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民风 > 正文

2021冬至扫墓是哪里的风俗

2023-01-29 10:38:44  来源:网络   热度:

2021冬至扫墓是哪里的风俗

对于每一个节气,我们应该从哪一些方面去进行了解,其实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因为对于我们之后的生活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存在,下面是我整理的2021 冬至 扫墓是哪里的风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1冬至扫墓是哪里的风俗

浙江绍兴民间在冬至家家祭祀祖先,有祠堂家庙的要聚集族人到宗祠里祭祖,称为“做冬至”。安徽合肥、巢湖等地,也有在冬至节气前后“做冬至”的传统。

一般于冬至前剪纸作男女衣服,冬至送至先祖基前焚化,俗称“送寒衣”。

祭祀之后,亲朋好友聚饮,俗称“冬至酒”,既怀念亡者,又联络感情。有的趁全族聚会的时机。处理一些族内事务。在四川广安,在宗祠祭祖后,全族看族谱,添注丁口。在广东潮汕地区,冬至这一天要备足猪肉、鸡、鱼等三牲供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家人围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毕,午餐家人团聚。

浙江绍兴、新昌等县,多在冬至日祭扫祖墓,去坟头加泥、除草、修基,以为此日动土大吉。否则可能会横遭不测之祸。内蒙古也将冬至日称为“鬼节”,携带香纸上坟祭奠。在江西和湖南常宁等地,也于冬至上坟,礼同 清明 。在山东临沂,人们认为冬至是为死者送寒衣、固房屋的日子。家家户户剪纸衣,焚于墓前,添土培坟。

在广东沿海地区,如饶平海山一带,当地渔民要赶在清展出海 捕鱼 之前祭祖,意为请神明和祖先保佑渔民出海平安。而在广东惠安,冬至日除祭祖外,还有一些同 清明节 一样的习俗。

冬至扫墓需要注意什么

1、孕妇避免扫墓

孕妇最好避免清明的扫墓活动,这不仅仅是阴气重的影响,再者扫墓的气象和周边的环境均不利孕妇的健康。此外是女性有例假,也要避免此类活动。

2、不可在墓地照相

冬至扫墓的目都是为了祭祀祖宗,而非玩乐。举头三尺有神明,大家扫墓的时候,最好心怀敬意,专心谨慎,千万不要在墓地合影,甚至随意的照相,否则引来了不好气场,就有阴阳失衡的可能,会损害个人的 运势 。

3、忌穿大红大紫

冬至不能穿的大红大紫去上坟的,在佩戴或是内衣上不经意使用了红色。当然本命年是例外,内衣可穿红色。

4、外人不要参与他人的扫墓

冬至祭祖是家族性的行为,作为外人的身份去参与扫墓是比较忌讳的,容易招致不必要的麻烦。毕竟不是一家人,各自加持的气运也不同,可能会造成气场的紊乱,导致不协调而走霉运。

冬至的来历

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这时太阳到达黄经270°。《恪遵宪度抄本》记载:“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至,故曰冬至。”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是非常古老的节气,也是我国渊源流传的 文化 象征。

冬至的习俗

冬至的时候在宁波习俗中有吃番薯汤果,番薯汤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番”和“翻”同音,在宁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将过去一年的霉运全部“翻”过去。汤果,跟汤团类似,但个头要小得多,而且里面没有馅。汤果也被叫做圆子,取其“团圆”、“圆满”之意。老宁波也有“吃了汤果大一岁”的说法。宁波人在做番薯汤果时,习惯加酒酿。在宁波话中,酒酿也叫“浆板”,“浆”又跟宁波话“涨”同音,取其“财运高涨”、“福气高涨”的好彩头,寓意着以后可以大富大贵。

冬至的 祝福语

冬至开始起阳气,却是一年最冷季,我有牵挂与惦记,想你发送暖信息,北方袭来冷空气,莫把防寒当儿戏,愿你天天都得意,冬天不冷心情如意!

“冬至”至,真情至,厚爱至,关心至,温暖至,饺子至,汤圆至,快乐至,幸福至,好运至,吉祥至。短信至,祝福至,愿你快乐至尊,幸福无敌!

冬至到,气温降,寒风一场又一场。深深情谊已珍藏,用微笑点缀梦想,祝福悄悄来送上,提醒一句记得添衣裳。雪花飞,雪花舞,愿你快乐永远不落伍!

冬至到了,我给祝福好好造了个型,我给幸福烫了烫发,给快乐做了个柔顺,帮健康染了个色,给运气画了个眉,给思念搽了点粉,总之大家都很满意,愿意帮我照顾你作为报答,你就安安心心过冬天吧。

2021冬至扫墓是哪里的风俗相关 文章 :

★ 2021冬至扫墓烧纸要注意什么

★ 2021年冬至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 2021各地冬至的风俗活动

★ 2021年二十四节气冬至含义

★ 2021冬至的习俗及养生窍门

★ 冬至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 2021冬至的来历及传统习俗

★ 2021年冬至的来历和风俗

★ 2021冬至的来历和风俗

★ 2021冬至的习俗和中医养生

中国12个传统节日习俗有那些?

中国12个传统节日习俗分别是:

1、春节习俗,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等,特指岁末除夕的阖家聚餐。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年夜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吃团年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

2、清明节习俗,踏青:

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踏青习俗由来已久。清明期间正是春风得意、春意盎然的时节,万物萌动之时,迎春郊游于野外早就已成为风俗。

3、重阳节习俗,晒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

4、中秋节习俗,赏月:

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

5、中元节习俗,祭祖烧纸:

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

6、七夕节习俗,斗巧:

七夕斗巧,判定斗巧者巧拙的“卜巧”方法,主要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对月穿针”、“输巧”、“兰夜斗巧”和“投针验巧”等几种形式。

7、端午节习俗,划龙舟:

划龙舟是多人集体扒桨竞赛,是汉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起源于江浙地区,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逝世,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习俗。

8、寒食节习俗,拜祖:

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唐代编入《开元礼》“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扫”中,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

9、上巳节习俗,祭祀高C:

在上巳节活动中,最主要的活动是祭祀高C,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C,又称郊C,因供于郊外而得名。人们通过这种巫教活动,除灾避邪,祈求生育。因此,上巳节又是一个求偶节、求育节。

10、社日节习俗,祭灶:

社日节祭灶是古代全民的盛大节日。帝王亲赴“王社”祭祀祈丰后,还要欢宴群臣。百姓则集体祭祀本村的社神。

11、龙抬头习俗,剃头:

龙抬头那天剃头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12、元宵节习俗,闹花灯: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

1.春节: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取“更岁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另外,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3.二月二: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4.清明节: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另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传统活动。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6.七夕节:每年七月初七,天下的喜鹊在银河上搭成一座鹊桥,牛郎和织女才能相见。这个美好的传说始于汉朝,经过千余年的代代相传,深入人心。这一天,民间有向织女乞巧的习俗。一般是比赛穿针引线,看谁更心灵手巧。因此,七夕又叫乞巧节或女儿节。每到七夕将至,牵牛和织女二星都竟夜经天,直至太阳升起才隐退,因而又被喻为人间离别的夫妻相会。

7.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间,因此称中秋节。中秋之夜,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此夜,人们仰望如玉如盘的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8.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重阳节又是“老人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9.冬至节:冬至在我国古代是一个很隆重的节日。至今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以示不忘更本,祝福阖家团圆。北方地区冬至有宰羊,吃饺子的习俗,南方的传统食品有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等等。

10.腊八节:腊八节是佛教的节日。这一天是释迦牟尼成佛的日子,又称“成道节”。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是吃腊八粥。最早的腊八粥只是在米粥中加入红小豆,后来演变的极为复杂考究,主料有白米、黄米、江米、小米、菱角米等数十种,添加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松仁、葡萄干、桂圆肉、百合、莲子等,通宵熬煮,香飘十里。

11.除夕: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这一天,普通人家尽量争取团圆,全家围

炉而聚,喝酒吃美食以辞旧岁,迎新年之意,而户外则是爆竹声声。

一家大小在一起度过一个温馨的一年中最后一个夜晚

中国12个传统节日习俗有那些?

有奖励写回答共13个回答

O起云涌

高能答主

优秀的签名突显我的个性

咨询关注

成为第8983位粉丝

中国12个传统节日习俗分别是:

1、春节习俗,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等,特指岁末除夕的阖家聚餐。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年夜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吃团年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

2、清明节习俗,踏青:

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踏青习俗由来已久。清明期间正是春风得意、春意盎然的时节,万物萌动之时,迎春郊游于野外早就已成为风俗。

3、重阳节习俗,晒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

4、中秋节习俗,赏月:

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

5、中元节习俗,祭祖烧纸:

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

6、七夕节习俗,斗巧:

七夕斗巧,判定斗巧者巧拙的“卜巧”方法,主要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对月穿针”、“输巧”、“兰夜斗巧”和“投针验巧”等几种形式。

7、端午节习俗,划龙舟:

划龙舟是多人集体扒桨竞赛,是汉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起源于江浙地区,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逝世,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习俗。

8、寒食节习俗,拜祖:

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唐代编入《开元礼》“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扫”中,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

9、上巳节习俗,祭祀高C:

在上巳节活动中,最主要的活动是祭祀高C,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C,又称郊C,因供于郊外而得名。人们通过这种巫教活动,除灾避邪,祈求生育。因此,上巳节又是一个求偶节、求育节。

10、社日节习俗,祭灶:

社日节祭灶是古代全民的盛大节日。帝王亲赴“王社”祭祀祈丰后,还要欢宴群臣。百姓则集体祭祀本村的社神。

春节,元宵节,龙抬头,社日节,花朝节,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重阳节,腊八节,中秋节,国庆节,建军节,建党节,

端午,清明,重阳,中秋,除夕,元宵,冬至,龙抬头,寒食,七夕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