热闹非凡。
(六)节日
畲族十分重视认亲活动,他们认为“同族至亲”。
每年三月初三日是“请亲人”的节日,凡是蓝、雷、钟三族姓的亲人,不管千里迢迢,也得赶上这天来访祖认亲。在认亲中,双方要以族中暗语盘答一番,先以“汝”字作暗号。
甲:“汝字当作何解释?”
乙:“三点水是三男,女是一女。”
甲:“一根竹子劈几片?”
乙:“三片半。”
甲:“你们的祠头是什么?”
乙:“颖川。”
甲:“钟是什么钟?”
乙:“是金字旁,一边是重字。”
甲:……
乙:……
经过几番盘诘,暗语完全符合了,就以亲人相待,彼此之间就亲热非常。
根据《高皇歌》,“钟、蓝、雷”都是南京一路人。浙江平阳县宋桥镇鲍坪村钟姓畲族千里迢迢来茶铺、松州各畲村认祖认亲。1968年,惠安县钟厝畲村举行“祭祖”盛典,茶铺、松州等村均派代表前去参加祭祀典礼。
芗城区畲族虽长期与汉族生活在一起,已失去本民族的语言。但仍保留浓厚的民族感情和强烈的民族意识。松州村《钟氏族谱》明确记载:“闽粤钟姓皆是朝公一脉,有图书所载作证,俱要相认,若不识汀州府所传图书者,是为冒名混入,不认为一家人”。又说:“祖有遗训,山有来龙水有源,后代儿孙凭祖先,不认祖宗便雷打,千世万代永不泯”。
(七)禁忌
松州、茶铺、宏道诸村对待村狗,不打不骂,不杀不吃。狗若死了,还要在狗脖子上套上“银钱”纸,投入河中,顺水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