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民风 > 正文

东北风俗习惯有哪些?

2023-02-28 14:22:33  来源:网络   热度:

东北风俗习惯有哪些?

节日:和全国都一样,过年吃饺子,放鞭炮,贴春联,串门什么的。晚上守岁之后还要吃一次饺子。

饮食:特色————酸菜。这个是别的地方没有的。就是在入冬的时候买许多白菜(也有大头菜,但不如白菜好吃~),洗赶紧,放进缸里,撒上盐,密封。

一直到一个月左右。东北人爱吃炖菜。因为天气冷。还有人参,鹿茸。这是特色嘛~东北菜量大,味道重。还有蘑菇,野菜。东北人喜欢吃面条,生蔬菜蘸大酱。最喜欢饺子。各种馅的。还有杀猪菜。比如血肠。杀猪菜都要用刚刚杀死的猪做。

生活:用芴噜草做铺盖。 既暖和,又可以用来防潮。在晚饭后,老年人喜欢聚集在一起,扭秧歌。还看二人转。“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东北人性格豪爽,重感情。长春还被评为“最有人情味的城市”。

饮食方面:吃炖菜,喜辣味(受俄罗斯影响合气候原因,口味为酸辣),腌制蔬菜,如酸菜、辣白菜(腌制辣白菜与朝鲜饮食相似),东北大饺子驰名。

休闲文化方面:扭秧歌,表演和观看二人转,东北的小品(与南派小品形成我国两大小品派系,目前东北一派成为主流)

除病驱邪萨满舞 俗称跳大神:萨满信仰是满族民间信仰中最重要的信仰形式。萨满沟通人神两界,有着非同一般的神秘色彩。满族的萨满分为两种,一种是氏族萨满,也叫家萨满;一种是职业萨满,也称野萨满。为崇信者除病驱邪主要是野萨满,萨满行祭时要跳太平神或家神,俗称跳大神。野萨满除病驱邪时也跳神,而且法衣、法器俱全,身带腰铃,手持神鼓敲击。舞蹈模拟各种动物跑动飞翔的姿态,以示各种神灵附体。现在东北城乡连由此变异而来的“装神弄鬼”的都很少见,更别说萨满舞了。

讲讲东北有哪些民俗活动吧?

东北人过年讲究热闹、喜庆,年俗也就特别多。吃带硬币饺子交好运 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现在人们讲究卫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代替。),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此外,东北人在“初五”这天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有驱灾避邪之意。年夜饭后吃冻梨 由于东北天气寒冷,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见的是冰梨和冻柿子。据了解,最纯正的是冻秋梨,在北方有一种梨叫秋梨,这种梨刚摘下来的时候又酸又涩,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梨采摘下来直接放在树下,盖上一层树叶,经过冰冻之后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冻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冻,年夜饭后吃这种梨能解酒、解油腻。年三十点长寿灯东北人在大年三十都要点长寿灯,彻夜通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家每户都要挂红灯笼,到了晚上就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

东北地区包括我国的黑龙江省、辽宁省和吉林省,也称东北三省。东北地区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东北人很容易被辨识,其大气的地方口音,豪迈的性格特点是典型的代表。东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区域,因此汇聚了很多民族而形成了东北地区的人文风俗。说到东北的民俗活动,大家马上就会联想到扭秧歌,那独特的音乐,朴实大气的舞蹈,彰显的正是东北地区朴实的民风,而且现在东北的这种特有的民俗已经在全国各地影响开了,但凡爱唱爱跳的人都能简单的来上一段。还有就是哈尔滨的冰雪节,从每年的1月5日开始持续到2月底,它是哈尔滨人的盛大节日,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冰雪活动为内容的国际性节日,同时是世界四大冰雪节之一。每到冰雪节,街上张灯结彩,男女老幼喜气洋洋,大家不仅可以参加冰灯游园会,观赏各种冰雕艺术,还可以参加一系列冰上体育活动。

东北的民俗有:东北大秧歌,东北二人!我家就住在东北的 黑龙江,我们这里尤其是农村,每逢重大的节日老百姓就自发的组织跳秧歌,比赛和表演!场面非常隆重,服装颜色多以大红大绿为主色,就像唱戏的差不多吧,涂的就是鲜艳,喜庆!大秧歌有各种扮相:多以戏曲,电影里的人物形象,形象生动活泼,技巧高超,造型搞笑夸张,深受老百姓喜欢!其实东北大秧歌历史也挺悠久!你像民间的武术,杂技,戏曲,的这些技艺形式也都属于大秧歌,还有踩高跷,舞龙灯,舞狮子,跑龙船这些生动,逼真,热闹的表!嗯,我们东北的民俗还有二人转!二人转表演不光在我们东北,就是在全国也是很有名气的!甚至好多外国友人也特别喜欢我们东西二人转哪!

东北大秧歌,大秧歌是一项古老的传统娱乐活动,来源于生产劳动之中。东北地区的舞蹈有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二人摔跤、打花棍、高跷等形式,多在一起配合演出,统称为“秧歌”。 东北,年正月,无论城镇还是村屯,都有秧歌队欢快活泼的唢呐声、锣鼓声。正月初一家家户户都忙着拜年,一般从初二开始“跑秧歌”。演出形式以拜年贺喜为主。

二人转最初就来源于地头文化,过去的东北农村,文化生活很贫乏,在田间地头,随意一块空地,一男一女不用任何道具就可以畅快淋漓的唱上一出,二人转给寂静的山村带来了欢乐。那些动作比如扔手绢,转扇子、互相打情骂俏,以及唱腔都是一种发泄,一种随意。东北人生来强壮,过去靠游牧或渔猎生存,放荡不羁的性格使人们可以无所避讳地谈性。东北的冬季十分漫长,农民只好坐在炕头上磨嘴皮子,这时“荤段子”就成了他们插科打诨的作料。因此解放前的二人转里就有很多“荤性”,“荤口”,演员在台上口无遮拦率性而为,“荤嗑”、“粉词”满天飞,用以吸引观众。甚至有人说,二人转是土生土长、原汁原味的一盘“农家菜”,是东北民风民俗的一种体现。如果二人转没有了性文化,失去了它的“粗”和“俗”,二人转也就失去了生命力,也失去了农村广大市场,也不能称之为二人转了。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