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的资料?
风俗的资料?
中国的民风民俗有:除夕吃团圆饭,祭祀,熬夜守岁;春节拜年、走亲戚;元宵节吃元宵;寒食节祭扫、踏青;清明节扫墓祭祖、踏青郊游等。
1、除夕
吃团圆饭,祭祀,熬夜守岁。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2、春节
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等为主;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3、元宵节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
4、寒食节
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5、清明节
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扫墓祭祖的日子
慈溪的民风民俗是什么啊??
1、歇夏
凡是结婚过门的新娘子,到夏季来临时都要经历一次回娘家与丈夫分开过二个月左右的时间。如果是下半年结婚的新娘子,就在次年的夏天,这个习俗的名称叫“新娘子歇夏”。然后娘家派人到女婿家里上门来接女儿一起回家,也有派人来了之后新娘子等几天再单独回娘家的。
2、冬红节
慈溪包括浙江东部的许多地区,管端午节叫“东红节”,考证起来比较困难,很可能是由方言的“端午”音误所造成。除粽子外,慈溪还有端午节吃面条的习俗,所谓“东红吃面,苍蝇不上脸”。
3、杨梅节
慈溪市横河镇是著名的杨梅之乡,全镇杨梅种植面积2.5万亩,年总产量近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各镇乡之冠。1996年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杨梅之乡”。
慈溪市从1989年开始举办第一届杨梅节,杨梅节“以梅为媒、文化助兴、经济结果”,不仅成为慈溪市的一大节庆盛典,也吸引着来自中国各地和海外的客人。
扩展资料:
慈溪歇夏的习俗:
新媳妇回娘家歇夏前,公公婆婆要为新娘子备些礼品,送给亲家翁,还要塞给新媳妇一定数量的“红包”,并把用牛皮纸剪成的全家人大小鞋样让媳妇带上。
新娘子在歇夏的日子里,除了在娘家休息之外主要任务是为公婆全家老小做鞋。新娘子往往在母亲的帮助下,按照婆家带来的鞋样尺寸,为丈夫家公婆、叔伯、弟妹做一双双新鞋,俗称“头埭鞋”。
其含义是新娘子第一次回娘家做成的鞋,作为孝敬丈夫全家人的礼物,也是新媳妇很敬重夫家老小的意思表达,另一方面也展示新娘子的手艺水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慈溪
一到节日就会有许多风俗习惯,比如慈溪水火流星,慈溪老虎鞋,慈溪建筑技艺,慈溪铜手炉等等。
分析如下:
慈溪水火流星,是一种在我国流传久远的杂技,是一种体现力与美、速度与技巧的杂技节目。“水火流星”的正式名称为水碗、火球,白场耍水碗,夜场舞火球。是一项传统杂耍表演。
慈溪老虎鞋,制作技艺早在明清时期就流传在慈溪一带民间,当时慈溪大古塘一带制盐所产生的废气导致环境恶劣,妇女生育率低,小孩常遇夭折,南方百姓的信仰以崇拜老虎为主。
所以百姓用盐花(剪纸)图案来制作“老虎鞋”鞋底(夹鞋),鞋头用虎头像图案,让老虎来保佑小孩健康成长。凡小孩出生都穿上“老虎鞋”,成为百姓的习俗,这一传统技艺流传至今。
清代、民国时期,慈溪三北一带的古建筑大部分房屋都是木结构。全木榫卯结构的建筑,结构合理、科学,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而且使用寿命超千年都屹立不倒。江南古建筑代表作宁波保国寺最具有典型的传统木结构古建筑技艺。
慈溪铜手炉又称“袖炉”、“手熏”、“火笼”,是旧时宫廷乃至民间普遍使用的掌中取暖工具。清朝红铜炉制作艺术分布在全国各地。至今全国手工制作红铜炉师傅罕见。手工制作红铜炉技艺在艰难传承着。
慈溪面塑就是用面粉或米粉等为原料,制作各种造型的糕、团、饼等食品,旧时,面塑主要是象征着吉祥、温饱、和美的一种祭祀供品、庆典用品和送给别人的礼品,同时也可以是一种供人吃的食品。因为寓意吉祥,做得又好看,所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扩展资料:
慈溪市博物馆先后被评为宁波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慈溪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慈溪市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慈溪市博物馆作为展示慈溪丰厚悠远历史文化的窗口,以服务社会为宗旨,承古纳新,以不断进取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
七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在南部沿山一带繁衍生息,同恶劣的生存环境顽强搏斗, 横河童家岙遗址就是这一时期慈溪先祖的生活遗存, 属河姆渡文化。
商周时期,他们的足迹已遍及南部山区平原,稻作文化与海洋文化均已相当发达。这一时期的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是东南沿海地区最显著的文化特征,也是越窑青瓷的滥觞。
慈溪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越窑青瓷的中心产地,著名的“海上陶瓷之路”的重要起点,其制瓷历史自东汉至南宋初,长达千年。
在晚唐五代至北宋初的近两个世纪里,上林湖及其周围地区瓷窑林立,产品质量独步天下,一直被作为供奉的上品。至今全市范围内共遗存有近200处青瓷窑址。
自唐宋开始,慈溪人民开始经营盐业,围筑海塘,开发滩涂,种植棉花,大沽塘(今杭甬公路)以北地区的经济逐渐繁荣起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慈溪市博物馆
慈溪民风民俗
世界各的都有传统民风民俗,当然慈溪也不例外。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慈溪,人们却普遍把这个节日叫“冬红节”,而不叫端午节。我从老一辈那里得知一些有关冬红节的民间俗语: 一、冬红花糕夏至面,吃之象格牛介健。二、冬红杨梅挂篮头,夏至杨梅满山红。三、啦蛳蛤蟆避冬红。四、吃过冬红粽,还要冻三冻。
冬红节这一天,慈溪民间一直有许多习俗,有的早已被世人所淡忘,有的至今还在流行,有的还有很多科学依据。以前家家要裹糯米棕子、做花糕吃,而现在大家为了贪图方便,都去超市或菜市场买来回家煮着吃,因此,冬红节这一天街上买粽子、花糕的人特别多,俗语“冬红花糕夏至面,吃之象格牛介健”也是这么产生的。这一天,门上要挂真艾和菖蒲,小孩子胸前和床前要挂香袋,内贮雄黄和香料,目的是除恶避邪。
这一天可是小孩的大日子,俗称“碰蛋日”。因为这一天小孩子胸前还要挂一个蛋套,里面装着茶叶蛋。在贫穷的以前,每个小孩子胸前能挂上一只茶叶蛋是件很幸福的事情。小孩子们互相用茶叶蛋的尖处进行碰撞,看谁的茶叶蛋硬,蛋壳碎了,小孩子就开始吃茶叶蛋。
慈溪历史悠久。春秋时属越,秦代设县,古称“句章”,至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始称慈溪,县治在今之慈城。因治南有溪,东汉董黯“母慈子孝”传说而得名。1954年行政区域调整,现市境为原慈溪、余姚、镇海三县的北部组成(俗称“三北”),1988年10月撤县设市。慈溪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常年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市境东南部为低山丘陵区,林木果品繁多;中西部为辽阔平原,土壤肥沃,特产丰富,盛产果蔬等农特产品;北部为杭州湾,拥有长达77公里的海岸线,蕴藏著极为丰富的海涂资源,近期可围垦开发的海涂近10余万亩,是全省土地后备资源最丰足的地区之一。慈溪拥有三大传统的区域特色文化:青瓷文化、围垦文化、移民文化。在晋唐时期,慈溪上林湖青瓷远销海外,架起了通往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慈溪又有“唐涂宋地”之称,悠久的海涂围垦历史,塑造了慈溪人开拓进取的性格,慈溪的移民文化源远流长。慈溪更有对外交流合作的传统,早在秦代,名士徐福在慈溪达蓬山启航,东渡日本,拉开了对外交流的序幕。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三大文化已交织融汇在一起,善于兼容并蓄,注重务实开拓,崇尚合作共赢,讲求开放、诚信,不排他、重吸收,海纳百川的人文精神,已成为慈溪新时期无可比拟的人文竞争力.
过冬至风俗:旧时各家以芦]粉搓圆子,叫芦]汤果。后渐改为糯米粉圆子,加番薯粒,叫番薯汤果。先供灶神,再全家吃。俗称“冬至小年夜”,俚语“冬至大如年,皇帝佬倌要谢年”。这天长辈嘱咐小孩不可啼哭,大人也不打骂小孩,不可摔坏东西,否则视为不吉利。大族开祠堂门,具牲礼神祭祖,按丁分麻饼(吉饼)或分碗,女性不计在内。大户人家在家祭祖,做“冬至羹饭”。祭祀陈设禁用红色,烛用绿色,馒头盖蓝色戳子,谓可“压火”保安。冬至前夕,称“冬至夜”,出嫁女儿须回夫家。俗谚“嬉嬉夏至日,睡睡冬至夜”,因冬至夜最长,夏至夜最短。是夕,睡前须洗脚,说是夕洗脚,冷天不开裂。这夜要比平常睡得早,以祈好梦。谓“冬至前夜梦最灵”,冬至早晨相互传梦,长者为小辈“圆梦”,亦有赶至慈溪清道观(今慈城,道观毁于“文化大革命”)求梦者。冬至正时辰,抛掷萝卜至屋瓦上,经雨淋日晒成干后,收集挂壁上,俗称“冬至萝卜”,说可治痢疾。以上习俗多已不行,但冬至后民间仍视为吃补药、服补品的进补季节。
民国《鄞县通志?舆地志?庙社》载:“今之庙,即古之社也。古者,人民聚落所在必奉一神以为社,凡期会要约,必于社申信誓焉。故村社之多寡,即可觇其时民户之疏密,此讲地方史者所当注意也。兹编所载,虽不尽如上所谓,然神庙多处,其民居亦盛,村落凋亡地,其神庙亦多废圮,于此亦可考见地方今昔兴衰之故。盖神社虽亦属迷信之一,而其起源则与僧寺、道院绝殊,不可不表而出之也。”约在1933年,鄞县城乡共有517处庙祀,其中当时城区(一区至五区)有159处,这是崇神、信鬼、好祀的民间习俗的表现。《鄞县通志》所载“庙社一览表”的栏目,有名称、地址、所祀之神、庙社组织、建修年月、庙下(庙脚)户口、庙会报赛、地图纵横线交点、备注。在城区社庙中,庙下(庙脚)户口在千户以上的摘录于下:
新水仙庙 在惠政镇偃月街,祀水仙渊灵侯。庙社组织分周、韩、林、江、施五堡。宋时建,郡守赵以夫撰有碑记。清乾隆四十九年重修,全祖望撰有碑记。咸丰十一年毁于兵,同治二年重葺。庙下户口一千四百余户、六千余人。旧例元宵灯祭,八月十五日为神诞期,演戏致祭,今皆停止。是庙,传为阿育王龙神之行馆。
汤君庙 在清洁镇惊驾桥下,祀敕封明济侯汤华。庙社组织分仁、义、礼、智、信五柱。唐元和间建,清雍正十一年重建,乾隆四十七年重修。嘉庆四年重建,道光十八年、咸丰九年、光绪二十七年三次重修。庙下户口约二千数百户。夏历六月五日为神诞期,演戏、奉牲祭神。庙内旧有壁画。
栎木庙 在栎木镇栎木巷,祀鄞令张峋。庙社组织分潜龙漕、仇毕、舟孟桥、荷花庄等十八堡,每两堡推委员一人,共九人主持庙事。明时建,清代屡有修葺,董沛有记。庙下户口约数千户。夏历二月十二日为神诞期,致祭演戏,八月十六日神像出巡每堡,今已停止。相传神有功翦马,今各营于中秋日设祭,谓张峋有功德于民,民故报以庙食。
白马庙 在栎木镇李家桥(旧名李家庙桥)畔,祀神失考,惟据卢友炬撰序,谓与西街白马庙神同(祀宋窦公)。庙社组织与栎木庙同。建于清光绪间,堡下王鹤亭重修。民国年间被风所毁,里人毛佑清、陆熊飞、林康年等募捐修葺。庙下户口与栎木庙同(约数千户)。夏历十月二十四日里人奉牲祭祀,今仍相沿不改。庙仅一楹,其半为行人憩息所。
显德庙 在泗州乡南偏,祀敕封灵徵侯王姚器。庙社组织分东南西北四堡四柱。元大德间都漕运万户卢荥捐址建,明成化元年卢禹、卢常大加修葺,清乾隆五十七年重修,同治五年又修,民国三年四堡又捐资重建。庙下户口一千三百八十六户、五千八百四十余人。堡下岁时致祭。
旧时城乡均有迎神赛公,名目各异,规模不一,祈神保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赛会行列,一般备有会旗一面作前导。头牌4只,系长方形玻璃框灯,上书某某社,下有执柄。神轿一般8人扛抬,嵌镶精致,八面玲珑。轿前对锣两副,前后左右护卫“兵勇”8人,开锣喝道。神前仪仗,銮驾全副或半副,置神轿前列队行进,肃静、回避等执事牌,俗称硬脚牌8面。万民伞,黄缎绣制,列神轿后。妇女神出殿加掌扇二面,由女童执掌。假扮男女“犯人”者随后,多系在身患重病时于神前“许愿”者,身着罪衣,架枷上铐,或双手背绑,插有斩旗,甚至有在手腕肉里钩挂铜香炉点“肉心灯”者,俯首“伏罪”行进。至闹区时,挑炮担者快步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我们慈溪民间,人们都习惯把这个节日叫做“冬红节”,而较少叫“端午节”,今年的冬红节是在阳历5月28日。冬红节这一天,过去民间有许多习俗,有的至今还在流行。
一是家家户户要裹糯米棕子、做花糕吃。现在好多人家为了贪方便,这一天都到市场上去买了吃。因此,冬红节这一天早上,街上出售粽子、花糕的商店和点心摊特别多,好多人上街都喜欢买一些带回家,以粽子或花糕当早餐吃。“冬红花糕夏至面,吃之象格牛样健” 的俗语也是这么产生的。又有俗语讲:“吃过冬红粽,还要冻三冻。”其目的提醒大家,在冬红节前后,还有冷空气影响,早夜不可穿单衣薄裳,须再穿上一件外套,以防不测天气。
二是各家各户大门上都要插上或挂上真艾和菖蒲(做艾青麦果艾青饺的艾是野艾,长不高的),这艾须是整株,菖蒲两叶则插成X形状,似剪刀,主要是去恶避邪,严防邪气恶魔进门侵入。
慈溪市位于中国浙江省东部,慈溪湾南岸,隶属宁波市,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开放区之一。全市总面积1154平方公里,辖22个镇1个乡,人口98.63万人。慈溪历史悠久,秦属句章县地,唐开元二十六年置县。1998年撤县设市。市人民政府设在浒山镇。慈溪市树为樟树,市花为月季花。
慈溪自然环境优越,既有宽广的三北平原,又有山海之利。改革开放以来,慈溪经济迅速发展,已成为浙江省经济发达县(市)之一。
慈溪农业主产棉花,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之一。农村多种经营蓬勃发展,其中蜂产品、淡水鱼、瓜果蔬菜、花卉、药材等农副产品的生产在省内外具有重要地位。慈溪杨梅、黄花梨、慈溪西瓜、三北泥螺久负盛名。
慈溪工业发达,主要行业有棉纺针织、塑料制品、轻工机械、家用电器、食品、化工、服装等。慈溪商业兴盛,内外贸易活跃。外贸出口产品系列成群,各种专业商品市场幅射全国。
慈溪交通方便,329 国道横贯市境。新近建成的余慈铁路与沪甬铁路衔接。内河航道可与北仑港相通。慈溪至上海气垫船客运航线只需4个小时。慈溪通信便捷。万门程控电话、无线寻呼和光缆通信可直拨世界各地。
慈溪文物古迹众多。童家岙遗址属河姆渡文化;上林湖越窑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磊寺是浙江名刹之一;杜湖和白洋湖,被誉为姐妹湖,是唐初大书法家虞世南的故里。大蓬山和栲栳山,景物幽胜,其中大蓬山存有摩崖石刻多处。观城卫山还有戚继光抗倭炮台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