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民风 > 正文

闽南的民风民俗?

2023-01-10 11:13:06  来源:网络   热度:

一、闽南的民风民俗?

1、闽南普渡,普渡时在门口摆酒菜、点香、烧金、放鞭炮。菜肴类里不能有带锋利边缘贝壳的海鲜,有则要剥去贝壳再煮菜。

2、尾牙,农历十二月十六日为一年中最後一次的祭祀活动俗称尾牙。闽南到了十二月十六日尾牙这天,商家们为感谢土地公一年的照顾,会准备丰富的祭品来酬谢土地公,而祭拜完的东西会犒赏给员工们。

3、饮食上吃肉多用猪、羊、鸡、鸭、鹅或野禽野兽,少用牛肉,羊肉则用之进补。

4、忌以手巾、扇子、剪刀、雨伞赠人。

闽南文化是我国一支重要的民系文化,有特殊的生成范围、表现特征和历史内涵。闽南文化的生成范围十分广阔,包括现有闽南金三角所在地厦门、泉州和漳州,以及龙岩、莆田、三明、宁德、潮汕等部分地区和台湾的大部分地区,同时辐射浙江、海南、广西和雷州半岛等地,传播至香港、澳门和东南亚各国及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若以方言文化界定,闽南文化则以同操闽南语的聚集地为区域范围。闽南文化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的区域范围内存在、繁衍、传播与发展。

二、三明尤溪过春节的风俗习惯

1、贴春联

贴春联、福字、窗花、门神、年画等,催迎新年的到来。

2、守岁

除夕,腊月三十日(月小为二十九日)的早晨,家里的父辈或者兄长就要早早的起床,用事先准备好的祭品,到祖祠去祭拜祖先。祭拜完先人后把祭品再摆到家中的灶台上,并点上香烛通宵都不能灭,在灶口对面墙上贴上新的灶公像。

3、年夜饭

年夜饭是过年里最重要的一餐,尤溪人的年夜饭里必然少不了尤溪人最喜欢的大条面、糖糕、菜头_等等。吃过年夜饭后,长辈把红包送给未成年的子女(或者孙辈)手中,谓之“压岁钱”。于是合家团坐,喝茶吃果品,看着春晚,等待新年的钟声。这就是“守岁”。

4、不串门

尤溪人正月初一是不串门拜年的。初一的时候一般都是到庙里上香拜拜,祈求家里平安。

5、回娘家

尤溪现在的俗令是大年初二回娘家,这是出嫁的女儿带着丈夫孩子回娘家拜望岳父岳母的日子,但不能空手回去,要带一些回门礼,切忌回门礼为单数。

三、三明地区的婚嫁习俗

三明没有特别的行情,“礼金”说得好听是男方给女方父母的,但大部分女方父母都会当做陪嫁,让孩子自己去买喜欢的家用电器等,但是和外人说礼金有多少多少就是面子问题,多说点就好听点,其实外人哪里会真的知道呢?这不是最重要的。礼金多少是一个意思,要看经济条件,现在结婚不容易,要买房、装修、还要买电器,什么都贵,女方有积蓄的还要倒贴,女方家富裕的贴个十万八万也正常,女方是本地人房子多的还会给孩子呢。

三明也要看什么地方啦,有些地方高,有些地方低,像我家里的礼金就比较高,不过不知道你所谓的高是多少来衡量的,在这方面,慢慢协调吧,我和我朋友之间也存在这个问题,但是我朋友说要自己承担这个问题,他从家里只是拿一些,另外的他也没让他家里人知道,他说不想给他家里人负担1

三明不是大地方啦,礼金肯定不能和温州相比啦,意思一下就好了,别为了这种事情破坏了两个人的感情咯

四、三明市客家文化答题

1、《沉重的金瓮》

1988年,福建省文物考古队来到清流县九龙湖边,在一个当地人称狐狸洞的溶洞里,发现了一个古人类文化遗址,还发现了大批无主的金瓮。金瓮是客家人盛放先人骨殖的陶瓮。

清流是客家人聚居的县,它与隔壁的宁化、长汀、江西的石城,称为客家摇篮区。特别是一百公里外的宁化石壁镇,在客家人眼中那里是先祖南迁福建的第一站,是心目中的世外桃源,也是客家文化开始形成的祖地。

从汉朝末年开始,祖居黄河流域的中原人,为了躲避旷日持久的北方战乱,纷纷向南迁徙,路途中不少人得了疾病,死在前往福建的路上,活着的人把他们的尸体草草埋葬,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葬俗,称为“二次葬”。长期的迁徙并未改变客家人的饮食适应环境的习俗,片中从客家的擂茶到生鱼片,再到认老树作父母,反映出了客家人良好的文化底蕴。

虽然来到石壁的人们生活逐步稳定,但他们父辈的尸骨依然散落在逃难的途中。于是客家先民纷纷回到南迁的路上找到祖先的尸骨,装进陶瓮背回石壁安葬。他们把这些不起眼的瓦罐陶瓮与昂贵的黄金画上了等号,称为金瓮,它寄托着客家人一段难以忘却的情感。就拿片中所描述的,其实,清流狐狸洞里的金瓮并非无主,可能是后人们出于不便的原因,没有回来取走父辈的骨殖而已。

2、《连升十二级》

上个世纪80年代,泰宁城关居民在清理自家房子的地基时发现了一件官窑瓷器,人们猜测这种专为宫廷生产的瓷器能出现在这里与泰宁天启年间兵部尚书李春烨有密切的关系。

在任尚书期间,李春烨在泰宁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尚书第。尚书第是我国长江以南保存完整的明代民居建筑群,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而当时李春烨时年俸禄才152两,建起这样一座的大院需要20多万两白银,这种巨大的落差引得了许多人的猜测。

据史学家推测这些钱主要来自于皇帝奖赏和魏忠贤一起卖官获得而来。据史料记载李春烨与魏忠贤相识时,正是魏忠贤大难临头的时候,在李春烨的帮助下魏忠贤逃脱了死刑,李春烨也就成为魏忠贤的救命恩人。天启皇帝登基之后,不理朝政,魏忠贤借机独揽大权后,李春烨也从此开始了跳跃式晋级,仅用三年从七品跃升到一品,连升12级。

天启皇帝去世,崇祯皇帝即位后处置了魏忠贤,在魏党都遭到重罚时,拥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的李春烨因查无实据,以“结交近侍又次等”罪从轻发落,尚书第也就没有没收。他仿佛是那个特殊时代的一个缩影,代表了那个时代乃至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官僚制度下一部分的生存状态。

3、《溶洞寻踪》

玉华洞是中国著名溶洞之一,开发于西汉年间。明朝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在《徐霞客游记》中,详细记载了这次玉华洞的游览经过,其中“此洞炫巧争奇,遍布幽奥”是玉华洞最精彩的描写。在将乐,其实还有两个更神秘的溶洞,那就是金华洞和银华洞。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玉华、银华、金华三处天然古洞在当时堪称“三华胜景”。但由于时间久远,金华洞与银华洞已经无法找寻了,为了印证古人的记载,《走遍中国》记者随着地质人员参与了金华与银华洞的探察与寻找,遇到了许多充满神秘的故事。

1980年,在地名普查中,工作人员与当地群众发现了银华洞的后洞,并在洞口一米处挖掘到唐天宝(742年―――746年)铜钱一枚,以此证明银华洞游览历史之悠久。金华洞属于塔式与楼台式(或称包厢式)为主的岩溶地貌,但是它的位置至今还是一个谜,当时人们又是如何发现这些远在深山中的溶洞呢?片中福建地质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们借用特殊的设备,来重新确定金华洞的位置。检测结果表明,金华洞不是一个独立的洞,而是洞中有洞,上下交错,弯曲相连。

历史上曾经的三华胜景,终于有机会再次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4、《漂浮的古堡》

永安市境内,有一座名叫安贞堡的客家土堡仿佛是一艘巨轮漂浮在松软的沼泽地上。

安贞堡的主人姓池,他们在木材生意中有了些积累,修建土堡,堡内有300多个房间,可以容纳一千多人在里面避难。土堡四周还有稻田耕作,这让人对安贞堡建在沼泽上产生怀疑。在安贞堡附近最高地拿着竹叉扎下去,可以看见烂泥,安贞堡建在沼泽上的说法是有可能的。原来在上世纪70年代,土堡四周的稀泥超两米,为了方便耕田和来往,池家人砍了很多松枝和茅草铺在稀泥上,才有稻田。

池仁生解释说,选择在沼泽地是因为风水问题。永安博物馆馆长张承忠则认为这与当时池家在洋上村仍是小姓,威望不高有关系。至今盆地中最好的位置仍是村里的大姓人家居住,或许是当时的算命先生察觉到池家的难处,而选择了这片沼泽地。

在安贞堡的水井里冒出来的泉水常常有很多浮油的絮状物,这跟古堡的构建有关。为了地基的稳固,池家人用带有油脂的松木隔开了松软的泥土,最深的地方铺了十八层使得墙基牢牢地坐在了松木上。据永安文物研究所多年观察,北侧的角楼现了下沉的迹象,可能是地下水和堡墙的双重作用挤压了地基。永安市文物保护部门正在研究治理方案,保护这座漂浮的古堡永不沉没。

5、《岩穴里的秘密》

几年前泰宁县发现了一座古代岩穴墓葬,里面有一具古代汉人的干尸,这座墓穴的发现揭开了一千多年里岩穴葬俗的神秘面纱。

这座明代墓室的主人要葬在岩穴里原因据专家分析极有可能就是中原人南迁时留下的。考古专家在这考古发掘中发现带有典型的中原文化风俗印记的陶器、瓷器,由此认为泰宁是作为中原南迁的驿站。被迫南迁的中原客家人经过泰宁途中,在岩穴里安家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

在泰宁大龙乡的张地村,全村是张姓一脉相传下来的,张姓祖先明永乐年间由河南到泰宁。张地村民的棺材也放置岩洞里,岩洞下面整齐排列了100多口棺材,这寄托了张家600年香火的神秘葬俗让我们看到的是客家人生而聚居,死而聚葬,生死不离的强烈的传统意识。

要想更好地了解客家人的生活,泰宁的岩穴寺庙是不能不去的地方。过去寺庙就是客家人在南迁路上祈求平安和休息的场所。岁月消逝,当中原先民历经千辛万苦落脚在这丹崖碧水的洞穴中的时候,就已经把自己的生活、信仰和百年之后丧葬风俗都沉淀在这片山水之中。

6、《奇特的蓝宝石》

明溪县有一个叫林地的村子,曾是一座远古火山口。1500万年前喷发过后,这座火山冷却下来,形成一个直径约一公里的圆形山凹,村民的房屋就建在这个火山口里。

上世纪50年代,福建省地勘队发现了这座古火山口。由于火山口附近的河床上有许多宝石伴生物,与南非钻石产地的地质情况近似,省地勘队就成立了宝石地质队,负责寻找钻石。村民们谁也没有想到儿时戏水冲凉,成年引水浇地的那条小河,会有从天而降的财宝。那种在河里常见的蓝色石头,是一笔可以让他们改变命运的财富。当地的三五个村民只需带上几把铁锹,一只筛子,就能开工寻宝了,筛拣宝石成为当时农民的主要收入。

侯继美是明溪县第一个从事蓝宝石加工的人。1997年的一天,他在林地村收购的宝石原料中发现了一块蓝宝石,切割后发现这块蓝宝石在灯光下出现了美丽的图案,反射着七彩颜色。这块蓝宝石镶件加工完后,他上网一查,发现相似的宝石都是定价在200万元左右。如今,明溪蓝宝石已经成为中国广为人知的宝石品种,它以其颜色纯正、颗粒适中、净度高、裂绺少、奇特宝石迭出而闻名于世。这座位于三明最小的行政县,也因为盛产蓝宝石而改变了其发展的命运。

7、《沙县小吃里的奥秘》

在沙县,小吃是百姓家里的平常饭食,扁肉、炸豆腐、红鸡汤家家户户都会做,而现在遍及全国的大中城市。小吃一词,最早出现在明清时期的文人小说笔记中,而小吃这种方便精致的大众食品则由来已久。

沙县始建于东晋年间,南宋末年文天祥护送赵m南逃,在沙县遣散了随行的宫人,其中就有宫中的御厨。随着中原汉人的迁入和增多,特别是南宋以后,沙县出现了第一个繁荣时期。迁入的汉人带来了中原一带饮食民俗,千百年来继承和保留下来,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活化石。后来随着闽西与福州之间水运的发达,沙县作为水陆交通的码头,南来北往的客商自然很多,物美方便的沙县小吃自然就成为客商喜爱的食品,随着客商流走外埠。

沙县小吃分为城关和夏茂两个流派。夏茂小吃讲究原汁原味,品尝夏茂小吃,就是回味夏茂客家人的民俗习惯。而城关因为靠近闽江的支流沙溪,小吃受到福州等地的影响,而显得精致清淡。沙县小吃是中原饮食文化的产物。比如小吃中有名的扁肉,也就是馄饨,中原地区都是用小麦粉为外皮原料,但逃难至此的中原汉人找不到小麦,就用当地的芋头粉代替,现在仍然在面粉中掺杂芋头粉,做出的外皮呈半透明状。可以说,沙县小吃是印证了客家人南迁历史的活字典。

网络知识竞答100题 在 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