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民风 > 正文

交城过年民俗?

2025-01-14 11:30:44  来源:网络   热度:167

一、交城过年民俗?

除夕之夜,要熬年、守岁,明清时代,十有九家彻夜不眠。民国年间,熬年者仍然不少。新中国成立以后,不少人家虽也熬年,但不通宵。七十年代后期,电视逐渐普及,除夕之夜,家家团聚,一边包扁食(饺子方言为扁食),一边欣赏除夕电视文艺晚会。

  大年初一,人们争放开门炮,点燃旺火,取一年四季兴旺发达之意;接着焚香敬纸,摆供祀神,迎喜接福。新中国成立以后,敬神活动逐渐淡薄。全家团聚,早、午、晚三餐喝酒、吃肉、吃扁食。早饭后,大人带小孩给本族、亲友拜年,恭贺新喜。街头相见,互道“恭喜发财”、“见面发财”颂祝喜语。

  初二至初四,是女婿拜岳父母、外甥拜外爷外婆和舅父舅母,亲朋之间互相拜年之时。初二吃烩菜,初三吃扁食,初四吃油糕,初五吃蒸食,且进行大扫除,谓之“扫穷土”,俗称“破五”。

  初八日,夜焚香摆供祭七星,祈念斗柄回寅,天下太平。

  初十为十止日,是“老鼠迎亲之日”。有的大人打诨幼稚儿童,哄骗其从磨眼中,听取“老鼠娶亲活动的场面”。

  元宵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亦名上元节,俗称灯节。灯节活动五天,从正月十三开始,各村都有若干社(每20至30户1个社),各社在社首的经管下,埋灯杆,挂纱灯,彩搭十王棚。十王棚内悬挂十王下界图,全社各家都到十王棚焚香摆供,燃烛祭神。棚前垒有用煤糕垛的“塔塔火”,火苗四射,祈祷四海升平。节日期间,张灯结彩,鼓乐喧天,社社办社火。有旱船、竹马、舞狮子、斗龙灯、踩高跷、抬铁棍,游街串巷,热闹非常。入夜花灯齐放,焰火连天,火树银花,美不胜收。灯月交辉,煞是好看。是日,早饭吃扁食,午餐吃炒烩,晚上吃元宵。

  倒社: 正月十八,各社社首交接手续,本年社首移交下年社首,俗称“倒社”日。

  小添仓: 正月二十为小添仓,是日吃扁食,烧香供谷神。

  老添仓: 正月二十五为老添仓,是日吃油糕。夜晚点糕灯,用糕面捏成十二属相,内盛以麻油,以棉花搓捻,点糕灯于家神、灶神、面箱、米瓮,盼望五谷丰登。夜晚,孩子们搞“丢针”游戏,根据针影在一碗水中的影子粗细,预测各个人的命运。更在水缸内纸扎骆驼灯,供孩子们游船戏水。夜阑,孩子们口念:“添仓爷爷添仓来,五谷杂粮拉得俺家来,瓮瓮里,囤囤里,到处添得满满的”。

  禁日:正月二十九为禁日,禁忌媳妇住娘家。

  剥龙皮:二月初二龙抬头,家家户户吃菜饼,谓之“剥龙皮”。

二、中国各地过年民风民俗

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

朝鲜族——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给长辈拜年。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

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初一,着新装互相拜年请安。

三、淮安过年有哪些民风民俗?

关于过年的民风民俗各个地方名不相同,就淮安过年的民风民俗大概有以下几几点,1.进入腊月(也就是农历12)初八,十八,二十八。早上都要吃腊八粥。腊月二十三或是腊月二十四送灶王爷灶王奶去西天,俗称送灶,当天做包子,馒头,蒸糕等等。

三十也就是除夕做上一大桌好吃的一大家子高高兴兴吃上一顿,下午还要去祭祖。

晚上还要烧两条大鲤鱼简单在上面吃上几口,到大年初一早上,把两条大鲤鱼翻个身,称之为鲤鱼跃龙门,大年初一早上起来开门放鞭炮,早歺吃汤圆,水糕,说吉利话,比如说新年快乐,新年发财,中歺吃除夕吃剩的莱,我们家一般要吃到初三,初四。初五,十五都要吃元宵。另外初一到十五不能理发等等

四、浙江余姚过年的民风民俗?

不太有~~就是吃个饭,放炮仗,有些地方大年三十去庙里祈福~~

五、守岁民俗民风

守岁就是在除夕夜时不睡觉,熬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年长之人守岁寓意辞旧岁,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岁月逝去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六、民风民俗儿歌?

哆啦哆嗦嗦咪啦嗦,钢笔水儿、哗啦啦,我和姐姐摘棉花。

姐姐摘了二两半,我刚摘了一小把。

教师夸我好宝宝。

宝宝闹,妈妈累,爸爸说我是累赘。

我不哭,我不闹,爸爸送我上学校。

不打架,团结好。

七、东北民风民俗?

 东北人的习俗有:1、年夜饭后吃冻梨:冻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冻,年夜饭后吃这种梨能解酒、解油腻。2、吃带硬币的饺子: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而在在饺子中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3、大年三十点长寿灯: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每家每户都要挂红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

    在东北,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东北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是“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

     春节时,老东北祭神祭祖一般用糕点,有蜜供、萨其马等,这些不仅是东北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的食品,也是东北人家中必备的食物。东北人还有除夕夜吃鱼的习俗。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就和“吉庆有余”相联系。

    所以,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老东北过年还会备很多糖果、干果、瓜子和“杂拌儿”。所谓“杂拌儿”,就是现在的什锦果脯。这些小食品是人们围炉闲坐、守岁辞岁时的美食。

八、广东民风民俗?

作为广东人,我来说说我知道的一些民风民俗。

广东人普遍低调,喜欢穿人字拖加背心,与人相处比较温和。

老广人喜欢喝茶,特别是喝早茶,我的叔公就每天早上六七点带上一份报纸,去茶楼里来个一盅两件,或者点几个点心,烧卖,肠粉,笼仔包,有时候也会吃点蒸凤爪。然后冲上一壶好茶,边看报纸边吃早餐。遇上熟人便高谈阔论,通常能从早上坐到中午十一二点。

另外,每到节日还有许多有趣的庆祝方式。

例如元宵的赏花灯,端午的赛龙舟,到了特别的季度还有庙会等。

九、锦州民风民俗?

锦州的风俗和东北地区都差不多,过年吃饺子,冬天做粘豆包,冻豆腐。要说有些不一样的,就算是满族风俗吧。节假日扭秧歌,剪纸(此项被列为国家非物质遗产)。

再有就是满族舞蹈,和咱们看的清宫戏里面都差不多,属于情景再现吧。还有就是小孩玩嘎啦哈。不过现在好多人都不会了。也挺遗憾的。

十、涪陵民风民俗?

涪陵的“民俗习俗” 婚酒 娶亲的婚酒分“预酒”、“正酒”。

预酒在正酒前10天举办,主要是结亲双方有关人员和媒人商定婚庆、正酒的具体事宜。

正酒一般3天。

头天坐席的是远来的亲友、厨师和帮忙打杂的人等,以及坡邻坎下的邻居,吃的比较简单。

第二天是正席,一般从中午开始安席,由于场面大,一般都要坐几轮才能坐完,当天晚上是喝“闹房酒”。

第三天主要是远客和勤杂人员,一般规模不大。

在城里,一般只办正席婚酒。

三朝酒 又称“满月”,“月母酒”、“提兜会”,在婴儿满月时举力。

赴宴的除亲朋好友外,还有领里乡亲,是主人为庆贺自己家庭添人进口,也是对在这一个月中致礼祝贺的亲友邻亲的答谢。

酒席上,出月的产妇要把婴儿抱到席前,让客人们端详,客人们都要说一些吉祥祝福的话。

旧俗,去吃三朝酒作客是女人的事,男的一般不参与,故涪地有“男人不吃三朝酒”之说,近半个世纪以来,这种习俗已有改变,男人也去。

吃开水 饮食习俗。

在涪陵有待贵客第一礼之谓。

迎接贵客进门落座后,主要除敬茶叶外,接着就是奉“开水“。

所谓开水,即流质之类甜食,一般为水煮荷包蛋。

蛋的个数为双数,取“好事成双”之意;也可以是油醪糟(荷包蛋)开水、糍粑开水、炒米糖开水等,都是上乘的“小吃”美食。

之所以称“开水”,有谦恭之义,意思是说,寒舍白开水一杯,不成敬意。

观音会 宗教节日。

相传观音菩萨每年有3个生日,即农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

每当观音生日这一天,佛教信徒都要到寺庙聚会,吃斋念经,朝拜观音菩萨。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