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民风好?
一、什么是民风好?
民风好,也就是老百姓的生活作风好。一个地方民风民俗好,大家淳朴,善良,团结,友爱,不打架不争斗,无不良行为。上对老人尊敬照顾有周,下对儿女教导有方,能将孩子培养成栋梁之才。
民风好一个国家的未来才会更有希望,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才会更高。
二、如果不尊重这些不同的习俗会有什么危害?
民族风俗习惯,是指一个民族在生产、居住、饮食、衣着、婚姻、丧葬、节日、庆典、礼仪等物质文化生活上的共同喜好、习尚和禁忌。民族风俗习惯,也充分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特点,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符号。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是体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风俗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少数民族的心理感情,他们往往把其他民族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看作是对本民族的尊重,把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轻视,看作是对本民族的歧视。因此,任何不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言行,哪怕是出于开玩笑,都容易刺激以致伤害民族感情,不利于民族团结。同时,国内外敌对势力也往往利用民族风俗习惯的差异来挑拨离间,煽动民族分裂,破坏民族团结。因此,我们一定要从民族平等团结的原则出发,尊重少数民族的权利,不能因民族风俗习惯不同,而歧视、侮辱少数民族。对于那些不利于生产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利于人民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的、落后的风俗习惯,必须由少数民族在自愿的基础上自己来解决。别人不能越俎代愿,更不能强迫命令。所以说尊重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是关乎国家团结统一的重大问题,任何人没有任何理由作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
不尊重不同的习俗会是你走头无路,困难重重!
近来,随着国人出境游越来越频繁,中国游客在国外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格外显眼,也屡屡被外国人和旅行队友吐槽。
“不尊重当地风俗”、“随地吐痰”、“无法控制说话音量”列最让人脸红行为排行榜的前三位。这些个别行为不仅影响个人形象,还会给“中国人”三个字抹黑,已经成为众多网友的共识。文明通常与开化程度挂钩。给别人留下好印象,树立好口碑,还得先从提高自身素质做起。
从出现频率和反感度来看,以上11种不文明行为的排序基本一致,不尊重当地风俗同时排名第一。世界各地风土人情迥异,虽说不知者无罪,但出于对他人的尊重,出门之前还是应当了解一些当地民风民俗。尊重他人也需要更多的换位思考,而不能只图自己一时兴致,忽略了对方的感受。
“随地吐痰”虽然比“随手丢垃圾”出现数量略少,但却遭到更多人的指责,可见这一陋习已是众矢之的,见者无不作呕。提醒那些管不住嘴的人们,能否随身带上卫生纸或者塑料袋,小小一个举动就能带给周围人更舒服的感受。
各种行为归根到底都是由于不尊重他人、不顾及他人感受所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了别人地盘,少一些自私任性,心存一份尊重和宽厚,于人于己都是必要的。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对一些国人来说,在自己家乡,吐痰、大声喧哗等习惯也许算不上什么劣迹,但在国外,就会遭到外国人的嗤之以鼻。久而久之,中国人甚至会被贴上“不讲卫生”、“不文明”的标签。
大多数国人肯定会喊“冤枉”,泱泱礼仪之邦,怎能担此恶名。一个负面形象的形成,不需要太多人太多努力,要把负面扭转为正面恐怕就难得多了。谁愿意一出国门就被外国人定性为“不文明”呢?
当亲眼目睹队友随地吐痰或者乱扔垃圾,你会怎么做?值得高兴的是,超过80%网友会对不文明行为说“不”,38%网友表示会直接制止旅行同伴的劣迹,41%网友认为事后委婉提醒较为妥当。
与如此有责任心的“中国好队友”同行,那些有不良习惯的游客是否该感到庆幸?但愿他们能保持一份谦虚的心态,而不是无礼回绝。
当我们在旅行途中看到一桩不文明的举动,首先会在心里质疑此人的整体素质。也许素质是一个过于宽泛的概念,具体可以落在生活习惯、教育水平、道德水平等层面。
超过一半网友认为旅行陋习与生活习惯有最直接的关系,其次是教育。一半网友敢于承认自己曾在旅行期间有过不文明的表现。如果大部分不文明行为是由生活习惯引起,那么何不从生活起居中的点滴小事做起,改掉“随地吐痰”、“随手丢垃圾”、“大声喧哗”等不良习惯。
三、四川凉山治理「蹲地用餐」习俗,你觉得有必要吗?
我认为是有必要的,虽然是传统习俗,但这却是由于当时的客观因素造成的。如今,既然具备改变这一现象的条件,就理应着手治理,打造更为健康、优良的风俗习惯。
有关部门在出台的《关于治理蹲地用餐深化移风易俗的通知》中强调要“彻底改掉席地而坐、蹲地就餐等陋习”,并指出“越是边远村落,越需要加强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引导。要持续通过群众知情大会,引导群众坚决抵制高价彩礼,彻底改掉席地而坐、蹲地就餐等陋习,形成文明新风。”
对于这一做法的提出,很快引来了小伙伴们的热议,大家也是褒贬不一。有的小伙伴认为这样的做法值得提倡,可以改变当地的社会风貌,加快建设村镇文明新风。但是也有小伙伴认为这样的做法“大可不必”,我们应当尊重当地的传统风俗习惯。
在我看来,我更加支持前者的观点。因为,一些朋友看到的可能只是大家蹲在一起的热闹,认为这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但是却并不了解具体的情况。
其实,蹲在地面上吃饭并不仅仅只是说吃饭姿势不雅观,更重要的是不健康、不卫生。首先,吃饭的餐具用的都是塑料盆,就是我们平常用来洗脸的那种大的塑料盆(含有化学纤维);其次他们盛饭、打菜之后,是把餐具直接放在地上的,并不会太在意周边的环境是否干净;而且有些食物,他们是用手去抓着吃的,不戴手套的那种。
我这么说并不是歧视,只是用这样的吃饭方式很容易滋生一些细菌感染,饮食真的不是那么健康。而且并不是说大家买不起桌椅板凳,更多是受到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束缚。很多年轻人并不想以那样的方式去吃饭,但是家里的大人要求那么去做,也就只能选择妥协了。
风俗肯定是需要尊重的,但是这种习惯更准确的命名应该是“陋习”。虽然网上有人叫嚷着要尊重当地人的吃饭方式,但是我想如果让你那么去做,你大概率是不愿意的。
在地上的塑料袋上面做饭、剁肉,然后用手抓饭吃、用手抓肉吃,一个勺子几个人用来舀汤喝(直接嘴dui嘴喝汤),这种习惯对于广大青少年,基本是接受不了的。
所以我觉得有关部门的这种做法是对的,我们应该给予支持。这不仅是聚集性用餐的不雅观,更是为了避免一些传染性疾病的感染,是为了他们的健康着想。
非常有必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良习俗的整治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文明的进步。
今年5月1日起,《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条例》明确规定,在婚事操办中,要自觉抵制高额彩礼、退(毁)婚高价赔偿,禁止利用宗教、家族势力或者其他形式干涉婚姻自由,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倡导丧事简办,自觉抵制在丧事活动中攀比、浪费,以晾赛、损毁等方式违法使用人民币,违规燃放烟花爆竹。举行祭祖送灵等民间习俗或者祭祀仪式应当从简办理。
据当地媒体报道,随着《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和《凉山州治理高价彩礼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导则》的相继出台,全州各地摒除不良习俗、维护公序良俗、引领社会新风尚的故事不断发生:美姑县倡导丧事新办,牛牛坝镇一户人家原定要宰十几头牛,最后改为三头。而且当地铺张浪费、席地就餐等现象也在逐步扭转。甘洛县成功劝导一起高价彩礼案例,新婚夫妇的压力大大减轻,破旧立新的种子开始萌芽。
四川大凉山所在的凉山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千百年来,在这片土地上,保留了彝族古朴、独特的文化传统。过去,彝族人在婚丧嫁娶时,习惯在地上摆上坨坨肉、簸箕饭、酸菜汤等盆菜,按几人围成一圈,或蹲或坐,团围而食。该饮食习惯,在一些外来者看来,是不讲卫生的习俗。近年来,凉山州倡导移风易俗,推广文明用餐。通过为脱贫地区赠送桌椅,开展“桌上吃饭”宣传,越来越多的山区彝族同胞,开始接受在桌椅上就餐。当地表示,移风易俗,顺应民心、顺应时代,但不能“坐等成果”,而是要“深切参与”,主动摈弃各类陈规陋习,让文明生活也能与时俱进。
四川凉山治理「蹲地用餐」习俗,你觉得有必要吗?
凉山州当地形成蹲地用餐的风俗习惯,既有历史文化也有彼时生活比较贫穷的客观限制,要移风易俗可以,但是首先别忘了要尊重当地人的情感。通过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树立新的社会风尚,让人们自觉认识到蹲地就餐不好的地方。
何况这个“蹲地用餐”与高价彩礼也不能等同吧。不能为了追求政绩,层层加码,工作方式如果太过简单粗暴、用力过猛,就会变成了强制规定,不仅激化了矛盾,也有违法治精神,导致公权侵入私域。
这些因为历史文化形成的风俗习惯,之所以痼疾难除,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跟民众还有很深的情感连接。这就意味着,移风易俗不可能一蹴而就,更应该讲究春风化雨,通过长期的乡村治理、柔性引导,慢慢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形成新的符合现代文明的社会风尚。而运动式、一阵风式的治理,或是流于表面,或是矫枉过正,不仅难有成效,还有可能侵犯村民的合法权利。
希望当地有关部门在治理蹲地用餐的过程中,更应该把握好度,如何在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和形成现代卫生习惯之间形成一个平衡点,才是应该关注的重点。
在很多农村地区,经常会有农民席地而坐的现象。在北方,以前也有很多农村人,喜欢吃饭时端着饭碗来到大门外,找地方一蹲,跟邻居边吃边聊,尤其是在夏季,这种现象比较多。现在大家生活好了,但这样端着碗蹲在外边吃饭的,依然还有。在城市里的大街上,有时候也能见到有人蹲在大街马路沿上吃东西。
过去农村条件差,夏季天气热,家里特别热,大街上还凉快一些,大家就端着碗去街上吃,既能乘凉,又能跟邻居聊聊天。现在即使家里有电风扇、有空调,一些农民依然习惯了夏季端碗去外面吃饭。因此,蹲地吃饭在农村来说,并不算是啥陋习,只是部分地区农村人的一种生活习惯,为啥四川凉山这里,却说农民蹲地吃饭是一种陋习呢?这是很多网友难以理解的。
其实,四川凉山此次要整治的“蹲地吃饭”,跟北方地区农民端着碗出门吃饭,是不一样的。凉山这里的“蹲地吃饭”,指的不是北方农民端着碗蹲着吃饭,而是包括以下多种情况:餐具以塑胶盆为主,盛上菜和饭后直接放地上(不管地面状况);用餐人数众多;用餐者蹲(或坐)在地上;用餐者直接用手抓肉,直接用自己的勺在公共菜盆里饮汤吃饭等一系列不卫生方式。
在网络上也能看到一些凉山地区“蹲地就餐”的视频,从视频中可以看到,的确存在一群人直接蹲在泥土地面上,中间的塑料盆盛着饭、肉汤,就这样直接吃饭。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不是北方农村一人一个碗、吃完回家再盛一碗那样的。
因此,有人说凉山这样的“蹲地吃饭”,不健康也不卫生,说是“陋习”并不为过,既然是陋习,自然要移风易俗。也有人说,怎么吃饭,只是习惯问题,不应该把蹲地吃饭跟天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真正的陋习混为一谈。
有必要。我个人认为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是每个人必须做到的,但是呢,我们传承的是优良的传统文化,而不是传承陋习,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当地政府出台治理该习俗是还有必要的。
文化的发展需要人,文化的传承更需要人,但是文化不能一味的不区分,一味传承,作为21世纪新时代公民,我们要自觉做到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摈弃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