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民风 > 正文

河南民风强悍吗?

2023-01-17 00:19:13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河南民风强悍吗?

河南人我觉得不是很彪悍,人很不错都!

老一辈最能吃苦耐劳,大部分人还是很纯朴的!但是有南方人所没有的义气淳朴和豪爽,尤其是近年来,河南在经济上的发展也很快,有不少城市老百姓也算安居乐业,相比较一些发达城市,民风更加淳朴和敦厚!

总的来说河南人给人一种比较豪爽,粗狂的感觉

二、中原民俗游的概述

虽然山西、河南、山东、天津、北京的民俗风情同出一源,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各地域又有明显的不同。考察各地的风土人情、城街巷陌,或许您会在发现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同时,也体会到居住在不同地域的炎黄子孙用不同方式追求美好的生活。

山西 太原乔家大院、河边民俗馆、平遥古城墙、

临汾丁村民俗博物馆、运城关帝庙、永乐宫元代壁画

三、中国古代中原地区有什么民风民俗啊?

这些有很多啊 像固定的时间就要祭祀拜神 还有各种各样的节日,如除夕等 这些都是算在民风民俗里的 不过你说的古代这个范围也太大了

四、中国民俗小故事

七夕的来历

农历七月七日旧称七夕,也叫乞巧节。相传是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的日子,关于乞巧指的是向织女乞取智巧。

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已是家喻户晓,由来已久。《诗·小雅·大东》说:“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胶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皖彼牵牛,不以服箱。”这是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雏型,这时,织女、牵牛还只是天河二星,并无神的色彩,虽然诗中提到了织女“报章”、牵牛“服箱”,但这也只是就这两颗星的名称生发的联想。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联想正是后来牛郎织女传说的催发剂。到了汉代,牵牛、织女便由星变成了神,有了鹊桥相会的说法。唐韩鄂《岁华纪丽》引《风俗通》说:“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淮南子》说:“乌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再看汉末的《古诗十九铁:“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文。纤纤摸索手,札札弄机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诗中不仅说出了牛郎与织女相思相恋的夫妻关系,而且织女的神的形象已隐现其中。大概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在汉代就已经基本定型了。南朝梁殷芸的〈小说说:“‘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抒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后遂废织经。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但使一年一度相会。”这个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梗概,虽然在文献的记载中出于南北朝时代,但人们有理由认为它是对汉代牛郎织女传说的追述,不然,七夕相会之说就无从说起。后来,牛郎织女的传说在民间又被不断地丰富情节、注人民情,于是,这一传说更为故事化了。在民间传说中,织女为天帝之孙、王母娘娘之外孙,织布之暇,常浴于银河。牛郎则为人间一孤儿,备受兄嫂虐待,分家时仅分予一老牛。时天地相去不远,银河与凡间通连。牛郎遵老牛之嘱,去银河窃得织女天衣,织女不能去,遂结为夫妻。经数年,得一儿一女,男耕女织,幸福和美。不料天帝查知此事,怒遣天神捉逮,王母恐天神疏虞,亦亲往。织女被捉,号哭与夫及子女痛别。时老牛垂死,嘱牛郎剖其皮,衣之登天。牛郎如其言,担子女追去,且及,王母拔簪划空,顿成滚滚天河。牛郎织女隔河相望,只有悲泣。后终感动天帝,许其每年七夕鹊桥相会。七夕这一民间节日就源起于这个神话传说,七夕的节日风俗也与这一神话传说有着渊源关系。

五、有关民俗的小故事

年兽的故事

腊月三十除夕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长的青面獠牙、尖角利爪,凶恶无比。年长年深居山中,每到除夕才下山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家家户户人们都离家躲避年兽的伤害,把这个称为“过年”。

某年除夕,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人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到处一片匆忙恐慌景象,没有人关心这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妇包了饺子请老人吃,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为了报答老妇的好心,老人告诉她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要她穿红衣,在门上张贴红纸、点上红烛,在院内燃烧竹子发出炸响。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发现村中灯火通明,它的双眼被刺眼的红色逼得睁不开,又听到有人家传来响亮的爆竹声,于是浑身战栗的逃走了。从此人们知道了赶走年的方法,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恭贺对方渡过了年兽的肆虐。后来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

六、关于民俗的故事

(1)红盖头

红盖头在中国民间婚嫁礼仪中极为常见,尤其旧时婚礼,新娘出嫁时,不但要穿嫁衣、坐花轿,头上还要蒙上一块大红布,以保佑新娘子平安入洞房。关于这一习俗的传说很多,有的说是为了防止喜神纣王抢亲,有的说是纣王为了惩罚虐待皇叔文重的恶妻,有的说是桃花女为了在出嫁时躲避周公的陷害等等。总体而言,民众们多以此俗作为出嫁时趋吉避凶,保佑新娘平安出嫁的方式。旧时,盖头多以四五尺见方的红色绸缎制成,四角缀以铜钱或其它饰物,新娘在上花轿前盖上盖头,遮住整个脸部,直到拜完堂入洞房之后,新郎用秤杆将盖头挑去,新娘方才露出真容。

2) 月下老人

月下老人是中国民间传说中专管婚姻的红喜神,又称“月老”,也就是媒神。关于月下老人定姻缘的传说很多,流传较为广泛的是唐人李复言小说《续幽怪录?定婚店》中月下老人为韦固定婚姻的故事。关于月下老人的形象,清人沈三白《浮生六记》中说: “一手挽红丝,一手携杖悬婚姻簿,童颜鹤发,奔驰在非烟非雾中。”国内很多地方都有月老祠,成为人们祈求幸福美满姻缘之所,在著名的杭州西湖白云庵右侧月老阁有一幅脍炙人口的对联,道出了“月老”的心愿,也是民众们的美好心愿——“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3)“喜”字

“喜”字的初文是用一个鼓的形状加一个喜笑的口形,表示喜庆的典礼。后来,又用一双手捧着一个“吉”字,下面加一个喜笑的口形。从古至今,“喜”字都是用来表达愉悦情绪的,中国人素有的“喜”字情结使得人们用它代表整个人生中所有的吉祥与快乐,使“喜”成为五福(福、禄、寿、喜、财)之一。“喜”字有两个图符,分别是“禧”和“囍”。“禧”字多用于诸如春节等节庆场合,表达一切顺心、万事如意之意。“囍”字,又称“双喜”,更多用于婚嫁场合,表达婚姻吉祥如意之意。

4)吉祥喜图

中国人素来喜好以形象的方式表情达意,表达与“喜”有关的意蕴的图案,即称为“吉祥喜图”。为人熟知的吉祥喜图有:“喜在眼前”——双鹊对飞或对立,共视中间的古钱的图案;“欢天喜地”——獾子仰头望天,喜鹊飞空俯地,两相对望的图案; “报喜图”——喜鹊与豹子组合的图案;“同喜”——喜鹊站立于梧桐枝上,灵鸟栖佳木的图案;“喜报春先”——喜鹊站在梅枝上昂首鸣叫的画面,表示人逢喜事精神爽;“喜上眉梢”——梅花枝头站立两只喜鹊的图案……这些形象生动且意蕴深长的画面,表现了人们对吉祥幸福的喜爱与渴望之情。

5)喜鹊

喜鹊古时候被称为“神女”,民间俗称为“喜鸟”,因为其体态轻盈、鸣声响亮,也因其不辞辛劳帮助牛郎织女完成一年一度的相遇,人们将喜鹊看作是代表吉祥的喜鸟。每每看到喜鹊栖枝或听闻喜鹊鸣叫,人们都认为是喜事临近的征兆,故俗谚有云:“喜鹊叫,来报喜,不是来财就是来亲戚。”所以,喜鹊也是“报喜”鸟,俗谓“灵鹊报喜”,它也被人们认为是幸福吉祥生活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中,喜鹊随处可见。作为吉祥幸福的象征,喜鹊历来被文人墨客吟咏,而作为祥瑞图案,喜鹊则被广泛应用于书画、家具、器物中,表达喜庆之意。小精灵儿童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