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酒油馍木炭火民风民俗?
一、米酒油馍木炭火民风民俗?
米酒油馍,木炭火,这是典型的贵州地区民风民俗,那里的老百姓都有饮用米酒,吃油馍,用木炭火做饭取暖的风俗习惯
二、闻喜花馍花的做法?
1、选好原料后进入揉面的程序。花馍用的面粉,在过去用石磨磨面时,取前两遍的,选最好的精粉。讲究的艺人还要用面箩过一遍才使用。
2、提前一个晚上发"酵水",第二天将发开的酵水和面粉搅拌,加水起面、揉面。揉面最少不低于8遍,揉出的面要光滑而有弹性。可在和面时在面粉中掺入适量的醋,蒸出的花馍白亮、光滑,还有的加糖水或牛奶、蜂蜜,这样花馍不易干裂。
3、"醒馍",即让馍发发虚。把捏制好的面塑品放在热笼圈里,再在笼圈中间放一碗热水,用棉褥盖严,保持适当温度和湿度,使花馍制品不变形、不干裂、湿润光滑。
4、待馍发虚后,即可上笼蒸制。花馍上笼蒸制时需注意开水上笼、急火上气、笼圈封严、不忘放气、大小分蒸、落气出笼等。
5、花馍出笼后,最后一道工序是趁热着色,这样可使颜色艳丽,不易褪色。待上好色晾干,需要组装的还要用竹签把辅助的部分与衬托的花瓣等进行组合。
三、攀枝花民风民俗?
攀枝花就是一个移民城,在这里可以听到很多口音的人,南方北方都有所以攀枝花人也没有排外的这种思想。攀枝花真正的本地人很少,仁和这边有一些,因为攀枝花靠云南更近,所以民风民俗有一些和云南比较象。
攀枝花本地人待人热情,不太喜欢吃稀饭,喜欢吃各种蘸水菜。而且打蘸水更喜欢放胡辣椒,而不是象成都外面放油辣椒。
四、闻喜花馍的介绍?
闻喜花馍是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的汉族传统名点,是人工用面做成的各种样式的馒头,因花式各样而命名为花馍。闻喜花馍盛行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历史,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创作体系。 闻喜花馍有“花糕”、“花馍”、“吉祥物”、“盘顶”四大系列200多个品种。闻喜花馍2006年入选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并于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展出。在2012举办的“中国·闻喜花馍文化节”上创造了四项世界纪录。
五、闻喜花馍哪里有?
闻喜花馍是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的汉族传统名点,是人工用面做成的各种样式的馒头,因花式各样而命名为花馍。闻喜花馍盛行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历史,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创作体系。 闻喜花馍有“花糕”、“花馍”、“吉祥物”、“盘顶”四大系列200多个品种。闻喜花馍2006年入选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并于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展出。在2012举办的“中国·闻喜花馍文化节”上创造了四项世界纪录。
六、闻喜花馍的分类?
闻喜花馍”种类有花糕、花馍、吉祥物、盘顶4个系列及龙凤糕、枣糕、馄饨馍等200余个品种。
七、闻喜花馍调查问卷
闻喜花馍调查问卷
背景介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对传统美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为中国传统的经典食物之一,闻喜花馍在陕西地区拥有广泛的口碑和美食爱好者。为了解人们对于闻喜花馍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其口感和服务的满意度,我们开展了这次调查问卷。
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问卷的目的旨在全面了解消费者对于闻喜花馍的认知和态度,并为闻喜花馍的改进提供参考。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帮助闻喜花馍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提高用户满意度。
调查结果
根据问卷的统计数据,有超过90%的受访者听说过闻喜花馍,其中近60%的人表示曾经尝试过。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闻喜花馍在当地已经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口感方面,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闻喜花馍的口感独特,口感酥脆香甜,给人一种独特的享受。同时,有将近70%的人表示对于闻喜花馍的口感非常满意。
在服务方面,近70%的受访者认为闻喜花馍的服务态度良好,买家的需求能够得到及时响应和满足。然而,也有约30%的人对于闻喜花馍的服务存在一定的不满意。
改进措施
基于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闻喜花馍的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 产品创新:根据用户反馈,可以研发一些更多口味的花馍,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例如,推出辣味、咸味或者香辣味等不同口味的闻喜花馍。
- 提升服务质量:针对部分用户反馈的服务不满意问题,闻喜花馍可以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服务态度,确保顾客的购物体验更加愉快和顺畅。
- 市场推广:为了进一步提高闻喜花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可以通过举办活动、开展线上线下宣传等方式,加大对于闻喜花馍品牌的推广力度。
- 增加多样性: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闻喜花馍可以适当增加产品种类,如推出小份装、个人套餐等多样化的产品组合,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结语
通过这次调查问卷,我们对于闻喜花馍的品牌形象、口感和服务进行了全面的了解。针对用户的反馈和意见,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顾客的满意度。闻喜花馍作为传统美食的代表,将一直秉承传统工艺,不断创新,为广大消费者提供美味的闻喜花馍。
八、闻喜花馍的艺术特点?
闻喜花馍口感筋道,其中花糕是闻喜花馍之最,重的可达近20公斤,分4层,最下面的是糕底层,其上为云团夹红枣,再上是糕面儿。这3层是能食用的糕座部分。最上面的一层,图案造型层,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神话传说、爱情故事、花鸟图案。花糕多作送礼用,用在婚事中叫上头糕,用在建房上梁上为上梁糕,祝寿,为寿糕,年节活动,叫布篮糕、节节糕。题材有龙凤糕、四龙八凤糕、十二生肖糕、石榴布篮糕、九狮(世)同菊(居)糕、大吉大利糕、招财进宝糕、双喜临门糕、状元游街糕、鱼跃龙门糕……花馍的图案越复杂,食用性越差,欣赏性越强。
闻喜花馍的盘顶不可食用,它是祭祀活动中的专用品和摆在食箩顶节的面塑艺术品,有人物,有动物,体现了地方特色,面塑人物是比较普及的手工艺术。做花馍用的是北垣面,面白,筋实而韧道,与北垣麦质(地势高,小麦生长周期长,光照足)和闻喜的制酵、揉面有很大关系。北垣馍不用发酵粉或碱面发酵,而用面酵。面酵是用玉米面做原料,工艺的尺度、环节准确掌握,制好面酵才可蒸出好馍。揉面,花馍用的面粉,选精粉,比一般馍要求高,用最细的太面箩筛过才行。发开的酵腐和面粉搅拌,加水起面揉面分合合分不少于八遍,揉出来的面要光亮,有弹性。和面掺适量的醋,蒸出来的花馍白嫩,光滑;掺糖水、奶水、蜂蜜,馍除甜以外还不易干裂,存放期长,麦香也不会受到影响。
九、山西闻喜花馍做法大全?
闻喜花馍制作过程要经过九道工序:
首先用筛子、簸箕筛小麦,簸净土杂,再用水淘洗,而后装进竹篮或布袋放在阴凉处凝水,存放一日,便于麦粒皮与麦粒分离。
第二步是专门选取头两遍最白精粉,再用最细的丝制面箩过一遍,去掉其中的粗粉粒和碎麦皮。
第三步是选取少量特制酵母掺进一定数量的笼面,用水搅和后放在温度适宜的地方进行初期发酵。
第四步是酵面发好后,按蒸馍量的多少,掺进等量面粉,用温水和匀后,进行揉制,至少要反复揉八遍,以瓷光有筋、软硬适度为标准,软硬度很重要,硬了蒸不虚,易裂口,软了易变形。
第五步是捏形,通常由大家公认的能婆婆、巧媳妇担当,她们凭自己的高超娴熟的捏塑技术,依据提前商定好的花馍品种,主体配件分开捏制或一体捏制。
第六步就是把捏好的闻喜花馍雏形,放在温度适宜的地方,用棉被盖好,让其适度发虚。
第七步是开水上笼,急火上气,笼圈封严,大小分蒸,落气出笼。
第八步是花馍出笼后,趁热用食品色点染、描绘。
第九步是待花馍晾妥后,根据形状总体的需要,用竹签插上陪衬的面花,组合成一个完整的面塑艺术品。
十、闻喜花馍的传承意义?
山西面食,汉族传统面食文化的代表之一,已有两千年的历史,被誉为“世界面食之根”。山西面食有280种,按照制作工艺来讲,可分为蒸制面食、煮制面食、烹制面食三大类。
最高龙王龙王神像面塑位列花馍展的第一位,高14米,创造了世界最高的面塑纪录。由闻喜县畖底镇众村民制作。 设计者闻喜县文化馆馆长支建康是闻喜花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龙王用面粉、钢筋和泡沫三部分组合而成,用泡沫45立方米,用面粉2000余斤,钢架结构有三吨之多。历时半个月时间,20多个人才把它制作完成。
最长飞龙神龙面塑曲线长30.05米,创世界最长的面塑纪录。神龙面塑是由礼元镇阜底村制作,共用白面100多公斤,用人力每天80到100人,制作时长达半个月。
最大花馍龙腾盛世大花馍,高4.06米,直径2.012米,近二十层的馍馍凝聚了民间艺人的独特设计。最上层是天安门城楼的造型,下面盘着九条世龙,底座的第二层是象征着56个民族团结兴盛的向日葵,第三层是百花争艳,第四层是四季发财,第五层是五谷丰登。
最大面塑群裴氏宰相将军群塑由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村民一起制作的裴氏宰相将军群体面塑排成长长的两列,望不到边。裴氏宰相将军群塑共有113尊闻喜历史人物花馍造像,平均身高为1.8米,创世界最大的面塑造像群像纪录。原材料就地取材,用龙骨搭架,蒸熟以后用彩绘把像勾勒出来,共用白面两吨。
2012年,闻喜县把打造花馍特色产业列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点工程。闻喜县妇联与13个乡镇联合举办闻喜花馍技艺培训班,聘请花馍艺人,为农村妇女传授花馍制作技术,3500余名农村妇女经过培训后,成为手工花馍加工能手。通过扶持培养卫嫂馍、玫瑰红花馍等一批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了一大批农村妇女从事花馍加工业。县妇联和金融部门,联合通过发放小额贷款,解决了农村妇女发展花馍这一产业的瓶颈,激发闻喜花馍产业的活力。